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哈哈娱乐网网站「詠恆啲诺琂」消息,近日,我爱古诗词第三季嘉宾,我爱古诗词主持人是谁?引发热议,含嘉宾的古诗词同样引起许多争议,对此众网友各抒己见。但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哈哈娱乐网为您解答。

诗词大会的 王天睿 是哪个省的

北京市的

作为总决赛舞台上年龄最小的选手,来自北京市一零一中学高二年级的王天睿一直带给《中国诗词大会》第三季的观众以惊喜。

年仅十七岁的她从容淡定,睿智沉着。她说:“我不惧怕任何人,我只担心自己表现得不够好。”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在总决赛中,王天睿一路势不可当,答对个人追逐赛中的全部八题,勇夺236分。她最终在第一轮飞花令——“思”的比拼中遗憾败北。

天睿自幼习读苏轼诗词,在他看来,苏子一颗诗心蓬勃无惧,超然于物外,才能诞生一篇篇传世佳作。深受苏轼诗词影响的她,也浸润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通达。

《中国诗词大会》第三季对她的意义,不是一个结果,而是一段经历。年轻的她,拥有无限的可能,无限的美好。中国的传统文化的魅力,正在通过这些新时代新青年的一腔热爱,长久深远地传递着。

扩展资料


《中国诗词大会》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继《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中国谜语大会》之后,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科教频道(CCTV-10)自主研发的一档大型演播室文化益智节目,也央视首档全民参与的诗词节目。

节目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基本宗旨,力求通过对诗词知识的比拼及赏析,带动全民重温那些曾经学过的古诗词,分享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从古人的智慧和情怀中汲取营养,涵养心灵。于2016年2月12日(正月初五)起每周五晚20:00播出,至2016年4月15日,主持人是董卿,总共有10期,每期90到100分钟。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中国诗词大会

《中国诗词大会》第三季多会儿播出?

第三季“中国诗词大会”第一集在2018年3月23日开始播出。总共十期节目。

播出频道:央视十套科教频道(CCTV-10)

主持人:董卿

点评嘉宾:王立群、康震、蒙曼、郦波

每日播放时间:19:30-21:10(每期100分钟)

重播时间:当天22:20-24:00; 次日11:50-13:30

扩展资料:

第三季《中国诗词大会》的亮点:

作为节目的核心内容,本季《中国诗词大会》选取了汉语言文学史中,最优美、最精华、最值得向观众传播普及的数百篇经典诗词,上启三千年前的“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下至“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的毛泽东诗词,而鲁迅先生所创作的古体诗词也首次纳入题库范围。

这些耳熟能详、曾经打动你我的古诗词,将以不同形式出现在节目中,呼唤每个人心底对传统文化根脉的崇敬。值得一提的是,央视也紧跟时代潮流,增强了新一季节目的互动,在节目播出时,全国观众都可以通过手机跟随电视参与同步答题。

为了丰富题目的视觉呈现,节目组邀请了十位非遗传承人拍摄视频短片,用手中的剪纸、蛋雕、糖画、木雕等绝活为选手出题,既是节目形式的创新,更是传统手工艺的一次集体展示。

我爱古诗词主持人是谁

你好!
央视古诗词大赛第一季是2015年春节开始播出的, 央视古诗词大赛第一到第四季主持人都是董卿。
2020年古诗词大赛第五季, 2021年古诗词大赛第六季, 主持人是龙洋。

雷海为作为《中国诗词大会》第三季冠军,现状如何?

《中国诗词大会》是一档极具影响力的“综艺界清流”,每年的播出都是一次令人忘怀的文化大餐。可以说,能够成为《中国诗词大会》的冠军都是很牛的人,各方面都非常的厉害。《中国诗词大会》第三季冠军雷海为就是属于这样一个非常厉害的人物。现在的他,在爱好诗词的群体中,可以说是一个英雄人物般的存在。曾经的《中国诗词大会》第三季冠军,他的现状如何?小编就为大家说说,他平凡的人生不平凡的人生经历。

雷海为

雷海为是一个很有追求的“80后”,7岁就已经开始背诵古诗。他喜欢古诗词不是为了寻求什么特殊的东西,而是为了寻求内心的安慰。他只是单纯地喜欢古诗词,并且从中寻找到了乐趣。但是,他的人生还是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后来上了个中专。在中专中,他是一个另类。别的孩子都在快乐的玩耍,他天天抱着古诗词在背诵。他的人生就这个时候而言,还没有什么起色,看起来与后来的《中国诗词大会》的冠军没有什么直接的联系。

雷海为查阅资料

他中专毕业后,什么活都做过。他学历低,做不了其他工作,无奈之下送起了外卖。他在繁重的送外卖间隙,依旧坚持背诵古诗词。他的生活依旧过得很是艰辛,生活没有太大的起色。他多次相亲失败,这点让人很意外。从外表来看,雷海为相貌英俊,看起来也很有气质。但是,他的人生却没有因为古诗词而得到太大的改善。直到他上了《中国诗词大会》的舞台上,他才被人们所熟知。

雷海为对手武亦姝

他在《中国诗词大会》上是一个微不足道的人物,面对的都是一些实力强劲的对手。比如第二季度的冠军武亦姝,还有那实力更为生猛的陈更,都是他的对手。但是雷海为不骄不躁,一点一点的走完了脚下的路,在会场上鹤立鸡群,成为耀眼的明星。最终,他击败了北大研究生彭敏。彭敏的实力还是非常强劲的,早年是《诗刊》编辑。职业的诗歌素养要求,还有自身对于诗歌的热爱,都让彭敏有更多的理由,成为本季度冠军。然而,事实出乎意料,雷海为成为了第三季度冠军。

雷海为工作照

雷海为成冠军的消息,瞬间在他的小山村点燃了对他的崇拜之情,人们纷纷向这位大器晚成的实力派祝贺。雷海为经过十多年的打拼,可算是成为了一个颇有名气的人物。现在的他,生活因诗词而变得富有诗意,他成为了某学校的全职语文教师。从一个外卖小哥到教师,他的身份变换得很快,多多少少有点让人目不暇接。这是他应得的荣誉与收获,这更是实力的见证,也是上天的眷顾。对于一个喜爱古诗词的人来说,能够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这本身就是一种幸福。

雷海为在授课

雷海为作为《中国诗词大会》第三季冠军,他的现状如何?我们都明明白白的看到了,他很幸福。幸福源于奋斗,源于不懈的追求,更源于对梦想的坚持……可能有些事情,大家觉得没有用,然而当你坚持初心后,生活就会变得与众不同。雷海为的这种不同,一方面是气质的不同,另一方面则是人生境遇的不同。雷海为的成功,为我们树立了一个榜样,努力奋斗的人生,必然是与众不同的人生。

如何看待中国诗词大会第三季被经典咏流传挤掉?

首先,两档综艺节目的宗旨相似,且都是文化类节目,受众上会有大面积大范围大幅度的交叉。《中国诗词大会》的宗旨在于“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

而《经典咏流传》的宗旨的侧重点在“为观众解读经典背后的文化内涵”、“用流行传唱经典”。《经典咏流传》的背景是为了响应落实十九大报告“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精神。形式是“和诗以歌”,传统诗词经典与现代流行相融合,碰撞出了新的火花,从而让经典具有了新时代属性,产生了新的先锋文化,开创了文化节目2.0时代。

即是说,在同样的古典文化的基调上,《经典咏流传》较《中国诗词大会》更具有创新性。《中国诗词大会》已经出过两季了,形式上却没有太多的改变,观众本就已经流失了一部分,这时候出现了一个”新款“,战场当然会转移了。

其次,《中国诗词大会》的形式是赏析、经典知识问答、重温背过的诗词,或许有一定的收视率,但后继乏力;《经典咏流传》就不一样了,它把经典和流行音乐糅合在了一起,谱成了朗朗上口的歌曲,传唱度非常广。嘉宾的作用本就已经覆盖了赏析的环节,同时没事的时候还能从QQ音乐、酷我音乐、酷狗音乐上下载歌曲聆听,人手都有的微信还能通过摇一摇找到这首歌,炒鸡方便,这些客观条件都让节目的“余热”持续相当长一段时间。而且个别好的歌曲简直百听不腻啊,单曲循环能放上一整天,隔天还能接着来。但《中国诗词大会》看过了就过了,不会有欲望再打开重新看一次,给后来者剧透一下甚至都不想看了。论持久力,《经典咏流传》完胜。

除了以上两点,《经典咏流传》还有一点完爆《中国诗词大会》,那就是资源。《诗词大会》的嘉宾有康震、蒙曼、郦波、王立群,和《经典咏流传》的康震、王黎光、庾澄庆、曾宝仪不分伯仲。但抵不过人《经典咏流传》节目组每期都能请到好几个镇场子的大佬啊。中央音乐学院的古琴博导多见,用800年前的古琴即兴来的演奏却不多见;歌声能瞬间点亮我整个世界的龚琳娜常听,但合着编钟的楚辞却少闻;活着的谷建芬老师蹒跚着走上舞台的那一刻,我的眼眶微微湿润……

《经典咏流传》节目巧妙地将中华经典的诗词与现在音乐融合,重新谱曲,既不失中国古典诗词的意境,又通过现代音乐,使古典诗词更加容易铭记,通过演唱更加容易流传,引入音乐名家,通过其粉丝,又进一步扩大了中国诗词的影响和传唱流传度。

2022年诗词大会落下帷幕,里面你最喜欢谁?

我最喜欢的是裘江。一位新人呐,和四位老手比,该有多大的难度呀!

这四位老手中,有两位是因为打错一题和忘记答案而退场,他们就是陈更和顾世宝。陈更一直都很厉害,但是有个题是“为伊消得人憔悴”中,“消得”的意思应该是“值得”,而她却答成了“消瘦”,其实,让我答的话,会和她犯同样的错误,因为我是猜的。

刘永恒答的十二宫格的题我也会,是在“朱颜古七稀使生听十人周来”找出一句诗,我知道是“人生七十古来稀”,答案也确实是这样的。

裘江答题时,我感觉自己了不起,竟然也能答对好几句,如九宫格中找诗句——“曲项向天歌”,对诗句“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等等。看来,平时多背古诗,关键时刻就用上了。

裘江成了擂主,同上期擂主夏昆进行比赛,最终裘江以5:4的结果胜了夏昆。裘江可真厉害!

本场共答42题,百人团里答对最多的人是李子琳,她答对了41题。最后选出了参加下一场比赛的5人。你说,百人团里那个第六名,该多么可惜呀!

我也想参加诗词大会,所以我要学好背好古诗词,争取我也能有机会登上诗词大会的舞台!

《中国诗词大会》最难忘怀的四个人中,居然没

2018年4月4日,在春风更比朔风寒的日子里,《中国诗词大会 第三季》落下帷幕,彭敏再一次和冠军宝座失之交臂,令场内外的观众无不扼腕叹息,直呼时也、运也、命也!同时也为一路过五关斩六将的快递小哥雷海为真诚喝彩!

《中国诗词大会》,自2016年2月12日(正月初五)开播第一季之后,到2018年,在万众期待中顺利举办至第三季,并胜利落下帷幕,为第四季的开播撒下了种子。
我因为从小喜欢传统文化,所以,对古诗词也是格外的垂青。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我几乎观看了全部已经录播的三十场《中国诗词大赛》的比赛。在欣赏古诗词无边韵味的同时,整场《中国诗词大会》中还有几位选手和点评老师,让人印象深刻,难以忘怀!
第四位,武亦姝。

这个才气逼人、清秀大方的小姑娘叫武亦姝,00后,除了毫不费力的夺取了《中国诗词大会 第二季》总冠军的宝座并拿到了至今为止《诗词大赛》的最高分317分外,还获得了2017年“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的荣誉称号。
这一切别人羡慕都羡慕不来的成绩,似乎对她而言都不算什么。我想了想,除了才气,最关键的是她的气度,好像这一切对她而言,都是探囊取物一般。就冲这份气度,她就应该列为第二位,但总有一些原因,会让我们情不自禁的让才气为它们让位,比如屡败屡战的奋斗精神和具有传奇色彩的佳话逸事。

她出场伊始,众多网友就为她的才气所折服,直接发出“这个00后的美少女,满足了人们对古代才女的所有幻想。”这样的感叹。
武亦姝把陆游、苏轼和李白奉为自己的偶像。
在飞花令的争夺环节中,小姑娘才思敏捷、全程微笑,大有俾睨天下的态势。不得不让人感叹:这个才上高一的美少女,诗词量的积累,实在不是人能望其项背的。
第三位:陈更

陈更,北京大学理工女博士,上世纪九零后,陕西咸阳人。
对于陈更,参赛的时候 一身新知识女青年的装束,让人很容易对她心生好感。更主要的是,从她身上看到的,更多的是沉稳和内敛,而不是才气。仿佛她的才气,早就凝练为本身的韵味,已经从属于她个人,不再独立,成为她的附庸。
但可惜的是,她最好的成绩,就是无数次的夺取擂主宝座,然后再被赶下宝座。更为戏剧性的是,总是让人感觉,她始终是被一个特定的男人给赶下去的,这样的效果,在诗词吟唱的衬托下,远比诗词更为精彩,更能夺人眼球。
她参加了全部三季《中国诗词大会》,积累了广泛的人气,但可惜的是,网络上关于她的讯息,却是不多。不由让人想起一个词:大家闺秀!
第二位:彭敏

彭敏,这位生于湖南的北大在读硕士,无可否认他拥有深厚的文学功底。
因为他不但连续两季夺得《中国诗词大会》的亚军,而且还是2015《中国成语大会》的总冠军和第三届汉字听写大会第四现场年度总冠军。这些还不算完,他还在2016年2月,出版了自己的励志散文集。而且更让人无语的,是他跨度巨大,驳杂的各种爱好:诗词曲赋、琴棋书画,关于传统文化中的文学方面,似乎没有他不感兴趣的。
因此,他被称为是新时代的“万能文艺青年”,和他的气场相当吻合。

他的出场,给我的感觉,带来的就是博学和儒雅,还有沉稳。符合我心中对于一个学者的全部关于气质的描述。他是坚定且不屈的,有着文人应有的风骨。而且他还是能够包容的,他以不到而立的年纪和无往而不利的气势,在接连挫折之后,能微笑着祝福异军突起的对手,然后郑重说出“一语成谶”这四个字,我是佩服的。
他的对待结局的态度,体现出了他的文化内涵和气度心胸。我一直想送给他四个字:虽败犹荣!,但苦于没有机会可以接触到他,那就在这篇文字中送给他。
彭敏和陈更,是我所喜欢并且印象深刻的两个人,两位才子佳人,我希望他们能有更好的结局。
第一位:康震

第一位,本应该是主持人董卿。但正是因为董卿是主持人,所以,尽管她所有场次的表现都无可挑剔,依然不能入选。我把第一位的位置,留给了北京师范大学的康震教授。
在《中国诗词大会》之前,康震教授就是《百家讲坛》的著名讲师,但当时,还没有看到他神采飞扬、气势如虹、声振寰宇的风采气度。直到《中国诗词大会》,他担任《大会》的点评嘉宾的时候,似乎他身上沉睡的昂扬气势和雄浑才情才被充分释放。

康震教授无疑是一位学者兼具才子气质和诗人情怀的浪漫主义人士,他的表现往往会受到他情绪的左右,从中可以看到他的血性和秉性,我甚至一度怀疑,以他这样的特质,居然能够胜任办公室主任这样的一个职务!但当我看到他口灿莲花、博学通达和情绪激昂的点评的时候,我释然了。
作为一个中国人,没有人能抗拒文化的吸引,也没有人能真正抗拒一个赤诚且有崇高理想的才子。因此,我为我的祖国感到骄傲,我为我们的民族感到自豪:我们,无愧于一个诗的国度,也无愧于文明古国的称号。
这一切,都是因为我们有着像康震教授这样的领军人物!

诗词大会第三季第一期什么时候播出?

第三季第一期于2018年3月23日在央视科教频道CCTV-10播出。

资料扩展

《中国诗词大会》是中央电视台继《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中国谜语大会》之后,由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CCTV-10)自主研发的一档大型演播室文化益智节目。

《中国诗词大会》是央视首档全民参与的诗词节目,节目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基本宗旨,力求通过对诗词知识的比拼及赏析,带动全民重温那些曾经学过的古诗词,分享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从古人的智慧和情怀中汲取营养,涵养心灵。

第一季于2016年2月12日(正月初五)起每周五晚20:00分播出,至2016年4月15日,主持人是董卿,总共有10期,每期90分钟。第二季于2017年1月29日(大年初二)至2017年2月7日期间连续在央视综合频道晚8点播出;科教频道晚10点随后播出,次日15点重播。第三季于2018年3月23日至2018年4月1日期间连续在央视科教频道晚7点30播出。

2016年6月10日,获得第22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最佳综艺栏目。

小品《我爱诗词》中有哪些古诗词

1、“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

译文:黄河好像从白云间奔流而来,玉门关孤独地耸峙在高山中。

2、“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译文:原野上长满茂盛的青草,每年秋冬枯黄春来草色浓。

3、“俩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李白《山中与幽人对酌》

译文:我们两人在盛开的山花丛中对饮,一杯又一杯,真是乐开怀。

4、“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孟郊《登科后》

译文:以往在生活上的困顿与思想上的局促不安再不值得一提了,今朝金榜题名,郁结的闷气已如风吹云散,心上真有说不尽的畅快,真想拥抱一下这大自然。

5、“凉州七里十万家,胡人半解弹琵琶”岑参《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

译文:凉州方圆七里住着十万人家,这里的胡人半数懂得弹琵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我爱诗词

最近的诗词节目叫什么名字

我先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一下:

难度:《中国诗词大会》、《向上吧!诗词》、《诗书中华》差不多,《中华好诗词》最难。

主持人:《中国诗词大会》的董卿形象最好,《诗书中华》的骆新次之,《中华好诗词》的王凯娱乐性太强,《向上吧!诗词》的伊一有点渣,康震好点。

嘉宾:其实除了《中华好诗词》,感觉其他几个节目的嘉宾都差不多,评点诗文都感觉很到位,感觉《中华好诗词》的评委嘉宾有点摆设,且评点不是很到位。

选手:《中国诗词大会》、《向上吧!诗词》、《诗书中华》属于大众消费,《中华好诗词》属于高端消费,似乎不在一个档次。

内容:我觉得《诗书中华》在内容上有亮点,我感觉现在的人在中国传统文化上严重偏科,只看中诗词,忽略了文,《诗书中华》有个书,考察了选手文章的储备,我觉得真的是一个很大的亮点。《中华好诗词》考察的基本都不是高初中课本上的,所以对选手的要求比较高。

竞技性:《诗书中华》的竞技性最弱,《中华好诗词》可能是竞技性最强的,《中国诗词大会》、《向上吧!诗词》一般,最神奇的是,《向上吧!诗词》嘉宾还能给提示。

综艺性:虽然《中华好诗词》最难,但也因为最难,我觉得观众可能大部分都没有参与感,基本就是去看人的,最后看个结果,属于竞技类综艺节目,《向上吧!诗词》嘉宾聊天胡侃的时间太多,选手答题时间有时候都要切掉,我觉得就是来搞笑的综艺节目,《中国诗词大会》比较庄重,场面比较大,在传播诗词文化上,最有说服力,《诗书中华》我觉得就是给小孩准备的。

综合各方面来说,我比较喜欢《中国诗词大会》,我觉得这才是一个真正用来传播诗词文化影响力的平台,虽然有很多人觉得它的题目难度太浅,不如《中华好诗词》,但问题是,《中华好诗词》到底有多少人能跟得上节奏,里面的选手大多都是文科生,但更多的人不是文科生,我们比不上他们的知识储备量,但是我们也可以喜欢诗词。

其实看了《中国诗词大会》,我最喜欢的一个选手是白茹云,真的是被感动了的。一个好的传播平台是能够接受农民、工人、教师等不同职业的人,能够接受小学生、高中生、大学生、博士生等不同教育程度的人的,然后激励更多的人去学习中华传统文化,而不是一个特殊的群体的自娱自乐。

“爆冷”拿下《中国诗词大会》总冠军,这位来自杭州的外卖小哥教给了我们什么?

摘要:一个人除了物质生活,还应该追求丰富的精神生活。

4月4日晚,经过九场精彩而紧张的诗词大比拼,央视《中国诗词大会》迎来了第三季总决赛。让人激动的是,这一季的总冠军是一位来自杭州的外卖小哥雷海为。和大多数外卖从业者一样,他一天要送餐五十多单。在给别人送饭的时候,他自己却往往饿着。他一天花在吃饭上的时间,三餐加起来也不超过半个小时,钱数不多于25块。“更难能可贵的是,在如此辛劳奔波也并不富裕的日子里,还能够有这样一颗爱诗的心。”主持人董卿也不由得为雷海为发出这般由衷的钦佩和赞许。

一位送餐任务如此繁重的外卖小哥,竟然能够在高手云集的诗词大比拼中胜出,这多少让人有点出乎意料。其实,雷海为的脱颖而出并非因为机缘巧合,而是他长期努力之后水到渠成的必然结果。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正如皮亚杰所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兴趣的培养最好是在儿童时期,因为“儿童学习任何事情的最合适时机是当他们兴致高、心里想做的时候”(洛克语)。事实证明,儿童时代留下的记忆是最长久的,所激发的兴趣也将影响其一生。

雷海为对诗词的兴趣,就是其父亲从小培养激发的结果。想当年,他父亲会把古诗写出来,贴在厨房的墙上,教他朗读。因为他的父亲“希望儿子成为一个有文化涵养的人,将山川湖海藏于心中”。从那时候起,诗词开始在他心里播下兴趣的种子。随着年岁的增长、种子的发芽,尤其是随着大量的背诵,他渐渐做到明诗意、悟诗情,在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中,他内心对于诗词的兴趣越来越浓厚。于是,他“因为喜欢的古诗词把杭州描绘得太好了,就干脆来杭州工作”。此外,2004年他在一家礼品公司打工时,意外在一本《诗歌写作必读》的书里,学到了格律诗的创作鉴赏门道。从此他一有空就去书店背诗,回家再默写,次日再去一趟校对一下。10多年后,他熟记于心的诗词已经过千首了。阅读古诗文,早已成为一种深深扎根于身心、无法剥离的阅读自觉和文化习惯。

时下,只要涉及读书的话题,许多人总会抱怨工作忙、家务烦而没有时间读书。其实,上班工作的人都不可能拥有大块的读书时间,零碎的读书时间都是靠挤出来的。按照苏步青先生的说法,读书要“多用‘零头布’”。只有持之以恒才能积少成多、集腋成裘。雷海为的成功,一定程度上就是他善于驾驭时间、挤出时间、利用时间进行阅读的结果。作为一位外卖小哥,一天送餐五十多单已经够他忙的了,但无论如何他总会抽时间看看诗词。一般在等餐或者休息的时候,他会把随身携带的《唐诗三百首》拿出来看。

雷海为不仅工作紧张,收入也有限。“生活上可以不富裕,但精神上决不能贫穷”,这应该也是雷海为内心的追求。正因为此,他才会在风里来雨里去的打拼中,没有忧怨,没有浮躁,依然保持一颗快乐、淡定的心。诚如主持人董卿所赞:“你在读书上花的任何时间,都会在某一个时刻给你回报。”“腹有诗书气自华”,对于一位满腹经纶的诗词爱好者,他一举夺冠,惊艳的何止是比拼现场?他的精彩表现,更从一个侧面告诉广大观众:一个人除了物质生活,还应该追求丰富的精神生活。

一个把业余时间交给阅读古诗文的人,一定能够找寻到精神支柱,去追求自己的人生价值,实现自己的全面发展。因为他阅读的就是我们优秀传统文化的经典之作,而经典也是文明的坐标,它帮助我们理解我们是谁,我们所达到的位置,我们将走向何方等一系列应当思考的问题,帮助我们的生命达到“有质量和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