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哈哈娱乐网给各位分享诸葛亮是累死的还是病死的的知识,其中也会对诸葛亮用人不当的事例,诸葛亮为了推卸责任更是为了活命,挥泪斩了谁??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如何看诸葛亮因用人失查导致街亭失守、北伐失败后,力请下罪己诏贬官?

只是首先要修正一点——诸葛亮是上表朝廷,请求给自己降级三等,而不是什么罪己诏,罪己诏作为皇帝的诏书,是皇帝自我批评的一种方式,诸如汉武帝晚年的轮台罪己诏,而诸葛亮身为辅臣,虽然掌握实权,但罪己诏是无法下达的,那叫僭越,这是一个很严肃的君臣问题,不能搞混。

现在来说说贬官的事情。

三国志.诸葛亮传》记载:【(亮)戮谡以谢众。上疏曰:"臣以弱才,叨窃非据,亲秉旄钺以厉三军,不能训章明法,临事而惧,至有街亭违命之阙,箕谷不戒之失,咎皆在臣授任无方。臣明不知人,恤事多闇,春秋责帅,臣职是当。请自贬三等,以督厥咎。"於是以亮为右将军,行丞相事,所总统如前。】

这段文言文还是挺好看懂的,大意就是老臣才能不足,打了败仗,请求降级处罚。

这个处罚是必须处罚的,虽然他并没有直接的责任,但是用人失当,这个领导责任,是必须承担的,所谓慈不掌兵,义不掌财,如果赏罚不分明,不按原则办事,军队就没有威信,国家就没有威信,诸葛亮要北伐,要战时集权主义,失了公正和威信还得了?他不惜挥泪斩马谡,也正是为此。

不过这也给刘禅出了个难题:什么?相父不当丞相了?那丞相的事情谁来管啊?可怎么办才好啊?

但聪明人从来就不少,咱们可以变通嘛,丞相是不当了,但是可以以别的官职,代理丞相的事务嘛,于是诸葛亮就以降三级后右将军的职务,代理了丞相,名分暂时是虚的无妨,权力是实的就行,要保证蜀汉上下的正常运转,这个方法不知道是谁给刘禅出的,也有可能是刘禅自己想的,总之处理地还不错,兼顾了各方面的实际情况。

至于说对当今的启示,我觉得主要在于,如果我们是领导,要学习诸葛亮实事求是的精神,才能赢得上下的信服,不要觉得自己承认错误,会毁坏自己的领导形象,那是独裁者才会有的想法,相反的,坦诚一些,该负的责任就要负,下属才不会跟你离心离德,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要承认这一点,不能出了事情让下属背锅了事,如果都是下属的错,那领导究竟在领导什么呢?

很多事情,乍看起来做与不做,没什么变化,就像诸葛亮降级后,还是拥有丞相的权力,等打完下一仗,很快又恢复了丞相的身份,但这个降级的意义是不可忽视的,降级代表一个态度,代表一个立场,是个人责任心的体现,也是国家律法公信力的一个体现,这个不是形式主义,而是人心的准绳。

失街亭诸葛亮之过分析

原因可分为:客观和主观的分析。

1、 客观上,街亭失守是由马谡没有分析透当时情况。他争取了防守街亭的重任后,不认真分析形势,不虚心听取王平意见,把营寨安扎于山上。魏军进攻时,面队蜀军惊惧的局面,他无计可施。最后败逃,致使街亭失守,陷蜀兵于极不利的局面,就是纸上谈兵,不顾实际情况的特点导致他失败。

2、 主观上,失街亭的原因在于诸葛亮错用人才,是他允许马谡守街亭,而没让稳重王平去守,才导致街亭失守。在马谡请命时,诸葛亮曰:“街亭虽小,干系重大,倘街亭有失,吾大军皆绣矣。汝虽深通谋略,此地余无城郭,又无险阻,守之极难。”孔明知道,马谡虽饱读兵书,精通计谋,曾为自己献出过许多良册,立过许多功劳,但他从未担任过主将,从未独立守过城池,诸葛亮为失街亭埋下第一颗火种。马谡实战时,最后差点使马谡命丧黄泉。所以失街亭的主要原因是诸葛亮用人不当。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错用马谡 致街亭失守 第一次北伐功败垂成 诸葛亮自降三级

公元228年,诸葛亮帅蜀汉10万大军北伐曹魏。
蜀军兵分两路,一路由赵云、邓艾率兵3万出箕谷,为疑兵,吸引魏军大都督曹真的主力;另一路由诸葛亮亲率7万主力出祁山,强攻魏军要塞祁山堡。
本次北伐诸葛亮准备多年,又是第一次,出其不意,所以初期极为顺利,天水,南安、安定三郡叛魏降汉,诸葛亮还由此得到了他后来的继承人姜维。魏国大受震动,新登基的魏明帝曹叡亲赴长安指挥作战;曹叡亲令魏将张颌率魏军5万精兵救援祁山堡。
魏军反应之迅速出乎诸葛亮意料,诸葛亮预计魏明帝登基后朝政不稳的情况也没有出现,这都对诸葛亮的部署造成了影响。此时面对还需要一些时间才能攻克的祁山堡以及张颌转瞬即至的5万魏军援兵,诸葛亮决定分兵,派心腹马谡率蜀军3万精兵至街亭阻击张颌大军,自己指挥4万主力继续攻打祁山堡。
诸葛亮之所以选择马谡,是因为他认为马谡对自己唯命是从,会坚决贯彻自己的指示;而他只需要马谡被动防御就足够了。如果用了魏延那样的宿将,他们很有可能自作聪明节外生枝,反而影响全局。诸葛亮为马谡制定了全套的防御作战计划,马谡只要执行就可以了。但他没料到马谡居然自作聪明节外生枝,没有服从诸葛亮“当道扎营”的指示,而是率军上了旁边的土山。结果张颌以部分兵力保卫土山马谡军,主力击破贯彻诸葛亮指示的王平军,迅速逼近祁山堡;同时马谡军被张颌保卫在土山无水、无粮、无援,最终溃败。
至此战局彻底崩溃,蜀军主力仅有4万人,祁山堡久攻不克,张颌援兵已至,而赵云、邓艾所部远在百里之外,蜀军从兵力到形势都彻底落入不利。诸葛亮果断下令撤军,亲自部署断后。同时,赵云军也遭到魏军突袭战败,所幸赵云亲自指挥断后,损失不大。
此战马谡不听诸葛亮指挥致街亭惨败,导致战局彻底扭转,马谡罪无可恕。而马谡一直是诸葛亮最信任的心腹,诸葛亮在蜀汉一直坚持依法治理,得罪了很多人,所以处理马谡更具有政治意义,如果他对马谡从轻发落,哪怕是合情合理的,也会导致他的威望大跌,进而影响蜀汉政局的稳定,所以马谡之死也就是必然的了。
诸葛亮自己用人不当,导致失败,作为全军主帅负有领导责任,故向刘禅上书自请降三级作为处罚。

诸葛亮为了推卸责任更是为了活命,挥泪斩了谁?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是三国中家喻户晓的故事,但诸葛亮斩马谡并不是为了推卸责任保住性命,相反,在街亭之战后诸葛亮主动承担责任,自贬三级,斩马谡只是为了严明军纪,令出必行,如果不杀马谡,就等于法令制度可以有特权和特例,就在无形中破坏了法令的公正与权威。

公元228年,为了完成刘备遗愿,诸葛亮首次发兵伐魏,魏国的南安、天水、安定三个郡响应诸葛亮,反叛魏国,声势振动曹魏,魏明帝曹睿亲自坐镇长安,命令大将张郃带兵抵抗诸葛亮,诸葛亮派赵云邓芝占据箕谷,马谡为先锋镇守军事要地街亭,自己率军突袭岐山,由于马谡自仗熟读兵书,骄傲自大,不听诸葛亮的安排和副将王平的劝谏,将军队驻扎在远离水源的山顶,张郃断绝水源和粮道,将马谡困在山上,然后趁蜀军缺水断粮军心大乱时放火烧山,导致街亭落入魏军手中,战争形势顿时扭转,不利于蜀军,诸葛亮被迫退军,首次伐魏宣告失败。

这次战争的关键转折点就在街亭失守,马谡违背诸葛亮的军事部署,导致蜀军劳而无功,按照法令诸葛亮斩了马谡,诸葛亮和马谡私交很深,马谡对待诸葛亮如同父辈一样敬重,街亭失守后马谡自己也知罪在必死,临死把家人托付给诸葛亮,诸葛亮看到遗书流泪不已。

街亭失守虽然直接责任在马谡,但是也与诸葛亮用人不当有关,刘备临死时就嘱咐诸葛亮,马谡言过其实不可重用,因为马谡多次献策有功,诸葛亮对刘备的话不以为然,所以街亭失守后诸葛亮自我追责,上书自贬三级。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也是法家思想的遵循者,蜀国在诸葛亮的治理下,虽然战争频发,但人心安定,秩序井然,被诸葛亮惩治的人也无不心服口服,诸葛亮死后,百姓自发建庙祭祀他,被诸葛亮惩治过的官员也为他流泪,可见其执法公正,受人敬仰,诸葛亮死后一千七百多年,武侯祠世代香火鼎盛,前往祭奠的人络绎不绝,也足见其人格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