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哈哈娱乐网网站「雨后有彩虹」消息,近日,为黛西小姐开车和绿皮书异同之处,如何评价电影绿皮书?有哪些记忆点??引发热议,为黛西小姐开车电影同样引起许多争议,对此众网友各抒己见。但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哈哈娱乐网为您解答。

美国贺岁音乐喜剧《绿皮书》,真的只有笑料吗?

最近上映的一部美国音乐喜剧电影《绿皮书》,一部种族歧视的电影,相比于其他种族题材,该片在叙事层面的确是高明许多,拿下今年的奥斯卡也并不意外。虽然反映的是种族和阶层这种严肃的话题,但全片笑料不断,温情感人,一部很不错的美国贺岁片。

原创声明:本文由得心电影编辑得心原创,感谢分享,文章未经允许严禁转载抄袭,发现必究!在合适的时间,看一部合适的电影,你会收获很多;人生太短,等不及茶凉,若是常驻,得心愿奉上一篇最真实精彩的影评陪你走完这一场!

《绿皮书》是我看过最好的剧情片之一。剧本扎实,细节充实,表演到位。颇有《为黛西小姐开车》和《触不可及》的意味,但又因为主角角色的互换,在特定的时代和地域里散发出更强的乐趣。基层白人司机护送著名黑人钢琴家在美国南部巡回演出的故事。两位角色的社会阶级和教育程度的差异,让电影笑料百出,肤色的对比却又十分的讽刺,让电影充满种族平权的抗争和泪点。两位演员默契火花十足,是一个十分温暖人心的故事,影片结束之后响起经久不息的掌声,边笑着边流着眼泪鼓掌到手都疼了。

肤色、阶层、性格和性取向天差地远的两个男人,因为音乐而结缘,因为公路旅行而成为一生朋友。有时候才华并不够,还需要勇敢,推倒心中那面墙才能开门见山。电影就像一颗绿色小石子,投入黑白分明的美国社会,激起轻小而美丽的涟漪。虽然有刻意营造的温暖感,但我觉得值得尊敬。

现如今种族关系压力颇大的美国太需要这样一个故事了!可歌可颂的是导演在细致入微地研究了这历史故事之后,对它们进行了取舍和消化,最后用稳扎稳打的电影语言把这动人的故事讲给观众们听。不得不说导演Peter之前做喜剧片的经验让这部可以被拍得更沉重的电影放射出生动的光芒。这个crew里头高手不少,服装设计和音乐设计都很厉害!TonyLip儿子的参与更让电影熠熠生辉。

《绿皮书》剧本扎实,表演惊艳,非常老派工整的一部作品,但也导致了剧情方面的一丝丝匠气。对60年代历史的符号化稍有些白人自我安慰强行温情之嫌。温暖不滥情,尺度拿捏到位,很难让人不产生好感。同类型片里的上成之作。当一个题材拍着拍着只剩套路了,才是真到飙演技的关头,才能深入电影艺术的内核。欢声笑语,直扣人心。

影片传统叙事的魅力一览无余,用一个白人异性恋的视角,去理解一个黑人同性恋,正如阿里那句“有尊严比暴力更有用”,或许温柔的讲述比激烈的控诉更有力量。“世界上那么多孤独的人,因为他们都没有勇气迈出第一步。”而最好的友谊,就是让彼此都变成更好的人。

也可以说这是另一个版本的“为黛西小姐开车”,从电影角度很温和的讲述遭遇种族歧视自信面对的故事,看片之前也是很难想象只有两个老男人的公路片能会既不粗鲁又还有趣,得益于片中的优雅影响了观众的矜持的态度;从现实生活角度,身边真如片中性格作态一样的意大利裔/高加索人还会喜欢吗?或者片中肤色对换一下还能对司机的角色容忍吗?或许我们自己也是在戴着有色眼镜偏盲的看世界。

整部影片辛酸与欢乐并存,黑人钢琴家南部巡演一路。男主男配演技炸裂,情节起承转合令人感慨。看完终于有一次例外,觉得——幸亏不是活在60年代。纽约意大利裔和牙买加裔黑人真是神搭配,配色漂亮、表演精湛、真人真事,警示世人。轻松、欢快的表象下是尖刻的种族矛盾。真实事件的人物关系,让剧本天生就很工整,套路用的也很干净,音乐承担了矛盾的释放点,很中庸的局面控制,又是一部讨评委欢心的作品。

如何评价电影绿皮书?有哪些记忆点?

绿皮书算是心灵疗愈系,含有公路片的美景,不缺乏对家庭与责任的思考,还有对自我认同、事业的涉及。记忆点有在两个人冲突最激烈的时候,外面电闪雷鸣瓢泼大雨,俩人和好之后,雨停了。还有第二次被警车追上,警察对他们说你们的车好像歪了,这样可不安全哦。心里很有感触,印象深刻。

第 91 届奥斯卡最佳影片《绿皮书》在剧情上有哪些亮点?

关于种族歧视的电影似乎永远包含着政治正确,白人黑社会司机,黑人音乐家也是个有趣的设定。

开始的时候,黑人音乐家单纯地认为种族歧视是因为白人至上运动所造成,想要用文明去改变这些种族歧视,暗示在旅途中唐发现,歧视不仅仅是种族,还有地位,职业等等歧视。剧情中有唐演出完毕想要上厕所,开车回到酒店,却被告知不能与白人公用一个厕所。托尼因为警察诋毁他的姓氏而出手打了警察,连带唐一起平白无辜遭遇牢狱之灾。

那场雨中的对白更是道出了一切



托尼说,我很清楚我是谁。我是一辈子都住在布朗克斯区的人,和我母亲父亲兄弟,现在还有我老婆孩子。就这样,我就是这样的人。我才是那个急吼吼的人。每天要去赚饭钱。你,大人物先生,你住在城堡的顶部,周游世界为富人演出音乐会,我住在街上,你坐在宝座上。所以,是的,我的世界比你的黑得多。

唐下车站在雨里说,是的,我住在城堡里。托尼,一个人。有钱的白人付钱让我弹钢琴,因为这使他们感到有教养,但我一离开那个舞台,我不过又是一个黑鬼,这才是他们的文化所在。我独自忍受这种煎熬,因为我不被自己的人所接受,因为我和他们不一样。所以如果我不够黑,如果我不够白,如果我不够男人,那就告诉我,托尼,我是谁。

电影绿皮书怎么样

这是知乎上关于绿皮书的一段评价,我觉得写的很好,也很好的评价了绿皮书这部电影:
《绿皮书》是部非常“舒服”的电影,导演拍得舒服,演员演得舒服,观众看得也舒服。

什么是“舒服”?“舒服”就是它做对了它应该做对的一切事情。
从叙事到演员,从配乐到剪接,《绿皮书》的每一道环节都做得非常妥帖。它就像是一件无可挑剔的工艺品,精致而准确。
它经得起反复的琢磨,有太多细节,都妙到巅毫。
而且更重要的是,我被它打动了。
1
影片片名中的“绿皮书”三个字,指的是一部真实存在过的书籍,全称为《黑人驾驶者绿皮书》。
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末黑人平权运动取得成果之前,美国南部多州的种族歧视现象都非常严重,以至于黑人出行变得困难重重。于是“绿皮书”应运而生,在“绿皮书”中,详细记录了美国南部各城市允许黑人出入的餐厅及酒店,为黑人旅行者规避风险。
所谓“绿皮书”,其实就是一本旅行指南。
而影片《绿皮书》讲述的,正是一个发生在旅途上的故事。
一个白人司机载着一位黑人钢琴家,依照“绿皮书”的指引,从纽约一路南下巡演,在旅途中,两个在各方面都有着巨大差异的人结下了深厚友谊。
老影迷一定会对这样的故事感到熟悉。法国电影《触不可及》也曾用类似的设定让无数人感动不已,而1989年的《为黛西小姐开车》则在故事上和本片更为相似。当然,在这两部片子里,身份较低的一方是黑人,这在《绿皮书》中被对调了过来。
恰恰是这样的“对调”,让《绿皮书》变得更加值得玩味。
影片中的白人司机托尼·利普,出身寒微,没怎么受过教育,为人粗俗,喜欢用拳头讲道理。
另一位主角黑人钢琴家唐·谢利与他截然不同。
唐·谢利精通多国语言,混迹于纽约的上流圈子,有身份,有修养,做事有自己“苛刻”的原则。
两个人因为肤色而产生的社会地位差异,又因为身份差异变得复杂了。
白人和黑人的角色,在这个故事里都没有定式化地出现。
换句话说,导演可能想让我们知道,影片中的两个主要角色,不是一个黑人和一个白人,而是两个不能被肤色所简单定义的人。
影片的母题也就不再是“种族歧视”,而变成了“人和人之间的关系”。
托尼和唐之间的情谊,也不只是歧视的消弭,而是人与人之间最真挚最朴素的尊重、欣赏与关怀。
让个体高于群体又投射群体,正是《绿皮书》的动人之处。
托尼会在看完唐的演出后告诉妻子,唐是一个天才,他欣赏唐。这种欣赏构成了他对唐理解和尊重的基础,而这种欣赏无关种族,无关身份,只关乎于人类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和向往。
唐对于托尼,则更多的是一种信任。托尼虽然粗俗无礼,但他守信,办事靠谱,也愿意和唐交流。
他没有简单地将唐看成一个雇主,更没有因为唐的肤色而产生太多偏见,尽管他其实也颇有些种族歧视的思想。他的直爽和诚恳,在很多时候都能温暖到孤独的唐。
“孤独”是影片非常重要的关键词。
唐复杂的身份属性,是整部电影的核心话题。
影片中有一场非常有力量的戏,唐站在自己的车边,看着农田里耕作的黑人同胞们,他是那样不同,茫然而无力。
他是黑人,也是有身份有地位的钢琴家,也是一个同性恋。影片中有一场戏,在雨夜里,他情绪崩溃,他说自己孤身一人待在城堡里,他问托尼:
“我不够黑,也不够白,甚至不够男人,那我到底是什么?”
托尼没有回答,整部电影也没有回答。
但这样冷冽的问题,被影片用温暖的方式给予了回应。
他的身份属性无法改变,但他可以选择鼓起勇气,走出城堡。
唐有一个兄弟,但不常联系,托尼告诉他:
“世界上有太多孤独的人害怕先踏出第一步。”
诚然,人与人之间的巴别塔永远存在,或是因为种族,或是因为信仰,或是因为身份和地位。
但只有踏出第一步,才有可能改变现状。
《绿皮书》的故事,讲的其实就是这样的“一步”,托尼和唐的友谊,温暖而美好,简单却又足够打动人心。
《绿皮书》出色就出色在,它讲了一个极好的故事,且把故事讲得极好。
导演彼得·法雷里是好莱坞成名已久的导演,拍低俗喜剧的好手,著名的公路喜剧《阿呆与阿瓜》就出自他和自己兄弟的手笔。
拍公路片,他是驾轻就熟。
《绿皮书》的叙事沉稳而老道,又不失轻松明快,这多少得归功于彼得·法雷里。
好的导演,能把简单的事情做到极致。
体现在《绿皮书》中,就是细节的出众。
影片中有一个关键道具,一块绿色的石头。
这块绿色的石头起初是托尼在一个小摊的地上捡到,恪守原则的唐要他还回小摊,他无奈答应。
但到了影片后面,绿色石头又出现了,不知道托尼使了什么把戏,而唐显然也知道托尼之前并未归还石头。这块被托尼称为“幸运石”的石头成了代表两人友情的符号,在片尾又出现在了唐的手上。
用一块小小的石头,就把人物关系交代得明明白白,且让影片更显得温情,实在厉害。
比石头更有力的是情书。
情书是贯穿全片的重要道具。
最开始,托尼的妻子要求托尼在旅途中给她写信,托尼不情愿,但还是写了,没受过什么教育的他文词匮乏,写下的信不但语焉不详且错字百出。
唐见到托尼写信,出于自身的语言洁癖,就干脆代行其事,帮托尼完成。
于是,一封封辞藻华丽且情真意切的信就被送到了托尼妻子的手里。
影片最后,托尼妻子一句“谢谢您帮他给我写信”成为结尾,有力而隽永,温情满满,又自然舒服。
值得一提的,还有影片的配乐。几处极有时代特征的配乐,都辅佐了叙事,更展现出了导演想表达的私货。
对于细节的精妙处理,让《绿皮书》在平淡中充满惊喜,静水流深,却波澜涌动。
它没有展露出任何想要调动观众情绪的意图,却又在不经意间打动了观众,让观众为托尼和唐之间的友谊而感动。
彼得·法雷里的掌控力,着实厉害。
同样厉害的还有两位演员的表演。
维果·莫腾森在片中饰演托尼·利普。他举手投足之间,完全就是一个市井莽汉的做派,真实可感,甚至都不像是在表演。
他登场后的表情,拿烟的姿势,与人交谈时的小动作,都传神极了。
看《绿皮书》,我很难联想到《指环王》里的阿拉贡也是他所饰演。
维果·莫腾森提名了今年奥斯卡的最佳男演员,能不能拿奖我不知道,但我可以肯定的是,他的表演绝对是影帝级别。
演唐·谢利的马赫沙拉·阿里是近几年来在好莱坞最有影响力的黑人男演员之一,钢琴家身上的高傲与脆弱,都被他生动地演绎了出来,那场雨夜中爆发的戏码,实在精彩。阿里拿过奥斯卡最佳男配角,这次的表演,很可能要让他和影爵再续前缘了。(已经拿奖)
奥斯卡最佳影片,我赌《绿皮书》会拿。
当然,如果它无法拿奖,也无妨。
《绿皮书》的出色,不需要奥斯卡来证明。
作者:李霁琛

“五一档”观影片单!CCTV-6够硬核,17部中外优秀电影,首次亮相

往年的“五一档”,肯定会有扎堆的电影上映,而如今,在这个特殊的“五一档”,在家观影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比如说CCTV6电影频道。

江大侠查了一下电影频道的官方消息,了解到,在五一期间,有17部中外优秀电影,在五一小长假期间首次亮相CCTV6电影频道,下面跟着江大侠来领取“五一档”观影片单吧!

首先是电影频道出品的的电影《那一夜,我给你开过车》,由红遍全网的“王启年”田雨,左小青、李菁菁等实力派加盟,用接地气的表演,治愈人心的故事,还有少不了的包袱笑料,是一部全家欢的喜剧电影。

电影是讲述一个代驾碰到6个不同的客户,田雨的表演是精到的,脱离开麻花喜剧中的夸张感,他在电影中的状态松弛而到位,有一种北京人特熟悉的贫而不贱的感觉。

当然还有动作大戏战争片《解放·终局营救》,这部戏汇聚了周一围、钟汉良、钟楚曦、王迅、姜皓文、杨幂、……这些一线实力明星。

电影《解放·终局营救》中所展现的解放天津战役,发生在1948年底到1949年初,解放战争战略决战阶段的华北战场,同时也是平津大决战的高潮。

真正来说,这部电影无关信仰,不同于爱国主义教育片,没有刻意地去给老蔡和姚哲立很鲜明的属性人设,它就是一个简单的故事。两个父亲为救儿子和女儿展开的一次行动,只不过身处1949年解放前夕这个特殊的时代大背景下。

此外,和《解放·终局营救》类似的戏有,《绝招》、悬疑片《狐踪谍影》也是值得一看的,应该能够满足不同类型的观影爱好者。

与司机有关联的另外一部电影《为黛西小姐开车》,大侠希望不要错过。这部1989年上映的电影,是一代人的记忆,曾在录像厅、VCD时代,给80后一代心中根植好莱坞电影的记忆。

其实这部电影,可以和《绿皮书》联系起来,因为这部电影讲述了上个世纪50年代的美国,通过一个白人寡妇与黑人司机之间的主仆关系,完整的再现了美国南部25年来种族关系转变。同样都是种族问题,但是在不同的年代,却有着截然不同的意义。

而最适合情侣观看的,当属这部《大约在冬季》。这部改编自饶雪漫在2018年推出的同名长篇小说,该小说衍生自轰动歌坛传唱至今的时代金曲《大约在冬季》。

当然还有一部同名改编的电影《流浪猫鲍勃》,这显然是居家“铲屎官”们的福音。这部撸猫电影由《黄石的孩子》、“007”系列导演罗杰·斯波蒂斯伍德打造,收获超高口碑。

除了甜蜜的情侣电影,还有一部对感情探讨的电影《下一任:前任》也会展映。这部讲述了,感情生活一路坎坷的女孩林心恬,在与真爱频频错过,总是将现任变前任之后,将会在完美情人吾川和初恋男神黄克群中作出抉择。

而讲述春秋时期,西施与两个男人之间的故事的古装电影《美人心》,可能又是另一番景象。这部由陈小春、周知、郝邵文主演的电影,对夫差的刻画比较多。在这部影片中,不像往常影视作品中,全是勾践的复国之心,在这里是将各国的地图纹在美女背上。

有大人们看的,就有小孩子看的。

当时风靡一时小 游戏 《愤怒的小鸟》,同名改编。因为这是一部儿童动画电影,但是大部分坐在影院里的成年人都是家长。所以媒体所说的“政治讽刺”其实感觉并不强烈。

故事发生在世外桃源般平静的小鸟岛,充满热带风情的小岛上生活着这样一群小鸟,他们模样迥异都不会飞,他们生活有序热闹非凡,他们性格开朗从不愤怒,他们在传说中无敌神鹰的庇护下安然度日。

还有拥有强大制作阵容的澳大利亚科幻冒险电影《我的宠物恐龙》,儿童片的剧情一般比较天真简单,小朋友拯救世界。就是简单的小朋友为了保护自己的小恐龙而揭露军方恶行的故事。

还有电影《飞机总动员2:火线救援》、《高卢英雄大战维京海盗》也是十分适合小孩子看。

当然,还有一个经典的科幻电影系列,《星球大战》,陪一代人度过了他们的童年,是时候跟孩子一起分享我们的童年了。

在劳动节,当然还安排了,《我为你牺牲》、《照相师》、《火线青春》三部充满职业色彩的优秀国产电影,致敬每一位劳动者。



你期待哪一部电影呢?

《为黛西小姐开车(1989)》百度云高清资源在线观看,摩根·弗里曼主演的

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wgqtjHb4a_686yZ3-wB5bw

资源名称:为黛西小姐开车 Driving Miss Daisy 1989.mkv(3080.46M)
资源链接:https://pan.baidu.com/s/1wgqtjHb4a_686yZ3-wB5bw
提取码:gkxk


提取码: gkxk
《为黛西小姐开车 Driving Miss Daisy(1989)》
导演: 布鲁斯·贝尔斯福德
编剧: 阿尔弗雷德·乌里
主演: 摩根·弗里曼、杰西卡·坦迪、丹·艾克罗伊德、帕蒂·卢波恩、埃丝特·罗尔、Joann Havrilla、Crystal Fox、鲍伯·汉纳、雷·迈克金农、Jack Rousso、英德拉·A·托马斯、Trilby Beresford、詹·哈珀、马丁·路德·金
类型: 剧情、喜剧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语言: 英语、希伯来语
上映日期: 1989-12-13
片长: 99分钟
又名: 温馨接送情(台)、山水喜相逢(港)、为戴茜小姐开车
戴茜(杰西卡·坦尼Jessica Tandy 饰)小时候在贫民地方长大,丈夫生意的崛起才让他们家过上富足日子,所以戴茜非常节俭。现在她年事已高,不能自己开车了,儿子为她请来黑人司机霍克(摩根·弗里曼 Morgan Freeman饰),但是戴茜却十分不喜欢。她起初逃避出行 ,因为不想让霍克当上司机,后来她才觉得,儿子付了钱却不用他干活,似乎太不划算,于是终于给了霍克第一次为自己开车的机会。
霍克是一个非常善良淳朴的男人,他知道自己不被接受,并没有把不快放在心里。相反地,他处处关心戴茜的生活,也慢慢了解戴茜坚守原则的执著性格。戴茜对霍克的排斥开始慢慢消融,直至几年间她终于发现,霍克是一个很值得信赖的朋友。
于是,戴茜教会不识字的霍克传授认字,霍克也成为了戴茜晚年最贴心的朋友。    


雌雄莫辨

当《雌雄莫辨》(Albert Nobbs)片尾曲响起,疑,这不是Sinead O’ Conor吗?这首叫“Lay your head down”的歌旋律也很棒,演唱就不谈了,立刻跻身我的“有着最好听的片尾曲的电影”排名前5名。是我继《大地惊雷》(True Grit)之后再度想哭的结尾曲。

上了豆瓣看影评,发现没有一篇写到我心里的,所以我只好自己来写一篇。

最初,是被《雌雄莫辨》的海报吸引的,画面的中央,不是向来作主角的王公贵族,而是类似英国管家一样的穿着制服的人,而且那人模样中性,脸色惨白,眼神冷峻,又带着暧昧。仆人管家做主角的电影我看了多部,最近的是《白宫管家》(The Bulter),是反映美国黑人翻身作主的美国主旋律片,更早一点是《高斯福德庄园》(Gosford Park)里面仆人们精湛绝伦的群戏,还有《去日留痕》(the Remains of the Day),安东尼奥•霍普金斯饰演小心翼翼,恪尽职守的老管家,《给黛西小姐开车》(Driving Miss Daisy)也属于主仆关系的影片,偷走了我的一些眼泪。

最难忘的莫过于《仆人》(the Servant), 哈罗德•品特的剧本不是盖的,演仆人的可是Dirk Bogarde我的大神啊,演主人的是James Fox,英国Fox家族表演世家。《仆人》是我最爱的前十名影片,无论走到那里,我都能记得Dirk似笑非笑的眼神,他一直在观察着他的主人,忠实的履行着他的工作。直到某一天,他变了。

因为我看过的管家仆人系列影片也很多,而且都属于极度闷骚的文艺片。管家么,需要克制自己,把银器擦得锃亮,把报纸上的油墨烫干,把花瓶放在误差不超过1毫米的那个位置,然后关起房间酗酒发癫玩女人。

《雌雄莫辨》的英文名是“Albert Nobbs”(阿尔伯特•诺伯斯),毫无疑问这是海报中间那人的名字。她似男似女的样子,尤其让本来就有趣的管家题材更增添了一份神秘感。从影片一开始我就知道,这就是我喜欢的电影,美术、服装、造型就是一副英伦贵族的工笔画。故事发生在19世纪的爱尔兰,这位阿尔伯特•诺伯斯并非管家,而是一家专门接待贵族、富二代的酒店里面的服务员。由于比较资深,在酒店里除了老板娘以外,大家也还算尊敬他。

诺伯斯平时说话、做事都小心翼翼,可以说一切都是合理、合适、合乎分寸,就是太像机器人外加长相中性,就让人觉得有点怪异。当老板娘安排油漆工在“他”房间暂住一晚,“他”就心慌意乱,找了很多借口,但最终油漆工还是住下了。晚上睡觉的时候“他”没脱衣服,可是一只不合时宜的跳蚤让她跳起来拍打、脱衣,露出了“他”的乳房。不出所料,“他”是女人。

在豆瓣网的影片类型里,这部片打上了“同性”的标签,其实这部片并没有打算探讨“女同”或“女权”,主角兼主线的诺伯斯除了有点压抑和童年创伤,也并没有什么毛病。她的男扮女装和花木兰差不多,主要是生计所迫为了能得到更好的工作。配角油漆工才是“同性”,和诺伯斯一样,女扮男装,且有个爱她的老婆。

这部电影其实是关于平凡人的梦想。影片多次出现诺伯斯仔细的数钱,把钱偷偷的放在地板下。她想返回女儿身,希望住到海边,想开一个烟草店,有个伴侣可以相依。这些对于小人物来说就是大梦想。她从油漆工那里知道,原来女人也可以娶妻,于是她又增加了一项梦想。开始默默追求酒店里最美丽的女仆道斯。

她开始四处找店面,幻想着招牌怎么设计,钟放在哪个位置,她和未来的妻子一起住在二楼的阳台,在自己家的店里喝茶。她想过找女扮男装的油漆工“休伯特”,可是“休伯特”没法和她在一起,因为她有深爱的妻子海伦。海伦第一次见到她,静静的看着她,然后“休伯特”走过来,三个女人心领神会的一起晚餐。

“休伯特”的在她妻子海伦死后,还是没法摆脱忧伤。爱不是随便排列组合,所以她们仍然无法结合。“休伯特”带她去了海边,她们都穿上了女人的衣服,诺伯斯生平第一次像女人一样的在海边奔跑,不习惯繁琐的下摆摔倒在地。自由就像幻灭的时光那么短暂。

影片进入尾声,诺伯斯和女仆道斯的王八蛋男友发生争执,被误伤而死。道斯幡然悔转,去敲她的门。诺伯斯已经无力开门,她躺在床上,脑袋上流着血,惨白的脸愈加惨白。她嘴角带一丝笑容,已经预知了她的命运。她和她的梦想就这样躺着,直到血流干。也许她要去天堂实现了。

看完之后看字幕才发现,原来“他”就是《101斑点狗》里面的疯婆子Glenn Close啊,倒也真雌雄莫辨了。这部影片背后有好几个国家的人参与,比如美国的演员,爱尔兰的原作,英国的拍摄,哥伦比亚的导演…值得一提的是导演的爸爸!加西亚马尔克斯,《百年孤独》的作者!导演是他儿子!我喜欢这部电影的Casting,除了美丽女仆是剧情需要以外,其他女性都不是美女扑克脸,但每一个都那么栩栩如生,充满女性的柔美。

电影由爱尔兰作家乔治•摩尔的短篇小说改编,百度上很难找到此人介绍,又是一个该死的爱尔兰天才!Glenn Close和这部片的渊缘最深,原来她从1982年就将其改编成了舞台剧《阿尔伯特•诺伯斯的奇异生活》,并在在戏剧舞台上表演诺伯斯这个角色,因为太喜欢这个故事了,所以她还改编了电影剧本,在泱泱三十年后终于把它搬上了银幕。

不知道是谁改编的结尾,反正我爱死这个结尾了。势利的老板娘在诺伯斯的房间里找到了她的账本和钱。油漆工“休伯特”把孤苦伶仃的美丽女仆带走了。

于是我在笔记本上写上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