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朋友对于四岁小孩的秘密生活,孩子从“独行侠”变身社交达人,高情商父母都用哪五招??和小孩的神秘生活4岁观察记录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编至死丶不渝。来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孩子从“独行侠”变身社交达人,高情商父母都用哪五招?

我带着多多和小区里其他小朋友玩耍的时候,有位家长很苦恼地对我说:孩子不合群,在幼儿园交不到朋友,怎么办呀?

话音刚落,坐在一边抱着孩子的家长插嘴道:你看我家这娃,胆小还爱哭,让他跟别人打个招呼半天不吭声,我也是愁啊!

同为家长,我明白他们的担忧,社交能力差,不懂得处理人际关系的孩子,很容易成为“独行侠”。

事实上,不同年龄阶段的社交能力是有所不同的。我准备了一份小测试,家长可以测测看自家宝宝社交能力如何。

测测孩子的社交能力

当孩子1-2岁

1、会主动和熟悉的人拜拜或飞吻

2、看到爸爸妈妈回到家会主动抱抱或亲亲

3、看到小朋友玩,会表现出很期待加入一起玩

4、愿意和小朋友一起玩自己的玩具(注:不宜要求3岁前的孩子能够“分享”)

当孩子2-3岁

1、通过外表识别来访者称谓,如叔叔、阿姨、哥哥、姐姐等(正确率在80%以上)

2、至少有一位好朋友,且友谊已维持了6个月以上。

3、没有和爸爸妈妈等主要看护人在一起的时候,会主动要求或想办法联系家人

4、能用柔和的口吻与别人沟通

当孩子3-4岁

1、如果亲人患病或不舒服,能主动表示关心、问候

2、懂得与人商量、表达自己意见的初步技巧

3、懂得接听电话技巧,当大人不能接听电话时,能够使用礼貌用语帮忙接听电话

4、能主动地结交新朋友,甚至乐于结交比自己年龄大一些的朋友

5、懂得与小朋友分享或交换美食、玩具

现在,对应自己宝宝的年龄段,看看宝宝达到了几项。

达到4条以上

宝宝的社交能力已经很强了,堪称社交小能手。当他到新的环境时,能够快速找到自己的乐趣所在,自我意识非常棒,很容易就能成为全场焦点。

达到3-4条

宝宝的社交能力已经达到发展标准。这意味着孩子在语言表达、生活技能等方面的发展很不错。

达到2条或以下

宝宝的社交能力偏弱了。爸爸妈妈需要尽快帮助宝宝发展社交能力。

否则将来走亲访友、亲子旅行等的时候,可能会出现黏在妈妈身上不下地、躲在爸爸身后不出来的情况。

如果在进入幼儿园之前仍然没有改善的话,可能会出现不愿上学、严重的甚至会连续哭几个月才能适应幼儿园的新生活。

社交能力偏弱的孩子,家长应该怎么引导比较好呢?

如何提高孩子的社交能力?

1

尊重孩子的交友规则,不要随意干涉

在孩子的小团体里,也有他们的交友规则,大人要给孩子锻炼的机会,让孩子学习如何和同龄人相处,学习独自面对社交问题。

英国有一档幼儿真人秀节目《四岁小孩的秘密生活》,为我们真实地记录了孩子们在与他人相处中,如何接纳他人、对待朋友、学会独立等等一系列的社交小秘密。

其中,有一位新来的小朋友 Elliot ,在陌生的环境里很不安,拒绝加入团体。

这时候,有一个热情的孩子不仅主动跟 Elliot 玩,还拉上其他孩子和 Elliot 一起玩。

朋友的存在,让 Elliot 很快适应了新环境,慢慢爱上了幼儿园。

家长总担心孩子在幼儿园被欺负、吃不好,可是对孩子来说,他们更在意自己在小团体里有没有朋友。

在融入小团体的过程中,孩子会遇到各种问题,家长放手让他们自己想办法去面对、解决会更好。

2

给孩子创造多元的社交环境,丰富生活体验

参加集体活动,和同辈的孩子相处,多元的社交环境能够帮助宝宝摆脱以自我为中心的习惯,学会慢慢融入群体,环境适应能力和社交能力更强。

混龄的集体环境,大朋友们之间的交流影响着小朋友们,小一些的孩子慢慢地学着哥哥姐姐们放开自我,和其他小伙伴玩在一起。

纽诺·艾玛保育园的孩子从不爱讲话到主动接触其他小朋友

3

培养广泛的兴趣,扩大社交圈

趣味相投让社交质量更高。

培养孩子广泛的兴趣,能树立宝宝的自信,帮助他们在不同社交圈里找到和自己有共同的话题的伙伴,交到真正的朋友。

4

不强迫孩子必须外向,尊重孩子的性格

有的孩子性格比较内向,但并不等同于不善社交。因为内向被贴上社交能力差的标签,实在是一种偏见。

纪录片《零零后》里有个从小到大都内向、孤僻的女孩。

幼儿园老师劝她融入集体,她却说:

“我就喜欢自己玩儿,我觉得一个人玩儿挺好的。”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

内向只是性格的一种,不等于胆小、懦弱,只是孩子更注重自我内心的感受罢了。

我的跳妞有一个同学很内向,不善言辞。可我和她短暂的相处却很融洽,有如沐春风之感。

虽然很多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嘴甜些,人际交往更广些,但也要考虑孩子的性格,并且纠正对内向孩子的偏见。

5

教孩子基本的社交礼仪,多进行家庭游戏

与人交谈要注意礼貌、看见认识的人要主动打招呼、别人发言时不打断......这些社交基本礼仪,可以让孩子在人际交往中更有礼貌,也更受人喜欢。

在教孩子的过程中,父母可以和孩子玩角色扮演游戏,设置特定的情境,比如,父母扮成顾客,孩子扮成老板,“顾客”询问“老板”点什么餐等。

教育学家说:孩子的生长发育规律才是教育规律。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我们需要做的,不是强迫和干涉,而是适时地给他帮助,让他收获自己弥足珍贵的友谊,你说是吗?

如果你觉得熊孩子“无可救药”,那么请看这部《小孩的秘密生活》

不知不觉已经开园一周了。

孩子入园后,大概很多家长都会很关心孩子在幼儿园里究竟过得怎么样啊?孩子有没有受欺负,能交到朋友吗?会不会一直哭着找爸爸妈妈呢?

除了在家念叨牵挂的,也有“亲眼看一下”才放心的,比如别人家的硬核外婆:

图片来源@头条新闻微博截图

孩子在想什么,我们又该如何更好地去了解孩子?在我们看不见的地方,自己的孩子又在经历怎样的成长历程呢?

我们都渴望自己可以更了解自己的孩子,却往往不知道如何做。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内心也经历过无数“崩溃”瞬间,如何更好地理解孩子深入孩子内心,进行更有效的亲子沟通?今天我们就来通过国内首部儿童行为解密记录片《小孩的神秘生活》为我们揭秘。

一群四五岁的孩子在幼儿园里的初相识,在新环境中他们又如何认识自我,与他人相处?让我们通过这所特殊幼儿园里的高清摄像头,来一起寻找答案吧!

1

第一天来到幼儿园的小朋友,按规定可以拿一个巧克力球。其他小朋友来到后都遵守了规定,来之后坐在座位上安静吃着属于自己的那一份。

而4岁的昂米诺却无视规则,不仅吃一颗拿一颗,在发现了地上的口水后,第一反应就是再吐两口。

其他小朋友阻止反而让昂米诺变本加厉,“熊孩子”让其他孩子都束手无策。

熊孩子真的就“无可救药”了吗?

节目中的儿童心理学家解释到:

3~4岁的年纪正处于人生的第一个反抗阶段,反抗的对象是管教者。站在孩子的角度,孩子挑战权威和规则,其实是为了找到自己跟别人的不同之处,凸显自己的个性。

因此,叛逆期是一种正常也是一种健康的行为方式。

2

而与“熊孩子”昂米诺截然不同的是一出场就是小哥哥角色的王昱尧,自我意识发展很好,有非常强的责任感。

老师给了王昱尧一个看守糖果的任务,谁也不能私自打开糖果。王昱尧不仅自己遵守规则还让别的小朋友也一起看着糖果不被打开。

但中途王昱尧被老师故意支走后,糖果却被“熊孩子”昂米诺打开洒落了一地。

回到“案发现场”的王昱尧非常生气,但当昂米诺道歉甚至还哭了的时候。他选择的却是和昂米诺一起承担后果,还安慰她,糖果洒落了“不是因为你,是因为咱们”。

安慰了昂米诺后,还动员其他小朋友一起把糖果捡起来。在事后,被问及为什么这样做的时候,王昱尧的回答是:

同伴的相处,不仅可以增强孩子的自我意识,还能培养责任心。

以身作则,比苦口婆心的劝戒往往更有教育意义。这也启示了家长在孩子“捣乱”时应该如何去引导孩子。

3

孩子遇到挫折要怎么办呢?

在玩游戏中,白曼可因为玩滑梯把手上的纸手环弄断了,因此没能赢得精美的礼物。

沮丧的王曼可跑到草地上躺着,说自己只想躺着掰树叶子。两位小朋友通过将树叶子作为自己的礼物,来转移自己没能赢得礼物的失落。

这也给了家长一个启示,“在失败面前家长如何引导孩子自我调节?”

节目组的儿童心理学家这样建议:

《小孩的秘密生活》探讨的问题包含孩子的社交能力、规则意识、同理心、性教育等等许多父母都关心的,一共有8集。

节目通过结合中国孩子的特质,特别设置一些“科学的游戏”来考察孩子的共情能力、耐挫能力、延迟满足能力,甚至是协调性和社会性。

通过对镜头前孩子的行为观察,给予科学理论的解释,这不仅对家长意义重大。也让看节目的人从中找到成年人社会的影子,通过幼儿园这个微小社会里折射出许多重要信息,带给我们思考的将远远不止于“孩子世界”。

喜欢今天的内容记得点击关注和查看更多有趣育儿知识哟!最后别忘分享给更多人知道哦!

如何与4岁的孩子愉快地相处?15个小技巧,收藏起来随用随查

这无疑是个喜人的变化,但这个变化不是突然形成的,而是经常在两者之间摇摆不定。也就是说,你家孩子大部分时间会是一个走钢丝的状态, 他自己也搞不清楚,他究竟是个张扬的4岁顽童,还是个沉静的5岁乖宝?

这也是4岁孩子最让人琢磨不透的地方,他们情绪变化不稳定,固执己见,要东西到了偏执的程度,经常让家长抓狂。

如何与这个在“天使”和“恶魔”之间随意转换的小家伙相处呢? 蓁蓁为你总结了15个小技巧,收藏起来,细细品味,总有一条用得到。

跟孩子一起到小区周围走一走,一路上发现一些有趣的东西,植物、小动物、蓝天白云。搜集植物种子作为探险的小收获,或者用手机拍下今天的白云,回家让孩子给白云做创意画,让想象力飞一会。

4岁的孩子喜欢各种奇遇,比起一成不变的活动,他们更喜欢活动中的新发现,所以带上一颗好奇心,跟孩子一起去探险吧。

如果你家有个“满嘴跑火车”的孩子,你可以有两个技巧来对付他,具体选用哪个要看具体情况。

第一,冷处理。 如果孩子说大话,甚至骂人,只是为了引起你的注意,或者看你气急败坏的样子,那你就别理他,既不让他看到你着急了,也不让他看到你的讨厌,就完全想没注意到他一样。他觉得没意思,就不会继续了。

第二,互怼。 这个办法与上一个相反,你可以用更夸张的说辞来回击他。这有点类似说相声家庭中的父子对话,爸爸直接把儿子怼没词儿了,下次就不敢造次了。

这两个技巧几乎完全相反,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到底什么时候用,就看家长的智慧啦。

4岁的孩子喜欢听他们所熟悉的故事或儿歌,他正处于虔诚膜拜和肆意串改之间。 可能几个月前,他还要求你一字不差地给他讲一个已经讲了十几遍的故事,可现在,他就故意把故事情节篡改得乱七八糟。

如果你家孩子已经开始玩这种篡改 游戏 了,那就加入他吧,跟他们一起发挥想象,把故事或者儿歌改得面目全非,也滑稽可笑。 如果你经常这样做,孩子以后的作文肯定错不了。 这就是在训练他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呢。

对于一个4岁孩子的父母来讲,跟孩子相处是很考验修养的。因为孩子总是用恶意的行为,来招惹你。 这时,父母要注意,一定不要被孩子给惹出负面反应来。

家长要懂得“化解”,将孩子荒唐的行为,化解为“一场笑话”。 比如他用积木丢你,与其大发雷霆,还不如搞一个5分钟的互丢 游戏 呢,在 游戏 中宣泄彼此的郁闷,以哈哈大笑收场,效果最好。

要规划出专门陪伴孩子的时间,尤其是二胎家庭, 妈妈更要专门为老大开辟出单独陪他的时间。 比如,周日的一个下午,让孩子自己选择陪伴的项目,或你们共同确定。

这块专属的时间,能给孩子的心理续杯,让他在其他的时间里,表现得更温和有礼。

还记得4岁的孩子喜欢新奇么? 一个新的规矩,往往能够让他们愿意去执行。 只是在设定的时候,需要一些小技巧。

首先,妈妈要记住,不要为某件事而定规矩,这会让规矩满天飞,孩子最后记不住,所以全都不遵守了。

其次,给规矩设定一个“新”标签,比如,孩子在奶奶家,行为有些过分,妈妈就可以告诉他,你现在的身边是“客人”,客人要尊重那几条规则。由于“客人”可能是个新鲜的身份,孩子就会愿意去遵守属于客人的规则。

第三,给规则一个具体的形象化标志。比如,“不可以过这个线”就比“你小心点”要强很多。过于抽象的规则,孩子目前还理解不了。

很多4岁的家长发现,一点小小的退让,往往对事情有较大帮助。

但如果父母不妥协这5分钟,孩子可能会哭闹10分钟,最后电视也没关上。

当然,如果你觉得这像是在贿赂孩子,或者有说话不算数的嫌疑,你就别用这一招。

4岁的孩子对新鲜事物,有着难以琢磨的狂热,所以当他不愿意开始一件事时, 家长不妨将这件事赋予一个另类的、不同寻常的意义,这会让孩子觉得此事更赋予挑战性。

比如,孩子不想走路回家,那我们就可以把这段路程变成,单脚跳着回家?看谁最先抵达?如果你有兴趣,还可以为这个另类的比赛,挂上点彩头。

总之,有趣、新奇、有挑战性的事物,孩子们才会想要去尝试。

总有一些事情,是你和孩子一旦碰到就会发生冲突的,找到这些“雷区”,尽量避免。

既然这样,不如趁着孩子午睡的时候刷手机?找到一个不进入这个“雷区”的办法,你和孩子都会轻松许多。

4岁的孩子特别喜欢幽默 搞笑 的语言,如果你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能使用幽默的语言,效果将是惊人的。

这种幽默诙谐的话语,能缓解气氛,虽然说的都是一样的事儿,但在轻松的氛围下,孩子会乐于去改正。

之前说过,4岁孩子对新奇的事物都乐于接受,所以当我们引导孩子去做某件事的时候,可以利用“不同的……”、“你肯定想不到……”、“你从来没见过的……”这类词汇,用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同时,跟孩子一起创造一些只有你们知道的“秘密词汇”,更会有奇效。

是不是很神奇?在外人面前,妈妈说出了只有你们俩才明白的词汇,就像对暗号一样,孩子就会做出之前约定好的行为。

转移注意力这一招,普遍对学龄前的孩子都有效果。但随着年龄的增大,效果会越来越差。比如,要转移4岁孩子的注意力,可不像前几年那么容易了。

这时,家长可以利用孩子的好奇心,使用一些夸张的词语,来帮助孩子脱离现在的哭闹状态。比如:全世界那么大、一千万年以前、嘴巴张得有天那么大等等。

将你要把孩子的注意力,转移到的那个事物,用夸张的语言描述一下,更容易让孩子放弃现在的状态,走进新的模式中,家长不妨尝试一下。

夸奖和赞赏,对4岁孩子的作用,比任何其他年龄都更明显。

如果你实在不会夸人,那么就表达爱吧,时刻提醒孩子,你很爱他。这对他来讲,是感觉非常不错的。因为,你会发现,即使你不夸,他自己也会夸自己的。4岁孩子的口头禅就是:“我很聪明吧?”

所以,顺应他们的这个心理需求吧,多言好事,多给孩子正面的鼓励,他会努力做到你口中的那个样子。

虽然我们一直在强调电子产品的坏处,但不可否认,很多4岁的孩子已经开始接触电子产品了。手机、电视,慢慢成为了孩子消遣解闷的好伙伴。

其实,家长要理性看待这个问题,有很多科普类动画片和记录片都是对孩子有帮助的。所以我们要做的就是: 挑选好的电视节目,约定每天用电子产品的时间,陪孩子一起看。

即使孩子是在玩 游戏 ,也要跟他们一起,表示关注,这样孩子才能遵守承诺,到点结束。

多跟孩子交谈,多关注孩子的思想,多了解他们的小脑袋瓜里在想些什么。

几乎每个孩子都能轻易察觉到父母是否在“全身心地关心”他们,交谈是建立良好亲子关系的最佳途径。

你和孩子之间稳定的关系,才是减少日常冲突的根本,这是任何技巧都比不上的。

4岁的孩子,有时让你抓狂,有时让你欣慰,别担心,这只是他们成长发育的一个阶段,他们正在朝着更完善的自己迈进,我们用心陪伴就好。

孩子上幼儿园受欺负,不懂还手怎么办?

当孩子进入到幼儿园中,就已经算是进入到集体社会中了,孩子们在相处的时候不免就会有摩擦,有强势的一方,就会有弱势的一方。

根据研究表明,在幼儿园中,孩子被欺负已经是一个普遍现象了,概率大概在是12%左右。

孩子在幼儿园里小打小闹本来是没有什么事情的,我打他一下,他打我一下,称不上“被欺负”,但是最让家长担心的是,孩子在受到欺负的时候,根本不懂得还手。

那么这样孩子就会长时间处于弱势一方,不仅会让孩子对幼儿园环境有抵触,而且也会让孩子的性格 越来越内向,越来越自卑。

当得知孩子被欺负之后,很多家长都会又生气又心疼的说:“就不知道打回去,他打你胳膊一下,你就打他腿。”但是孩子也只是沉默不说话。

根据研究观察表明,在幼儿园内,小朋友们对欺负一个人,多数情况下都是有捉弄的成分在,并不是因为有仇恨或者是看不起之类的情绪。

而小朋友之所以会选择一个人欺负,基本上都是因为这个孩子身上带有“好欺负”气质。

哪些孩子在幼儿园会 更容易成为被欺负的对象呢?

太与众不同:像是高、矮、胖、瘦、穷、太有钱,都会成为被隔离、欺负的对象。

交流能力差:没有什么沟通能力,很内向、自卑,看起来很好欺负。

那么家长们就究竟应该如何做才能让孩子避免被欺负呢?

1、敢于用坚定的眼神去正视对方,并且说不

在一档了一群4岁孩子的幼儿园观察节目《孩子的秘密生活》中,就有过这样一幕:

一个温柔的小女孩子小月亮被老师任命为班长,但是其他小孩子不服气,于是3个小孩子围着小月亮去攻击她,说“你就是一个小孩,凭什么当班长!”

在这个过程中,小月亮哭的很惨。

这个时候,有另外一个小男孩子王昱尧坐在板凳上对欺负小月亮的3个孩子喊道“行了!够了!都听班长的!”

于是,3个小朋友乖乖的回到了座位上。之后王昱尧又说了 一句“我看谁还敢说话”,那3个孩子更是秒怂。

在这个过程中,小月亮因为性格的缘故,在别人欺负她的时候,一直都没有敢反驳一句,这就助长了其欺负她的小朋友的威风,让他们的气焰更足;

但是王昱尧在这个事件中,眼神坚毅,语气坚定,直接喊出来“行了!够了!”,直接就对欺负人的3个小朋友起到了震慑效果。

当小朋友用坚定的眼神正视对方的时候,就是在传递一个信息,“我是不好惹的”,对方感受到了威胁,自然就会停手。

所以当家长得知自己的孩子一直被欺负的时候,就可以告诉这样做,因为这对孩子来说,比“打回去”的难度更小,同时效果也更好。

2、不倡导打人,但是要触发孩子的“肢体机关”

家长在听到孩子被被欺负了,叫他打回去本意是好的,希望他能够学会保护自己,但是如果孩子真的形成了用武力解决问题的思维,会家长更为头疼。

而且一般被欺负的孩子也是性格比较胆小或者是非常听话的,所以即使家长告诉他可以打回去,他也是不愿意或者是不敢还手。

所以家长应该教会孩子学会防御而不是进攻,所以家长在平就可以带着孩子玩儿一些“肢体碰撞”的游戏,尤其和爸爸,可以玩儿一些力量型的游戏,或者是带着孩子学跆拳道,拳击等。

久而久之,孩子就可以打开了自己的“肢体机关”,能够学会保护自己。

3、培养孩子自信的性格

同样的事情,同样能力的孩子去做,有自信的孩子就会比没有自信的孩子做得好。

而且刚才说的两个解决方法,如果孩子有自信,自然会有强大的威慑力,但是孩子没有自信,可能非但起不到震慑效果,还会让对方更嘲笑。

所以最根本的方法就是提升孩子的自信心,家长就要从自身做起,做到多鼓励孩子少打压。让孩子从父母这里获取巨大的力量,从而化成内驱力,相信自己可以做得到。以及家长要多表达自己对孩子的信任和爱意,做到不给孩子贴“胆小鬼”的标签。

那么家长在给孩子选择绘本的时候,除了童话类的,也要选择 一些可以提升孩子自信心的、能够让孩子学会保护自己的。

4岁多的孩子总有心事不愿意和家长说,该如何跟孩子沟通?

孩子到了一定年纪的时候,自己心中的小秘密可能就不愿意和家长分享。但是四岁多的孩子有些事不想和家长沟通,这种现象基本上都是家长的问题。毕竟四岁多的孩子,他们的内心其实还没有这么复杂,应该多了解孩子的心事,这样才能陪伴孩子共同的成长。孩子生活中还是无忧无虑的,如果遇见烦恼的事情,应该第一时间告诉自己的父母。

平时应该和孩子温和的沟通多和孩子聊天,了解孩子的内心想法。特别是孩子逐渐长大之后,和父母之间的话题就会变得很少,导致和父母之间有隔阂。要想做出正确的沟通,应该站在孩子的观点里。特别是孩子属于叛逆期,父母应该多一些理解而不是指责和打骂孩子。四岁孩子已经拥有自己小心思,家长应该站在宝宝的立场都为他们着想,和他们一起解决困难。这样孩子有小秘密的时候,会大胆的告诉父母。

孩子很多事情不想和大人沟通,最主要是大人所想的事情比较多,也很难理解孩子的想法。或许大人平时总是会以命令的口吻来和孩子说话,并没有考虑孩子的角度。特别是孩子长大之后,想拥有独立想法,还是比较清楚的。能够得到父母认可,这样才可以培养沟通的习惯,长大之后也会善于和父母商量事情。

每个父母都应该与孩子相处成为朋友,而不是放高姿态,总是以为自己是家长,和孩子说话总是高高在上的感觉。应该找到正确的沟通方式,每次沟通不要扯高气扬,会让孩子比较反感。也觉得父母的教育方式不对,甚至说话的语气也会遭遇到孩子自卑的现象。发现孩子有心事不善于表达,家长要站在自己的立场进行反思。如果觉得自己是没有错误的,那么就很难得到孩子的认可。

哪些隐形霸凌悄然流行,老师不方便明说,家长要帮娃预防呢?

如果孩子在班级里非常不合群的话,就会受到班级里其他学生的冷暴力,会让孩子在班里边交不到好朋友,而且如果孩子特别性格内向的话,也不能够和班级里边的其他同学有一个相对较好的关系,也会影响孩子的健康心理。

看《婴儿的秘密生活》有感

成为妈妈的我们对宝宝总有很多疑问?不知道宝宝大脑每天都在想什么?为什么宝宝不爱吃蔬菜?为什么一上车就会睡着,什么时候给宝宝做语言启蒙会比较好?

直到我看了《婴儿的秘密生活》这部纪录片,不仅在里面找到了答案,也能让我在宝宝最关键的两三年里,知道如何养育宝宝,如何开发宝宝的大脑,让我有了更深刻认识。

这部纪录片主要是从婴儿的角度记录了他们的生活,揭秘了宝宝们可爱的外表下,藏着一些属于他们的惊人秘密。

看完确实让我学习到了很多…

·原来婴儿用不同的哭声表达需求 ,则哭泣就是一种交流方式。

音高和音调都被完美的控制在我们不能忽视的程度。

疲惫的婴儿会打哈欠,他们的哭泣始于“哦哇”。

最容易辨别的是婴儿想要喝奶的声音,吮吸反射使舌头滑过上颚发出的独特「Nuo」声:

·原来婴儿天生的游泳健将 。

因为婴儿喉部比成年人高,于是气管就会离鼻腔更近。 婴儿对水下有一种近乎本能的熟悉。 在学会爬和走路之前,他们通过伸展和踢水自由地在水里活动,特有的高喉头会让水流入胃部而非肺部。 当然了,几秒之后我们就要把孩子抱上来呼吸。

·原来婴儿的生存武器是可爱。

大眼睛、小嘴唇、小鼻子、大额头,太容易激发我们的母性光环。 宠物在进化过程中也模仿了婴儿的这些特征。 这也是我们为什么义无反顾的照顾他们的原因。

·原来婴儿喜欢颜色明亮的玩具。

刚出生的宝宝视力很差,在眼睛变强壮之前,他们看到的都很模糊。 他们的最佳聚焦位置是离面部20厘米,这刚好是妈妈哺乳时,妈妈的眼睛距离婴儿的距离。

婴儿的眼睛对高对比度的事物,如黑白图案能做良好反应。 但是他们的色彩感觉较弱,所以他们喜欢看到和碰触鲜艳的原色,并且逐渐在发育的过程中,不断的探索,渐渐辨识更多的细微色差。

原来婴儿的听觉比视觉强 。

婴儿与生俱来成形的内耳,可以听得非常清楚,能辨识妈妈的声音以及熟悉的声音,甚至会记得妈妈在怀孕时,反复听到的电视剧主题曲。

婴儿习惯听到响亮的声音,源自在怀孕时,妈妈的心跳传到子宫是持续的90分贝。

婴儿更喜欢在车里睡觉,是因为持续的,深的,低沉的声音可模仿之前婴儿在子宫内的听觉体验。

·原来婴儿在睡觉中,也在听你的悄悄话 。

婴儿睡眠时间很长,睡眠中大脑依然很活跃,不断处理尤为重要的新鲜信息。 研究表明婴儿的梦是成人的近两倍,科学家通过监控熟睡婴儿的大脑,发现即使是在睡梦中婴儿也能倾听和获取周围人的情绪。

·原来婴儿生来比成人多70块骨头。

刚出生的宝宝没有膝盖骨,他们习惯摔倒,学会走路,膝盖上的软骨才会变成骨头。 婴儿的成长速度很快。他们两岁的时候就差不多能长到身高的一半,第一年的体重可以长到原来的三倍,如果不是后来成长的过程中放慢了速度,按照这个迅猛的速度,那么成年的时候大家都会成为巨人。

·原来婴儿喜欢甜食,不喜欢蔬菜 。

婴儿喜欢甜食也因为充满能量,而厌恶苦味则是与生俱来的,还有,婴儿喜欢吃妈妈怀孕时吃的食物。

科学家发现,孩子的食物越杂乱,学习得也越快,因为可以学到固体,液体,普通糊状物间的区别。胡乱的吃是他们探索世界的方式。

多数婴儿不喜欢植物,科学家认为这是人类为了不被有毒或者有刺的植物伤害而进化产生的。这也可能是孩子不喜欢吃蔬菜的原因。

·原来婴儿生下来就准备学习任何语言了 。

在生命的前两年,婴儿似乎花了最多的时间来控制自己的身体。但沟通的本领也特别重要。

出生仅仅几分钟之后,他们就能够辨认妈妈的声音了——毕竟宝宝们在子宫里就开始听人讲话了。

婴儿们知道的要比他们表达出来的多得多。成人只能分辨组成我们母语的 45 种声音,但 6 个月的婴儿可辨识世界上任一语言的 150 种声音的区别。

婴儿学习和模仿的过程从口型开始,仅一个简单的单词就需要 70 多块不同肌肉协同。

·原来婴儿也会发脾气 。

18个月左右,他们会开始探索自己,自我意识发展到发脾气阶段,因为他们觉得世界是围着他们转的。

学会与他人共鸣,是婴儿的一项重要生存技能。

他们会尝试安慰别人,分担痛苦,奖励帮助他们的人,随着成长,还会学会惩罚不能帮助他们的人。

生命真的很神奇,看完后才恍然大悟。

育儿真是一件漫长且需要不断学习的路,所谓“路漫漫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孩子慢慢长大,我们家长也慢慢学习吧。

《婴儿的秘密生活》|婴儿神奇的秘密

你敢相信婴儿在冰冷的天里落水5、6分钟后还能活着吗?不要不相信,这是《婴儿的秘密生活》的一个真实的案例。

在一般的印象中婴儿都是一个脆弱的生命,需要我们的细心呵护,然而事实是婴儿的生命远比我们想象的更加顽强和强大。

1、 婴儿的水性极好

将婴儿放入水中,婴儿的双臂和双腿会自然地做出游泳式的运动。我们将其称为游泳反射, 婴儿出生时出现,到4-6个月时消失。 6个月后,此反射逐渐消失。

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婴儿时期虽然擅长游泳,但长大很多人都成为了旱鸭子。

英国妈妈凯特带着6个月大的儿子和宠物狗去海岸边散步,就在妈妈去追寻狗狗时,婴儿车被风吹着,然后滑落到了冰冷的海水中。

被救上来时,已经过去了五六分钟,小山姆面色苍白而浑身松软。救生员给宝宝做完心肺复苏,然后又赶紧送往医院,医院的医生都觉得自己是在拯救一个死婴,妈妈也非常伤心地认为“他在水下的时间太长了,肯定救不过来了”。

可是五个小时之后,小山姆居然奇迹般的恢复了。

医生们认为小宝宝之所以能恢复,是因为婴儿稚嫩的身体构造阻挡了水进入婴儿的肺部,比成人高的喉头没有让水进入到肺部,而是胃。并且 人类在极端寒冷条件下本能反应,使得婴儿的大脑自动关闭,同时也减缓了脑细胞的死亡。

但是这种概率仅有百万分之一的可能。

也正是这种机制激发了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一种技术: 有时故意给婴儿降温,使大脑不受损。

现在那个溺水的小宝宝已经快2岁了,他没有产生任何的生理和心理创伤,每天活蹦乱跳。

2、婴儿的生存武器——可爱

谁会忍心拒绝一个软萌软萌的小可爱呢,这让我们的母性关环被激发,从而更好的照顾婴儿。

所以说可爱也是一种武器,这在小猫小狗也有体现。

3、婴儿眼中的世界

(1) 视觉模糊

在出生两个月内,婴儿的视觉极为模糊,最佳聚焦位置是离面部 20厘米,这刚好是母亲哺乳时,眼睛里婴儿的距离。在与婴儿交流互动的过程中,我们总是本能地靠近,这恰巧能让婴儿看到我们的面部。

(2) 色彩感弱

你是否也经历过家里的小神兽挥舞着颜料乱涂乱画的场景,这是因为初生婴儿的色彩感很弱,会对鲜艳的色彩情有独钟。

(3)   发达的听觉

婴儿拥有与生俱来完全形成的内耳,能够听清妈妈的声音以及熟悉的声音,比如怀孕时反复听到声音。

(所以说教育不仅要从娃娃抓起,还应该从孕期抓起,胎教也很重要!)

但是婴儿的听觉并不完善,听到的声音都会出现小小的回声, 而我们常常缓慢重复的说话恰巧照顾到了婴儿。

令人匪夷所思的是 婴儿喜欢听响亮的声音 ,坐汽车的婴儿,会有回到子宫的安全感,所以就出现了“ 一坐车就睡觉 ”的现象。

4、长久的睡眠

婴儿从出生便开始感知这个世界,每天的经历都是一股庞大的信息,而睡眠能够高效的处理白天积累的信息。

前三个月的婴儿一天的睡眠时间是16小时左右,但你可别以为他在沉睡,此时此刻,他们的大脑正在高速发育,大脑内的神经元在进行快速连接,好帮助他们更快的发展出独立求生的本领。科学家发现婴儿即使是在睡梦中也能感知并获取周围人的情绪。

5、大脑超强的适应能力

我们都听说过“中风”这个词,老人家的大脑哪怕只是稍微损伤了一点点,也会带来难以挽回的伤害。

但是小宝宝不一样,婴儿越小,大脑的适应性、在塑造性也就越强。

小男孩托马斯有癫痫,每天发作100多次,父母必须每天24小时寸步不离地看护他。后来经过脑电图扫描显示,他的大脑有一半都是肿胀且畸形的。

医生建议做脑部切除手术,因为婴儿越小的时候,大脑就越具有适应性,越有可能在某些部分切除后,将相关功能重新构造到未损伤的部分。

令人吃惊的是手术后的托马斯癫痫得到了根治,虽然在精细运动上的能力还欠缺,但其他方面都很快赶上了正常宝宝的发育指标。

当然,这些的前提是父母不断地陪伴宝宝进行康复训练,越多的重复训练,就可以让宝宝大脑内的神经元连接越多,使得大脑进行发育。

6、婴儿一开始没有膝盖骨

婴儿的骨头比成人多,很多骨头会在发育过程中合并。

但是婴儿刚出生时是没有膝盖骨的,所以一开始只能爬。

在之后不断的摔倒中,婴儿学会走路,膝盖上的软骨才会变成骨头。

7、不喜欢吃蔬菜

科学家认为,在人类的进化过程中,有一种自我保护本能:不被有毒或有刺的植物伤害。

所以每次我们喂宝宝吃绿叶蔬菜时,都显得格外困难。

还有研究发现,婴儿总是喜欢吃妈妈怀孕时吃的食物,并且小宝宝吃得越杂乱,他们学习得也就更快,因为这样他们可以学习到固体、液体或者普通糊状物之间的区别。

8、超强的语言学习能力

不知道我们是否注意到,婴儿小时候可以发出许多奇特的声音,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渐渐就发不出这种声音了。

有研究表明,6个月大的婴儿就可以辨识世界上任一语言的150种声音的区别。婴儿生长在那个国家,就能迅速掌握哪个国家的语言,但长大后很很难在学习其它语言了,

一双对胞胎宝宝,父母都是听障,但他们在没有进入托儿所的时候,跟着父母学会了手语,进入托儿所之后,又学会了口语。

现在这对2岁的双胞胎小宝宝,能同时使用口语和手语。

9、自我意识发展

“可怕的两岁”这个词我们可听到过不少,婴儿为什么到了2岁左右就突然变得“不听话”了呢?

你可别误会宝宝了,越是难搞定的宝宝,说明他自我意识发展得越好,这个时候的他们开始了生命最大的探索。一开始时,他们能意识到自己的反应,但很快,自我意识就发展到了最难的阶段,他们会觉得世界都是围绕着他们转的。

所以,这时候的他们就会被大人贴上“无理取闹、不讲理、不听话、熊孩子”等等标签。其实这个时候的他们急需家长的帮助。我们要好好引导他们,让他们知道这个世界的规则和秩序,帮助他们更好的认知自我,探索世界。

这是每个孩子都会经历的阶段。

时至今日婴儿还有许多的秘密没有被我们发现,这个小小的生命里藏着生命不可思议的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