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富兰克林发现DNA,DNA的双螺旋结构是谁发现的??,以及富兰克林对应的知识点,文章可能有点长,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完,增长自己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DNA的双螺旋结构是谁发现的?

沃森和克里克于1953年发现DNA的双螺旋结构,为分子生物学奠定了基础,他们也因此和威尔金斯共享了1962年诺贝尔奖的荣光。然而,很少有人记起这一里程碑式的工作中另外一位功不可没的科学家——富兰克林。

罗莎琳德•富兰克林,出色的物理化学家、结晶学家和X射线衍射技术专家。1920年7月25日生于伦敦一个富裕的犹太家庭,15岁就立志要当科学家,1941年毕业于剑桥大学物理化学专业,后从事煤炭分子结构研究并于1945年获博士学位。“二战”后,她前往法国学习X射线衍射技术,1951年回国,在伦敦大学国王学院同威尔金斯一起研究DNA结构。

当时人们已知DNA可能是遗传物质,但对其结构及作用机制还不甚了解。1951年,富兰克林成功拍摄出一张高清晰度的X射线衍射图,具有明显螺旋结构特征。她做出了DNA单位分子的完整空间描述,并且发现DNA具有双链螺旋结构,磷酸基团位于分子外侧,碱基位于内侧。

此时,剑桥大学的沃森和克里克也在进行此项研究。1953年初,威尔金斯在富兰克林不知情的情况下给来访的沃森看了那张照片及测量数据。他们据此获得启发,立即悟到DNA的结构并于两周后搭建出双螺旋模型。但直至报告发表他们也没告知或提及富兰克林。1953年3月,当富兰克林将研究结果整理成文打算发表时,才发现DNA结构被破解的消息已出现在新闻简报中。当沃森等人获诺贝尔奖时,富兰克林已于1958年因病早逝,自然不在受奖之列。

上世纪末,富兰克林这位“DNA黑暗女神”逐渐得到科学界认可:伦敦大学国王学院把新建的一座大楼命名为“富兰克林•威尔金斯”大楼,英国皇家学会也设立“富兰克林奖章”,以奖励在科研领域做出重大贡献的科学家。

DNA双螺旋结构是怎样被发现的?

20世纪50年代初,英国科学家威尔金斯等用X射线衍射技术对DNA结构潜心研究了3年,意识到DNA是一种螺旋结构,女物理学家富兰克林在1951年底拍到了一张十分清晰的DNA的X射线衍射照片。1952年5月,威尔金斯向他的朋友,36岁的剑桥卡文迪许实验室的生物化学家克里克介绍了这张照片。当时克里克正与23岁的美国青年生物学家詹姆斯•沃森合作研究DNA的结构,试图揭示和阐明遗传信息的结构基础。

1952年,来自美国的查尔加夫向克里克介绍了自己最近在脱氧核糖核酸的研究中,发现A=4G=C这样的事实,思想敏锐的克里克立即意识到,嘌呤和嘧啶的数目相等这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它们之间互相以配对的形式而存在,于是他提出了DNA中嘌呤与嘧啶的碱基配对的假设。

1952年,美国化学家鲍林发表了关于DNA三链模型的研究报告,这种模型被称为α螺旋。沃森与威尔金斯、富兰克林等权威讨论了鲍林的模型。沃森从富兰克林在一年前拍下的DNA的X射线衍射照片中看出DNA的内部是一种螺旋形的结构,他立即产生了一个新概念:DNA不是三链结构而应该是双链结构。根据自己的研究和分析,并综合各方面对DNA研究的信息,沃森和克里克得到一个共识:DNA是一种双链螺旋结构。

DNA的发现时间是?

DNA的全称脱氧核糖核酸。最早分离出脱氧核糖核酸的弗雷德里希·米歇尔是一名瑞士医生,他在1869年,从废弃绷带里所残留的脓液中,发现一些只有显微镜可观察的物质。由于这些物质位于细胞核中,因此米歇尔称之为“核素”(nuclein)。

到了1919年,菲巴斯·利文进一步辨识出组成脱氧核糖核酸的碱基、糖类以及磷酸核苷酸单元,他认为脱氧核糖核酸可能是许多核苷酸经由磷酸基团的联结,而串联在一起。不过他所提出概念中,脱氧核糖核酸长链较短,且其中的碱基是以固定顺序重复排列。

1937年,威廉·阿斯特伯里完成了第一张X光衍射图,阐明了脱氧核糖核酸结构的规律性。

扩展资料:

克里克在1957年的一场演说中,提出了分子生物学的中心法则,预测了脱氧核糖核酸、RNA以及蛋白质之间的关系,并阐述了“转接子假说”(即后来的tRNA)。1958年,马修·梅瑟生与富兰克林·史达在梅瑟生-史达实验中,确认了脱氧核糖核酸的复制机制。

后来克里克团队的研究显示,遗传密码是由三个碱基以不重复的方式所组成,称为密码子。这些密码子所构成的遗传密码,最后是由哈尔·葛宾·科拉纳、罗伯特·W·霍利以及马歇尔·沃伦·尼伦伯格解出。这些发现代表了分子生物学的诞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脱氧核糖核酸

什么时间是谁发现了遗传物质DNA的双螺旋结构

1953年4月25日,克里克和沃森在英国杂志《自然》上公开了他们的DNA模型.经过在剑桥大学的深入学习后,两人将DNA的结构描述为双螺旋,在双螺旋的两部分之间,由四种化学物质
DNA双螺旋
组成的碱基对扁平环连结着.他们谦逊地暗示说,遗传物质可能就是通过它来复制的.这一设想的意味是令人震惊的:DNA恰恰就是传承生命的遗传模板.
  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提出著名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他们构造出一个右手性的双螺旋结构.当碱基排列呈现这种结构时分子能量处于最低状态.沃森后来撰写的《双螺旋:发现DNA结构的故事》(科学出版社1984年出版过中译本)中,有多张DNA结构图,全部是右手性的.这种双螺旋展示的是DNA分子的二级结构.

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发现者是谁

  1. 追溯源头,DNA的结构起源可能要上溯到在弗兰克林和威尔金斯之前的阿斯特伯里,他在20世纪40年代通过X射线结晶衍射图认为,DNA分子是多聚核苷酸分子的长链排列。然而阿斯特伯里所发现的DNA图片极其不清楚,并不能真实反映DNA清晰的图像。

  2. 接力捧随后传到了英国的威尔金斯和弗兰克林小组。在40年代末,威尔金斯的研究小组就测定了DNA在较高温度下的X射线衍射,纠正了阿斯特伯里发现的缺陷,而且初步认识到DNA是一个螺旋形的结构。但是后来随着研究的发展,威尔金斯似乎再也无法深入到更深层面了解DNA的真实结构。这时弗兰克林这位具有非凡才能的物理化学家加盟到威尔金斯小组。她凭着独特的思维,设计了更能从多方面了解物质不同现象的实验方法,如获取在不同温度下的DNA的X射线衍射图。把这些各种局部的结构形状汇总,DNA的衍射图片越来越清晰,越来越全面。

  3. 1951年,美国的沃森代表导师卢里亚前往意大利参加生物大分子结构会议。就在这个时候,威尔金斯和弗兰克林关于DNA的X射线晶体衍射图分析报告吸引了沃森。可以说这是对沃森研究DNA结构的启蒙。博士毕业,沃森被导师推荐到欧洲。在英国的卡文迪什实验室,他与克里克相遇并共同研究DNA的结构。虽然受到自威尔金斯和弗兰克林的报告的启发,但是,DNA具体是一个什么样的螺旋结构,是双链、三链还是四链的,说实话,沃森和克里克心中并没有谱。

  4. 在1953年2月14日与威尔金斯的讨论中,威尔金斯出示了一幅弗兰克林于1951年11月在研究时获得的非常清晰的DNA晶体衍射照片。威尔金斯出据照片是为了证明沃森与克里克思路的错误,反过来,这张照片像一簇电石火花突然点燃了沃森头脑中蓄势已久的思维干柴,思维之火蓬勃燃烧。沃森不禁要叫出来:上帝!DNA链只能是双链的才会显示出这样漂亮而清晰的图!果然,在把核酸和糖放在外侧,把碱基置于中间后,1953年2月28日沃森和克里克重新摆弄出了正确的DNA双螺旋结构。这距他看到弗兰克林那张清晰的照片只有两周的时间。1953年4月25日《自然》杂志发表了沃森与克里克的DNA双螺旋结构假说的短文,并配有威尔金斯和弗兰克林的两篇文章,以支持沃森和克里克的假说。后来鲍林和其他科学家的研究也从不同方面证明了DNA双螺旋结构。

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者是

罗莎琳德·埃尔西·富兰克林:DNA双螺旋结构发现人

不懂就问,最早发现dna双螺旋结构的人是谁

罗莎琳德·富兰克林(Rosalind Franklin)也是诺贝尔奖史上一个悲惨的故事。上世纪50年代,这位英国物理化学家与晶体学家,用X射线测晶法获得了DNA的第一张晶体衍射图片 “照片51号”。然而当时的科研环境,对女科学家的歧视处处存在,富兰克林的领导威尔金斯在富兰克林不知情的情况下将照片给了实验室另外两位科学家詹姆斯·沃森(James Watson)和佛朗西斯·克里克(Francis Crick),根据照片,他们推出了DNA的双螺旋结构。1962年的诺贝尔生理学奖颁给了沃森、威尔金斯、克里克,在他们发表的文章中也未曾对富兰克林表示感谢,而富兰克林在1958年就已经因癌症逝世。

在DNA的双螺旋结构发现中富兰克林做出了重要贡献为什么诺贝尔奖没有她?

沃森和克里克于1953年发现DNA的双螺旋结构,为分子生物学奠定了基础,他们也因此和威尔金斯共享了1962年诺贝尔奖的荣光。然而,很少有人记起这一里程碑式的工作中另外一位功不可没的科学家——富兰克林。

上世纪末,富兰克林这位“DNA黑暗女神”逐渐得到科学界认可:伦敦大学国王学院把新建的一座大楼命名为“富兰克林威尔金斯”大楼,英国皇家学会也设立“富兰克林奖章”,以奖励在科研领域做出重大贡献的科学家。

扩展资料:

双螺旋模型的意义,不仅意味着探明了DNA分子的结构,更重要的是它还提示了DNA的复制机制:由于腺膘呤(A)总是与胸腺嘧啶(T)配对、鸟膘呤(G)总是与胞嘧啶(C)配对,这说明两条链的碱基顺序是彼此互补的,只要确定了其中一条链的碱基顺序。

另一条链的碱基顺序也就确定了。因此,只需以其中的一条链为模版,即可合成复制出另一条链。克里克从一开始就坚持要求在发表的论文中加上“DNA的特定配对原则,立即使人联想到遗传物质可能有的复制机制”这句话。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DNA双螺旋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