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朋友对于川剧经典剧目视频,川剧经典剧目「知识普及」和川剧有名的剧目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编久夏青来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川剧经典剧目

川剧最出名的作品有:《花田写扇》、《白蛇传》、《柳荫记》、《御河桥》、《燕燕》、《红梅赠君家》、《王熙凤》、《夫妻桥》、《江姐》《田姐与庄周》、《红楼惊梦》、《红梅记》、《黎明十二桥》、《岁岁重阳》、《马前泼水》、《尘埃落定》、《薛宝钗》。

川剧,俗称川戏,主要流行于中国西南地区川渝云贵四省市的汉族地区,是融汇高腔、昆曲、胡琴(即皮黄)、弹戏(即梆子)和四川民间灯戏五种声腔艺术而成的传统剧种。川剧是汉族戏曲剧种之一,流行于四川东中部、重庆及贵州、云南部分地区。川剧脸谱,是川剧表演艺术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历代川剧艺人共同创造并传承下来的艺术瑰宝。

唱腔特点

川剧由昆腔、高腔、胡琴、弹戏、灯调五种声腔组成。其中,除灯调系源于本土外,其余均由外地传入。这五种声腔和为五种声腔伴奏的锣鼓、唢呐曲牌以及琴、笛曲谱等音乐形式。

川剧音乐博采众长,兼收并蓄,她囊括吸收了全国戏曲各大声腔体系的营养,与四川的地方语言、声韵、音乐融汇结合,衍变形成为形式多样、曲牌丰富、结构严谨、风格迥异的地方戏曲音乐。

十大经典川剧名曲

十大经典川剧名曲列举如下:

1、TOP.1川剧《白蛇传》。

2、TOP.2川剧《金子》。

3、TOP.3川剧《易胆大》。

4、TOP.4川剧《李亚仙》。

5、TOP.5川剧《荷珠配》。  

6、TOP.6川剧《打神》。

7、TOP.7川剧《巴山秀才》。

8、TOP.8川剧《周瑜打黄盖》。 

9、TOP.9川剧《辉映羌山》。

10、TOP.10川剧《八阵图》。

川剧的简介:

1、川剧,俗称川戏,主要流行于中国西南地区川渝云贵四省市的汉族地区,是融汇高腔、昆曲、胡琴(即皮黄)、弹戏(即梆子)和四川民间灯戏五种声腔艺术而成的传统剧种。

2、川剧是汉族戏曲剧种之一,流行于四川东中部、重庆及贵州、云南部分地区。

3、川剧脸谱,是川剧表演艺术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历代川剧艺人共同创造并传承下来的艺术瑰宝。

4、川剧由昆腔、高腔、胡琴、弹戏、灯调五种声腔组成。

5、川剧分小生,须生,旦,花脸,丑角5个行当,各行当均有自成体系的功法程序,尤以“三小”,即小丑,小生,小旦的表演最具特色,在戏剧表现手法、表演技法方面多有卓越创造,能充分体现中国戏曲虚实相生、遗形写意的美学特色。

6、2006年5月20日,川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7、2022年6月29日,第五届川剧节开幕。

最好听的川剧

最好听的川剧有白蛇传、秋江、望娘滩、巴山秀才、金滚灯。

1、白蛇传

《白蛇传》是中国戏曲名剧,故事初见明-冯梦龙著《警世通言》《白娘子永镇雷峰塔》,明人陈六龙编《雷峰塔传奇》。

清人著有《义妖传》弹词,全国几乎所有的剧种都有《白蛇传》的演出,川剧名曲《白蛇传》与其它剧种相较更注重武打和做工,其中《游湖借伞》、《水漫金山》、《断桥》等折戏常单独演出。

2、秋江

川剧经典剧目《秋江》是从昆曲《玉簪记》中《追别》一出独立发展而来,该剧为明万历年间高廉所作,后来经改编为各种地方戏,不仅在说白方面,丰富了许多;在唱词方面,也有了很大的变化,比昆曲本更增添了民间艺术的光彩。

3、望娘滩

《望娘滩》是川剧最具代表性剧目之一,作为民间神话故事,“望娘滩”在民间影响较大,几乎是家家户户闲暇时摆龙门阵常有的内容。据此传说,各地编成了多种戏剧,如《打草降孽》《拿孽龙》等。

4、巴山秀才

川剧经典剧目排名中必有《巴山秀才》这部佳作,《巴山秀才》讲述了晚清巴山秀才孟登科为民鸣冤,终成为政治牺牲品的悲剧故事。该剧的川剧版由魏明伦、南国创作于多年前,在当时就造成极大的轰动。

5、皮金滚灯

川剧著名剧目《皮金滚灯》又名《皮金顶灯》、《祭棒槌》,川剧灯戏之一,是川剧小丑剧中的经典之作,也是川剧中久负盛名的独门绝活。“滚灯”语言诙谐,不拘一格。书生皮金迷恋赌博,其妻怒其不争,训练出“滚灯”这一技巧,推动情节的发展,处处令人捧腹。

川剧的经典剧目有什么?

川剧的经典剧目有:《卖画拍门》、《裁衣》、《武松杀嫂》、《马房放奎》、《五台会兄》、《花田写扇》、《白蛇传》、《柳荫记》、《御河桥》、《燕燕》、《红梅赠君家》、《王熙凤》、《夫妻桥》、《江姐》、《田姐与庄周》、《红楼惊梦》、《山杠爷》、《刘氏四娘》、《目连之母》、《文成公主》、《激流之家》、《青春涅槃》、《欲海狂潮》、《红梅记》、《黎明十二桥》、《岁岁重阳》、《马前泼水》、《尘埃落定》、《薛宝钗》。

川剧剧目繁多,早有“唐三千,宋八百,数不完的三列国”之说。其中要以高腔部分的遗产最为丰富,艺术特色亦最显著,传统剧目有“五袍”(《青袍记》、《黄袍记》、《白袍记》、《红袍记》、《绿袍记》)、“四柱”(《碰天柱》、《水晶柱》、《炮烙柱》、《五行柱》),以及“江湖十八本”等;

还有川剧界公认的“四大本头”(《琵琶记》、《金印记》、《红梅记》、《投笔记》),不少为其他剧种失传的剧目。1949年后,经过整理,出现了一批优秀的川剧剧目,如《柳荫记》、《玉簪记》、《彩楼记》等。

扩展资料

川剧简介

川剧俗称川戏,主要流行于中国西南地区川渝云贵四省市的汉族地区,是融汇高腔、昆曲、胡琴(即皮黄)、弹戏(即梆子)和四川民间灯戏五种声腔艺术而成的传统剧种。

川剧是汉族戏曲剧种之一,流行于四川东中部、重庆及贵州、云南部分地区。川剧脸谱,是川剧表演艺术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历代川剧艺人共同创造并传承下来的艺术瑰宝。

川剧由昆腔、高腔、胡琴、弹戏、灯调五种声腔组成。川剧分小生,须生,旦,花脸,丑角5个行当,各行当均有自成体系的功法程序,尤以“三小”,即小丑,小生,小旦的表演最具特色,在戏剧表现手法、表演技法方面多有卓越创造,能充分体现中国戏曲虚实相生、遗形写意的美学特色。 2006年5月20日,川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川剧

川剧经典剧目有哪些?

1,《柳荫记》

《柳荫记》原名《双蝴蝶》,名《梁山伯与祝英台》。元杂剧《祝英台死嫁梁山伯》、明传奇《同窗记》皆演此事。京剧《柳荫记》是马彦祥先生1953年根据川剧《柳荫记》改编的,由王瑶卿先生创腔,中国京剧院杜近芳、叶盛兰首演此剧。

2,《花田写扇》

《花田写扇》,川剧传统经典折子戏。讲述了书生边济上京赴考落第,流落他乡,靠卖字画度日。

3,《玉簪记》

《玉簪记》是明代作家高濂创作的传奇(戏剧),刊行于明万历年间。该剧写道姑陈妙常与书生潘必正冲破封建礼教和道法清规的约束而相恋结合的故事。

4、《夫妻桥》

《夫妻桥》川剧作品。李明璋编剧。1963年成都市川剧院演出,同年出版剧本单行本。题材取自四川民间传说。

重庆川剧团罗晓薇还有哪些川剧

重庆川剧团是中国重庆市的一支著名的川剧团体。除了罗晓薇,还有很多其他的川剧演员和作品。以下是一些代表性的川剧演员和作品:

1. 王君安:著名的川剧表演艺术家,曾荣获中国戏剧梅花奖。代表作品有《李逵负荆请罪》、《长坂坡》等。

2. 谭鑫培:著名的川剧表演艺术家,曾荣获中国戏剧梅花奖。代表作品有《打金枝》、《小李广》等。

3. 左国良:著名的川剧表演艺术家,曾荣获中国戏剧梅花奖。代表作品有《霸王别姬》、《花田错》等。

4.《小二黑结婚》:该剧是一出以“小二黑”为主角的川剧,讲述了小二黑的爱情故事。该剧在全国范围内广受欢迎。

5.《三岔口》:该剧是一出经典的川剧,讲述了唐朝时期的民间故事。该剧曾在国内外多次演出,深受观众喜爱。

6.《白蛇传》:该剧是一出以白蛇精为主角的川剧,讲述了白蛇与许仙的爱情故事。该剧在国内外都有很高的知名度。

7.《梁祝》:该剧是一出经典的川剧,讲述了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故事。该剧曾在国内外多次演出,备受观众喜爱。

总之,重庆川剧团有很多优秀的演员和作品,每一位演员和每一部作品都有着自己独特的魅力和艺术价值。

经典的川剧有哪些

川剧剧目繁多,早有“唐三千,宋八百,数不完的三列国”之说。其中要以高腔部分的遗产最为丰富,艺术特色亦最显著,传统剧目有“五袍”(《青袍记》、《黄袍记》、《白袍记》、《红袍记》、《绿袍记》)、“四柱”(《碰天柱》、《水晶柱》、《炮烙柱》、《五行柱》),以及“江湖十八本”等,还有川剧界公认的“四大本头”(《琵琶记》、《金印记》、《红梅记》、《投笔记》),不少为其他剧种失传的剧目。 1949年后,经过整理,出现了一批优秀的川剧剧目,如《柳荫记》、《玉簪记》、《彩楼记》等。

哪个属于川剧经典片段

《柳荫记》《玉簪记》《彩楼记》等属于川剧经典片段。

川剧是中国西北地区的传统戏曲剧种,距今已经有了几百年的历史。虽然如今的中国戏曲都在不断发展,可是川剧却反倒是遗失了许多传统的东西,如今很多川剧剧团都大多表演一些现代戏,反倒忽略了传统剧目。《白蛇传·金山寺》更是在国内外流传甚广。

基本介绍

川剧俗称川戏,主要流行于中国西南地区川渝云贵四省市的汉族地区,是融汇高腔、昆曲、胡琴(即皮黄)、弹戏(即梆子)和四川民间灯戏五种声腔艺术而成的传统剧种。

川剧,是中国传统戏曲剧种之一,流行于四川东中部、重庆及贵州、云南部分地区。川剧脸谱,是川剧表演艺术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历代川剧艺人共同创造并传承下来的艺术瑰宝。川剧由昆腔、高腔、胡琴、弹戏、灯调五种声腔组成。

川剧分小生,须生,旦,花脸,丑角5个行当,各行当均有自成体系的功法程序,尤以“三小”,即小丑,小生,小旦的表演最具特色,在戏剧表现手法、表演技法方面多有卓越创造,能充分体现中国戏曲虚实相生、遗形写意的美学特色。2006年5月20日,川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