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朋友对于黑色风暴,黑色风暴是什么??和黑色风暴2021电视剧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编-可靠的过去来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黑色风暴是什么?

1934年5月11日凌晨,一场灾难降临了,从美国西部刮起了一场遮天蔽日的黑色怪风,怪风携带着泥沙腾空而起,自西向东迅速蔓延,持续了整整3天3夜!
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这是大自然被严重毁坏的结果。森林大片大片被砍伐,绿色屏障消失了,狂风来临时,只得任其肆虐。大片裸露的黑色活土被狂风卷起,随风暴漫天飞舞,从而形成这场黑色风暴!
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大自然对人类破坏生态平衡的报复事件,被称为美国西部的黑色风暴。、美国农业地带的专业化的坏处就是(天然植被 )和(生物多样性)被破坏,砍伐森林,焚烧草原加上多年旱灾和风蚀日趋严重,就容易形成黑色风暴。

《黑色风暴》演员有哪些?

史蒂芬·鲍德温、基冈·康纳·特雷西、威廉·B·戴维斯等。

《黑色风暴》是Jason Bourque执导的电影。

在一个秘密的军事基地,一群科学家发现了一个自原子弹发明以来无与伦比的发现,代号为“爆发器”,它是一种对暗物质进行增压并利用暗物质改变其目标分子结构从而根除暗物质的装置。 

但是,当喷发器发生故障,一位该项目的首席科学家被暗物质炸飞时,他获得了难以置信的能力,使他能够控制天气,也威胁着世界。

斯蒂芬·鲍德温,1966年05月12日出生于美国,演员,主要作品有《疯狂侏罗纪》等。他在纽约州立大学毕业後,担任内衣模特儿,其後被星探发掘进入电视界,以影集《原野飙龙》崛起。

1988年以《铁拳浪子》步入影坛,其後不计角色大小遍尝各种戏路,逐渐当上主角,在《神魂颠倒三人行》和《亡命悍将》等片均有不俗表现。

什么是黑色风暴?

发生原因
美国西部平原由于长期形成的草地被大面积翻耕,裸露的表层土壤被大风扬起,最终形成了巨型沙尘暴——“黑色风暴”灾害。

1934年5月11日凌晨,美国西部草原地区发生了一场人类历史上空前未有的黑色风暴(Black storm)。风暴整整刮了3天3夜,形成一个东西长2400千米,南北宽1440千米,高3400米的迅速移动的巨大黑色风暴带。

产生后果
“黑色风暴”持续三天,根据联邦政府的调查,接近一千万亩农田被摧毁,表面有至少5英寸厚的肥沃表层土壤被强风刮走,总计差不多有3.5亿吨。美国冬小麦减产510多万吨。

多比多克黑色风暴技能效果

黑色风暴效果:吸附怪物。该技能可以帮助队友吸附小怪以达到迅速清理小怪过图的目的。
《多克多比》是由武汉聚网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益智类网页游戏。
《多克多比》是由各种悬浮在空中的岛屿构成的神奇童话世界,这里生活着智慧勇敢的多克族,小多克们平时在“多比广场”结交好友,逛“多比大街”装扮自己。

《黑色风暴》演员表中都有哪些演员?

演员表如下:

《黑风暴》是电影频道节目中心2001年出品的电影,由高峰导演。高峰导演2008年,凭借剧情电影《十八个手印》获得第9届电视电影百合奖优秀导演奖。

2012年,执导剧情电影《骆驼客》,他凭借该片获得第12届电视电影百合奖优秀导演奖。2016年,凭借剧情电影《骆驼客2之箭在弦》获得第16届电视电影百合奖优秀导演奖。2018年,由其执导的战争电影《浴血广昌》上映。

剧情介绍:

1924年,北大历史系考古专业学生方生应在新疆当地方官的叔父方四爷的邀请,从北平来到西域新疆,想探寻在大漠黄沙下沉睡了百年的古城遗址的秘密。

然而令方生意想不到的是方四爷竟然与洋人勾结,用国宝文物与洋人交换枪支、鸦片,激起民愤。以罗汉、红妹子为首的民众专门与方四爷作对,客栈老板娘田嫂的丈夫就是在帮洋人寻找文物的过程中被洋人害死的。

黑色风暴一共多少集

扫黑风暴共28集。8月9日起腾讯视频网络独播,会员抢先卫视每周一至周六晚8点更新1集,且始终比卫视多看4集,9月4日完结;非会员每周一至周六晚10点转免1集,9月9日完结。东方卫视、北京卫视联合首轮播出,每周一至周六晚播出1集。其中8月9日—8月11日每晚7:30播出,8月12日起每晚9:10播出。9月9日大结局;央视八套8月12日起每晚9:30跟播 。

美国的"黑色风暴"出现的原因

北美黑风暴
1934年5月11日凌晨,美国西部草原地区发生了一场人类历史上空前未有的黑色风暴。风暴整整刮了3天3夜,形成一个东西长2400公里,南北宽1440公里,高3400米的迅速移动的巨大黑色风暴带。风暴所经之处,溪水断流,水井干涸,田地龟裂,庄稼枯萎,牲畜渴死,千万人流离失所。

这是大自然对人类文明的一次历史性惩罚。由于开发者对土地资源的不断开垦,森林的不断砍伐,致使土壤风蚀严重,连续不断的干旱,更加大了土地沙化现象。在高空气流的作用下,尘粒沙土被卷起,股股尘埃升入高空,形成了巨大的灰黑色风暴带。《纽约时报》在当天头版头条位置刊登了专题报道。

黑风暴的袭击给美国的农牧业生产带来了严重的影响,使原已遭受旱灾的小麦大片枯萎而死,以致引起当时美国谷物市场的波动,冲击经济的发展。同时,黑色风暴一路洗劫,将肥沃的土壤表层刮走,露出贫瘠的沙质土层,使受害之地的土壤结构发生变化,严重制约灾区日后农业生产的发展。

人继北美黑风暴之后,前苏联未能吸取美国的教训,历史两次重演,1960年3月和4月,前苏联新开垦地区先后再次遭到黑风暴的侵蚀,经营多年的农庄几天之间全部被毁,颗粒无收。大自然对人类的报复是无情的。3年之后,在这些新开垦地区又一次发生了风暴,这次风暴的影响范围更为广泛。哈萨克新开垦地区受灾面积达2千万公顷。

一)风暴潮的主要特点

风暴潮指由强烈大气扰动,如热带气旋(台风、飓风)、温带气旋等引起的海面异常升高现象。沿海验潮站或河口水位站所记录的海面升降,通常为天文潮、风暴潮、(地震)海啸及其他长波振动引起海面变化的综合特征。一般验潮装置已经滤掉了数秒级的短周期海浪引起的海面波动。如果风暴潮恰好与天文高潮相叠(尤其是与天文大潮期间的高潮相叠),加之风暴潮往往夹狂风恶浪而至,溯江河洪水而上,则常常使其影响所及的滨海区域潮水暴涨,甚者海潮冲毁海堤海塘,吞噬码头、工厂、城镇和村庄,使物资不得转移,人畜不得逃生,从而酿成巨大灾难。

有人称风暴潮为“风暴海啸”或“气象海啸”,在我国历史文献中又多称为“海溢”、“海侵”、“海啸”,及“大海潮”等,把风暴潮灾害称为“潮灾”。风暴潮的空间范围一般由几十公里至上千公里,时间尺度或周期约为1-100小时,介于地震海啸和低频天文潮波之间。但有时风暴潮影响区域随大气扰动因子的移动而移动,因而有时一次风暴潮过程可影响一两千公里的海岸区域,影响时间多达数天之久。

国内外学者较多按照诱发风暴潮的大气扰动特性,把风暴潮分为由热带气旋所引起的台风风暴潮(或称热带风暴风暴潮,在北美称为飓风风暴潮,在印度洋沿岸称为热带气旋风暴潮)和由温带气旋等温带天气系统所引起的温带风暴潮两大类。我国是世界上两类风暴潮灾害都非常严重的少数国家之一,风暴潮灾害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从南到北所有沿岸均无幸免。国内外通常以引起风暴潮的天气系统来命名风暴潮。例如:由1980年第7号强台风(国际上称为Joe台风)引起的风暴潮,称为8007台风风暴潮或Joe风暴潮;由1969年登陆北美的Camille飓风引起的风暴潮,称为Camille风暴潮等。

风暴潮能否成灾,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最大风暴潮位是否与天文潮高潮相叠,尤其是与天文大潮期的高潮相叠。当然,也决定于受灾地区的地理位置、海岸形状、岸上及海底地形,尤其是滨海地区的社会及经济(承灾体)情况。如果最大风暴潮位恰与天文大潮的高潮相叠,则会导致发生特大潮灾,如 8923和 9216号台风风暴潮。 1992年 8月 28日至9月1日,受第16号强热带风暴和天文大潮的共同影响,我国东部沿海发生了1949年以来影响范围最广、损失非常严重的一次风暴潮灾害。潮灾先后波及福建、浙江、上海、江苏、山东、天津、河北和辽宁等省、市。风暴潮、巨浪、大风、大雨的综合影响,使南自福建东山岛,北到辽宁省沿海的近万公里的海岸线,遭受到不同程度的袭击。受灾人口达2000多万,死亡193人,毁坏海堤1170公里,受灾农田193.3万公顷,成灾33.3万公顷,直接经济损失90多亿元。

当然,如果风暴潮位非常高,虽然未遇天文大潮或高潮,也会造成严重潮灾。8007号台风风暴潮就属于这种情况。当时正逢天文潮平潮,由于出现了5.94米的特高风暴潮位,仍造成了严重风暴潮灾害。依国内外风暴潮专家的意见,一般把风暴潮灾害划分为四个等级,即特大潮灾、严重潮灾、较大潮灾和轻度潮灾。各级潮灾所对应的参考灾情及风暴潮位如表14-2所示。本节所着重讨论的中国风暴潮灾害包括1949年至1995年期间发生在中国沿海的特大潮灾和部分严重潮灾。

(二)风暴潮灾害

风暴潮灾害居海洋灾害之首位,世界上绝大多数因强风暴引起的特大海岸灾害都是由风暴潮造成的。在孟加拉湾沿岸,1970年11月13日发生了一次震惊世界的热带气旋风暴潮灾害。这次风暴增水超过6米的风暴潮夺去了恒河三角洲一带30万人的生命,溺死牲畜50万头,使100多万人无家可归。1991年4月的又一次特大风暴潮,在有了热带气旋及风暴潮警报的情况下,仍然夺去了13万人的生命。1959年9月26日,日本伊势湾顶的名古屋一带地区,遭受了日本历史上最严重的风暴潮灾害。最大风暴增水曾达3.45米,最高潮位达5.81米。当时,伊势湾一带沿岸水位猛增,暴潮激起千层浪,汹涌地扑向堤岸,防潮海堤短时间内即被冲毁。造成了5180人死亡,伤亡合计7万余人,受灾人口达150万,直接经济损失852亿日元(当年价)。美国也是一个频繁遭受风暴潮袭击的国家,并且和我国一样,既有飓(台)风风暴潮又有温带大风风暴潮。1969年登陆美国墨西哥湾沿岸“卡米尔-Camille”飓风风暴潮曾引起了7.5米的风暴潮,这是迄今为止世界第一位的风暴潮记录。历史上,荷兰曾不止一次被海水淹没,又不止一次地从海洋里夺回被淹没的土地。这些被防潮大堤保护的土地约占荷兰全部国土的3/4。荷兰、英国、原苏联的波罗的海沿岸、美国东北部海岸和中国的渤海,都是温带风暴潮的易发区域。

中国历史上,由于风暴潮灾造成的生命财产损失触目惊心。1782年清代的一次强温带风暴潮,曾使山东无棣至潍县等7个县受害。1895年4月28、29日,渤海湾发生风暴潮,毁掉了大沽口几乎全部建筑物,整个地区变成一片“泽国”,“海防各营死者2000余人”。1922年8月2日一次强台风风暴潮袭击了汕头地区,造成特大风暴潮灾。据史料记载和我国著名气象学家竺可桢先生考证,有7万余人丧生,更多的人无家可归流离失所。这是本世纪以来我国死亡人数最多的一次风暴潮灾害。据《潮州志》载,台风“震山撼岳,拔木发屋,加以海汐骤至,暴雨倾盆,平地水深丈余,沿海低下者且数丈,乡村多被卷入海涛中”。“受灾尤烈者,如澄海之外沙,竟有全村人命财产化为乌有”。该县有一个1万多人的村庄,死于这次风暴潮灾的竟达7000多人。当地政府对此不闻不问,结果流行病横行,又死了2000多人。记录到的这次风暴潮值为3.65米,台风风力超过了12级。上海地区在历史上也曾发生多起非常严重的特大风暴潮灾。其中最严重的一次发生在1696年,“康熙三十五年六月初一日,大风暴雨如注,时方值亢旱,顷刻沟渠皆溢,欢呼载道。二更余,忽海啸,飓风复大作,潮挟风威,声势汹涌,冲入沿海一带地方几数百里。宝山纵亘六里,横亘十八里,水面高于城丈许;嘉定、崇明及吴淞、川沙、柘林八、九团等处,漂没千丈,灶户一万八千户,淹死者共十万余人。黑夜惊涛猝至,居人不复相顾,奔窜无路,至天明水退,而积尸如山,惨不忍言”。这是我国风暴潮灾害历史的文字记载中,死亡人数最多的一次。

据统计,汉代至公元1946年的二千年间,我国沿海共发生特大潮灾576次,一次潮灾的死亡人数少则成百上千,多则上万及至十万之多。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四十多年中,我国曾多次遭到风暴潮的袭击,也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1956年第12号(Wanda)强台风引起的特大风暴潮,使浙江省淹没农田40万亩,死亡人数4629人。1969年第3号(Viola)强台风登陆广东惠来,造成汕头地区特大风暴潮灾,汕头市进水,街道漫水1.5-2米,牛田洋大堤被冲垮。在当地政府及军队奋力抢救下,仍有1554人丧生。但较1922年同一地区相同强度的风暴潮,死亡人数减少了98%。1964年4月5日发生在渤海的温带气旋风暴潮,使海水涌入陆地20至30公里,造成了1949年以来渤海沿岸最严重的风暴潮灾。黄河入海口受潮水顶托,浸溢为患,加重了灾情,莱州湾地区及黄河口一带人民生命财产损失惨重。另一次是1969年4月23日,同一地区的温带风暴潮使无棣至昌邑、莱州的沿海一带海水内侵达30至40公里。据统计,1949—1993年的45年中,我国共发生过程最大增水超过1米的台风风暴潮269次,其中风暴潮位超过2米的49次,超过3米的10次。共造成了特大潮灾14次,严重潮灾33次,较大潮灾17次和轻度潮灾36次。另外,我国渤、黄海沿岸1950—1993年共发生最大增水超过1米的温带风暴潮547次,其中风暴潮位超过2米的57次,超过3米的3次。造成严重潮灾4次,较大潮灾6次和轻度潮灾61次。

四十多年中,尽管沿海人口急剧增加,但死于潮灾的人数已明显减少,这不能不归功于我国社会制度的优越和风暴潮预报警报的成功。但随着濒海城乡工农业的发展和沿海基础设施的增加,承灾体的日趋庞大,每次风暴潮的直接和间接损失却正在加重。据统计,中国风暴潮的年均经济损失已由50年代的1亿元左右,增至80年代后期的平均每年约20亿元,90年代前期的每年平均76亿元,1992和1994年分别达到93.2和157.9亿元,风暴潮正成为沿海对外开放和社会经济发展的一大制约因素。

1934年的北美黑风暴是什么?

1934年5月9日~11日,一场人类历史上空前未有的黑色风暴袭击了北美,它从5月9日刮起,前后持续了3天3夜,形成了一个东西2,400公里,南北宽1,440公里,高3,400米的迅速移动的巨大黑色风暴带。黑色狂魔移到哪里,哪里的肥田沃土顿时被携带而去。狂风暴所到之处,溪水断流,水井干涸,田地龟裂,庄稼枯萎,牲畜渴死,千万人流离失所。据当时估计,这次黑风暴从西部草原刮走了3亿吨的沙质土壤,仅芝加哥一处,落下的沙质尘土就达5000吨之多。

1934年5月11日凌晨。

美国西部。

突然之间,草原上空卷起了一阵阵遮天蔽日的黑色狂飙。强劲的狂风挟带着泥沙拔地而起,自西向东呼啸而进,并向周围迅速蔓延……

这次黑风暴起源于加拿大西段边界和美国西部草原地区。

美洲是人类历史一块新发现的大陆,开发的历史并不久远。自从哥伦布发现了这块大陆后,探险的开发者们有的捷足先登,有的接踵而至,开始了人类文明的旅程。

这里,森林、草原广布,土壤肥沃,是新土地开发者们得天独厚的发展之处。于是,他们砍伐森林,焚烧草原,进行了历史性开发,创造着人类的文明之火。

在最初的几个世纪里,由于资源相当丰富,这里从来没有受到过自然界的报复。那些开发者们毫无“后顾之忧”,持续不断地接受着大自然的恩泽。

但是,经过若干时间的过度开发,大自然终于发怒了。1934年5月11日,这里发生了一场人类历史上空前未有的黑色风暴。

人类听到了自然界的严厉警告。

美国西部的蒙塔那、勒萨斯、德克萨斯、俄克拉荷马和科拉多等州,曾经是一片青葱碧绿的原野。现在,经过多年的开发,已经面目全非,成了不毛之地的戈壁沙漠区域。由于过度开发,森林、草原遭到严重破坏,土壤风蚀十分严重。同时,连续不断的干旱,使土地沙化现象愈演愈烈。

此时,正值晚春季节。数日来,在炽热的骄阳照射下,广袤的西部大地被晒得滚烫,在靠近地面之处,气温非常高,好像个蒸笼。

这时,靠近地面的热空气迅速上升,形成了一个个低气压中心;与此同时,周围的冷空气便迅速涌进补充。冷热空气的猛烈对流,很快就在这里形成了一起起旋风。猛烈的旋风挟带着干旱的沙土扶摇直上,直达高空。许许多多的旋风连成一片,便形成了可怕的黑色狂飙——黑风暴。

黑风暴从5月9日刮起,前后持续了3天3夜,横扫了美国2/3的大陆。在高空气流的作用下,尘粒沙土被卷起,股股尘埃升入高空,随风向东越过北达科塔、宾夕法尼亚和纽约等10多个州。从西部的沃尔斯堡刮到东边的沃耳巴尼,最北到圣保罗,最南达纳希准耳,形成了巨大的灰黑色风暴带。

据有关资料描述,黑风暴所经之处,耀眼的丽日顿时消失,原来蔚蓝色的天空,瞬间尘土飞扬,砂土像瓢泼的大雨一样从空中倾泻而下。一座座城市,一个个庄园,一块块田野,转瞬间失掉了原有的风采,变成了昏天黑地的凄荒景象。

纽约是受黑色风暴浸染十分严重的地区。据当时记载,1934年5月11日,从上午11时45分开始,纽约上空出现了弥漫的尘雾,直到下午3时许才消失,前后持续了5个小时。黑色狂风席卷而来,沙土尘雾遮住了阳光,使原来明朗的晴天顿时黯然失色,变成了一片昏暗。有人从窗口向外眺望,咫尺之内的高大建筑物也只是隐约可见。遮天蔽日的风沙穿街过巷呼啸而过,发出的凄厉之声令人十分恐怖。

《纽约时报》在当天头版头条位置,刊登了题为“黑风暴——席卷1,500英里,持续5小时”的专题报道。报道中说:远洋的航船因沙土尘雾影响视野而延迟出港;飞机驾驶员为了避开沙尘被迫将飞机爬高到1.5万英尺的高空飞行;城市住房和办公室里积满了沙土尘埃;人们的眼睛、鼻孔和耳朵内都灌进了沙粒和尘土。

据纽约气象局测定,当时白天的光度只有平常的50%,大气中的沙土尘埃比平时多2.7倍,每立方英里至少含有40吨尘土。又据当时估计,这次黑风暴从西部草原刮走了3亿吨的沙质土壤,仅芝加哥一处,落下的沙质尘土就达5,000吨之多。

一位亲身经过过黑风暴袭击的老人,在回想起当时的情景时说:“那个时候,居民们个个惊恐万状,觉得好像到了世界的末日。”

这次袭击北美的黑色风暴是人类历史上空前未有的。它从加拿大的西段边界和美国西部大草原邻近几个州的干旱地区刮起,每小时以60—100公里的速度向东推进,一路上浸染了无数的村庄、城镇和大中城市,直达东部海岸,最后消失在数百里的大西洋洋面。

黑风暴的袭击给美国的农牧业生产带来了严重的影响,使它原来已经遭受旱灾的冬小麦大片枯萎而死,以致引起了当时美国谷物市场的波动,冲击着经济的发展。同时,黑色风暴一路洗劫,将肥沃的土壤表层刮走,露出贫瘠的沙质土层,使受害之地的土壤结构发生了变化,严重地制约了受灾地区日后农业生产的发展。

北美黑风暴是大自然对人类文明的一次历史性惩罚。它的成因与人类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有关。由于人们过度的开垦和放牧,毁坏了大片的森林和草原,致使水土无法保持,地表大面积裸露,造成了生态环境的破坏,在恶劣的气候条件下,便酿成了严重的灾害。

北美的黑风暴灾变的发生,向世人揭示了这样一个真理:要想避免大自然的报复,人类一定要按客观规律办事。也就是说,人类在向自然界索取的同时,还要自觉地做好人类生存环境的保护,否则将会自食其果。

当然,人类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也改造了自身。人类社会就是在对自身行为的反思中不断获得进步的。对此,虽然人类已经付出了相当沉重的代价,但是人们已经从连续不断地灾变中觉醒。但愿北美黑风暴的历史不再重演。

黑色风暴的相关事件

黑色风暴事件(英语:Dust Bowl),或称肮脏的三十年代(Dirty Thirties)是1930-1936年(个别地区持续至1940年)期间发生在北美的一系列沙尘暴侵袭事件。由于干旱和持续数十年的农业扩张,对北美大平原原始表土的深度开垦破坏了原本固定土壤、贮存水分的天然草场,以及未有相关防止水土流失的措施 ,风暴来临时卷起沙尘,使得美国和加拿大大草原上的生态以及农业受到了巨大影响。
1930年代的干旱期,由于缺乏自然植被固定土壤,干旱使其转变为沙尘,向东和向南的大风卷起沙尘,形成巨大的深色云雾。情况严重时,云雾所到之处遮天蔽日,能抵达美国东海岸,例如纽约和华盛顿特区等地。多数沙尘抵达大西洋后才逐渐沉降、固定下来。这些巨大的沙尘暴在美国曾被称为“Black Blizzards(黑色风暴)”或“Black Rollers(黑色巨浪)”——风暴袭来时,能见度骤然下降,仅仅只能维持1米左右(几英尺)的能见度。黑色风暴曾影响了约400,000 km²(100,000,000英亩)的广阔地域,灾害的中心区域为德克萨斯州和奥克拉荷马州的走廊地带,以及新墨西哥州、科罗拉多州和堪萨斯州的衔接区域。干旱致使上百万英亩土地荒芜,成百上千人背井离乡。许多家庭(在美国被称为“俄克佬”(Okie),代表那些来自俄克拉荷马的人)被迫迁往加州或其他州,而经济状况却未有太多改观。由于失去土地,他们寄人篱下,往来于农庄间靠替人采摘葡萄或干农活勉强为生。后来美国作家约翰·史坦贝克创作了关于此类人群的小说《人鼠之间》和《愤怒的葡萄》,并在此后获得了普利策奖和诺贝尔文学奖。 1960年3月和4月,前苏联新开垦地区先后再次遭到黑风暴的侵蚀,经营多年的农庄几天之间全部被毁,颗粒无收。大自然对人类的报复是无情的。3年之后,在这些新开垦地区又一次发生了风暴,这次风暴的影响范围更为广泛。哈萨克新开垦地区受灾面积达2千万公顷。

什么是黑色的风暴?

在世界的许多地方,随着垦荒和畜牧业的发展,森林覆盖面积的减少,革原绿地的沙漠化,水土流失和土壤侵蚀的日趋严重,导致了“黑色风暴”的发生。

100多年以前,美国农民就开始大量向西部大平原迁移。美国政府划给迁去的每户农民近千亩土地,供他们耕种和放牧。此后,随着拖拉机、联合收割机和其他农业机械的大量使用,西部大平原长期形成的草地被大片大片地翻耕。从此,当干旱和大风袭来的时候,土地由于失去了天然草木的保护,裸露的表层土壤就被风吹扬起来,随风翻滚,遮天盖日,成为黑色的风暴。1934年5月9~11日的黑色风暴,以100多千米/小时的速度,从美国西部一直刮到东部海岸,刮走了35000万吨肥沃的表层土壤,毁坏了数千万亩的农田。5月12日《纽约时报》的报道中说:“昨天,来自远在蒙大拿州以西1500英里的受旱各州的一股尘云,高达数千英尺,部分遮蔽了太阳光线达5个小时。”“纽约一片朦胧,好像日偏食时投出的阳光一样。大气尘粒的计算表明为通常量的27倍,大部分超额的尘粒,进入了纽约人流泪的眼里和咳嗽的喉咙里。”风一停,尘土落下来,于是美国的大半领土铺上一层薄薄的尘土。据统计,仅芝加哥在这次黑色风暴中的降尘量就达1200万吨,平均每个市民可分得2千克。

黑色风暴也曾在苏联作孽。20世纪50年代初,苏联为了扭转农业生产不景气的局面,缓和粮食供需矛盾,数十万拓荒者向俄罗斯东部、西伯利亚西部、哈萨克斯坦北部的草地和处女地进军,毁林造地,翻耕草原,在1953~1963年间,开垦荒地达6000万公顷。但是,黑色的风暴也开始光顾这里了。1960年的一次黑色风暴,使垦荒区春季作物受灾面积达400万公顷以上。1963年又发生了更严重的黑色风暴,使哈萨克斯坦开垦的土地受灾面积达2000万公顷。仅巴夫洛达州就有200万公顷以上的作物受害或被毁,有80万公顷以上的耕地被迫弃用,有20多万公顷的土地完全被沙尘覆盖。

人类开垦荒地,破坏了大自然的森林草地;而大自然却刮起了黑色风暴,毁坏人类开垦的荒地。此外,黑色风暴还使飞鸟昏死,使野兽、牲畜难于呼吸……有人断言,如果黑色风暴不断发生,人类呼吸道疾病和肺炎的发病率也会成倍的增加。这又是多么令人担忧的后果呀!我国陕西的渭水流域,4000年前还是溪流清澈,草木茂盛的鱼米之乡,现在却成了光秃的黄土沟壑;陕北的榆林地区,汉代还是松柏参天、林木繁茂的地方,自清代毁林开荒以来的200多年间,沙荒迅速扩大,榆林城为免受沙害,不得不三迁其址。这些都是大自然对人类滥伐林木、破坏草原的报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