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哈哈娱乐网网站「抱怨鬼」消息,近日,源氏物语林文月译本,目前在我国普遍流传的《源氏物语》版本是由谁翻译的??引发热议,源氏物语林文月epub同样引起许多争议,对此众网友各抒己见。但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哈哈娱乐网为您解答。

源氏物语》看丰子恺译本还是林文月译本好?

林文月。如果非要在丰子恺和林文月中挑选,我的建议是林文月译本。

我们看《源氏物语》,是看优雅伤感的笔触和细腻的情感。如果是丰子恺的版本,中国古文言文的晦涩痕迹过重,将男性的大气带入其中,破坏了原有的细腻优雅的情调,有金玉变作泥沙之感。林文月译本则不同,还原了一千年前的平安京风物,书中人物的伤感曲折,都铺陈在读者眼前,宛如亲见。

你若要尽快看完一个故事,请看丰子恺;你若要感受《源氏物语》优雅伤感的文字美,请看林文月译本。

第一个把《源氏物语》译成汉语版的人是谁?

我最早看到的也是丰子恺的译本。
丰子恺1961年(64岁)8月1日,开始为翻译日本古典文学巨著《源氏物语》作阅读准备,1962年12月12日正式开始翻译《源氏物语》,1965年《源氏物语》全稿译毕,原稿寄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后由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1983年出版。
林文月1972年开始在《中外文学》翻译日本名著《源氏物语》,费时五年半而译竟,后又修改多次。
可见丰子恺译的更早些。

参考网站
http://www.lib.shu.edu.cn/techang/fzk/FZK/np/NP6.HTM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74942830.html?si=6
http://baike.baidu.com/view/628828.htm

目前在我国普遍流传的《源氏物语》版本是由谁翻译的?

只要看到“铜壶”这两个字就知道是殷志俊网上的版本,叶渭渠只是给《源氏物语》做过序和著有《源氏物语图典》(这是一本图形并茂的书),但也许是时代的缘故,叶渭渠的序中不免过多的参杂了我们这个时代的情感。

《源氏物语》的全译本,以林文月译本(台湾中外文学月刊社,1979年出版)和丰子恺译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1983年出版)最为有名,尤其是丰译本,是喜欢《源》的读者必看的版本,一般大家在讨论时也是已这个版本做参照的。

丰子恺先生1961年翻译《源氏物语》一书时共参照了六个译本,它们是:1.藤原定家的《源氏物语注释》、2.四辻善成的《河海抄》、3.一条兼良的《花鸟余情》、4.三条西公条的《细流抄》、5.中院通胜的《岷江入楚》以及6.北村季吟的《湖月抄》,另外,还参照了一些现代日文的译本,其中有谷崎润一郎与谢野晶子、佐成谦太郎的译本。

丰子恺先生依据的(谷崎润一郎与谢野晶子)现代日语译本,跟林文月所依据的两个重要译本:吉泽义译本(只在翻译初期使用过),阿倍秋生、秋山虔及今井源卫三人共同注释(主要底本),不是同一版本,丰子恺先生使用的版本更早。

丰译本和林译本都是很好的译本,至于孰优孰劣,那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了,下面是《源氏物语》吧里有关林译本与丰译本片断的对比,自己感觉一下吧:
http://tieba.baidu.com/f?kz=149653746

除此两种外,远方出版社曾在1996年出版过由殷志俊翻译的全译本。此本所受非议颇多,有学者指出该本并未说明所依据的底本,同时袭用了丰本中的绝大多数注释,且并没有资料可以说明其翻译是独立可信的。也有人称殷本为“丰译版的改写本”。

姚继中译本听说也不错,但看的人并不多,猫某也没看过不好下断言。

梁春译本和殷志俊译本读起来有些相似,可能是离我们这个年代比较近的缘故吧,这两个译本的语言习惯我们可能更容易接受,同时这两个译本在市面上也是见得最多的。初次接触《源》的人大部分都是通过这两个版本。

《源氏物语》哪个版本好?

林文月版本更好一点。

《源氏物语》的中文翻译目前有丰子恺和林文月的两个译本,1962年,人民文学社委托丰子恺翻译《源氏物语》,共历时三年完成。译完后,稿子给周作人审阅,周作人的意见是不能出版,但当时社长楼时夷很喜欢,坚持出版。直到1980年才予以出版,其时丰子恺病故已有五年。

林版是1973年开始翻译,1978年完成,其间每年出版一本单行本。林文月是台湾著名翻译家,出身名门,外祖父是有“台湾太史公”之称的连横,表弟是连战,在台湾大学中文系就读期间更师从文学大家台静农。

介绍

《源氏物语》以日本平安王朝全盛时期为背景,描写了主人公源氏的生活经历和爱情故事,全书共五十四回,近百万字。包含四代天皇,历70余年,所涉人物四百多位,其中印象鲜明的也有二三十人。

人物以上层贵族为主,也有中下层贵族、宫女、侍女及平民百姓。反映了平安时代的文化生活和社会背景,在贯彻写实的“真实”美学思想的同时,也创造了日本式浪漫的“物哀(もののあわれ)”思想。

目前为止《源氏物语》最好的中文译本

源氏物语 全译本,以林文月译本(台湾中外文学月刊社,1979年出版)和丰子恺译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1983年出版)最为有名,尤其是丰译本梁春译本和殷志俊译本读起来有些相似,可能是离我们这个年代比较近的缘故吧,这两个译本的语言习惯我们可能更容易接受,同时这两个译本在市面上也是见得最多的。初次接触《源》的人大部分都是通过这两个版本。

《源氏物语》哪种译本比较好呐?详细。

台湾林文月女士翻译的版本在中国大陆流传的不是很广,不过在众多《源》的中译本中,林译本是第一个发行的中文全译本,而且林译本是用女性的语气和语言习惯来翻译的,这就决定了这个译本中的语气用语比男性的要多。另外,林文月先生从小学习日语,可以说,把日语当成了她的第二母语。

丰子恺先生1961年翻译《源氏物语》一书时共参照了六个译本,比林文月女士的版本更早。丰子恺1921年东渡日本短期考察,学习绘画、音乐和外语,当年年底就回国了,他的日语水平没有林文月先生来的专业。

不管是丰老先生还是林文月女士都没有直接翻译紫式部的《源氏》原稿,他们用的都是后人的转录或译本(其中不仅有现代译本甚至还有英文版),这样肯定不能很好的传达紫式部的原意。用一句我常说的话:把古日文翻译成现代中文必定会失去其大部分味道,就如同将酽茶用过滤纸过滤一遍(甚至数次)后再喝一样。

个人认为,郑民钦译本也是一个不错的译本,郑民钦历任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处长,中日友好协会副秘书长,日本庆应大学访问研究员,北京大学日本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中国日本文学研究会理事,等等等等多个与日本文学历史有关的职务,就这一点专业知识上,丰子恺先生是与其不能比拟的。而且,也许是郑民钦本人与我们的时代更接近的原因吧,他的译本比丰译本要更符合我们的阅读习惯。

最后,对于不同的译本,我们应该有“对众多的译本不以自己的好恶去区分之,而是以各种译本的长处去善待之”这样的看法。毕竟丰老所处的时代和现在的那些译者完全不同,每个译者所使用的译本不尽相同,男性译者跟女性译者、北方译者和南方译者的语言习惯也完全不同,读者自身的感受不一,等等等等,总之,多种原因造成了我们对不同版本有不同的认知。

《源氏物语》哪个版本更好?

对《源氏物语》进行翻译的众多译者他们生活的环境、背景、性别、教育、阅历、语言习惯等外在因素导致了他们的译本读起来给人的感觉不同。

同样的,众位读者也会因为他们生活的环境、背景、性别、教育、阅历、语言习惯等外在因素让他们对不同译本有不同的感受。

推荐的话,一般公认比较好的有1980年——1983年出版的丰子恺译本和1974年——1978年出版的林文月译本,丰译本是大陆最早中文全译本,林译本是最早出版的中文全译本,这两个译本所使用的底本不同,而且译者各方面都不同,导致仅前十二回,丰译本中的语气词就比林译本少了52.3%

另一个比较好的版本是郑民钦译本,郑先生的专业水平更扎实。

看《源氏》的时候如果有哪里不明白可以去源氏物语吧发帖探讨,或者加入源群一起聊136837795

源氏物语还是新译本好?

最知名的两个版本当然是丰子恺和林文月的,一个出版于1980-83年间,一个出版于1979年。从易读性来讲,丰子恺的版本更强些,但有读者反映译文未免太过中国化,文中出现过多的“话说……”,像是在读一部古典章回体小说,缺少了一些日本文学的韵味。相比之下,林文月的译本更加贴近原著气质,语言更加细腻,但台湾腔比较浓,出现的一些特别长的句子,读者理解起来有些费力。


除此以外,还有一些新译本,其中推荐郑民钦的。主要两个原因,第一,这个译本就是近几年翻译完成的,遣词造句、行文风格更加现代。这个译者还翻译过《芥川龙之介文集》、川端康成的《东京人》,还有大江健三郎的很多作品,豆瓣评分都挺高。

第二是语言。《源氏物语》的叙事风格是比较平淡的,但又有种朦胧的美感,这种分寸很难把握,但郑的译本确实处理得不错。比如这句:七日之夜,月色清幽,池水如镜,在月光映照下澄明晶莹。丰子恺的翻译是:初七夜的月亮清影幽微,照见池面暮烟笼罩,一片朦胧。个人认为,郑的译文画面感更强、更有意境,而且语言比较简洁,有节奏感。

关于版本,还需要考虑注释是否详细,有没有插图,装帧如何等。《知日》源氏物语特辑里有对《源氏物语》插图的汇总,大多绘制与江户时期,很有韵味。郑译本中收录了日本当代画家冈田元史绘制的插图,画风清新丰润,人物萌萌的,浓郁的日式和风风格,很是喜欢。(搜了几张图  侵权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