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哈哈娱乐网给各位分享希特勒造人计划图片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希特勒扩张计划,德国明知两线作战是死结,但为什么还要这么做呢??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希特勒是什么时候宣布他的侵略扩张计划的?

这期间,希特勒加紧了侵略扩张的准备工作。1937年11月5日,希特勒向纳粹德国的党、政、军要员们宣布了他未来的侵略扩张计划。

德国明知两线作战是死结,但为什么还要这么做呢?

文章摘要:德国地处中欧,东有苏联,西有英法,如何避免两线作战始终是其面临的一项大考。二战爆发前,希特勒运用政治利诱和武力威逼等手段,曾使德国一度摆脱了两线作战的窘境,但是最终还是因为战略企图和综合实力严重脱节,德国走向了两线作战的死胡同,德国法西斯政权也因此迅速走向崩溃。

德国地处中欧,东有苏联,西有英法,这三大国是德国称霸世界前必须要打到的“拦路虎”,否则德国的对外扩张就难以进行。为此,德国制定了“闪电战”计划,该计划的目的是避免两线作战,速战速决,不给敌人以喘息的机会。

依托闪电战,德国在战争初期,曾一度成功摆脱了两线作战的窘境,但是由于战略企图与德国的综合实力脱节,希特勒最终还是走向了两线作战的死胡同,这也是其最终输掉战争的重要原因。

希特勒的上台,标志着法西斯政权在德国建立,也标志着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为了夺取世界霸权,希特勒一方面以英法等资本主义强国为敌,另一方面又仇视社会主义苏联,德国处于东西两面都是强敌的险境之中,如何避免两线作战,在希特勒对外扩张的总战略中处在特殊的地位。

1937年11月5日,希特勒在柏林召开秘密军事会议,会议明确提出了德国的对外扩张计划。首先建立一个以中欧地区为中心的“大德意志帝国”;其次是打败法国和苏联,夺取欧洲大陆的霸权;最后是向海外扩张,征服英美,称霸世界。希特勒的对外扩张计划可以简洁地概况为“先大陆,后海洋”的扩张计划。

在“反共”的口号下,希特勒不断蚕食邻国的领土,面对着法西斯的扩张政策,英法等国“苟且偷生”,奉行“绥靖政策”,希望通过牺牲中小国家和苏联的利益来自保。

希特勒正是在与英法的不断接触中看出了这些欧洲大国对于战争的恐惧,不断得寸进尺,肆意妄为。1938年3月,德国吞并奥地利;1938年3月,德军占领整个捷克斯洛伐克。波兰处在了德国的三面包围之中,德国在欧洲处于了极为有利的战略地位。

按照预先制定的扩张计划,希特勒经过反复考虑,决定首先消灭波兰,然后再有步骤地各个击破,这样既可免除西进的后顾之忧,又可为东进苏联建立桥头堡。与此同时,为了牵制英国和威慑法国,希特勒在外交上也展开了积极行动。

1939年5月,德国与意大利签订《德意友好同盟条约》;

1939年8月,德国与苏联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将欲夺之,必固与之。”

德意同盟使德国在国际上得到了强有力的声援,两国保证在共同的阵线上对付敌对国家。《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使得德国由此避免了在东西两线同时作战,德国彻底免除了后顾之忧。希特勒随即出击,先后攻占北欧、荷兰、比利时、卢森堡、法国、南斯拉夫、希腊,德军所向披靡,一路高歌,成功地避免了两线作战。

但我们必须明白,希特勒避免两线作战的扩张计划是建立在运用闪电战逐个击破的基础上的,只有战局的发展符合自己的预先设想才能取得胜利,战争的时间表一旦被打乱,必然会带来严重的后果。后来的战事发展也证明,的确如此。

英国势力被逐出欧洲大陆后,德国开始把枪口对准苏联,为了保持西线的平静,希特勒动用各种手段引诱英国投降,遭到了以丘吉尔为首的英国战时内阁的拒绝。恼羞成怒的希特勒决定“消除英国本土作为反德战争的基地”。

1940年8月1日,希特勒签发第17号指令,决定“对英进行海空作战”,要求德国空军夺取制空权,大规模空袭英伦三岛,通过破坏英国的军事经济潜力迫使英国退出战争,进而对德妥协。这样,为时近一年的不列颠空战由此展开。

希特勒上台后,是如何扩军备战的?

希特勒上台后,先是进行扩军前的筹备计划,准备绕过凡尔赛和约中对德国发展军备的限制。当时德军只有10万人,其中陆军7个步兵师和3个骑兵师。但德军有个创举,那就是实行军区制,每个师设立一个军区,可以大量囤积军官用于快速扩军。希特勒上台后,将师与军区脱钩独立出来,并且将军区数量增加到13个。另外希特勒还以某师炮兵司令部和步兵司令部的名义悄悄进行扩军,等于是将一个师扩编为三个师。另外德国还以航空俱乐部和航空公司的名义培训飞行员和暗中筹建空军。到了1935年希特勒认为时机成熟,悍然撕毁凡尔赛和约,将暗中进行的扩军公开化,宣布实行普遍义务制,将德军扩编为12个军36个师,其中更是在第3骑兵师基础上组建第1装甲师,还有就是成立独立的空军。到了德军进入莱茵非军事区后,德军的扩军速度加快,重点加强武器装备建设,同时与马奇诺防线相对建立齐格飞防线。到了1939年二战爆发前,德陆军总兵力达到53个师275万人,其中35个步兵师,3个山地师、6个装甲师、4个轻装甲师、1个骑兵旅。拥有277万支步枪,12.68万挺机枪,1.12万反门坦克炮,4642门81mm迫击炮,2933门75mm加农炮,4845门105mm榴弹炮,2049门150mm榴弹炮,410门150mm重炮和22门210mm臼炮。还有3195辆坦克,其中包括一号坦克1445辆、二号坦克1223辆、三号坦克98辆、四号坦克210辆、喷火坦克2辆、指挥坦克250辆。德国空军拥有4333架各式战斗机,其中轰炸机1180架、俯冲轰炸机336架、歼击轰炸机408架、歼击机771架,强击机40架、侦察721架、海军飞机240架和部分其他飞机。算是高射炮部队和空降部队,德国空军在二战爆发前夕总兵力已经到达了37万7千人。德国海军共有159557人,107艘总排水量为35万吨的战斗舰艇,包括1933- 1939 年期间建造的总排水量为25万吨的86艘最新式舰艇,这样德国海军在二战全面爆发的前夕一共有战列舰2艘、重巡洋舰2艘、袖珍战列舰3艘、轻巡洋舰6艘、舰队驱逐舰22艘、驱逐舰15艘、潜艇57艘。为建立这样一支强大的军队,德国军费开支从1933年的19亿,暴增到1939年的300亿,增长了15倍。

希特勒是如何“瞒天过海”扩军备战的?

德国的军事复兴早在一战后《凡尔赛和约》就埋下了伏笔,合约允许德国陆军保留4000名军官和9.6万名士兵,编成7个步兵师(每师辖3个步兵团和1个炮兵团)加3个骑兵师(六团制),每个步兵师由一个军区负责编组训练;另外还保留了1.5万人的海军。

如此少的兵力对于一个国家来说都不足以抗边境冲突。为此,陆军统帅部长冯·泽克特早早就进行编制调整,实施三重主官制:团级以上单位设步兵、炮兵主官和参谋长各一人,接受相同的指挥课程培训;7个军区也保留可扩容3倍的练兵能力。如此一来,每个团都可以在短期内扩编为一个师,从而将陆军一线兵力增加到30万人。

但是限于财政状况,比起希特勒上台后的扩军算是小打小闹。1933年12月,希特勒在接见新任陆军统帅部长弗里奇时,承诺执行“二次军备案”,而且会恢复征兵制,正式将陆军一线兵力增加到30万人。与此同时,还以“特别训练营”的名义筹组坦克、自行火炮和化学战部队,并在第3骑兵师建制下组建了第1装甲旅的架构。

未来的空军也以“发展民用航空”作为掩护,默默进行着技术和战略论证。进入1935年,希特勒施行“再武装”计划,并且公布恢复征兵制新《国防法》时,直接将陆军一线兵力“加码”到了36个师,并决定组建陆海空三军总司令部和总参谋部。按照这一指示,战争部在同年夏天通过了“七月方案”,确定到1939年为止要将陆军一线兵力扩充到33个步兵师、1个山地师和3个装甲师,共70万人。

到了1936年8月,整个计划再度被推翻,陆军的平时兵力被设定为32个步兵师、4个摩托化师、1个山地师、3个装甲师和3个轻型师,共83万人,在1939年10月前完成武装;战时状态下,一线兵力将进一步扩充至102个师、共360万人。

是什么原因让希特勒疯狂扩张

一战前,英国和德国就相当于冷战时期的美国和苏联,属于当时世界上两个最强的超级大国。

当时德国的陆军规模世界第一,比英法加起来还多;
海军规模世界第二,仅次于英国;
工业实力占全世界9%,仅次于美国。
撇开其他不说,光数量就可以压死英国以外的任何国家。

但是德国有如此强大的实力,却缺乏进一步发展工业和人口的空间,由于历史原因,也缺乏一个世界霸主应有的全球战略基地。可以说是顶级功夫,却只能在武馆里当教练。
一是由于帝国建立得晚,殖民地少,缺乏海外基地,难以随时像英法一样对干涉自己霸权的情况作出快速反应,二是由于地处欧洲中央,周围周围都被其他列强占得满满的,本土也缺乏扩展空间。

德国在一战中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彻底肢解掉法国和俄国,孤立英国,确保自己君临欧洲,计划中的【大德意志】领土从法国的亚琛一直延伸到中东的巴格达,全境比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全盛时期还要大,跨越亚欧非三洲。
至于海外殖民地的扩展,在一战前的计划中提到一些,但是不多,看来威廉是打算先拿下欧洲,在和英国人抢殖民地的。

二战时期,希特勒也是有扩大土地和人口的计划,不过更多计划的是殖民地和附庸国,对本土版图的计划很少。
希特勒发动二战还有一个后发原因,他是按照鲁登道夫的《总体战》规划,靠国民经济军事化来让德国度过经济危机的,也就是说如果到41年再不发动战争,德国的经济就会面临另一场危机。

总体来说,虽然德国在二战中表现比一战好,但整体的战略规划是不如一战的,受外界影响的步骤太多,比如在日本内乱中,支持南进的统制派最终清剿了支持北进的皇道派,这就严重影响了希特勒原本夹击苏联的计划。
所以说希特勒才要疯狂的发动战争,扩张领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