最近有很多热心网友都十分关心鸣梁海战剧情解析,电影露梁海战大结局是什么 露梁海战讲的什么故事?这个问题。还有一部分人想了解《鸣梁海战》。对此,哈哈娱乐网小编「追赶山边的风」收集了相关的教程,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鸣梁海战(古代战役)详细资料大全

鸣梁海战又称鸣梁大捷,即公元1597年10月26日,朝鲜水军将领李舜臣指挥朝军与日军在今韩国鸣梁海峡进行的一场海战。朝军利用鸣梁海峡特殊的地理特征以十二艘板屋船,一百艘改装民船击退日军战船一百三十艘。(该战役有争议,这里采取朝鲜说法)

基本介绍

  • 名称 :鸣梁海战
  • 地点 :鸣梁海峡
  • 时间 :1597年10月26日
  • 参战方 :日本,朝鲜
  • 结果 :朝鲜战术胜利,日本战略胜利
  • 参战方兵力 :数十艘战船(先锋)100艘战船(本队)(日)
    12艘板屋船(朝)100艘改装民船(朝)
  • 伤亡情况 :伤亡十几或数十人(日)
    34人伤亡(朝)
  • 主要指挥官 :来岛通总(日),李舜臣(朝)
战役背景,战争成果,战争经过,战争争议,战争武器,安宅船,关船,小早船,板屋船,朝鲜龟船,

战役背景

主词条: 壬辰倭乱 、加藤清正 1592年闲山岛大捷后,日本海军实行防御的政策,在占领平壤后,日军停止了攻势。后于1593年开始议和。李舜臣也因为闲山岛等一系列战功,被朝鲜王封为二品正宪大夫、三道水军统制使。据说,“三道水军统制使”是朝鲜专为他而第一次设定的官职。 但好景不长,日本为了拔去这颗眼中钉,使用反间计诬李舜臣居功自傲,阴谋篡权。1597年1月,小西行长用丰臣秀吉的计策,利用朝鲜的党派之争,派人在汉城散布谣言,陷害朝鲜水军将领李舜臣。朝鲜国王李昖中计,将李舜臣下狱。幸亏一些官员出面死保,李舜臣才得以免死;但被贬为士兵,白衣从军。得知反间计成功后,丰臣秀吉立刻于2月21日再度下令,调动14万陆军和7200名水军入侵朝鲜。从动员到集结,共花费5个月时间,在7月集结完毕。 1597年3月,日本小西行长、加藤清正率领14万陆军再次大举侵朝。 此次丰臣秀吉的日军是从水陆两路进犯朝鲜,7月7日,日本水军统帅九鬼嘉隆决定一雪前耻,他率领庞大的日本舰队,偷袭了停泊在漆川岛(世济岛北端西)的朝鲜海军。他考虑到日本安宅船不是朝鲜龟船的对手,所以此次日本海军专门针对朝鲜海军的龟甲船做了改进,把原有的安宅船及大关船都临时包上铁壳,变成了巨型铁甲船。开战时,朝鲜海军以为日本的舰队是路过的运输舰队,没有料到日本舰队突然发起进攻。由于当时还在谈判期间,所以朝鲜海军没有丝毫戒备。在战役中,朝鲜战船全被日本海军击沉击毁,海军指挥官三道水军都统制元均被火炮击中身亡,朝鲜水军被重创。战后日本水军配合陆军水陆夹击漆川岛的朝鲜水军,朝鲜水军几乎全军覆没,日海军完全控制了制海权。 日本陆军分为左路军和右路军。登入后采取的是钳形攻势,两路军分别向南原和全州前进,根据计画,这两路军应在朝鲜王京汉城会师。8月1日,14000余日本左路军进攻全罗道,正赶上明军进驻全罗、忠清两道。明军杨元率3000人守卫南原,经奋勇战斗后因寡不敌众,明军两千七百余人战死,南原失守。驻守全州的明将陈愚忠因南原失陷立即撤退,这样日本右路军便兵不血刃的拿下了全州。攻下两地后,日军又分别攻陷黄石山、金州、公州等地,王京汉城已经无险可守。8 月19日,明军除守卫稷山外全线退至汉城,日军已经占领了全罗道全部地区。 大敌当前,朝鲜举国上下一致强烈要求重新启用李舜臣。朝鲜王迫于形势,不得不顺应民心,重新任命李舜臣为三道水军统制使。而此时,当年扬威海上的威武水师,现在只剩下可怜的12艘军舰。(不过后来又增加了100艘改装民船)

战争成果

1597年,鸣梁海峡之战中,朝鲜将领李舜臣以十二艘板屋船和一百艘改装民船击退日舰一百三十余并撞破30艘。(该战役有争议,这里采取朝鲜说法)

战争经过

主词条: 李舜臣 在壬辰倭乱时期屡立战功的朝鲜将领李舜臣因谗言一度入狱。接管朝鲜海军的元均在漆川梁之战中指挥不利大败于日军。朝鲜水师几乎全军覆没,元均也阵亡。日军占领了包括釜山在内的朝鲜多个岛屿。危机时刻,李舜臣被复职。当时朝鲜水师只剩下漆川梁海战后残余的12艘板屋船和100艘改装民船,由于与日军的兵力相差过于悬殊,李舜臣决定在鸣梁海峡与日军决一死战。 李舜臣 鸣梁海峡是珍岛与大陆之间的狭窄海峡,水流湍急。每隔3个小时鸣梁海峡内的海流方向会发生逆转。海峡仅宽约294米,狭窄到可以在两岸拉铁索,方便李发挥龟船、板屋船质量胜于日军船的优势而不让日军的数量优势得以发挥,之后李又动员百艘

明朝的鸣梁海战胜利方是哪国?有什么真相?

鸣梁海战又称鸣梁大捷,发生于1597年10月26日,是1597年朝鲜与日本之间的一场战争,战争地点是朝鲜全罗道海南郡之鸣梁峡 。是壬辰倭乱中的一场海战,朝鲜三道水军统制使李舜臣指挥12艘战船,击退日本水军,击毙日本将领来岛通总等,因此被朝鲜半岛方面称为“鸣梁大捷”。

鸣梁海战后,李舜臣鉴于“水势极险,势亦孤危”,当日就退至唐笥岛(今新安郡岩泰面),其后又撤至更远的于外岛、七山海、古群山岛等地。日军最终达到了占领朝鲜水师基地的战略目的,所以,从最终的结果来看,实际上是日本获得了战略上的胜利。

 鸣梁海战朝鲜军开始的指挥官是元均,由于他指挥不当,朝鲜军几乎全军覆没,在紧急关头重新任用关在牢中的李舜臣,当时仅剩十二艘板屋船,重点是经过失败,朝鲜军的士气受到了极大地影响。 当时朝鲜海军只剩下漆川梁海战后残余的12艘板屋船。由于与日军的兵力相差过于悬殊,李舜臣决定在鸣梁海峡与日军决一死战。 在双方实力悬殊的情况下,李舜臣打算和日军决一死战。李舜臣运用海峡的优势,利用水流每隔三个小时会发生逆转这一特点引诱日军进入圈套,然后在日本军靠近海峡的时候李舜臣便下令开炮,因为朝鲜军有山体掩护,而日军又因为水流改向一时不能撤退,只有被动挨打的份 。李舜臣在鸣梁海峡的胜利,有效的阙短了日本从黄海稷山之战的供给,是日军最终撤退。

鸣梁战役也被称为海战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但是从结果上看还是日本获得了战略上的胜利。

电影露梁海战大结局是什么 露梁海战讲的什么故事

《露梁海战》是由叶智明编剧,广州南越影视制作有限公司投资拍摄的一部电影。《露梁海战》剧情介绍:万历二十年(1592),日本发动了侵略朝鲜的战争,史称“壬辰之役”。兵部发文起用陈璘。接令后,面对强大的日本水师,陈璘英勇善战,取得了“露梁大捷”等一系列战功,击溃了侵朝日军,成为——抗倭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