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朋友对于北京理工大学 特立青年学者 待遇,杰青待遇是终身的吗?和北京理工大学小米青年学者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编江山杯中晃来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杰青待遇是终身的吗

待遇很好,各个学校不一样。一般情况下在人才待遇方面,领军人才或领军团队薪资待遇、购房补贴和科研启动经费由学校和专家本人协商确定;优秀青年学者购房补贴15万至30万元,执行国家工资和校内津贴标准,首个聘期前两年额外享受岗位补贴1000元/月,聘任教授或副教授岗位。

青年岐黄学者待遇

青年岐黄学者待遇好。全职待遇年薪200~500万,一次性安家补助200-300万,科研启动经费500-1000万,聘期内周转住房一套。岐黄学者是国家遴选的具有高层次、高技能的中医药人才,并给予重点支持以促进中医药事业的发展。遴选岐黄学者也是改革中医药人才评价机制的一次重要探索。岐黄学者就是指医术高超的的中医药人才。

北京理工大学济南研究院待遇

北京理工大学济南研究院待遇还不错。

北京理工大学前沿技术研究院是北京理工大学与济南市人民政府共建的高水平新型研发机构,位于山东省济南市高新区创新谷,登记为不纳入机构编制管理的独立法人事业单位,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

本着“优势互补、共谋发展、互惠互利、实现共赢”的原则,整合校地优势资源,开展平台建设、人才引聚、科技研发及成果转化、产业发展、企业孵化等工作。前沿院以“6+N”创新平台为支撑,聚焦“前沿电子信息技术”“智能制造”“新能源材料”“医工融合”“大数据智能处理”“虚拟现实与仿真”等产业领域,加速推进创新链产业链“双链融合”。

简介

2019年10月29日下午,北京理工大学与山东省济南市人民政府共建前沿技术研究院签约暨揭牌仪式在北京理工大学举行。山东省委常委、济南市委书记王忠林,北京理工大学党委书记赵长禄、校长张军出席签约暨揭牌仪式。

在座谈时,王忠林代表济南市委、市政府对北京理工大学前沿技术研究院挂牌成立表示祝贺,对北京理工大学及各位专家学者长期以来给予济南的关心支持表示衷心感谢。

他说,北京理工大学历史悠久、积淀深厚,多年来秉承“延安根、军工魂”的红色基因,为国家重大战略的实施、科技创新的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为各行各业培养了一大批高科技人才。此次济南市与北京理工大学深化合作共建前沿技术研究院,是一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北京理工大学

博士生导师享受什么待遇

关于博士生导师的待遇如下:

弘深青年学者

1.弘深青年学者A岗

应聘条件:年龄一般不超过35周岁(理工科)或40周岁(人文社科),原则上应有不少于2年的学术工作经历,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之一:

(1)国家级标志性青年人才计划(项目)评选进入会议评审者;

(2)或海外引进人才应为海外著名高校、科研院所的助理教授或具有相似经历和相当水平的优秀青年人才。

引进待遇:(1)年收入45万(包含税前年薪、地方人才津贴、住房公积金和社保学校缴纳部分的全口径收入),另可享受超出工作任务以外的高额教学科研奖励;(2)提前聘为教授,给予博士生导师资格;学校提供理工科类100-200万、人文社科类30-50万科研启动经费和相关科研平台配套经费;(3)学校提供安家费60万(含国家和地方),协助解决子女入学入托等问题。2.弘深青年学者B岗

应聘条件:年龄一般不超过35周岁(理工科)或40周岁(人文社科),原则上应有不少于2年的学术工作经历,并满足以下三个条件之一:

(1)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及以上主要完成人(排名前三)、省部级科技奖一等奖主要完成人(排名第一);

(2)或根据学校人文社科类分类分级体系认定的T级成果奖三等奖及以上第一完成人、B级及以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及以上第一完成人;

(3)或以通讯或第一作者发表ESI高被引论文、热点论文5篇及以上。

引进待遇:(1)年收入35万(包含税前年薪、地方人才津贴、住房公积金和社保学校缴纳部分的全口径收入),另可享受超出工作任务以外的高额教学科研奖励;(2)提前聘为教授,给予博士生导师资格;学校提供理工科类100-200万、人文社科类30-50万科研启动经费和相关科研平台配套经费;(3)学校提供安家费50万(含国家和地方),协助解决子女入学入托等问题。

教授、准聘教授

应聘条件:获得海内外知名高校或研究机构博士学位,具有较高的学术造诣,近5年学术成果高于或基本达到我校相应学科当年评聘正高职务学术水平的校外人才。理工科类年龄一般不超过45岁、人文社科年龄一般不超过50岁。

引进待遇:执行岗位绩效工资;安家费40-60万元;理工科类科研启动费60-100万元,人文社科类科研启动费20-40万

副教授、准聘副教授

应聘条件:获得海内外知名高校或研究机构博士学位,具有良好的学术潜质,博士毕业以来学术成果高于或基本达到我校相应学科当年评聘副高职务学术水平的校外人才或博士后。理工科年龄一般不超过35岁、人文社科年龄一般不超过40岁。

引进待遇:执行岗位绩效工资,安家费25万元,理工科类科研启动费20-30万元,人文社科类科研启动费5-10万元。

弘深青年教师

应聘条件:获取博士学位时间一般不超过3年,年龄在35周岁以下;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学术发展潜力大。

(1)特别资助:毕业于世界学科排名(以进站当年ARWU、QS、THE、USNEWS排名为准)前100名的海外高水平大学(高端研究机构)或国内学科评估排名为A及以上学科或达到学校本学科专职科研系列副研究员职称申报条件中论文条件的优秀博士。

(2)重点资助:毕业于海内外知名大学(研究机构)优势学科的优秀博士。

引进待遇:

(1)薪酬待遇(薪酬待遇含工资、租房补贴、社保、公积金及导师配套)37-40万元/年(特别资助),27-30万元/年(重点资助),另加学校科研奖励。若入选国家博新计划和国际交流计划给予配套资助20万元。

(2)其它待遇:

§申请重庆大学“弘深博士后青年教师”科学基金。

§参加学校专职科研系列专业技术职务

读书读博士想当高校教师,可听说一些高校教师很苦,待遇不好?

高校教师的工作很苦吗?确实挺辛苦。高校教师的待遇低吗?确实老师工资条上不怎么高。那要说高校教师又辛苦又清贫,是这样吗?我敢肯定说,绝大多数高校教师不会。

高校教师是一个非常能体现知识价值和个人努力的职业,可以说,付出基本上都是有收获的。只要你肯努力,那就不会穷,而如果你穷,那多半是你不够努力(或者是太清高)。所以,高校教师这个职业也特别适合穷人家的孩子,因为他们完全可以靠自己的努力把握自己的命运。

对于一名想当高校教师又想过上好日子的博士来说,他需要经历这么几个过程:

第一,选择适合自己的平台

同样是高校教师,985、211高校教师和双非高校教师有不一样的发展轨迹,和专科学校的老师更是有天壤之别。选择一种平台,就是选择一种活法。在985、211高校,科研就是教师的命根子。你得一刻不停地做研究,恐怕只有到了院士,你才有机会停下来,不过那个时候,你恐怕也停不下来了。有个朋友的导师就是院士,他说老先生70多岁了,还是每天工作到凌晨1点,早上6点又起来继续干,经常半夜给学生发邮件打电话。这样的生活辛苦吧?但他们已经乐在其中了。至于收入,随着你科研做得越来越好,回报就会呈指数增长。

而在一些普通高校,科研也很重要,不过做科研更多的是为了把职称评上去。等到评上教授了,科研就会遇到很大的瓶颈,因为学校的科研条件可能已经无法支持你前进了。到那个时候,研究其实不做也可以,想上点课就上点课,想捞点钱就去企业拉一些横向项目来做。我的一个同学博士毕业后去了一个西南地区双非一本,由于博士期间业绩突出,去了之后就给了副教授,很快又上了教授,再往上想冲人才称号就特别难了,后来干脆做点横向,现在日子已经很滋润了。

这两种平台,不能绝对说哪种更好,但想要在学术上有所作为,当然是必须去985、211高校,至少也应该是普通高校里的支撑学科。

第二,熬过青椒阶段

高校里面,相对辛苦、待遇又不高的群体是年轻教师。一方面,一部分青椒面临着淘汰,像多数985高校和部分211高校,已经实行了非升即走,青椒除了生活问题,更多的还是生存问题。学校给出了明确的任务,几篇论文几个项目,少一个都不能确保留下,有的学校甚至要求评上副教授才能留下,那这背后的偶然因素就太大了。所以说,这个阶段不能去想挣钱的事,不能为了企业横向课题那点蝇头小利断送自己的前程。我本人所在的211高校,近两年已经淘汰了近20名青椒了。

另一方面,一部分青椒面临职称压力。很多高校虽然没有淘汰压力,但等着评职称的人却排了老长的队,如果没有特别突出的业绩(或者关系),短则三五年,多则十年都不一定能评上。评不上职称也就很难获得研究生导师资格,没有研究生打下手,科研教学工作就都得自己干,很难不辛苦。没有职称,一些项目和奖励也很难拿到,未来的路也会越来越难走。所以,不管你有没有学术追求,副教授应该是你起码的追求。

此外,在很多高校,青椒承担了更多的教学任务。其实如果只是课时多还没什么,关键是很多青椒要承担很多门课,每门课都需要备课,有的还是新开设课程,需要耗费大量时间。等过了青椒阶段,教学任务就会明显减轻,也不需要那么辛苦了。

第三,持续产出,多劳多得

度过青椒阶段后,高校教师就完全告别贫困了。你可以选择安于现状,但这样做的风险很大。现在很多高校实行岗位聘用制,每个聘期会有任务要求,完不成就可能会低聘,副教授低聘为讲师,教授低聘为副教授,少拿钱不说,丢不起那个人啊。而且,一旦你没有项目没有成果,你的研究生导师资格也会被取消,这样就被打回原形了。即便没有聘岗压力,学术这东西,一旦丢了就很难拾回来。

最好的选择当然是继续努力。学海无涯,学术本身是没有尽头的,挣钱也没有,如果想有更好的收入,想再往前进一些,那必须付出得比别人更多。

先就说说工资,仅教授就分四级,二级教师年均工资可以达到四级教授的两倍。但二级教授需要承担重大课题,需要有学科团队。我们学校的二级教授基本上没有假期,因为一到放假就要去汇报、研讨、评估等等。

再说说其他收入,比如论文奖励。比如SCI一区能奖励5万,我校有个青年学者,简直就是论文制造机,每年一区论文能发4、5篇,每年光论文奖励就20万,年底再计算绩效,又能多拿10万。不过,他所在学院,每晚最后一个熄灯的办公室就是他的办公室。

最后说说人才帽子,青年学者如果能拿个青年长江、优青等,那学术前景就光明了,收入也大幅提升了。今年我校刚上一名优青,此前开辆世嘉,今年直接一步到位换了奥迪Q7。不过,他也是很少在12点之前睡觉。

结语

总之,在高校里做一个有科研的老师,挣钱还是很容易的,但又不那么容易,可能需要你付出5+2、白+黑的工作时间。当然,对大多数教师来说,把握两者间的平衡最重要,既不至于太累,又不至于被淘汰,既发不了大财,又能有体面的生活。这样好的职业,你确定你不来体验一下?

网页链接

唐敖庆学者青年学者待遇

现将开展2022年度吉林大学“匡亚明/唐敖庆学者”人才岗位聘任工作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岗位设置
   人文社会科学学科设立“匡亚明学者”人才岗位,自然科学学科设立“唐敖庆学者”人才岗位,合称为“匡亚明/唐敖庆学者”人才岗位。
   二、岗位类型
   1.杰出教授岗位:长聘岗位,聘至退休。
   2.卓越教授A岗:长聘岗位,聘至退休。
   3.卓越教授B岗:准长聘岗位,进入长聘阶段的,聘至退休。
   4.领军教授A岗:准聘岗位,超过《吉林大学“匡亚明/唐敖庆学者”人才岗位聘任实施细则》(校发〔2020〕262号)中规定的年龄上限后不符合晋升标准的,可聘任至领军教授B岗。
   5.领军教授B岗:准长聘岗位,进入长聘阶段的,聘至退休。
   6.英才教授岗位:准聘岗位,最长两个聘期,每个聘期五年,聘期结束后不再聘任。
   7.青年学者岗位:准聘岗位,一个聘期,聘期五年,聘期结束后不再聘任。
   三、申报基本条件
   1.面向人群:学校全职在岗教师。
   2.职务要求:申报卓越教授、领军教授、英才教授岗位应具有教授职务,申报青年学者岗位应具有教授、副教授或讲师职务。
   3.年龄要求:申报青年学者岗位的,人文社会科学学科教师不超过40周岁(男:1980年12月31日以后出生)/42周岁(女:1978年12月31日以后出生),自然科学学科教师不超过35周岁(男:1985年12月31日以后出生)/37周岁(女:1983年12月31日以后出生)。申报领军教授A岗的,人文社会科学学科教师可聘任至55周岁(1965年12月31日以后出生),自然科学学科教师可聘任至50周岁(1970年12月31日以后出生)。(注:年龄计算截止日期为2021年12月31日。)
   四、申报渠道
   1.“人才选聘”渠道可申报卓越教授A岗、卓越教授B岗、领军教授A岗、领军教授B岗、英才教授、青年学者。
   2.“业绩选聘”渠道可申报卓越教授B岗、领军教授B岗、英才教授岗位和青年学者岗位。
   3.“业绩遴选”限额渠道,可通过《吉林大学“匡亚明/唐敖庆学者”人才岗位聘任实施细则》(校发〔2020〕262号)中“第十条”描述的四种途径申报相应岗位。
   4.“特别遴选-教学”渠道,可申报英才教授岗位。
   (上述渠道申报要求详见《附件1:申报渠道详细说明》)
   五、工作程序及时间安排
   (一)个人申报(2022年8月9日-2022年8月26日)
   操作方法:申报人登录吉林大学网上办事大厅进行网上申报,具体操作步骤详见《附件2:吉林大学“匡亚明/唐敖庆学者”人才岗位申报操作手册》。
   1.符合聘任参考条件及聘任参考标准具体指标的,可通过“人才选聘”或“业绩选聘”渠道自愿【就高择一】岗位申报。
   2.不符合聘任参考条件及聘任参考标准具体指标的,经所在中层单位限额推荐后,获取遴选申报码,可通过“业绩遴选”渠道和“

齐鲁青年学者很厉害吗

齐鲁青年学者很厉害。齐鲁青年学者是教学科研单位从事教学科研工作的学者,一般要求具有中级职称以上或博士学位。齐鲁青年学者一般是国外助理教授,待遇可以面谈,一般是一年35万以上。所以齐鲁青年学者很厉害。

北京理工大学工科试验班是什么?徐特立英才班是什么?

工科实验班=普通工科大类专业(如车辆,航武,材料,电信等等),大一下期末之后会有专业分流,没有特殊之处。

徐特立英才班=真正的实验班,不挂科可以直博,但课程庞杂而且很难(基本上各个大类要学的很多课程都要学,课程要求很高),一旦挂科就会让你任选专业分流出去。

工科试验班就是工科院校为其优秀学生(进校后通过考核选拔)而专门开设的班级。这种班里对学生有较高的要求和较快的学习进度,当然也有更多的机会做一些创造性和研究性的工作。这些学生毕业时多数选择继续深造或直接保研等,一般素质和能力都胜人一筹。 

工科平台学生前1.5学年以统一身份在学校就读,期间共有两次专业选择机会(在参与平台的专业中);后2.5年学生进入各自所选定的专业,在各学院进行专业培养。 工试人多,所以竞争更强,想要一个漂亮的成绩和名次也就更难,课程基本算最多。

徐特立学院(徐特立英才班)是什么?

徐特立学院简称徐院,成立于2013年,其前身是北京理工大学的本硕博贯通班。徐院的目标是培养优秀的科研人才。

北京理工大学徐特立学院人才培养目标

坚持“导师制、严要求、小班化、定制化、国际化”,围绕培养“胸怀壮志、明德精工、创新包容、时代担当”的领军领导人才理念,采用“3+X年”动态学制的本博贯通培养模式,突出理工融合。

实施教学改革,采用书院制管理,形成办学特色文化体系,实现“担当民族复兴大任、具有扎实的数理化科学基础、优良的人文素养、宽广的国际视野、敏锐的学术前沿意识、卓越的研究能力的领军领导人才”的培养目标。

以上内容来自 百度百科-北京理工大学徐特立学院

齐鲁青年学者是编制吗

齐鲁青年学者是编制。根据查询相关资料显示:在聘期内,齐鲁青年学者特聘教授享有山东大学事业编制人员相关待遇,并由学校提供每年10万元人民币的岗位津贴。根据学科领域不同,设岗单位在上述待遇的基础上再给予数额不等的配套岗位津贴。

清华水木学者的含金量

清华水木学者的含金量挺高的。

2019年1月,清华大学“水木学者”计划正式启动全球招募。这是清华大学培养青年学者的重大举措,学校整合以往的青年学者成长的经验,并通过关注青年学者的培养与生涯发展,致力于培养更多潜心学术、勇于创新、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和国际视野的优秀青年学者。

“水木学者”中“水木”两字来源于东晋谢混的诗句:“景昃鸣禽集,水木湛清华。”水木清华就是指清华大学中著名的“园中之园”,而“水木学者”则寓意清华大学中具有发展前景的“学者中的学者”。

清华大学方面表示,“水木学者”计划面向学术生涯成长初期的青年学者,清华大学针对性地量身定制成长环境,包括提供一流的学术环境,安静的研究氛围和良好的生活待遇,让青年学者安心从事学术研究工作,在思想最活跃的阶段,高效地产出新的思想、新的理论、新的方法和新的技术。

获得“水木学者”计划支持的青年学者可持续获得2-6年的支持,这些支持既包含薪酬和福利待遇,也包含科研条件。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水木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