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朋友对于中国婚礼文化,中国婚礼有什么传统?和中国婚礼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编仙女山的月亮来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中国婚礼习俗

中国婚礼习俗
首先,我们先来看一下,传统的婚礼习俗之三书六礼

传统的结婚仪式中,主要包含了三书六礼的说法,三书主要指的是“聘书”、“礼书”、“迎书”,分六礼指的是“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这里的三书六礼其实指的就是整个婚礼过程中的大致环节,类似现在婚姻中,确定婚姻关系的证明、聘礼、仪式等等事宜,在古时候会分为几个步骤,让过程看起来更为严谨一些,显得大家对婚姻的一种重视与虔诚

在婚礼前一天,我们还需要安排一位好命人为新人安床和铺床,一边叨念着一些吉祥如意的好话,一边为新人铺上崭新的被褥、床单、换上新的鸳鸯枕、盖上新的龙凤被,然后准备一些干果物品铺在床上,主要是以“早生贵子”为主,就是红枣、花生、桂圆、莲子之类的干果,祝福新人可以早日家庭圆满,早点生个孩子,主人为了表示对好命人的感谢,也需要准备好一个红包给人家,表示感激,当然这个好命人不是谁都可以做的,需要家庭完整、幸福和睦、无病顽疾、精神良好、有儿有女的人才适合这样的角色

在婚礼当日,仪式正式开启之后,还有当天的一些婚礼习俗,小编也给大家整理了一下:

1、女方提前为女儿准备好陪嫁的嫁妆,在婚礼前一日送去男方家,一般会准备一个陪嫁箱,里面放上一些双数的吉利物品,生活用品,还有一些钱财,祝愿女儿嫁过去会过上更好的日子。

2、接亲仪式,燃放炮竹,表示庆祝,男方携带亲友团千万女方家接亲。

3、敬茶仪式,表示对双方父母的感恩,感谢养育之恩,表示成亲之后会好好建立新家庭,并且孝顺父母。

4、甜汤仪式,主要是让新人食用甜汤,表示婚后生活多子多福,甜甜蜜蜜。

5、新娘出嫁要有姐妹团陪同,并且要为新娘打红伞撒米,表示开枝散叶的好兆头。

6、正式结婚仪式,邀请宾客观礼,拜天地,宣誓结婚诺言,交换戒指,这才是结婚礼成。

7、敬酒仪式,两位喜人表示对亲友到来的感恩,夫妻携手回馈大家的祝福。

8、新婚洞房,新婚之日,洞房花烛夜,以前有闹洞房的仪式,主要图个喜庆热闹。

9、新人要为宾客准备好喜糖、喜饼表示对大家的感谢,也祝愿大家可以过上幸福快乐的日子。

10、回门,三朝回门是指新婚夫妇婚后携手回到女方娘家,要穿新衣,准备好礼品在上午抵达女方家中感谢女方的父母与长辈,与宾客一起用餐团聚。

中国婚礼的传统习俗其实还是比较讲究的,细节也较多,大家在结婚之前可以事先了解一下,特别是一些计划准

中国传统婚礼习俗有哪些

历史沧澜来回答,中国传统的婚礼习俗有很多,而且各地可能还不一样。这里就将主要的汉族传统婚礼。中国古代婚礼,完整的一套流程,应该有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六礼。但是明清以后,山西各地完整的六礼已经不复存在,如大量地方志中所载的,"婚礼各处不同,大约六礼之中,仅存其四:问名、纳采、请期、亲迎而已,亦有不亲迎者。" 

一、古代的传统婚礼

中国传统婚礼是华夏文化的重要部分。古时于黄昏举行,取其阴阳交替有渐之义,故称“昏礼”。古代婚礼有六:纳采、问名、纳吉、纳徵、请期、亲迎。

《礼记·昏义》篇有云:“昏礼者,将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故君子重之。是以昏礼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皆主人筵几于庙,而拜迎于门外。入,揖让而升,听命于庙,所以敬慎重正昏礼也。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这是婚礼对新人最好的寓意和祝福。

人都说生活要有仪式感,婚礼就是最隆重最难忘的仪式。重礼的古人在婚礼上的隆重和繁琐也说明了对新夫妻给予的厚重祝福和期望。

二、现代的婚礼发展

现代,尤其是建国后,提倡自由恋爱,婚礼从简。所以我们父母辈的婚礼真的是很简单的。听父母讲他们那时候就是做身新衣服,请客人吃吃喜糖,就算结婚了,不收礼也不用回礼。

我们结婚时虽然有在酒店办酒席,但相对来讲也还是比较简单,没有请什么婚庆公司,主持礼仪啥的。当时觉得事情太繁琐,还是简单点好。

最近两年参加同事的婚礼,明显感觉档次是越来越高了,一般都要提前半年多就预定酒店,婚庆公司,礼仪主持,豪华车队……当然,随之而来的花费也是越来越多,听一个朋友讲光是酒席,婚庆,礼仪,结婚当天的各种花费就要十几万,还只是个小县城。前几年参加婚礼,一般以西式的因素占主场。这几年越来越多的中国传统元素在里面了,大红花轿、浩浩荡荡的迎亲仪仗队、拜天地、掀盖头,身穿"凤冠霞帔、状元服"的中式婚礼,"追寻文化根源、重视传统民俗"成了现代人婚礼的新“时尚”。

看现在结婚的年轻人,婚礼又浪漫又温馨,以前年轻人喜欢西式婚礼,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喜欢中式婚礼了,这也体现了我们的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是好事。

总之,传统的婚礼习俗,现在虽然有在用,但并不完整,这也是不同时代不同的特色,我们在吸收借鉴古代传统习俗的时候,也融入了现代的价值观和理念。

中式婚礼习俗

“聘书”——订亲之书,在订婚时交换

“礼书”——礼物清单,当中详细列明礼物种类及数量,过大礼时交换

“迎书”——迎娶新娘之书,结婚当日接新娘过门时用。

六礼:是指由求亲、说媒到迎娶、完婚的手续。

“纳采”——俗称说媒,即男方家请媒人去女方家提亲,女方家答应议婚后,男方家备礼前去求婚;

“问名”——俗称合八字,托媒人请问女方出生年月日和姓名,准备合婚的仪式;

“纳吉”——即男方家卜得吉兆后,备礼通知女方家,婚事初步议定;

“纳征”——又称过大礼,男方选定吉日到女方家举行订婚大礼;

“请期”——择吉日完婚,旧时选择吉日一般多为双月双日,不喜选三、六、十一月,三有散音。不选六是因为不想新人只有半世姻缘,十一月则隐含不尽之意。

“亲迎”——婚礼当天,男方带迎书亲自到女方家迎娶新娘。

嫁妆 :女方家里的陪嫁,是女方家庭地位和财富的象征。嫁妆最迟在婚礼前一天送至夫家。嫁妆除了衣服饰品之外,主要是一些象征好兆头的东西,如:剪刀,寓意蝴蝶双飞;痰盂,又称子孙桶;花瓶,寓意花开富贵;鞋,寓意白头偕老;尺,寓意良田万顷等等。当然各地的风俗和讲究都不一样。

安床:在婚礼前数天,选一良辰吉日,在新床上将被褥、床单铺好,再铺上龙凤被,被褥上撒各式喜果,如花生、红枣、桂圆、莲子等,意喻新人早生贵子。抬床的人、铺床的人以及撒喜果的人都是精挑细选出来的“好命人”——父母健在、兄弟姐妹齐全、婚姻和睦、儿女成双,自然是希望这样的人能给新人带来好运。

接亲仪式

接亲:婚礼当天的上午,男方要带着迎亲队伍来女方家接亲。

找红鞋:新郎需在新娘的房间里找到号准备好的红色婚鞋,帮新娘穿上方可带走新娘。

奉茶:新人需向双亲跪拜,奉茶直到长辈喝下方可站起。

撑红伞、撒米:新娘新郎出门的时候,要由伴娘撑红伞陪同,而且要同时往路旁撒米,意思是不要让鸡啄到新娘。注意新娘双脚不可着地,并且嫂嫂不能相送。

过门

下轿下车:地铺红毡,新娘鞋不沾地。

过火盆:象征日子红红火火。

拜堂:先拜天地,后拜高堂,夫妻对拜。拜天地代表著对天地神明的敬奉;而拜高堂就是对孝道的体现;至於夫妻拜就代表夫妻相敬如宾。

掀盖头:用秤杆挑下新娘的盖头。

喝交杯酒:一对新人自此合二为一。

改口茶:改称对方父母为“爸妈”。

进入洞房:新婚之日,洞房花烛夜,以前有闹洞房的仪式,主要图个喜庆热闹

回门

三朝回门是指新婚夫妇婚后携手回到女方娘家,要穿新衣,准备好礼品在上午抵达女方家中感谢女方的父母与长辈,与宾客一起用餐团聚。

中国婚礼有什么传统

一、 传统婚礼流程

1、迎亲

婚礼当天的上午,男方要带着迎亲队伍来女方家接亲。接新娘绝对算得上是整个婚礼的一大高潮。首先要“入门”。新郎要想顺利接得新娘归,可不是进门带出那么容易,要通过姊妹群的考验,不光是智力要好,体力要好,若有要求还得唱情歌,说情话,但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给红包才有可能打动新娘的姊妹们,这就是所谓的开门红包。而且新郎还要用花球去迎娶新娘(新娘不可自制花球)。

2、找红鞋

新郎进门后也不能马上带走新娘,还要在新娘的房间里找到准备好给新娘的红色婚鞋,帮新娘穿上后才可以带走新娘。

3、敬茶

两位新人要向双亲跪拜,奉茶直到长辈喝下才能站起来(以前的习俗是,新人在女方家时要站着奉茶,因为还未到男家拜见翁姑。不过现在讲究没有这么多了,两边都跪拜以示同样的尊重。

4、撑红伞、撒米

新娘新郎出门的时候,要由伴娘撑红伞陪同,而且要同时往路旁撒米,意思是不要让鸡啄到新娘。

5、绕吉祥路

新人上迎亲车后不能直达目的地,必须绕当地所有吉祥路名的路开一圈。

6、过门

即指新娘被接到男方家后,拜见翁姑及男家其他长辈的习俗。

7、婚礼

跟西式婚礼类似,在酒店举行仪式,请司仪主持婚礼仪式。

8、敬客

婚礼仪式结束后,酒宴正式开始,待到上鱼的时候,新娘要换上传统的龙凤褂跟新郎一起向每桌客人敬茶,客人都要说些祝福的话。

9、入洞房

新郎新娘会带要好的朋友一起去新房参观,或者做些闹洞房的娱乐。小编提醒大家在闹洞房的时候不要太过哦,喜事搞得不愉快就不好了。

10、三朝回门

指在结婚后的第三天,新娘由丈夫陪同回娘家,要带上烧全猪和礼物等回去见女方父母,并且要祭祖。

二、中国传统婚礼的习俗

1、 聘礼

婚前男方要把聘礼送到女方家,每一个地方,送东西也会不一样,一般都是礼金、鸡、喜饼等等,喜饼是男方家送过去女方家,女方家会把这些喜饼送给自己的亲朋好友,让他们也沾沾喜庆。

2、回礼

女方收到男方给的聘礼要回礼给男方,有的地方女方家长会给一个订婚戒指。有的地方回一些槟榔,寓意是一榔到尾的意思。

3、安床

在结婚的前一天的晚上,从女方家挑选一个家庭和睦,父母健在,又有儿子的男士来安装新人睡的婚床。再把:核桃,莲子,红枣,花生,铺在新床上面,意思是,早生贵子。

4、嫁妆和上头

女方家里会给新娘准备一些嫁妆,全部装在红色的箱子里,给新娘带去婆家

中国传统婚礼的风俗

中国传统婚礼的风俗如下:

1、古代三书

聘书:即订亲之文书。在纳吉(男女订立婚约)时,男家交予女家之书柬。

礼书:即在过大礼时所用的文书,列明过大礼的物品和数量。

迎书:即迎娶新娘之文书。是亲迎接新娘过门时,男方送给女方的文书。

2、古代六礼

纳采:这是议婚的第一阶段,男方请媒人提亲后,女方同意议婚,男方备礼去女家求婚,礼物是雁,雁一律要活的。《仪礼》中称之为“奠雁”。雁一生中只婚配一次,配偶之后便形影不离,二者中若死去一只,另一只则形只影单终生不再婚配。以此反映夫妇坚贞不移,琴瑟合鸣,白头偕老的美好愿望。

问名:求婚后,托媒人请问女方出生年月日和姓名,准备合婚的仪式。

纳吉:把问名后占卜合婚的好消息通知女方的仪礼,又叫“订盟”。这是订婚阶段的主要仪礼。古俗,照例要用雁,作为婚事已定的信物。后发展到用戒指、首饰、彩绸、礼饼、礼香烛、甚至羊猪等,故又称送定或定聘。

纳征:订盟后,男家将聘礼送往女家,是成婚阶段的仪礼。这项成婚礼又俗称完聘或大聘、过大礼等。后来,这项仪式还采取了回礼的做法,将聘礼中食品的一部分或全部退还;或受聘后,将女家赠男方的衣帽鞋袜作为回礼。聘礼的多少及物品名称多取吉祥如意的含义,数目取双忌单。

请期:送完聘礼后,选择结婚日期,备礼到女方家,征得同意时的仪式。“请吉日将迎亲,谓成礼也”。即近代意义上的择日《礼仪士昏礼》云“请期用雁,主人辞,宾许告期,如纳征礼。”男家通过卜问神灵,确定了娶亲吉日后,即派人告之女家,征求女家的意见。

亲迎:新婿亲往女家迎聚的仪式。这项仪礼往往被看作婚礼的主要程序,而前五项则当成议婚、订婚等过渡性礼仪。

中国传统结婚风俗有哪些 传统婚礼习俗需注意事项

  四大文明古国其他三国都灭亡了,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中唯一留下来的国家,中国有着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中国的传统结婚风俗文化也源远流长,提到婚俗传统相信许多老一辈都不陌生,但是年轻一辈可能就一知半解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以下究竟中国有哪些关于结婚的风俗。

   中国传统结婚风俗有哪些
  中国传统的结婚风俗是很有讲究的,首先在婚礼进行之前要准备,聘礼、回礼、安床、嫁妆、上头、梳头、吃圆。婚礼当天也有固定流程。第一是迎亲,男方带着迎亲队伍来到女方家接亲。第二是找红鞋,新郎要在新娘房为新娘找结婚穿的红鞋。第三是敬茶,两位新人要在新婚之时向双方父母敬茶。第四是撑红伞和撒米,新娘出门时要在伴娘陪同下伴娘要为新娘撑红伞,并且同时往路旁撒米。第五是绕吉祥路,新人上迎亲车后必须绕当地所有吉祥路名的路行驶再回婚礼现场。第六是过门,新娘被接到男方家后,拜见男方长辈。第七是进行婚礼,就是摆酒席。第八是敬客,新人向客人敬酒。第九是入洞房。第十是回门,在婚后的第三天,新郎要陪新娘回娘家。
   传统婚礼习俗需注意事项
  婚礼对于新人来说尤为重要,一下事项要注意
  1.安床:男方家在婚礼前一天,要祭拜天地、向祖先告知明日自己将举行婚礼,并依男女双方的八字,来安排新床的位置祭拜床母。
  2.翻床:新房中的床铺,布置好以后,可请自己亲戚的小男孩在床上翻滚。最后在被上撒各式喜果,如花生,红枣,桂圆,莲子等。来求得未来日子美满。

   现代的婚礼发展
  现代社会进步飞快,提倡自由恋爱,一切从简。80,90的父母辈的婚礼也是相对简单。听父母讲他们那时候就是做身新衣服,请客人吃吃喜糖,就算结婚了,不收礼也不用回礼。80,90这一辈结婚时虽然有在酒店办酒席,但相对来讲也还是比较简单,没有请什么婚庆公司,主持礼仪啥的。其实结婚也不用太过繁琐,开心就好。

中国结婚的风俗

辽宁汉族结婚习俗

一.“喜车”出发

新郎由长辈、童男、童女等相关接亲人员乘车出发,一般来说,去时人员是单数,回来则是双数。

二.“喜车”到达新娘家

(1)敲头道门;

(2)进门后,向女方父母鞠躬、改口,佩带胸花

(3)敲二道门,此时新娘的同学和朋友可“堵门”逗趣;

(4)进二道门后,向新娘献手捧花(也可摆出单膝跪地造型);

(5)互相佩带胸花(一般双方都将胸花佩带至对方左侧胸前);

(6)新郎、新娘吃“喜面”,(一碗面条、两双筷子、两个荷包蛋);

(7)新郎、新娘与女方父母及亲属合影留念;

(8)抱起新娘上“喜车”,在“喜车”上,新郎给新娘穿“踩堂”鞋。

三.“喜车”返回新房

(1)“喜车”在前,新娘的父母、亲属、宾客按顺序坐随后车,沿另一条行车路线开往新房;

(2)新郎、新娘下“喜车”后,燃放礼宾花、踩响球等;

(3)新郎母亲将新娘手中的鲜花或“喜盆”接过(俗称聚宝盆);

(4)新娘向男方父、母鞠躬、改口、佩带胸花;

(5)新郎、新娘在“喜车”前与男方父母合影;

(6)新郎、新娘在“喜车”前与双方父母合影。

四.参观新房

(1)进入新房后,新郎、新娘喝红糖水;

(2)新娘坐在“喜床”上,俗称“坐福”

(3)新郎、新娘在“喜床“上合影

(4)邀请双方亲属、朋友参观新房,并与新郎、新娘合影留念。

五.“喜车”抵达酒店

(1)新郎亲朋在酒店门前迎候,再次放礼宾花、踩响球等;

(2)新郎、新娘在宴厅门前迎宾;

(3)主持人选择吉时主持典礼。

六.拜席及四彩礼

(1)新郎、新娘,在“拜”席时按照先娘家席,后婆家席,先亲属,再领导、再同志、再邻居,后同学、朋友之顺序进行敬烟或献花;

(2)敬娘家烟时,由新娘持烟,新郎点火,新娘要加以介绍。给婆家花敬烟时,新人角色互换;

(3)新郎父母或兄长在新郎、新娘“拜”席一段时间后,向客人敬酒,顺序同上;

(4)宴席中,有客人离开时,新郎、新娘相送至酒店门口;

(5)男方父母适时给女方来宾中的小孩赏钱;

(6)如果酒店给老丈人桌加菜时,新娘父亲要给厨师赏钱;

(7)新娘父母要离开时,新郎父母应为其送上四彩礼:离娘肉一块(要带皮、带两根肋骨);鱼品一份;粉条一把;大葱数棵,用红丝线系活结。

七.团圆饭

新郎父母和家人接受新娘、新郎的敬酒,并对他的婚姻表示祝福。

满族

中国的婚礼习俗是怎样的?

中国:

1年:纸婚;2年:棉婚;3年:皮婚;4年:花果婚;5年:木婚;6年:糖婚;7年:手婚;8年:古铜婚;9年:陶器婚;10年:锡婚;11年:钢婚;12年:丝婚;13年:花边婚;14年:象牙婚;15年:水晶婚;18年:石榴石婚;20年:瓷婚;25年:银婚;30年:珍珠婚;35年:珊瑚婚;

40年:红宝石婚;45年:蓝宝石婚;50年:金婚;55年:绿宝石婚;60年:金钢钻婚;70年:白金婚;80年:钻石婚。

美国:

1年:纸婚;2年:布婚;3年:皮婚;4年:丝婚;5年:木婚;6年:铁婚;7年:铜婚;8年:电婚;9年:陶婚;10年:锡婚;11年:钢婚;12年:亚麻婚;13年:花边婚;14年:象牙婚;15年:水晶婚;20年:瓷婚;25年:银婚;30年:珍珠婚;35年:玉婚;

40年:红宝石婚;45年:蓝宝石婚;50年:金婚;60年:钻石婚。

中国传统的结婚信物

1、红双喜 

中国人的婚礼上,到处可见大红的双喜字。双喜字由两个“喜”字组成,代表喜事加倍,不同一般的高兴和喜庆,也表示给新人带来好运气和幸福生活。

2、龙凤呈祥 

在中式婚礼上,还经常看到龙和凤凰的图案,这是因为在中国,龙和凤凰都是吉祥的象征,代表高贵、华丽、祥瑞,以及夫妻和谐美满的关系。

这个传统来自古代中国神话传说,据说虞舜时天下大治,乐官夔谱成了《九招》之曲呈献,虞舜演奏过程中金龙彩凤同时现身。《诗经·文王之什》中也有龙氏族王季娶凤氏族鸷仲氏的记载,认为这是龙凤呈祥,“天作之合”。

3、中式婚礼服装 

传统的中国婚礼上,新娘子要穿非常漂亮的汉服,汉服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传统服装,具有历史意义和严肃的婚姻寓意。

4、花朵 

与西方人的观念恰恰相反的是,白色是死亡的象征,一般只用在丧事上,因此结婚时不能使用白花作为装饰。传统的中国婚礼上喜欢用牡丹,兰花,荷花和水仙来作为装饰。因为牡丹代表富贵,水仙代表春天和新生活,兰花芬芳美丽,荷花代表爱情。而荷花在中国佛教中是圣洁的象征。

5、鞭炮 

在传统的中式婚礼上,放鞭炮是必不可少的项目,鞭炮放的越多,越响就越能带来好运气。但是由于放鞭炮也会产生很多不良后果,所以在现代婚礼中,一些人发明了新的庆祝方式,用踩气球来代替放鞭炮,也同样为婚礼增添了不少喜庆气氛。

6、红豆 

中国传统结婚信物红豆通常是被用来作为一种甜品,红豆沙。象征两人结婚后缠缠绵绵,甜甜蜜蜜。

7、祝福食物 

中国传统结婚信物红枣、桂圆、花生、莲子都象征子孙延续,年生贵子、团团圆圆、富贵吉祥。

8、合髻

“合髻”也称“结发”,是中国传统结婚信物。“合髻”其象征意义就是夫妻和睦,永结同心。“结发”的具体操作方式历代不同。先秦、秦汉时的“结发”,就是新郎亲手解去新娘在娘家时所结的许婚之缨,即系头发的彩带,重新梳理头发后再为之系上。

隋唐以后的“结发”,是男女双方各剪下少许头发,挽成“合髻”,一般都是马上交给新娘保存起来。唐代女诗人晁采的《子夜歌》云:“依既剪云鬟,郎亦分丝发。觅问无人处,绾作同心结。”正是这一做法的描述。

世人常用“结发”、“合髻”作为夫妻结合的代称,甚至特指为“原配”(亦称“元配”)夫妇,表示夫妻间互敬互爱的意义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