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哈哈娱乐网网站「舀一瓢月色」消息,近日,古蜀瑰宝,古蜀文明三星堆的未解之谜有那些呢??引发热议,古蜀瑰宝 cctv同样引起许多争议,对此众网友各抒己见。但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哈哈娱乐网为您解答。

让世界了解四川!文化纪录片《古蜀瑰宝》都讲述了什么?

考古是为了见证历史发现,对于人类文明的发展是有着巨大作用的,当然其中很多文明,对于我们来说可能比较陌生,因为没有详细的相关资料,并且没有类似的介绍,所以我们不得而知。这不为了让世界更多的了解四川,于是拍摄了一部文化纪录片,该纪录片叫做古蜀隗宝,而其中主要集焦的是人类考古文明的发现,主要有三星堆遗址、金沙遗址、宝墩遗址,以动画的方式让我们更深层次的了解和读懂四川文明,而明白其中的深度以及其所有的厚度。这样对于大家而言是非常有利的,因为随着社会的发展,很多人对于古老的传统文明已经忘却和遗失,那么在哪里可以让我们重新感受其中的精气神呢。

首先就是对应的书籍和对应的纪录片,所有相关的传统文明精神以及现代发现,都会将其装订成册或者拍摄成一定的纪录片,当我们需要重温经典的时候,我们就可以通过寻找其中的书籍资料或者通过相关的视频影像,就能重新了解了,这样对于我们自身的意识以及认识都会有着非常大的提升。

其次是通过去一些博物馆或者遗址近距离现场感受,为了保存这些古老文明,在很多地方对于这些文明的遗址都会有所保留,我们可以到其现场去感受一些,这样就能够更加真切的了解到文明的博大精深,当然可能有些遗址无法保留,那么对于其中的重要文物,则会在一些博物馆之类的里面有所陈设,这样我们就可以通过渠道博物馆对此进行感受和了解了。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老一辈的经典和传承之中有着很多可以值得我们学习的东西,虽然时代在进步,但是一些好的东西我们也要坚持。

文化纪录片《古蜀瑰宝》杀青!这样的纪录片有何意义?

大型文化纪录片《古蜀瑰宝》共三集,每集25分钟,该片聚焦20世纪人类伟大考古发现——三星堆遗址、金沙遗址、宝墩遗址,探究神秘历史,对话上古文明,充分延展记录的触角,拓宽古蜀文明的深度与厚度。在拍摄手段上,该片使用4K超高清影像,全面呈现古蜀文明的发展脉络,这在国内尚属首次。 这样的纪录片有何意义?

一、这样的纪录片有何意义?

纪录片将通过集中展示古蜀文明,让世界了解四川,吸引更多人走进四川。 巴蜀文化源远流长,古蜀文明独具魅力。 将有力助推古蜀文明文化内涵与价值的挖掘,助推古蜀文明和巴蜀文化传播得更广更远。影像传播方式,进一步弘扬天府文化、延续巴蜀文脉,增强四川文化软实力、影响力、竞争力。四川大学历史文化(旅游)学院院长、川大杰出教授霍巍还特别建议,川台要抓住现在三星堆正在进行新发掘的契机,记录搜集好素材,为今后创作出更具国际影响力的纪录片打下基础。而在此次《古蜀瑰宝》中,应该多展示这些宝贝发现的细节,修复的细节,考古学家是怎么发掘的,这些内容是老百姓喜闻乐见的。 

二、这部纪录片意义是什么?

而为了解开巴蜀文化瑰宝中所蕴含着的独特密码,《古蜀瑰宝》摄制组用了一年多时间,调研采访了国内知名专家40多人,吸纳众多近年来最新的考古发掘、研究成果及学术观点,深度挖掘古蜀文明的精神内核和价值理念,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和表现形式。 此外,《古蜀瑰宝》是继《蜀道风流》《三国的世界》《沉银追踪》、“历史文化名人”系列之后,推出的又一部文化精品力作。主创团队表示,将有力助推古蜀文明文化内涵与价值的挖掘,助推古蜀文明和巴蜀文化传播得更广更远。 

三、《古蜀瑰宝》是一部怎么样的纪录片?

据悉,大型文化纪录片《古蜀瑰宝》共三集,每集25分钟,该片聚焦20世纪人类伟大考古发现——三星堆遗址、金沙遗址、宝墩遗址,探究神秘历史,对话上古文明,充分延展记录的触角,拓宽古蜀文明的深度与厚度。在拍摄手段上,该片使用4K超高清影像,全面呈现古蜀文明的发展脉络,这在国内尚属首次。

《古蜀瑰宝》免费在线观看完整版高清,求百度网盘资源

《古蜀瑰宝》百度网盘高清资源免费在线观看: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p2n9QevmJlorYZ1vFjePAQ

资源名称:古蜀瑰宝【3集 1080P 7.5G】(1KB)
资源链接:https://pan.baidu.com/s/1p2n9QevmJlorYZ1vFjePAQ
提取码:t8id

?pwd=t8id 提取码:t8id
《古蜀瑰宝》
导演: 刘玉龙、梁碧波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大陆
语言: 汉语普通话
上映日期: 2022-04-05(中国大陆)
集数: 3
片长: 40分钟
四川广播电视台对于史前古蜀文明的生动梳理和崭新诠释,以四川三星堆为原点,通过4k超高清影像呈现60余位专家的学术观点和最新的研究成果,重走古蜀文明的发展之路,勾勒出距今5100年到2600年间古蜀文明的形成脉络。收起     

古蜀文明三星堆的未解之谜有那些呢?

三星堆遗址

中国西南地区的青铜时代遗址。位于四川广汉南兴镇。1980年起发掘。在遗址中发现城址1座,据认为,其建造年代至迟为商代早期。已知东城墙长1100米,南墙180米,西墙600米,为人工夯筑而成。清理出房屋基址 、灰坑、墓葬、祭祀坑等。房基有圆形、方形、长方形3种,多为地面木构建筑。自1931年以后在这里曾多次发现祭祀坑,坑内大多埋放玉石器和青铜器。1986年发现的两座大型祭祀坑,出土有大量青铜器、玉石器、象牙、贝、陶器和金器等。金器中的金杖和金面罩制作精美。青铜器除罍、尊、盘、戈外,还有大小人头像、立人像、爬龙柱形器和铜鸟、铜鹿等。其中,青铜人头像形象夸张,极富地方特色;立人像连座高2.62米,大眼直鼻,方颐大耳,戴冠,穿左衽长袍,佩脚镯,是难得的研究蜀人体质与服饰的资料。祭祀坑的年代约当商末周初,被认为是蜀人祭祀天地山川诸自然神祗的遗迹。

三星堆:千古未解之谜

出四川广汉约三四公里,有三座突兀在成都平原上的黄土堆,三星堆因此而得名。1929年春,当地农民燕道诚在宅旁挖水沟时,发现了一坑精美的玉器,由此拉开三星堆文明的研究序幕。1986年,三星堆两个商代大型祭祀坑的发现,上千件稀世之宝赫然显世,轰动了世界,被誉为世界“第九大奇迹”。

从本月起,四川省考古人员对三星堆遗址500平方米范围内的20个探方实施发掘,预计明年3月结束。此次发掘,将提供更为翔实的资料,成为下个世纪大规模研究的前奏。

未解之谜一:文明起源何方

三星堆的发现将古蜀国的历史推前到5000年前。

三星堆文化来自何方?这里数量庞大的青铜人像、动物不归属于中原青铜器的任何一类。青铜器上没有留下一个文字,简直让人不可思议。

出土的“三星堆人”高鼻深目、颧面突出、阔嘴大耳,耳朵上还有穿孔,不像中国人倒像是“老外”。四川省文物考古所三星堆工作站站长陈德安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三星堆人有可能来自其他大陆,三星堆文明可能是“杂交文明”。

未解之谜二:消失的古都

古蜀国的繁荣持续了1500多年,然后又像它的出现一样突然地消失了。历史再一次衔接上时,中间已多了2000多年的神秘空白。关于古蜀国的灭亡,人们假想了种种原因,但都因证据不足始终停留在假设上———

水患说。三星堆遗址北临鸭子河,马牧河从城中穿过,因此有学者认为是洪水肆虐的结果。但考古学家并未在遗址中发现洪水留下的沉积层。

战争说。遗址中发现的器具大多被事先破坏或烧焦,似乎也应证了这一解释。但后来人们发现,这些器具的年代相差数百年。

迁徙说。这种说法无需太多考证,但它实际上仍没有回答根本问题:人们为什么要迁徙?

成都平原物产丰富,土壤肥沃,气候温和,用灾难说解释似乎难以自圆其说。那么,古蜀国消失在历史长河的真正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未解之谜三:神秘的器具

三星堆出土的大量青铜器中,基本上没有生活用品,绝大多数是祭祀用品。表明古蜀国的原始宗教体系已比较完整。这些祭祀用品带有不同地域的文化特点,特别是青铜雕像、金杖等,与世界上著名的玛雅文化、古埃及文化非常接近。三星堆博物馆副馆长张继忠认为,大量带有不同地域特征的祭祀用品表明,三星堆曾是世界朝圣中心。

在坑中出土了5000多枚海贝,经鉴定来自印度洋。有人说这些海贝用做交易,是四川最早的外汇,而有的人则说这是朝圣者带来的祭祀品。还有60多根象牙则引起了学者们“土著象牙”与“外来象牙”的争议。“不与秦塞通人烟”的古蜀国,居然已经有了“海外投资”,不可思议。

未解之谜四:文字或图画

在祭祀坑中发现了一件价值连城的瑰宝———世界最早的金杖。其权杖之说早已被学术界认同,但所刻的鱼、箭头等图案却引起了一场风波。

一个民族必备的文明要素,三星堆都已具备,只缺文字。学者们对此的争论已有些历史,《蜀王本纪》认为古蜀人“不晓文字,未有礼乐”,《华阳国志》则说蜀人“多斑彩文章”。

至于金杖上的图案是图是文,仁智各见。有的已在试图破译,另一些专家则认为刻画的符号基本上单个存在,不能表达语言。不过如果能解读这些图案,必将极大促进三星堆之谜的破解。三星堆在文字方面尚存问号,也是它吸引人的地方之一。

未解之谜五:何时能揭密

三星堆博物馆里展出的文物,是长达70年考古发掘的成果。现在正紧张进行的发掘工作是第13次大规模发掘。

三星堆工作站站长陈德安告诉记者,本次发掘集中在古城中心位置,将极有可能发现古蜀国的宫殿。目前,已发掘出了涉及数十个朝代的碎陶片。12月17日,中央电视台将现场直播发掘工作,考古学家们笑着说:“17日,17日就都知道了。”

结果如何,目前还是一个谜。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三星堆的神秘面纱不会就这么轻易被揭开,在12平方公里的文化重点保护范围内,已发掘的仅有7000平方米。余秋雨看过三星堆后说:“伟大的文明就应该有点神秘,中国文化记录过于清晰,幸好有个三星堆。”

沉睡在四川盆地广汉城西南兴镇三星村下数千年的大批骇世瑰宝在1929年初露端倪后,1986年,一号坑和二号坑的上千件文物又相继出土,三星堆很快震惊了中外,正如张爱萍将军所说:“沉睡数千年,一醒惊天下。”
三星堆出土的文物无不精湛到极致,就像是现代的工艺制作。国际著名的考古学家卡尔博格说:“与同时代世界任何地方的文化相比,都过于精致了。”仅就青铜而言,就存在着不可解释的谜团:三星堆的青铜成分中不存在锌,而在自然界锌通常是与铅伴生的,这些青铜器中的铅和锌是怎样分开的?三星堆青铜器中还有微量的磷存在,磷可以增加青铜的流动性和弹性,而同时代的青铜器是没有磷成分的;令人惊异的还有,三屋堆的部分青铜器如铜树底座中心含有少量钙元素(钙元素能使合金的强度大大增强),这在世界青铜史上是前所未有过的。上述罕见的构成必定使人提出这样的疑问:三星堆人来自哪里?他们的冶炼技术又来自何方?
出土文物中的青铜面具极其的怪异。其中,有一个巨大的青铜纵目面具,通宽138厘米,通高65厘米,阔眉大眼,眉宽近7厘米,一双眼睛更是令人惊异,狭长的眼球呈柱状外突,凸出眼眶长达16厘米,中间有一道箍,似可旋转,极像现代的望远镜。面具有一个巨大的鹰钩鼻、上翘至耳根的大嘴、—双猪草状的大耳朵。地球上从未出现过这样的怪物,在世界各地的出土文物中也从未有如此巨大这般离奇怪异的青铜像面具。对此,学者的解释很审慎,他们认为这与早期的古蜀族王蚕丛有关。古载:蚕丛纵目。这又带出一个谜团:如果蚕丛是蜀人的祖先,他就应当是人,怎么可能长出机械的“纵目”?在另一个戴冠物的纵目面具上,那个冠形物似遥感天线,这是否用来接收宇亩的神秘信号?古史中说:蜀王杜宇乃“从天堕”,即从天而降。这是否意味着三星堆青铜文化的创造者是天外来客?
这种说法并非空穴来风,“青铜兵团”的制作工艺就有着不可解释的谜团。这些面具的两侧上下和额中大都有方形穿孔;这些方孔不是铸浇出来而是凿割出来的。这是不可思议的,5000--3000年前什么工具能在如此坚硬的青铜器上凿出孔来?即使在今天,也要用高强度的合金工具。

三星堆最大青铜尊被提取,文物是历史的瑰宝,它出土了哪些著名文物?

三星堆是一处距今拥有着几千年历史的古蜀文化遗迹,可以说是我们中华文明当中最神秘的一部分,因为它有着太多的未解之谜。在1930年左右发现并开始挖掘在那里出土了大量的文物,到1980年左右出土了太多令世界震惊的文物和一些让当今人们无法理解的文物。如今又发现了新的文物,可以说是又掀起了一番热潮,在2021年3月20日又发现了6个祭祀坑,出土了将近500多件文物,可以说是考古界一个重大的发现。这些文物的价值可以说是10分的高,能够进一步的揭开历史的面容。在三星堆挖出来的文物,每一个都与众不同,形状怪异,虽然这些文物上面并没有文字记载,让人们去进行解读,但它的形状和材质嗯,仍然能够让人们对当时的时代进行一定的了解。今天就为大家简单的说上几个出自三星堆的著名文物。

一、青铜人头

 青铜人头是在1980年左右挖掘出来的,这些人头的形象也是十分的怪异,大耳朵,斜斜的眼,和高额的鼻子,嘴巴一般都是特别大而且扁平的,看起来就像一个外星人一样,以至于很多人都猜测,这是根据外星人的模型来进行制作的,当然这肯定是无稽之谈。

二、大型青铜立人

大型青铜立人也是一个非常著名的出土物是在2号坑挖出的,这个青铜人像高达2.6米,在头上戴着一个太阳形状的花冠。是出土的青铜匠人中最高的一个,与人的身高有着极大的差别,正常的青铜人像一般都是1.78米左右,而这个高度可以说是最高的一个,根据推测可能是某个首领人物的青铜,所以高度才和其他人高上一截。

三、青铜纵目面具

 青铜纵目面具是出自三星堆里面最具有特色的面具,这个面具高0.66米,宽1.38米,这个面具的造型十分的奇特,双眼眼球向外突出,伸出大概10厘米左右,双耳在两侧展开。形容看起来十分的怪异,并且这个面具的额头上还挂着一个精美的装饰。看起来十分的浮夸,与我们现在理解的面具真的是大相径庭。

古蜀人为何要制造青铜太阳轮?

青铜太阳轮,出土于三星堆,距今已有3000多年历史。是三星堆二号祭祀坑出土了6件青铜轮形器,其中的一件,直径85厘米左右,现藏于三星堆博物馆的太阳轮,应是三星堆出土器物中最具神秘性的器物。

关于三星堆青铜太阳轮的用途和象征含义一直众说纷纭,因为三星堆的青铜太阳轮,看上去的确很像现在汽车的方向盘,所以自出土以来各路考古专家有释为车轮的“车轮说”,有释为盾牌饰物的“盾牌说”、“火炬说”和“法器说”、有释为陈设物的“陈设说”等等。大多数人比较认可的是,三星堆青铜太阳轮是古人塑造的太阳,表现古蜀人太阳和太阳神的崇拜。但考古专家、四川大学教授林向先生认为,轮形铜器应该是一种盾的装饰物。它是一种舞蹈仪式进行时的一种法器,它上面的花纹可以表示它是代表太阳。

太阳崇拜之争

正方:

青铜太阳轮一直是文物瑰宝的重中之重,长久以来,它被解释为古蜀人民对太阳的崇拜。

反方:

三星堆文明鼎盛的三四千年前,正值人类气候的转变阶段,干旱无雨和洪水成灾。“这样的情况持续百年,白花花的太阳烤得大地龟裂。”据史书记载,当时盛行求雨,可想太阳在人们心中并不是崇拜的对象。

而太阳外面罩一层雾,表示“想把太阳圈住,框住,不要再发光发热。”因此,刘兴诗认为,这个青铜太阳轮,并不代表对太阳的崇拜,应该是恐惧和仇恨。

盾牌饰物之争

青铜太阳轮是一种盾牌饰物,是一种舞蹈仪式进行时的一种法器,它上面的花纹可以表示它是代表太阳。

如果青铜太阳轮是一种盾牌饰物,这不符合当时的审美,因为自然界和人类都喜欢“对称”,因为对称不但美观、稳定,而且简洁。制造四道、六道、八道或十二道芒的饰物不是更美观简洁吗?与三星堆文化一脉相承的金沙太阳鸟不就是十二道芒吗?但青铜太阳轮是五道芒,在测量技术还很落后的时代,要将圆周等分成五等份是很困难的事。因此,三星堆人要制造五道芒的太阳形轮器肯定有其不得不这样作的理由。

隐含理论

三星堆人的青铜太阳轮形器是否也隐含有天文历法方面的信息呢?让我们来仔细研究一下青铜太阳轮形器。假如用线段把轮形器的五道芒的顶端连接起来,便组成一个内接于轮形器外圆的正五边形,每两道芒和正五边形的一条边组成一个等腰三角,其顶角为72度,过顶点作底边的垂线,这条垂线便是顶角的角平分线,也是等腰三角形的高,它把顶角平分成两个36度角。36度角!这太神奇了!三星堆所在地在冬至那一天正午的太阳高度角几乎就等于36度!

冬至这天中午北半球的观测点太阳高度角与纬度之间关系的表达式为:

α=90°-23°26′-β

其中:α为太阳高度角。

β为观查点的纬度。三星堆的纬度约为30°55′,成都羊子山祭台的纬度约为30°40′。

α=90°-23°26′-30°55′=35°39′(三星堆)

α=90°-23°26′-30°40′=35°54′(羊子山)

三星堆的误差是21′,羊子山(为什么提到羊子山下节再解释)是6′,应该说其精度是很高的了。可见,这决不是偶然的巧合,而是三星堆人注入这件神秘器物的天文信息。所以,青铜太阳轮形器不仅仅是饰物,还是类似于日晷一样的观测天文的仪器。

三星堆人是怎样使用这个仪器的呢?让我们先看看周人是怎样测量太阳高度角的。《周礼·大司徒》“以土圭之法测土深,正日影,以求地中。??日至之影,尺有五寸,谓之地中”。可知周人是以表圭测日影,夏至日,八尺之表,影长一尺五寸。用现代数学表达就是:

tgα=a/b

α为太阳高度角

a 为表长

b 为影长

在青铜太阳轮形器上,我们也可以找到这个数学关系。前面提到的那个神奇的36度角与该等腰三角形的高、二分之一底边所组成的直角三角形就构成了上述数学关系

α=36°是三星堆地区(羊子山祭台)冬至日的太阳高度角

a 等腰三角形底边的一半

b 等腰三角形的高

也就是说,三星堆人也是在用表圭法测太阳高度角,只是他们的表长不是八尺,影长也不是一尺五寸。应该是多长呢?计算如下:

设: R 为青铜太阳轮形器的半径 R=42.5cm

α=36°

a=R sinα=42.5×0.5878≈24.98cm

b=R cosα=42.5×0.8090≈34.38cm

就是说:以 a 长(24.98cm)为表长,则该地区冬至日的影长为 b (34.38cm)。

青铜太阳轮形器也可以用来测夏至日。要测定夏至日,只需以4(R+a)为表长,仍以 b 为影长即可。证明如下:

设该地区夏至日的太阳高度角为α

a=R×sin36°

b=R×con36°

4(R+a)=4R(1+sin36°)

tgα=4R(1+sin36°)/R×CON36°

=4(1+sin36°)/con36°

≈7.851

α=82°45′

根据北半球夏至日太阳高度角与观察点纬度之间关系公式:

α=90°+23°26′-β

β=30°40′(羊子山纬度)

∴α=82°46′

测量误差为一分

三星堆人已经把测量冬至日和夏至日的太阳高度角、表长、影长都固化在青铜太阳轮形器中了,且精确度非常之高,这该是多么先进的天文测量仪器!

如果我们再问一个为什么——为什么三星堆人要把青铜太阳轮形器作得这么大、这么笨?或许我们会得到另外一个令人惊喜的结论:表长 a 很可能就是三星堆人的基准尺度,因为这个仪器(我们现在可以称其为仪器了)的所有其他尺度都被表长 a 所限定。或许我们可以称表长 a 为三星堆人的“尺”。这三星堆人的尺长等于今市尺长度的0.75倍。

四川“三星堆”十三大未解之谜到底是什么?

1、未解之谜一:文明起源于何方

三星堆的发现将古蜀国的历史推前到5000年前。三星堆数量庞大的青铜人像、动物不归属于中原青铜器的任何一类,并且青铜器上没有留下一个文字,出土的“三星堆人”高鼻深目、颧面突出、阔嘴大耳,耳朵上还有穿孔。

2、未解之谜二:古蜀国是如何消失的

古蜀国的繁荣持续了1500多年,然后又像它的出现一样突然地消失了。历史再一次衔接上时,中间已多了2000多年的神秘空白。

3、未解之谜三:与古玛雅、古埃及文化有何联系

三星堆出土的大量青铜器中,基本上没有生活用品,绝大多数是祭祀用品。表明古蜀国的原始宗教体系已比较完整。这些祭祀用品带有不同地域的文化特点,特别是青铜雕像、金杖等,与世界上著名的玛雅文化、古埃及文化非常接近。

4、未解之谜四三星堆出土陶器上的符号含义

(1)三星堆遗址出土了数以亿计的陶器残片,足可说明当时陶器的种类已颇为丰富。通过多年的考古发掘证明,诸如炊器、酒器、饮用器、食用器等生活用器以及少量的礼器和生产工具,在三星堆古蜀国曾被大量而普遍地使用。

(2)古朴的蜀陶向我们展示了古蜀先民日常生活中一幕生动的生活画卷。在这些陶器上可以找到一些不规则的图形符号,即所谓“巴蜀图语”。

5、未解之谜五:为何没有发现任何文字记录

(1)在祭祀坑中发现了一件价值连城的瑰宝———世界最早的金杖。其权杖之说早已被学术界认同,但所刻的鱼、箭头等图案却引起了一场风波。一个民族必备的文明要素,三星堆都已具备,只缺文字。

(2)学者们对此的争论已有些历史,《蜀王本纪》认为古蜀人“不晓文字,未有礼乐”,《华阳国志》则说蜀人“多斑彩文章”。至于金杖上的图案是图是文,仁智各见。有的已在试图破译,另一些专家则认为刻画的符号基本上单个存在,不能表达语言。

6、未解之谜六:三星堆金杖之谜

(1)金杖的来源引起了人们的种种猜测,更是三星堆的一个千古之谜。有的学者认为金杖是一种外来文化,源自西亚或埃及,由遥远的西亚北非传来,但大部分学者否定这种推测,认为杖是一种权力的象征。

(2)学者认为在我国原始社会末期,氏族首领就有用杖的习惯。在江浙一带的史前良渚文化的大墓中,有仪仗玉质附件出土。蜀山氏来自山区,用杖助力,更是一种必要的器具。从金杖上的图案来看,鱼鸟象征吉祥,箭翎则表示威武,这正是金杖作为权力象征的应有之义。

7、未解之谜七:金蛙造型器物是否是传说中的禺强

(1)在金沙遗址中,出土了一类独特的金蛙造型器物。在中国远古神话传说中,蛙是生殖崇拜和月亮崇拜的代表,中国古代文献中有很多关于月中有蟾蜍的记载,同时祭蛙求雨也是一种较为古老的祭祀习俗。

(2)这类造型的金器为金沙遗址所独有,有学者推测此类器物很有可能是与金沙“太阳神鸟”金饰组合,贴附在漆器上使用,其构图为“太阳神鸟”金饰居于漆器的中央,周围等距放射状或旋转状的排列金蛙形器。

(3)也有专家认为,金沙的金蛙从嘴部造型看不像蛙嘴像鸟嘴,而且有呈螺旋形的翅膀,因此很有可能也是从鸟形变化而来,甚至有人推测,它们可能是风神兼水神禺强的化身。

8、未解之谜八:三星堆出土的象牙从何而来

(1)金砂出土的象牙则引起了学者们“土着象牙”与“外来象牙”的争议。有专家推断可能是附属小国进献的贡品,也有的认为就是本地的产物,还有人表示是贸易往来的结果。

(2)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兼金沙博物馆馆长王毅表示“目前出土的象牙经过鉴定,基本属于亚洲象。但现在的亚洲象主要分布在印度、孟加拉国等地,蜀地向来交通不便,从外地输入的可能性不大,更为合理的解释就是古蜀国当时产象。”

(3)但从金沙出土的象牙来看,最长的达到1.8米多,一般也在1.6米左右。这样的长度连现在大型的非洲象都难以达到,何况身材短小的亚洲象,象牙之谜还未揭开。

9、未解之谜九:为何会有赤裸人像的出现

(1)这是金沙遗址最有特色的文物之一,目前已出土12尊,造型大致相似。表现的基本都是被捆绑的裸体男性跪像。他们大多雕刻细腻,人物的面部表情也非常丰富,有的与石蛇一起埋藏,有的与石虎、石璧等有规律地摆放在一起,这一切迹象说明是特殊的祭祀用品。

(2)然而怪异的发式、反绑的双手以及赤裸的形象,都令人百思不得其解。在中原地区的远古遗址中,如殷墟,不时也会有跪立玉像的出土,这些跪立玉像身上都有衣服蔽体,看得出身份比较高贵。这样赤裸的人像此前在中原文明中从没有发现过。

10、未解之谜十:那么多精美的玉器和铜器如何造出

(1)三星堆出土了众多精美的玉器和铜器,如此精湛的技术以现在的水平来看也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不得不惊叹于几千年前三星堆地区能工巧匠的手艺。

(2)更多的学者认为,三星堆青铜器群的产生因素,有中原文化及其他地区文化的影响,但更主要的还是属于自身特点,即本地因素。以当时的技术水平来看,工匠们使用了何种工具和器物对玉器和铜器进行加工,还是未解之谜。

11、未解之谜十一:三星堆古蜀国的政权性质及宗教形态如何

三星堆古蜀国是一个附属于中原王朝的部落军事联盟,还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已建立起统一王朝的早期国家,其宗教形态是自然崇拜、祖先崇拜还是神灵崇拜,或是兼而有之,这些仍然是一个谜。

12.未解之谜十二:三星堆祭祀坑的年代和性质

有关三星堆祭祀坑的年代争论,有不同推断,最具代表性的是祭祀坑说,这种观点首先为发掘者所提出,认为两坑是某种大型祭祀活动之遗存,坑内之物皆为祭品,在经过“燔燎”等各种祭祀活动后,再加以“瘗埋”。

13、未解之谜十三:三星堆谜团何时能得到解密

三星堆博物馆里展出的文物,是长达70年考古发掘的成果,目前,已发掘出了涉及数十个朝代的碎陶片。在12平方公里的文化重点保护范围内,已发掘的仅有7000平方米。


扩展资料:

三星堆文化发展:

1、三星堆文化是夏人的一支从长江中游经三峡西迁成都平原、征服当地土著文化后形成的,同时西迁的还有鄂西川东峡区的土著民族。三星堆文化可以说是以夏文化和鄂西川东峡区土著文化的联盟为主体的考古学文化。

2、通过鄂西地区、三峡地区这样的传播路线进入了四川盆地中心的成都平原,在当地相当发达的土著文化的基础上,形成了三星堆文化。以后的二里岗期商文化也是通过这样的传播路线与三星堆文化发生联系。

3、三星堆文化面貌构成中,除夏文化因素的主体地位外,来自鄂西川东峡区的文化传统也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这一点特别在陶器文化层面上反映更加突出。



四川地区有著名的什么文化

四川地区有著名的什么文化

  四川地区有著名的什么文化,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其实很多方面都是有一定的说法和讲究的,这也是根据多年的历史传承下来的,每个地方的文化都有所差异,以下了解四川地区有著名的什么文化。

  四川地区有著名的什么文化1

  1、麻将文化:四川人爱打麻将是全国出了名的,作为一名四川人,不会打麻将那是相当遗憾的!人生最快乐逍遥的事莫过于不受世事干扰地打一下午麻将。一个清一色带一个勾,库包头就揣起一两百了,旁边观战买你马的心里也美滋滋的!

  2、茶文化:到四川来耍,不来这儿喝茶的话,你就感受不了这里的慢生活!四川人很爱喝茶,尤其是喝坝坝茶,和几个老表或者邻居朋友们喝茶摆龙门阵,还有就是斗地主或者打一下长牌(我们这儿喊kao ker)旁边都要整一杯茶,这真的巴适得板!

  3、火锅文化:这个火锅啊,先不说四川人爱吃,就是外地人来这边耍的或者来四川读书的一般都爱吃火锅,真是无辣不欢,无火锅不四川。据我了解的就是,有几家火锅店那是真的味道不错,每天客人都很多!这里给大家推荐一下小天鹅荣盛和火锅和那个吴铭火锅。

  4、蜀绣文化:蜀绣,四川省成都市特产,又名“川绣” 为中国四大名绣之一,是在丝绸或其他织物上采用蚕丝线绣出花纹图案的中国传统工艺。蜀绣题材多为花鸟、走兽、山水、虫鱼、人物,除以古代名家画作如苏东坡的怪石丛条、郑板桥的竹石、陈老莲的人物等为粉本,又请当时名画家设计绣稿,由刺绣工艺师加工再创造的一幅佳作。

  5、川剧文化:川剧是中国戏曲宝库中的一颗光彩照人的明珠。它历史悠久,保存了不少优秀的传统剧目,和丰富的乐曲与精湛的表演艺术。早在唐代就有“蜀戏冠天下”的说法。

  6、酒文化:当提到四川比较出名的酒的时候,肯定大家都会想到泸州老窖,宜宾五粮液,丰谷,郎酒歪嘴等。这些酒在过年的时候,经常会在团年饭饭桌上出现!

  四川地区有著名的什么文化2

  四川为多民族聚居地,有55个少数民族,490、8万人。彝族、藏族、羌族、苗族、回族、蒙古族、土家族、僳僳族、满族、纳西族、布依族、白族、壮族、傣族为省内世居少数民族。四川是全国唯一的羌族聚居区、最大的彝族聚居区和全国第二大藏区。

  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在凉山彝族自治州、甘孜藏族自治州、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及木里藏族自治县、马边彝族自治县、峨边彝族自治县、北川羌族自治县。被誉为“中国第二藏区”、“中国唯一羌族聚集区”、“中国第一彝族聚集区”。

  彝族是四川人数最多的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在大小凉山与安宁河流域。彝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历法。农历六月二十四是彝族人民最盛大的节日—火把节。藏族人口中95%使用藏语和嘉戎语,其中有40%左右的人兼通汉语。彝族人口中95%使用彝语,其中约60%的人兼通汉语。

  羌族人口中70%使用羌语,其中70%兼通汉语。世居的`少数民族中,除回族外都使用本民族语言。洛带古镇其中85%以上都是清初“湖广填四川”移民浪潮涌入的粤、赣、闽客家人后裔,他们至今仍完整地沿袭着客家风俗,说着有“古汉语活化石”之称的客家方言。

  四川是西部客家大省,自明末清初“湖广填四川”移民运动以来,逐步形成了以龙泉驿区为核心的西部最大的成都东山客家方言岛,客家人口总数达50万,较好保留了客家语系和生活文化。而在全川,目前约有70万人会讲客家话。

   语言文化:

  四川话是流行于四川省、重庆市(巴蜀地区)及周边省份临近地区的主要汉语言,包括汉语西南官话中源自古蜀语。四川话约有1亿2千万的使用者。

  现今四川话形成于清朝康熙年间的“湖广填四川”的大移民运动时期,是由明之前流行于四川地区的蜀语和来自湖广、广东、江西等地的各地移民方言逐渐演变融合而形成的。成渝话(成渝片)是川剧和各类曲艺的标准音,同时由于四川话内部互通度较高,各方言区交流并无障碍。

  四川地区有著名的什么文化3

   四川有些什么文化

   1、饮食文化:

  川菜为中国四大菜系之一,在中国烹饪史上有重要地位,它取材广泛,口味清鲜醇浓并重,以善用麻辣著称,并以其别具一格的烹调方法和浓郁的地方风味,融会了东南西北各方的特点,博采众家之长,善于吸收,善于创新。

  川菜在口味上尤具独特风格,以味型丰富、变化多样著称。川菜善用麻辣,但决不光是麻辣。麻和辣只是川菜种基本味型的两种,其他种味型分别是甜、咸、酸、苦。在这种味型的基础上经过调配变化,形成复合味型。川菜调味的特点是突出主味,其制作方法是集中用味。通常川菜把咸甜酸辣或麻辣集中用在一个菜上,再辅以它味,以使主味突出,如水煮牛肉、豆瓣鱼等。

   2、川剧:

  川剧,是中国传统戏曲剧种之一,流行于四川东中部、重庆及贵州、云南部分地区。川剧脸谱,是川剧表演艺术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历代川剧艺人共同创造并传承下来的艺术瑰宝。

  川剧由昆腔、高腔、胡琴、弹戏、灯调五种声腔组成。川剧分小生,须生,旦,花脸,丑角5个行当,各行当均有自成体系的功法程序,尤以“三小”,即小丑,小生,小旦的表演最具特色,在戏剧表现手法、表演技法方面多有卓越创造,能充分体现中国戏曲虚实相生、遗形写意的美学特色。

   3、蜀绣:

  蜀绣又名“川绣”,与苏绣、湘绣、粤绣齐名,为中国四大名绣之一,是在丝绸或其他织物上采用蚕丝线绣出花纹图案的中国传统工艺。作为中国刺绣传承时间最长的绣种之一,蜀绣以其明丽清秀的色彩和精湛细腻的针法形成了自身的独特韵味,丰富程度居四大名绣之首。

  蜀绣历史悠久,最早可上溯到三星堆文明,东晋以来与蜀锦并称“蜀中瑰宝”。蜀绣以软缎、彩丝为主要原料,针法包括12大类122种。具有针法严谨、针脚平齐、变化丰富、形象生动、富有立体感等特点。

   4、语言文化:

  四川话发源于上古时期非汉族语言的蜀语语和古巴语,迄今四川话的原始层中仍然保留了“坝”(平地)、“姐”(母亲)、“养”(您)等来自上古时期古蜀语和古巴语的词汇。

  之后四川话便随蜀地区的历史进程和移民更替而不断地发展变化,先是秦灭蜀后,蜀地区逐步形成属于汉语族但独具特色的蜀语。其后在明清时期,由于大量来自湖广等地的移民进入四川,蜀语同各地移民方言演变融合而最终形成了现今的四川话。

   5、瓷胎竹编:

  瓷胎竹编,工艺品,又称(细丝工艺品)、瓷胎竹编,是成都地区独特的传统手工艺品,也是四川特产的一种,起源于清代中叶,当时主要用做贡品。由于世道艰辛,技艺几经绝传,五十年代经重新发掘、恢复生产。瓷胎竹编产品技艺独特,以精细见长,具有"精选料、特细丝、紧贴胎、密藏头、五彩图"的技艺特色。

  瓷胎竹编产品只有四川生产,以其纪念性、地方性成为中外宾客优选的旅游纪念品。2008年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

三星堆是谁发现的?

三星堆遗址的发现,始于当地农民燕道诚与儿子燕青于1929年春淘沟时偶然发现的一坑玉石器,其中有圭、璧、琮、玉圈、石珠等,一共300多件。1931年春,英国传教士董笃宜听到这个消息后,找到当地驻军帮忙保护和调查,还将收集到的玉石器交给华西大学博物馆保管。根据董笃宜提供的线索,华西大学博物馆馆长葛维汉和助理林名钧于1934年春天组成考古队,在燕氏发现玉石器的附近进行了为期十天的发掘。发掘收获丰富,共出土文物600多件,这些文物后交由华西大学博物馆收藏。此次考古发掘的成果被葛维汉整理成《汉州发掘简报》,发表于1936年的《华西边疆月刊》,文中将这批出土的文物命名为“广汉文化”。

三星堆古遗址位于四川省广汉市西北的鸭子河南岸,分布面积12平方千米,距今已有5000至3000年历史,是迄今在西南地区发现的范围最大、延续时间最长、文化内涵最丰富的古城、古国、古蜀文化遗址。现有保存最完整的东、西、南城墙和月亮湾内城墙。三星堆遗址被称为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昭示了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一样,同属中华文明的母体,被誉为“长江文明之源”。

其中出土的文物是宝贵的人类文化遗产,在中国的文物群体中,属最具历史、科学、文化、艺术价值和最富观赏性的文物群体之一。在这批古蜀秘宝中,有高2.62米的青铜大立人、有宽1.38米的青铜面具、更有高达3.95米的青铜神树等,均堪称独一无二的旷世神品。而以金杖为代表的金器,以满饰图案的边璋为代表的玉石器,亦多属前所未见的稀世之珍。

十分珍贵的“太阳神鸟”是怎么产生的,蕴含了哪一种文化?

四川金沙遗迹出土了一张特殊的金箔。那是一个圆环形的金饰,面积虽小,但上面的镂空图案十分精巧复杂。共有内外两层,内层呈齿轮状,十二条象牙状螺旋纹理如同闪耀着金色光芒的太阳;外层图案围绕着内层图案是四只长颈长腿的神鸟首足前后相接,围着太阳逆时针方向飞行。经专家鉴定,这个金饰是商代晚期的作品,而其含金量竟高达94.2%,不得不让人惊叹古人冶金技术的炉火纯青。

这张小小的金箔一出土,便成为了考古学者们十分珍视的文物,不仅成为了中国文化遗产标志,“太阳神鸟”的蜀绣制品还曾搭载神舟六号飞船遨游太空,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的“中国记忆——5000年文明瑰宝展”中也有它的身影。

为何这小小的太阳神鸟金箔有如此重要的地位呢?那精美绝伦的“太阳神鸟”图案背后,又藏着古蜀人的什么小秘密呢?

传说在远古时期,古蜀国有一个古老神秘的部落,名叫金沙。那里的人们过着世外桃源般的幸福生活,可忽然有一日,太阳离奇失踪,整个部落瞬间坠入黑暗,部落的四大长老便踏上了寻找太阳的征途。第一日,他们来到森林,见到了月亮,月亮引领他们前去寻找捉走太阳的大巫师,并送给他们一个神秘的宝盒。第二日,他们来到高山之上,见到了星星,同样的,星星赠给他们一只布袋,并嘱咐要比月亮的宝盒先行打开。第三日,他们来到金沙河畔,终于见到了大巫师和被捉走的太阳,于是听从星星的话连忙打开布袋,只见布袋中射出两道刺眼的金光,直照得巫师睁不开眼。

长老们见状,又打开月亮的宝盒,里面是四条金绳。长老们分别从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朝巫师扔出金绳,成功将巫师牢牢捆住,动弹不得,太阳也成功得救。后来,四位长老为了防止太阳再遭不测,便化作四只金色的神鸟守护在太阳周围,太阳也因此发出了十二道神奇的金色光芒,愈发耀眼夺目。而金沙的人们重回幸福光明,为了感谢和纪念长老们,便雕刻了“太阳神鸟”的金箔作为部落的象征,还印在许多器皿上,一直流传至今。

当然,这只是个有趣的神话故事,但古蜀人对太阳神鸟的深深信仰却是毋庸置疑的。在《山海经》中便记载了有关“金乌负日”的传说:“汤谷上有扶木,一日方至,一日方出,皆载于乌。”即日出日落,皆是因一只黑色的三足乌鸦负载着太阳活动的缘故,故而“金乌”也被后世作为太阳的别称。这个神话传说中将“乌”代表的鸟儿作为古人的精神信仰,他们认为太阳哺育世间万物,人类的衣食住行都仰仗太阳神的恩赐,因而对鸟儿这个能够飞上蓝天、连接人间和天神的使者,萌生了忠贞不渝的崇拜和敬仰。这也是古人迷信思想、祭奉神明的一大体现。

在《淮南子》中也有古蜀人崇奉四只神鸟的记载:“有葛国,黍食,使四鸟。”《大荒南经》中“帝俊妻娥皇,生此三身之国,姚姓,黍食,使四鸟”也表明古蜀人对鸟和太阳的崇敬之心。在三星堆出土的青铜鸟、青铜神树等文物,也很好地印证了古蜀人的“崇鸟崇日”习俗。

因而金箔上“太阳神鸟”的图案正体现了古蜀人浓厚的宗教信仰,和对生命生生不息、万物运动规律的讴歌和赞颂。图案的精妙堪比现代剪纸作品,它的线条流畅简练,又极具动态之美,从完美的构图上也展现了古蜀人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以及精湛的黄金制作工艺,生动地展现了远古时期“金乌负日”的神话传说。

对于图案上为何是“四”只鸟、“十二”道象牙状光芒,专家学者们认为这与时间概念有关。“四”即春夏秋冬四季轮回,“十二”则是一年十二个月周而复始。如此一来,表明了古蜀人早已掌握了自然历法,对瞬息万变的自然世界有了较为科学的认知和总结。故而这“太阳神鸟”又被赋予了新的色彩含义,不仅仅局限于对神的迷信,而增添了许多科学智慧。

其实有许多历史资料表明,古蜀人对天文历法的运用也是十分熟练。他们在祈祷天神庇佑的同时,也会根据天地规律自己做出判断和措施,譬如采用观象授时之法来预测农事。而在历法的使用过程中,恰恰离不开太阳和鸟,太阳是“天”的代表,古人务农“靠天吃饭”,希望风和日丽、无灾无害,所以对太阳的信仰不言而喻;季节的判断大多依靠候鸟,陆游诗中写道“野人无历日,鸟啼知四时”,鸟在农人心中的重要程度可见一斑。

综上所述,“太阳神鸟”的崇拜和历法无疑是古蜀文化中的重要部分。如今的“太阳神鸟”图案也可以被用于雕塑、装饰等,也成为了成都的城市形象标识。它所代表的内涵早已不局限于古蜀文化,更多的是代表开放包容、活力无限的形象气质,也承载着如“太阳神鸟”般生生不息的美好祈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