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大同市博物馆,中国博物馆之城大同「科普」,以及大同博物馆整体迁移对应的知识点,文章可能有点长,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完,增长自己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大同市博物馆的介绍

大同市博物馆成立于1959年,是在原大同古迹保管所和大同市文物陈列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国家二级博物馆。旧馆址设立在驰名中外的辽金皇家寺院华严寺内,占地面积13043平方米,是负责全市国有文物收藏、保管、陈列的专门机构。馆内长期设有《大同简史陈列》 ,有陈列展厅五座(利用下华严寺仿古建筑),开辟有《远古的大同》 、 《北魏平城》 、 《辽金西京》三个基本陈列和《历代钱币》 、 《明清瓷器》两个专题展。大同市博物馆是中国综合性地志博物馆之一,馆藏文物7万余件,国家一级品132件。多数为地方出土文物。馆藏国家一级文物之一北魏彩绘人物故事漆屏(司马金龙墓出土)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名单。2014年12月31日1,大同市博物馆御东新馆正式建成开馆,开门迎客,截止目前,位列全省最大的市级博物馆,现为国家二级博物馆。

大同市博物馆

到一个新的城市,去参观当地的博物馆,是了解这个城市历史的最快方法。

大同市博物馆坐落在文瀛湖湿地公园西侧,与美术馆和图书馆相邻而建。博物馆外形像出土的陶罐,展品也多以陶器为主,陶马、陶俑、陶器等。

展馆的大门很特别,像是古代的暗门,也像是现代装修中常用的隐形门。

展馆面积很大,但是展品不算多,摆放很松散,展品种类也不太多。主要集中在拓跋鲜卑家族的魏都的兴盛时期的各种陶制品,以及北魏贵族宋绍祖墓葬出土的文物。关于云冈石窟的内容介绍很少,可能因为云冈石窟是独立的景区,有自己的展览介绍体系吧。

陶骆驼里有两只最为憨态可掬,而人俑里有两个镇墓武士俑最为神色奇趣。

一楼展厅还有恐龙化石展览,有几只大型恐龙的模型会张嘴摆尾发声,乍一看还有点吓人。

大同市博物馆的景点介绍

大同,古称平城。是我国首批公布的二十四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约十万年前这一地区已经有人类活动,东周时属赵;秦汉时称雁门郡平城县;北魏建都平城近百年,平城文化盛极一时;辽代大同划归辽境、金因之,属西京路大同府;元代中书省河东宣慰使司所在地;明清两代的大同府也设置在这里。大同地处中原汉民族与北方少数民族的接壤地,是农耕文化圈与畜牧文化圈的交汇处,古代文化异彩纷呈,灿烂辉煌。使大同地区保留了丰富多彩的多民族的文化遗迹。
1993年,大同市政府投资在下华严寺北侧修建了晋北地区最大的文物库房。该馆成立45年来,在文物保护和考古发掘中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收藏、保管、陈列了大批考古发掘出土文物和传世文物,现有各级各类藏品22大类、18000件。尤为引人注目的是该馆馆藏一、二级文物360余件,另外还有线装古籍10590册及明清经书18000册。其中以木板漆画、石雕棺床、波斯银碗等大批精美的北魏文物为代表,是研究平城历史的重要资料,还以大量辽、金、元代瓷器而闻名,其藏品具有时间早、规模大、品味高等特点,许多珍贵文物多次在国内外展出。始建于辽代的下华严寺更以其栩栩如生的塑像及玲珑精巧的壁藏饮誉海内外。
大同市博物馆珍贵的文物藏品及陈列展览与堪称辽代艺术博物馆的下华严寺相互辉映,成为大同市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每年前来参观的中外游客达8万多人次。多年来作为重点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接待了大量中小学生团体及各界各类旅游团队,为宣传弘扬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促进精神文明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

大同市博物馆建筑工程介绍?

博物馆是征集、典藏、陈列和研究代表自然和人类文化遗产的实物的场所,拥有浓烈的地方特色。而博物馆的建筑造型也是当地文化的极致体现,反映了当地独特的风俗文化。以下是中达咨询给大家带来的关于全国博物馆建筑结构的详细介绍。
大同市博物馆最早为大同市文物陈列馆,成立于1959年;1963年正式更名为大同市博物馆。大同市博物馆馆历经半个多世纪,馆址历经下华严寺、展览馆西厅、大同十中天文楼。新馆于2010年5月18日开工建设,2014年12月31日开馆迎客。总投资4.9亿元,占地面积51556平方米,建筑面积32821平方米。大同市博物馆现有馆藏文物七万余件,为国家二级博物馆。
历史沿革
大同市博物馆1958年筹建,1959年开放。初名大同市文物陈列馆,是在原大同古迹保管所和大同市文物陈列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1963年改为大同市博物馆,馆址最初设立在驰名中外的辽代古刹下华严寺内,是负责全市国有文物收藏、保管、陈列的专门机构。
1989年在西门外繁华区展览馆开辟了大同市博物馆二部。
2006年,在大同市委、市政府实施“三馆(图书馆、展览馆、博物馆)改造工程”后方迁入新址。
2009年1月16日迁址于红旗广场的新馆免费开放。
2009年5月大同市博物馆被国家文物局评定为国家二级博物馆。
2010年5月18日,大同市博物馆御东新馆正式破土动工。
2015年1月1日,御东新馆正式对外开放。
建筑布局
大同市博物馆建筑设计通过对异型建筑空间的升腾动态进行典型刻画,将大同的历史文化融入其中,吸收大同自然地貌——大同火山群、龙壁文化和云冈石窟空间演化的文化元素。整个建筑形体环绕中央大厅以螺旋型的空间结构环绕形成一个整体。大同市博物馆占地面积51556平方米,建筑面积32821平方米。分地下一层、地上三层,局部有夹层。含文物展览区、公共服务区、多功能厅、文物库区和办公区等。

大同市博物馆

更多关于标书代写制作,提升中标率,点击底部客服免费咨询。

城市记忆,大同印象——大同博物馆御东新馆走笔

5·19,一个人打起行囊走进传说中的煤都—大同,浮光掠影中浩浩的云冈大佛、巍巍的悬空古寺、轰轰烈烈的“建城大业”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收获最多的除了浏览名胜古迹,感悟风土人情,最不容错过的还有一处,那就是位于文瀛湖畔的大同博物馆御东新馆,开馆于2014年12月31日,在红旗广场,非常类似人民大会堂的建筑——曾经也是大同市博物馆。一座博物馆就是一部物化的发展史。那不仅仅是一个空间,更有一种通往时间深处的力量,带着时空交错的神秘气息,置身其间静静思考,去追寻城市的过去、现在和将来,去咀嚼城市的文化之根。

步入展厅,件件珍品生动精巧,让人目不暇接,光怪陆离的北魏玻璃器皿,美轮美奂的辽三彩,元代金银器物,都彰显着大同作为“三代京华”的赫赫雄风,特别是“镇馆之宝”——元代影青釉广寒宫瓷枕,这件大同城西五里店出土的宝贝是元青白瓷的传世绝品,采用了四面镂空的宫殿式建筑,配有四组神话故事,正面为广寒宫的神话传说,凝固的玻璃镜后居然珍藏着罕见的景德镇窑的艺术珍品。试想无论多么的辉煌的文明,都无一例外地被 历史 的烟尘所湮没,人类在不断地创造着文明,文明却无法永生。但是,我们仍然可以通过某个途径去寻找这些文明的踪迹,这个途径就是博物馆。平城时代、百川汇流、名城史略、瓷路撷珍四大展厅,拉开了千年北魏帝京的绚烂画卷:那司马金龙墓出土的仪仗队伍俑群、来自波斯(今伊朗)萨珊王朝的鎏金高足铜杯、大同城南门外北魏建筑遗址出土的石雕方砚、波斯银币、鲜卑佩饰、北魏青瓷······我恍然梦回千年北魏王朝,那是中国北方英雄辈出的年代,那是平城激情燃烧的岁月,鲜卑铁骑横扫北方,定鼎平城,显然大同当时一派万国来朝、富贵荣华的繁荣景象,这里的文治武功远迈两汉,近启盛唐,现在如火如荼的造城运动不正是重温帝都旧梦,再造皇城气象吗?!

这是了解大同无声的课堂,这是一次不可或缺的文化体验,这是大同之行的重要驿站。在这个连接 历史 与现实的文化场所,透过一件件珍贵文物,我再一次近距离亲密接触了一个真实 历史 中的城市。

大同为何可以入选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

大同之所能入选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主要得益于三个方面:(一)悠久的历史和历史文化;(二)保留的大量的历史文物;(三)出产的大量的历史文化名人。

大同位于山西北端,早在玉器时代就要先民在此繁衍生活,大同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四千年前。夏、商、周时期,大同隶属冀州;战国时则从属于赵国雁门郡;北魏时期,大同做了百年的帝都;女真灭辽之后,也将大同设为陪都,大同的悠久历史皆有迹可循。

由于地理位置特殊,东临太行、西临黄河、境内山峦起伏,沟壑纵横,因此大同自古就是北方重镇,兵家必争之地,更是多民族交汇之处,不同的文化相互碰撞,因此大同诞生了丰富多样的历史文化,诗中常说的“云中”、“平城”都是大同的别名。

历史文物是历史文化的见证,大同境内保留了大量的文化,有屹立的城墙、鼓楼、凤临阁、恒山、平城遗址、北魏皇陵,还有云冈石窟、华严寺、善化寺等众多国家重点保护文物单位。此外,大同被誉为华北地貌的天然博物馆,境内火山群、古代冰雪地貌等各式地形,种类繁多,雄奇壮观。不但历史文物众多,自然风貌也见证了时间的足迹。

大同走出来的历史文化名人更是浩如繁星,古代十大贤君之一的北魏孝文帝、战国赵国,实施胡服骑射改革的国君赵武灵王、杨家将们的母亲佘太君、明末五猛将之一的曹文诏等等都是山西大同人士。他们即是大同历史文化的创造者,也是大同历史文化的见证者。

悠久的历史,丰富的文化,众多的历史名人让大同有资格成为首批历史文化名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