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王国仁的著名川剧演员,川剧团出来的演员「科普」,以及重庆川剧团成员对应的知识点,文章可能有点长,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完,增长自己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重庆川剧团罗晓薇还有哪些川剧

重庆川剧团是中国重庆市的一支著名的川剧团体。除了罗晓薇,还有很多其他的川剧演员和作品。以下是一些代表性的川剧演员和作品:

1. 王君安:著名的川剧表演艺术家,曾荣获中国戏剧梅花奖。代表作品有《李逵负荆请罪》、《长坂坡》等。

2. 谭鑫培:著名的川剧表演艺术家,曾荣获中国戏剧梅花奖。代表作品有《打金枝》、《小李广》等。

3. 左国良:著名的川剧表演艺术家,曾荣获中国戏剧梅花奖。代表作品有《霸王别姬》、《花田错》等。

4.《小二黑结婚》:该剧是一出以“小二黑”为主角的川剧,讲述了小二黑的爱情故事。该剧在全国范围内广受欢迎。

5.《三岔口》:该剧是一出经典的川剧,讲述了唐朝时期的民间故事。该剧曾在国内外多次演出,深受观众喜爱。

6.《白蛇传》:该剧是一出以白蛇精为主角的川剧,讲述了白蛇与许仙的爱情故事。该剧在国内外都有很高的知名度。

7.《梁祝》:该剧是一出经典的川剧,讲述了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故事。该剧曾在国内外多次演出,备受观众喜爱。

总之,重庆川剧团有很多优秀的演员和作品,每一位演员和每一部作品都有着自己独特的魅力和艺术价值。

王国仁的著名川剧演员

王国仁(1922-1961),原名黄伯寿,又名中立,罗江县(现德阳市)人。在成都上中学时即迷恋川剧。1940年在成都正式下海学戏。其父曾任罗江县长,因其学戏,遂与其断绝关系。他拜名丑角鄢炳章为师,并向李德才学扬琴,向曾炳昆学相书,并将之两门技艺部分糅合进川剧。于名角刘成基、廖静秋的合作深受观众欢迎。其针砭时弊自编自演的剧目中学生、市民中颇有影响,被称为“红灯教主”。新中国成立后,先后在西康省川剧团、四川省实验剧团、四川省川剧学校任演员、导演、教师。拿手戏有《骂相》、《告贫》、《审百案》、《归正楼》、《功夫》、《碧波红莲》等。

川剧名家有哪些?

川剧历史上也秉承传统,出现了黄吉安、赵尧生、李调元、赵熙、魏明伦等优秀剧作家。舞台上则活跃着杨素兰、阳友鹤、陈书舫、康子林、周企何、周裕祥等前辈艺术家和任庭芳、陈智林、何伶等当代川剧艺术家们的身影。

王树基的个人信息

姓名:王树基
生日:1940.7
民族:汉
职业:成都市川剧一、二联合团一级演员
王树基,川剧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中央宣传部“五个一”工程奖获得者,四川“十佳”演员,扮演“山杠爷”获文华奖,并在电视剧《傻儿司令》中饰演侯专员,《王保长外传》中饰演李老栓。

阳友鹤是川剧演员吗?

阳友鹤(1913-1984),川剧旦角演员。祖籍四川彭县。艺名筱桐凤。

8岁入金兰科社学艺并登台演出,后拜陈翠屏为师。青少年时代在泸州、资阳河一带搭班,潜心学艺,打下了坚实的功底。成名后先后与曹俊臣、张德成等合作,技艺益精。

他戏路宽广,文武兼备,青衣、鬼狐、刀马、闺门、花旦、奴旦皆能。

唱腔朴实刚健、流畅舒展、韵味醇厚,既能表现不同人物的个性,又能保持川剧高腔的共性。表演情绪饱满、气脉连贯,内心活动丰富;做派讲究规范;程式的选择运用得心应手。他博采众长,力求创新,在表演、唱腔、剧本、舞蹈等方面常有改进。

曾致力于服装、化妆的革新和演出时装川剧,对川剧旦角表演艺术的继承和发展多有建树,被誉为“川剧梅兰芳”。新中国成立后,阳友鹤对川剧传统剧目的发掘整理和兄弟剧种之间的艺术交流,贡献颇多。

曾任成都市川剧院副院长,当选为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中国戏剧家协会四川分会名誉主席。

著有《川剧旦角表演艺术》一书。他善于培养后备人才,热心传授技艺,许倩云、陈书舫等都受过他的教益。

在1952年参加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上,与周企何合演《秋江》,获演员一等奖。代表剧目还有《打神》、《貂蝉》、《金山寺》、《八宝公主》、《别宫出征》、《铁笼山》等等。

陈飞的个人简介

陈飞,四川人,早年在偶然的机会下被其父在地方川剧团的朋友发现,见其虽是年少,但机灵好动,眼神犀利,神情正则有气,邪则憾人,于众人中尤显鹤立鸡群,在观看现场川剧演出时,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动情之时还加以模仿,虽学了个四不像,但足见其艺术天分。在其父友人的推荐下参加了当时川剧艺术学校的入学考试,并顺利通过,在校主攻花脸,在校期间多次参加地方慰问演出,义务募捐演出等,在那样红色氛围还很浓厚的年代,也算是积极青年,82年毕业后进入地方川剧团成为地方剧团正式在编演员,端上了那个年代的铁饭碗。 在戏剧中花脸的要求唱、念、做、打样样要精。这也奠定了陈飞在川剧研究中的基础,加之花脸所演义的多是历史上有名有姓的大人物,这也是观众关注的焦点,这样陈飞很自然的年纪轻轻便远近驰名,在地方上小有名气。
84年国家培养新一代文艺工作者,要调遣陈飞去成都深造,在接到通知后的陈飞十分矛盾,去则前途光明,但是家里会失去他的这个主要的经济收入,在那计划经济的年代,日子一定不好过,不去机会又实在可惜。最后还是选择了不去,他说:人生机会多的是,家却只有一个!陈飞也为了他这个感人的决定吃了近十年的苦,在这十年里,经历了剧团解散、艺校任教、辗转营生,甚是艰苦。不管怎样他也没忘记自己是个川剧演员,虽然日子过的不好,每天还是坚持练功、练嗓。艺术功底不但未退,还更胜以前,在丰富了自己花脸的表演形式后,还钻研小生、老生、文丑、武丑的表演,在经历了许多小剧团的实际演出历练只后,基本已经是对任何男性角色皆是顺手捻来,且演出的十分传神。
多年的沉淀,在反舞台的陈飞少了浮躁多了老练,有了人生的经历,在对角色的演绎上更能入木三分。精湛的演绎,生动的演出,很快受到观众的喜爱。常参演电视台演出。如:CCTV--春节七天乐、赤壁首影、珠海新闻专题、魅力成都等,用陈飞的一句话说:“不一样了,川剧没有了以前万人空巷的样子的,以前演出墙上、树上、山上、房顶上甚至台角下,到处是观众,现在似乎大家都理智多了,哈哈哈哈!!!!

京剧 豫剧 川剧 越剧 粤剧 黄梅戏 评剧的代表人物是谁?

京剧:“老生三杰”:程长庚、余三胜、张二奎
“老生新三杰”:谭鑫培、汪秋芬、孙菊仙

1、谭派。代表人物谭鑫培,专演老生。

2、余派。代表人物余叔岩,演老生,以唱腔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

3、刘派。代表人物刘鸿声,演老生,以嗓音高亢著名。

4、杨派。代表人物杨小楼,演武生,讲究“武戏文唱”。

5、梅派。代表人物梅兰芳,“四大名旦”之一,擅演青衣、花旦、刀马旦各种角色。

6、程派,代表人物程砚秋,“四大名旦”之一,演青衣。他根据自己嗓音的特点,创造出一种幽怨婉转、若继若续的唱腔。

7、盖派。代表人物盖叫天,以短打武生为主,武戏文唱。

8、言派。代表人物言菊朋。

9、金派。代表人物金少山,演花脸。

10、麒派。代表人物周信芳(艺名麒麟童),演老生。

11、荀派。代表人物荀慧生,“四大名旦”之一,演花旦。

12、尚派。代表人物尚小云,“四大名旦”之一,主要演青衣。

13、马派。代表人物马连良,三十年代同谭富英、杨宝森、奚啸伯合称“四大须生”。

越剧:袁雪芬、傅全香、戚雅仙、毕春芳、范瑞娟、徐玉兰、尹桂芳、王文娟、张桂凤等
川剧:。著名演员有张德成、贾培之、周慕莲、阳友鹤、陈书航等。
豫剧:著名演员有常香玉、陈素贞、崔兰田、马金凤、牛得草等
粤剧:著名演员有李文茂、邝新华、马师曾、红线女等。
黄梅戏:严凤英、王少舫、吴琼、马兰
评剧:著名演员有小白玉霜、喜彩莲、新凤霞、魏荣元、席宝昆、李忆兰、马泰等。

川剧变脸的著名人物

  “变脸”的秘诀:
王道正“变脸”始于1985年。当年6月,四川省川剧院赴西柏林参加“地平线85”第三届世界文化节,演出《白蛇传》,他从师兄刘忠义那里接过“变脸”的专用服装和特制道具。1980年12月,刘忠义随剧院赴香港演出《白蛇传》饰演紫金铙钹,变了4张脸,令港人眼界大开。王道正追踪师兄刘忠义,经过刻苦钻研和反复摸索,增加为5张脸,在第三届世界文化节开幕式上引起轰动,倾倒西方观众,被誉为“化装和角色变幻的世界大师”。1987年5月,川剧《白蛇传》东渡扶桑,在日本首都东京连演16场,又巡回7大城市演出8场,有4位日本记者跟踪录像总计24场,研究王道正“变脸”的秘密,测出他的“变脸”速度在1秒之内,至于秘密在哪里,只能慨叹一声:“不知道!”1996年,王道正曾先后应邀到新加坡、香港献艺,单独演出川剧“变脸”绝活,在短短的3分半钟里,陆续变幻出绿、蓝、红、黄、棕、黑、白、金等八张脸谱。在1996年香港国庆文艺晚会上,主持人沈殿霞小姐翘着拇指,连声夸奖:“精彩,精彩!我们站在旁边都看不出你是咋个变的脸。只知道你头上有机关,身上也有很多机关。”香港“金牌主持”何守信先生也打趣道:“就算不眨眼睛,也看不出窍门所在。黑脸红光闪闪,更是耀人双目。” 龙越,男,民家艺人,川剧变脸演员,1988年06月20日出生于 生于安徽蚌埠。15岁曾叩拜四川遂宁川剧团导演、国家级演员巴蜀变脸王---龙怡策为师学习川剧变脸艺术 ,以川剧变脸演员身份强势进入演艺圈,逐渐发展至演员川剧变脸演员身份强势进入演艺圈,逐渐发展至演员 。
艺人“龙越”所传承的是正宗龙氏川剧变脸,其特色是川剧变脸的主要流派之一,在表演过程中以双喜临门,三星高照,仙鹤展翅,金龙翻身,俏佳人,左右开弓,童子拜佛,仙猿偷桃,叼扇脸,喷火脸,脸中脸等,为独特的艺术表演形式,脸谱色彩鲜明,神态逼真,幽默诙谐,趣味横生。身法飘炅优美,动作新颖传神,一招一式,刚柔并济,动静相宜,快慢有序,将川剧艺术特有的手,眼,身,法,精,气,神,韵表现得淋漓尽致。龙氏变脸艺术多次在全国性巡演,并在多个国家进行文化交流,友好访问演出,为川剧变脸艺术的传播和光大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