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吴国第一任君主,古代历史上吴国第一位称王的君主是谁??,以及吴国第一任君主是谁对应的知识点,文章可能有点长,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完,增长自己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古代历史上吴国第一位称王的君主是谁?

     春秋时期,吴国虽然偏居东南一隅,远离中原,但历史悠久,血统纯正,史料记载,周朝祖先古公檀父生有三子长子泰国次子仲雍三子季历吉州龙王父亲,那里普工大夫应该是传位于长子泰国的,但是他考虑到小王子GD和孙子姬昌父子俩都很鲜嫩,并有意让季历继位,以便后面再传位。

   当时太伯又称泰伯吴国第一代君主东吴文化的宗祖,坚信父亲为周部落首领,古公父兄弟三人排行老大,两个弟弟仲雍和季历父亲传位于基地及其子,即称泰伯和仲雍避让,

    迁居江东地区媒体间国服宣传泰国地图媒体后,大力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生产,曾传贵族以备旱涝,泰伯无子,死后由其弟仲雍继位泰伯赠予媒体等等,黄山南路周武王灭商后,派人找到中庸的后人,周章正式册封周章为吴国君主太伯被后世奉为文化的民族。

   如果一开始就是一个矛盾体,这个矛盾,为此纠结不清,其中就包括首梦祖先留下的噱头和自己现实的身份相距如此遥远,本应是黄石贵州,却被视为蛮夷,已经是第19代啦这一状况。始终没有改变,

   1954年一件叫做一猴则鬼的青铜器,在江苏省丹徒砌一座西周墓里被发现,这件刻有126字铭文的青铜器,在当时就引起了极大关注,专家学者们经过详细的考证后认为,一猴则鬼的仪式地名,猴是封号则是人名。鬼是指原考量尔的器具,考古学者们对这段残缺不全的铭文结合史料的大致结构,是在四月的定位,这一天,周康王率领泽等人在宗庙里瞻仰周武王讨伐商朝的地方,周康王把原来遗风为娱好的则改封为侯。

吴国第一任君主:吴太伯,迁居江苏后建立勾吴

人物生平

始祖讳泰伯

又泰伯(古泰通太),殷高宗武丁四十年丙申四月初四(约公元前1165—前1074年)生,立国“勾吴”,以国为氏,第一位吴国君主,在位49年,卒于武乙四年丙寅三月初五,享年91岁,娶卜氏,吴氏开氏始祖。周太王古公父长子。葬今江苏无锡鸿山(古称皇山)。止

【古迹】 泰伯墓 :墓用青色大理石砌成,高2米,直径3米,墓顶填黄土,墓碑四方形,正面刻“泰伯墓”,墓前矗立两根高大华表,华表上雕威武雄狮,墓前建有供祭祀的享堂,

建于1818年,享堂门旁石上镂有齐彦槐书的对联“志异征诛三让两家天下,同天辟一杯万古江南”; 泰伯庙 :又名至德寺,为纪念在梅里的居所改为祠庙,大殿前有明代石牌坊,上书“至

德名邦”,唐代诗人陆龟蒙《和泰伯庙》一诗“故国城荒德未荒,年年椒尊湿中堂。迩来父子争天下,不信人间有让王。”

【事迹】公元前1123年,太王有意传位给季历之子昌,太伯携弟仲雍逃到荆蛮句吴,建立吴国。

【考证】《诗经·皇矣》曰:“帝邦作对,自泰伯、王季”。孔子:“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己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刘昭云:“无锡县东皇山有太伯冢,去墓十界上坪有旧宅,

其井犹存。”

太伯,亦作泰伯,姬姓,是周部落首领古公父的长子。太伯的母亲名叫太姜,是有台氏之女,古公父的正妻,生太伯、仲雍和季历。

季历和他的儿子姬昌都很贤明,古公父因此有立季历为继承人的想法,以便传位给姬昌。太伯知道父亲古公父的心思,为了成全父亲,他于是便和二弟仲雍就逃奔到荆蛮之地,文身断发,以表示不可以继承君位,来避让季历。

据说途中曾经经过太行九泉山(今晋城市吴王山),后世为纪念更名为吴王山。

太伯与仲雍同避荆蛮后,定居梅里(今江苏无锡梅村)。土著居民认为太伯有德义,追随归附太伯的有千余家,并拥立太伯为当地的君主,尊称他为吴太伯,自号“句吴”。 不过太伯兄弟有没有到达江南,这是一个没有定论的说法,将梅里定在无锡,是南朝无锡县令刘昭在注《后汉书·郡国志》时开始这一说法的。以前古籍所说的梅里究竟在哪里,至今一直难以确定。

商代末年,中原地区侯王用兵频繁,太伯深恐兵祸波及,在梅里平墟修筑城郭名为“故吴”,但这一说法没有历史记载,在当地也无古城遗址,只是无锡今

天有人这样推测。相传太伯定都梅里后,大力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生产,曾“穿浍渎以备旱涝”。相传太伯开凿伯渎河,它流经坊前、梅村、荡口,直至漕湖,全长43公里,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人工开凿的第一条河流。无锡清名桥一段俗称“伯渎港”,一作百渎港。伯渎河的开凿,使当地百姓世受其利。孔子在《论语·泰伯》中云:“泰伯可谓至德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德而称焉。” 太伯三让天下和开发江南的功德,受到后世所敬仰。

太伯无子,死后由其弟仲雍继位。太伯葬于梅里东(今鸿声镇)的皇山(后名鸿山)南麓。周武王灭商后,派人找到仲雍的后人周章,正式册封周章为吴国君主。太伯被后世奉为吴文化的鼻祖。

阎氏始祖

始祖泰伯,生于公元前一二八五年正月初九,卒于公元前一一九四年三月初三,年九十一岁。系商末西岐君主古公父长子,才识卓绝,德行无边,助其父治理西岐,深得臣子之心。古公父生三子,长泰伯次仲雍三季历,季历之子姬昌即后来的周文王,自小聪明过人,才华出众,深得古公父之宠,并言“我世当有兴者,其在昌乎!”意在传位于季历再传姬昌。但当时西岐礼法为传长不传幼,父只能作罢。然而泰伯察觉父亲之意,为成全父亲的心愿,避免龙蛇之争的祸害,遂决定让位于三弟季历,并说服二弟仲雍留下子嗣,趁父亲病重之时托言至衡山采药,离开周原,后父病逝,泰伯仲雍赶回奔丧,季历与众臣请求泰伯即位,泰伯不受,丧毕携二弟仲雍再次离开周原,前往长江以南无锡梅里避居下来。后不久,季历被商暗害而死,泰伯又返岐山奔丧,群臣与侄昌再次请求泰伯即位,泰伯仍不受,便由其侄昌继承。泰伯与仲雍又返江南梅里,断发文身开发江南,引导人民兴水利养桑蚕种稻谷,使原本蛮荒的江南得到第一次文明的跳跃。教化乡民建立了江南第一村——荆村和江南第一巷——蛮巷,还有江南第一条人工河——泰伯渠;创作的《公刘》、《七月》等著名诗歌,成了《诗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泰伯也因给当地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而受到土著居民的爱戴,拥立他为国王,建立了江南第一个国家——句吴。
  泰伯到勾吴后未娶,治理勾吴四十九年,九十一岁寿终,卒后葬于鸿山之上,传位于二弟仲雍。至此,泰伯成就了两家天下,一为三弟

吴国的第一位君主

吴国(229年5月23日[1-2]  —280年5月1日[3]  ),三国之一,是孙权在中国东南部建立的割据政权,国号为“吴”,史学界称之为孙吴。

吴国(前12世纪―前473年),存在于长江下游地区的姬姓诸侯国,也叫勾吴、工吴、攻吾、大吴、天吴、皇吴。始封国君:泰伯 。

吴国(902年-937年)是五代十国时期的十国政权之一。为杨行密所建,又称“杨吴”,亦称“南吴,弘农,淮南”。

吴国是元末张士诚在平江(今苏州)建立的政权,初称周王,后改成吴王,为与朱元璋在集庆(今南京)建立的同名政权(明朝的前身西吴)相区别,史称东吴。

吴国(1364-1368),又称西吴政权,元末起义政权,朱元璋建立,为明朝前身。

春秋时期的吴国是谁建立的啊

  1. 春秋时期的吴国第一代君主是吴太伯,姬姓周部落首领古公亶父(即周太王)的长子,周文王伯父。

  2. 简介:

    春秋时吴国,又称勾吴,吴国(前12世纪―前473年),由华夏族在长江下游地区建立的姬姓诸侯国,也叫勾吴、工吴、攻吾、大吴、天吴、皇吴。

    吴国第一代君主是吴太伯,姬姓周部落首领古公亶父(即周太王)的长子,周文王伯父。由于周太王欲传位给少子季历及其子姬昌(即周文王),所以太伯和仲雍便让位给三弟季历,并出逃至荆蛮,号勾吴。吴太伯被后世奉为东吴文化的宗祖。

    周武王战胜殷纣王以后,寻找太伯、仲雍的后代,找到了周章。此时的周章已经是吴君,就此仍封于吴。又把周章之弟虞仲封在周北边的夏都故址,就是虞仲,位列诸侯。

    吴国国境位于今苏皖两省长江以南部分以及环太湖浙江北部,太湖流域是吴国的核心。国都前期位于梅里(今无锡梅村),后期位于吴(今江苏苏州),是春秋中后期最强大的诸侯国之一,在吴王阖闾、夫差时达到鼎盛。

    吴国有季札通习中原礼乐。有孙武、伍子胥等名将,诞生《孙子兵法》。开凿邗沟(今京杭大运河一段)。有著名兵器吴钩。吴国于柏举之战西破楚;于夫椒之战南服越;于艾陵之战北败齐;于黄池之会会盟晋。出“如火如荼”、“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等典故。前473年,越王勾践复仇吞并吴国。

吴国的皇帝叫什么名字?

吴国君主是周朝时期吴国的君主,比如吴王寿梦[1]  、泰伯、周章、姬余祭、仲庸、吴王诸樊 、吴王阖闾 、夫差等。

春秋吴国是周朝时期在长江下游地区建立的姬姓诸侯国,也叫勾吴、工吴、攻吾、大吴、天吴、皇吴。吴国第一代君主是吴太伯 、末代君主是夫差。

吴国(公元前12世纪―公元前473年),存在于长江下游地区的姬姓诸侯国,也叫勾吴、工吴、攻吾、大吴、天吴、皇吴。

吴国国境位于今苏皖两省长江以南部分以及环太湖浙江北部,太湖流域是吴国的核心。后吞并淮夷徐夷等小国而扩张到今苏皖两省全境、浙中北、赣东北地区。国都前期位于梅里(今无锡梅村),后期位于吴(今江苏苏州),是春秋中后期最强大的诸侯国之一,在吴王阖闾、夫差时达到鼎盛。

吴国有季札通习中原礼乐。有孙武、伍子胥等名将,诞生《孙子兵法》。开凿邗沟(今京杭大运河)。有著名兵器吴钩。吴国于柏举之战西破楚;于夫椒之战南服越;于艾陵之战北败齐;于黄池之会会盟晋。出如火如荼、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等典故。前473年,越王勾践复仇吞并吴国。

吴国中孙权是第几代君主?

孙权是吴国第一代君主!
他的基业是从其父(孙坚)兄(孙策)那继承来的,其父兄虽曾坐阵一方,但那时侯还没吴国呢!

春秋时期的吴国是谁建立的啊?

编辑本段春秋时期的吴国(约前11世纪—前473年) 是周朝时的一个诸侯国,姬姓,其国境位于今苏皖两省长江以南部分,后扩张到除徽州地区以外的苏皖两省全境。 据史书记载周太王生有长子泰伯,次子仲雍和小儿子季历。季历的儿子昌聪明早慧,深受太王宠爱。周太王想传位于昌,但根据当时传统应传位于长子,太王因此郁郁寡欢。泰伯明白父亲的意思后,就和二弟仲雍借为父采药的机会一起逃到荒凉的江南,自创基业,建立了勾吴古国。商朝灭亡后,周朝建立,周武王封泰伯第三世孙周章为侯,遂改国号为吴。春秋时期,吴国被越国所灭。 春秋时期,吴国与中原的诸侯国的交往越来越密切,也开始与其他诸侯国争雄。吴王阖闾在今天的苏州建立都城,任用伍子胥和孙武攻破楚国都城,为其儿子吴王夫差成为春秋五霸之一打下基础。阖闾的儿子夫差不顾国家连年征战空虚,与齐国和晋国争霸成功后,但却忽视了边界上的越国,并令伍子胥自杀,被越王勾践趁虚而入。前473年,夫差兵败而逃,被围困在馀杭山(今天苏州南阳山),向勾践求和,勾践不准,夫差自杀,吴国灭亡。 勾吴帝王世系 吴王为姬姓吴氏 (摘自《史记》,但不大可信) 01 吴太公 姬太伯 02 姬仲雍 03 姬季简 04 姬叔达 05 姬周章 (吴公开始称王) 06姬熊遂 07姬柯相 08 姬彊鸠夷 09 姬馀桥疑吾 10 姬柯卢 11 姬周繇 12姬屈羽 13 姬夷吾 14 姬禽处 15 姬转 16 姬颇高 17 姬句卑 18 姬去齐?─前586年 19 姬乘 (又名寿梦) 前585年─前561年,25年 20 姬遏 (又名诸樊) 前560年─前548年,13年 21 姬馀祭(《左传》作戴吴)前547年─前544年,4年 22 姬馀昧(《左传》作夷末)前543年─前527年,17年 23 吴武王 姬州於 (又名僚)前526年─前515年,12年 24 姬光 (又名阖闾)前514年─前496年,19年 25 姬夫差 前495年─前473年,23年

吴国的开国皇帝是谁

孙权(182-252),字仲谋,三国时期吴国的开国皇帝,公元229-252年在位。卓越的政治家。
传说是中国兵法家孙武后裔。长沙太守孙坚次子,幼年跟随兄长吴侯孙策平定江东,200年孙策早逝,孙权继位为江东之主。208年,孙权与刘备联盟,并于赤壁击败曹操,天下三分局面初步形成。219年孙权自刘备手中夺得荆州,使吴国的领土面积大大增加。222年孙权称吴王,229年称帝,正式建立吴国。

三国吴国历代君主列表

东吴历代皇帝列表:

1、吴大帝孙权(182-252)222年称帝,在位30年。

吴大帝孙权,字仲谋,222年孙权称帝于武昌,后迁都建业,死时71岁,谥大皇帝,庙号太祖。

2、会稽王孙亮(243-260)252年即位,在位6年。

会稽王孙亮,孙权幼子,250年立为太子,即位时才10岁,16岁时被权臣孙琳所废,贬为会稽王。

3、吴景帝孙休(234-264)258年即位,在位6年。

吴景帝孙休,孙权第六子,258年即位,同年杀权臣孙琳,264年孙休死,时年30岁。

4、乌程侯孙皓(242-283)264年即位,在位17年。

乌程侯孙皓,孙权的孙子,父孙和,孙皓即位,穷奢极欲,于280年被晋武帝司马炎所灭,死于283年,时年42岁。

扩展资料:

(1)黄龙元年(229年),孙权于武昌(今湖北鄂城)正式登基为帝,建国号为吴,孙吴王朝正式建立。割据辽东的公孙渊自从黄武七年(228年)后,便多次与孙权来往使者。五月,孙权派使者出使辽东。六月,与前来祝贺孙权登基的蜀使陈震商议平分曹魏九州,并制定盟书。九月,孙权下诏迁都建业(今南京市),并命上大将军陆逊辅佐太子孙登董督军国事务,驻守武昌。

(2)孙亮(243-260年),字子明,吴郡富春(今浙江杭州富阳区)人。三国时期吴国的第二位皇帝,公元252-258年在位。吴大帝孙权第七子,母潘皇后。史称吴少帝、吴废帝、会稽王。

(3)孙休(235年—264年),即吴景帝(258—264年在位),字子烈,三国时期吴国的第三位皇帝,吴大帝孙权第六子。十八岁时,受封为琅琊王。太平三年(258年)九月二十六日,孙綝发动政变,罢黜孙亮为会稽王,迎立孙休为帝。

(4)孙皓(242年—284年),即吴末帝(264年—280年在位)。字元宗(一说字元景,出自《册府元龟》)一名彭祖,字皓宗。吴大帝孙权之孙,废太子孙和之子,三国时期吴国末代皇帝。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孙权

百度百科——孙亮

百度百科——孙休

百度百科——孙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