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匈牙利狂想曲,《匈牙利狂想曲》是李斯特创作的,该曲一共有多少首?,以及匈牙利狂想曲游戏对应的知识点,文章可能有点长,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完,增长自己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李斯特为何会着手创作《匈牙利狂想曲》?

钢琴曲《匈牙利狂想曲》是和李斯特的名字分不开的,正如圆舞曲和施特劳斯、交响曲与贝多芬的名字分不开一样。他的钢琴曲已被列入世界古典钢琴曲的文献宝库。

19世纪,李斯特是钢琴英雄,是钢琴上的帕格尼尼。他与肖邦并列为巴黎乐坛的双璧。肖邦令人陶醉,但李斯特却能震慑众人!

李斯特虽然长年生活在国外,但他始终以身为匈牙利人而自豪。他的音乐凝聚着整个匈牙利民族的灵魂,他的作品中充满了匈牙利气质。

长期以来,李斯特以令人惊叹的钢琴技巧独步乐坛,不仅为他个人带来声誉和名声,同时也重燃起他对故乡音乐的感怀,产生了写作匈牙利音乐的想法。

19世纪40~80年代之间,李斯特共创作了19首《匈牙利狂想曲》,这些乐曲大多取材于作者在1839~1847年选编出版的《匈牙利民间曲调集》。因此,传统匈牙利的民谣风格与特色便成为每一首狂想曲的精神所在。其中,《第二号匈牙利狂想曲》最为著名。

《匈牙利狂想曲》是李斯特创作的,该曲一共有多少首

李斯特的一共有十九首《匈牙利狂想曲》,这些曲目在他浩瀚的作品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们因音乐韵律对生活场景的完美表现而著称。

较为出名的有 第二首 第六首 第九首“佩斯城的狂欢节” 第十一首 第十五首“拉科齐进行曲”

匈牙利狂想曲11号几级曲子

10级。第11号《匈牙利狂想曲》写于1839-1849年间。比前两首短小些。也分四段。第一段近似散板,带有即兴幻想的性质。第二段行板,在从容的气度中诉说着往事。第三段快板,华丽,飞速快捷的音流。第四段更快,也是热烈的场面。

匈牙利狂想曲的详细鉴赏

《匈牙利狂想曲》第七首作于1847年,于1853年在维也纳出版,是李斯特献给费利·欧尔吉男爵的作品。从整体上来说,这首狂想曲是一个有序的自由曲式。
它的结构为Intro+A+B+C+Re+A’+B’+C’+Coda因此,可将乐曲分成六个部分来分析它的演奏。
A:(1-31)乐曲一开始,以大胆而哀伤的吉普赛形式弹奏。前面有一系列的装饰音修饰着主旋律,装饰音像是吉他的弹奏一样速度有弹性,音要清晰,左右手衔接自然且流畅,像是一位吉普赛小伙子黄昏时,独自坐在山坡边,伤感地演奏手中的爱琴,似乎让琴声倾诉忧伤的情愫,,使用Ⅴ倚音和弦,主旋律rel-fal-la,一个比一个紧凑,用强有力的大臂的力弹出落在d小调的主和弦。
B:(32-67)八度跳奏尽量用手腕跳音,经由四个小节的渐强连接句,具有本曲最有特点的部分,右手三个音作为装饰接八度的跳奏,第一个音的力度达到sf,后面双手柱式和弦的弹奏像模仿提琴中搥弓奏法,速度上也明显体现出弹性的特点,由慢到快,越来越紧凑。力度上尽量达到ff,强而有力地弹出来。fal-la,一个比一个紧凑,用强有力的大臂的力弹出落在d小调的主和弦。
C:(68-104)乐曲进入了新的主题,色彩明朗,富有表情性。注意三度音在刻画主旋律时要明显,每一乐句的一二拍,重音要突出,四指在弹三度音的高声部,要用肉垫连贯奏出旋律。左手分解和弦的跳奏,注意小指将根音准确勾出,和声功能Ⅴ-Ⅰ-Ⅴ进行清晰。第八十小节,在高音区重复B段的材料。加强它的旋律倾向有助于整个乐句的张力伸张。D:它是用的匈牙利的一首古老的民歌改编而成。左右手的旋律都是改变了节奏方式,左手有个隐伏声部,出现了线性低音。
左手三连音的最后一个音大指靠手腕轻轻抬起,进行第一次变奏时,左手的十六分音符奏出断奏的感觉,右手手指轻巧触键,三连音
D:(105-184)整个乐段在非常p的状态下演奏。第二次的变奏,左手保持音长的跳音部分。此时,有独特的民间小曲微微飘过,预示着舞蹈的场面将会越来越大,人群慢慢变多。一次出现的和第二次出现的左手伴奏音型有两种。E:(185-218)这一乐段与B段相似,可以看成是演奏B段的延续。从第201小节开始,选用了C段的新主题,右手八度和弦,左手八度一再反复、模进,右手八度旋律按照模进动机、转调动机进行,右手的把位感要强,乐曲再往后面进行,小指起到每一个动机的第一拍主导作用,左手所具备的就是分解和弦的八度进行。彻底弹奏渐强加快的张力感,力度从f到ff,为后面出现最后乐段fff作了铺垫。仿佛四面八方的人们从远处逐渐汇集而来,像是滚滚浪潮,一浪高过一浪,越来越激烈。
F:(219-263)最后一段采用了B段的第二主题,左右手拉大距离的同向八度跳音,右手迅速回到中音区演奏八度和弦,节奏紧凑,重音收尾,采用了模进的方式进行,旋律动机反复出现了五次,右手由高音域级进至低音区。经过八个强有力的和弦的尾奏,造成音乐不断向上的冲击,产生了旋风般炽热的效果,舞蹈性在这里也达到了最高潮,乐曲意犹未尽,再沉重有力地加上五个经过音后结束在D大调的主和弦上。
这是一首带有民族色彩的匈牙利民歌改编,旋律迭宕起伏,节奏中有舒缓、急遽,情绪中透出豪放、洒脱,仿佛是一副生动的匈牙利风俗的画卷。在A段的引子描绘, B、C、D、E吉普赛式的快板和匈牙利式的舞曲,可以想象李斯特童年生活的再现,与之晚年的复杂世界观,折射出青年时代的作曲家心灵深处与民族文化那份亲缘。
虽然《匈牙利狂想曲》第七首没有像第六和第九,那样为人所知,但是其文化内涵和自身的表现手法都是很有民族价值的作品。尤其推荐手小者演奏,通过演奏这首作品,使得八度、手指灵巧性得到发挥,真正将匈牙利狂想曲通过分析它的文化内涵,集中体现它的音乐性,才是演奏好这首作品的关键。

匈牙利狂想曲的曲目举例

- 第2号《匈牙利狂想曲》 -
作于1847年的第二首《匈牙利狂想曲》最为典型。作品以匈牙利民间舞曲《恰尔达什》为素材。这种舞曲由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称为“拉苏”,意思是“缓慢”,是独舞的音乐。后一部分称为“弗里斯”,意思是“新鲜”,速度迅急、热烈,是双人舞的音乐。该作品采用自由曲式,不受一般乐曲形式的限制,别具风格,独树一帜,深受各国人民的喜爱。
乐曲开始有一个速度缓慢,节奏自由,并带装饰音,沉着有力的引子,这段引子一下子就把听者引入民间生活丰富多彩的美丽画面。 接着音乐进入性格豪放的“拉苏”第一部分,音乐从中音区开始,缓慢庄严的旋律,唱出充满内在的激情,唱出悲痛的往事。在滞缓的节奏衬托下,低沉压抑的旋律蕴含着巨大的悲痛和愤怒,表现了匈牙利人民对民族不幸的哀痛和控诉,也表现了匈牙利人不屈不挠的坚毅性格。这是第一主题。 这一主题在高音区变化反复之后,音乐转入一个舞曲性旋律,它那轻快跳跃的旋律、匀称而规整的节奏,使舞曲变得更富于动力性,这支旋律在整个乐曲中十分重要,因为它还将是后一段音乐的基础。这是第二主题。 第二部分音乐速度加快,出现了狂热急板的“弗里斯”舞曲,描绘了民间节日欢欣起舞的场面;这段音乐基本上是由舞曲的第一段“拉苏”变奏发展而成的。在这些变奏中,有时运用急速的同音反复以模仿洋琴的音响,有时是主音与属音的和声交替,这也是匈牙利民间舞蹈音乐常见的特征。
随着音乐速度的加快,力度的加强,音乐进入了表现万众狂欢的群舞场面。狂放的舞步,飞腾的旋律,急速的节奏,表现出匈牙利人豪放、乐观、热情的民族性格。当乐曲达到很强的高潮之后,音乐停顿下来。舞蹈者走了,但人们又汇集起来,音乐再度响起,恢复了以前的狂热,最后在振奋人心的沸腾气氛高潮声中结束全曲。
- 第6号《匈牙利狂想曲》 -
约完成于1845-1850年间。这是与前一首同样驰名的狂想曲,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象雄壮的进行曲,堂皇而又崇高。第二部分飞快、短小、舞蹈性的节奏。第三部分类似散板,宣叙调的风格,有如民间游吟诗人的吟唱,诉说往事。第四部分又是狂欢般的民间舞蹈,它的主题一听就觉耳熟,这个主题经过一系列变奏,达到狂热后结束全曲。
- 第11号《匈牙利狂想曲》 -
约写于1839-1849年间。比前两首短小些。也分四段。第一段近似散板,带有即兴幻想的性质。第二段行板,在从容的气度中诉说着往事。第三段快板,华丽,飞速快捷的音流。第四段更快,也是热烈的场面。
- 第15号《匈牙利狂想曲》 -
又名《拉科齐进行曲》
约写于1840年代。拉科齐是1700年代匈牙利的一位王子,因领导反抗外族压迫的起义而成为匈牙利民族英雄。他的一位拉小提琴的宫廷乐师写此曲献给他,后来流传甚广,被误认为匈牙利民歌,成为匈牙利人民勇敢、不屈的爱国主义精神的象征。
李斯特用高超的钢琴技巧,将这主题发展成狂想曲。与前几首不同,这里没有几种速度的多段对比,除开有着强大推进力量的引奏外,基本上保持着较快的进行曲速度。结尾时达到高潮,表现出所向无敌的英雄气概。

《第二号匈牙利狂想曲》为何会成为李斯特所有狂想曲甚至是他所有音乐的代名词?

李斯特深受匈牙利民族革命思潮的影响,写出了不少蕴涵着斗争性质的民族音乐,这首《第二号匈牙利狂想曲》正是他这一时期的代表性作品,具有显著的匈牙利民族音乐特征。李斯特在本曲中注重了钢琴这种乐器的华彩效果,使各个音区的特色都得到最为完美的发挥。

如果音乐真有生命,那么匈牙利狂想曲一定是那不死的火鸟,可以在烈火中重生,具有最高的生命力。《第二号匈牙利狂想曲》几乎成了李斯特所有狂想曲甚至是他所有音乐的代名词,在很多音乐会中被广为演奏。在迪斯尼动画片《猫和老鼠》中这首乐曲的旋律也经常出现。

这首让老猫弹得滚瓜烂熟的乐曲,帮助该动画片获得奥斯卡金奖。记得汤姆演奏时:头高高仰起,眼睛闭起来朝着天上,一副很是痛苦或是忧伤的样子。而《匈牙利狂想曲》通篇贯穿的就是激情和无边的痛苦,这是波希米亚民族的象征,也成了他们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民族的历史创痛、东欧式的相对明亮的忧伤、苦中作乐的传统天性,统统融入了这看似简单的旋律之中。

《匈牙利狂想曲》通篇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情感?

这首让老猫弹得滚瓜烂熟的乐曲,帮助该动画片获得奥斯卡金奖。记得汤姆演奏时:头高高仰起,眼睛闭起来朝着天上,一副很是痛苦或是忧伤的样子。而《匈牙利狂想曲》通篇贯穿的就是激情和无边的痛苦,这是波希米亚民族的象征,也成了他们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民族的历史创痛、东欧式的相对明亮的忧伤、苦中作乐的传统天性,统统融入了这看似简单的旋律之中。

《匈牙利狂想曲》为什么能列入世界古典钢琴曲的文献宝库?(二)

旷世杰作

所谓“狂想曲”,通常是指一种以歌谣乐句和自由形式谱成的短曲。钢琴之王李斯特的这19首《匈牙利狂想曲》旋律多彩生动,节奏豪放轻快,是钢琴曲中卓然不凡的杰作,在他浩瀚的作品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用比较通俗的话说,在李斯特众多的钢琴作品里,最“好听”的恐怕就是这些曲子。它们创作于19世纪40至80年代,大多取材于作者在1839年至1847年选编出版的《匈牙利民间曲调集》,因音乐韵律对生活场景的完美表现而著称。恐怕也是因为好听,李斯特还将其中的6首,即第2、5、6、9、12和14首改编成管弦乐曲,而且第14首又再度改编成供钢琴和乐队演奏的《匈牙利民歌幻想曲》,可见李斯特个人对他的这些钢琴曲是多么喜爱。

这19首曲子中,以第二首最为著名。本曲作于1847年,是一首才华横溢、风靡世界、经久不衰的名曲,是李斯特根据匈牙利民歌及吉卜赛舞曲的旋律创作的。此曲在很多音乐会中都广为演奏,在迪斯尼动画片《猫和老鼠》中也经常出现。它的旋律要么缓慢庄严,表现了匈牙利人民对民族不幸的哀痛和控诉;要么富有速度感,展现出匈牙利人豪放、乐观、热情的民族性格。

青年时代的李斯特深受匈牙利民族革命思潮的影响,写出了不少蕴涵着斗争性质的民族音乐,这首狂想曲正是他这一时期的代表性作品。作者在本曲中使用了匈牙利民间舞蹈音乐“查尔达什舞曲”的形式。传统的“查尔达什舞曲”通常包括在节奏上存在鲜明对比的两大部分:一种称为“拉绍”,其特点是节奏缓慢,情绪庄重,多为慢板;另一种称为“弗里斯”,其特点是节奏轻快,气氛热烈,多为急板。本曲就拥有对比明显的这两种段落,因而具有显著的匈牙利民族音乐特征。李斯特在本曲中倾注了钢琴这种乐器的最华彩效果,使钢琴各个音区的特色都得到最为完美的发挥。

序奏部分为幻想曲风格的缓板,升c小调,2/4拍。八个小节的引子具有相当大的力度,复杂的装饰音带出了沉重的主题,仿佛是一首匈牙利民族的悲歌。

引子过后,沉重、饱含深情的“拉绍”主题缓缓进入。之后乐曲由升c小调转为E大调,色彩豁然开朗,似乎作者从匈牙利民族的光荣历史中看出了祖国的希望。当“弗里斯”的主题若隐若现之时,乐曲突然又返回引子与“拉绍”主题。

经过上述反复,乐曲终于进入“弗里斯”舞曲部分。这一部分开始时的主题仅由几个音符构成骨架,但并未给人单调的感觉。这一主题经过反复的变奏和发展,情绪愈加欢快。之后便是豪放的“弗里斯”基本主题,炽烈的匈牙利民族性格尽显其中。其后派生出的几个“弗里斯”主题,都具有欢快、活泼的性格:第一派生主题和第二派生主题大量使用切分节奏和装饰音,气氛愈加趋向热烈;第三派生主题在活泼中带有乐观、幽默的气质,急速的民族舞蹈节奏将全曲推向了最高潮。乐曲最后在狂欢的气氛中结束,充分表现出作曲者强烈的爱国热情和对民族解放运动必将胜利的信心。

匈牙利狂想曲波佩尔大提琴是几级的曲子

捷克大提琴演奏者波佩尔所创作的大提琴作品《匈牙利狂想曲》继承了李斯特的传统,按照匈牙利民族音乐的格调创作,同时也运用了恰尔达什的结构。这首曲子是9级曲。

《匈牙利狂想曲》的艺术特点

李斯特19首钢琴曲《匈牙利狂想曲》是和他的名字分不开的,正如圆舞曲和施特劳斯、交响曲与贝多芬的名字分不开一样。它的钢琴曲已列入世界古典钢琴曲的文献宝库。李斯特所创作的十九首钢琴曲《匈牙利狂想曲》,在他的钢琴作品中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这些作品不但充分发挥了钢琴的音乐表现力,而且,为狂想曲这个音乐体裁创作树立了杰出的音乐典范。这些作品部是以匈牙利和匈牙利吉普赛人的民歌和民间舞曲为基础,进行艺术加工和发展而成的,因而都具有鲜明的民族色彩。这些乐曲结构精炼、乐思丰富活跃,音乐语言与音乐表现方法同匈牙利乡村舞蹈音乐和城市说唱音乐有密切联系,乐曲的形式虽然不时的变化,可是音乐形象始终鲜明而质朴,体现了自然美和艺术美的完美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