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朋友对于故宫博物院有哪些镇馆之宝?,首都博物馆十大镇馆之宝是什么?和首都博物馆三大镇馆之宝图片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编ミ猫田喂山风来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首都博物馆最有价值的文物是什么

首都博物馆的每件展品都有自身的价值和意义,稀缺的展品有很多,其代表的意义都不一样。首都博物馆作为北京的城市博物馆,其藏品的规模和等级档次,都是一流的。其中不少都是一级文物、精品文物,珍稀的代表性文物,就堪称是“镇馆之宝”了。 但是提及镇馆之宝的文物不得不提的是以下十大藏品。

首都博物馆最棒的文物?

首都博物馆有十件镇馆之宝。它们是:景德镇窑青花凤首扁壶,西周班簋,白玉子刚款杯,西周伯矩鬲,乾隆御制碑,元代景德镇窑青白釉水月观音菩萨像,清雍正青花釉里红海水龙纹天球瓶,北宋定窑白釉童子诵经壶,清缂丝十二章龙袍,清翡翠扳指。这是件文物都是最棒的!

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是什么呢?有什么历史?

纵观历史古今,诞生了无数的艺术文化瑰宝,他们承载了人类文化的发展史。不论是整个文明的诞生、科技的进步、自然的认知,我们都能通过这些作品获取。

如果说古人创造了文明,那么博物馆就是记录这些文明发展史的载体。正是由于博物馆对这些艺术和文化遗产进行保护,我们才能在今天与历史对话,俯瞰人类文明的繁星璀璨。

博物馆是一座城市的历史积淀,对于一座城市来说“只能存在于回忆中的样子”最能展现的也就是博物馆了,而它可以说是一座城市的灵魂。然而,任何一家博物馆来说,都不能缺少“镇馆之宝”,那是博物馆的灵魂所在。

1.中国国家博物馆

镇馆之宝:万历孝敬皇后九龙九凤嵌珠宝点翠凤冠

这顶帽子是孝靖皇后王氏的凤冠,红蓝宝石超过100粒,珍珠5000多颗,总重2320克(四斤六两)。

2.首都博物馆
镇馆之宝:元代景德镇窑青白釉水月观音菩萨像

1955年出土于西城区定阜大街西口,现藏北京首都博物馆“古代瓷器艺术精品展”的元代展厅,是首都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3.天津博物馆

清乾隆款珐琅彩芍药雉鸡玉壶春瓶

清乾隆款珐琅彩芍药雉鸡玉壶春瓶高16.3厘米,口径4厘米,底径5厘米。其形细颈鼓腹,小巧玲珑,造型高雅端庄,简洁而优美。瓶颈部兰料绘蕉叶纹,腹部绘制雏鸡、芍药等。

在这件16厘米的小瓶上,腹部用工笔花鸟技法绘制雉鸡、盛开的芍药等形象,色彩繁富艳丽,形态栩栩如生,是非技高艺精者不能胜任的。纹饰空白处墨书题诗,是诗、书、画合璧的彩瓷艺术珍品。

首都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珍稀的水月观音
在首都博物馆“古代瓷器艺术精品展”的元代展厅内,有一件观音菩萨像特别引人注目,它就是元代景德镇窑青白釉水月观音菩萨像――首都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这件瓷塑像高67厘米,1955年出土于西城区定阜大街西口。菩萨像头戴宝冠,宝冠上有小化佛,已残。额头宽阔,双目微闭,端庄慈祥,气质高雅。右腿支起,左腿下垂,右臂放在右膝上,神态优美,这种姿势的观音一般称为水月观音。观音上身穿袈裟,下身着长裙,胸前及衣裙上饰联珠璎珞,手腕戴臂钏,全身装饰十分繁缛。通体施青白釉,釉色白中泛青,胎质洁白细腻。

水月观音之由来,目前学术界一致认为与中唐画家周昉有关。周昉根据玄奘《大唐西域记》记载的布呾洛迦山中的观自在菩萨,而“妙创水月之体”,并在各地很快流传开来,成为后世三十三观音之一。晚唐、五代时期水月观音像已在各地寺院壁画中能够见到。北宋以后水月观音的影响日渐扩大,成为后世观音造像最常见的表现形式之一。

“水月”意为“水中之月”,在佛经中寓意佛法皆无实体。身后的一轮圆月可以说是水月观音的标志。水月观音在早期佛教经典中并没有出处,是佛教传到中国后,与中国本土文化融合而产生的。五代时期所见的水月观音为男性形象,面部有胡须。宋代人们对水月观音的崇拜已深入到民间各个阶层,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所见水月观音形象已演变为女性形象,面容娇美,体态婀娜多姿,雍容典雅,充满了智慧和慈爱。

元代元世祖信仰藏传佛教,将藏传佛教视为国教,于是在全国范围内广建寺庙,塑造佛像。同时在景德镇和龙泉窑也烧造了大量的瓷质佛像,如释迦牟尼佛像、观音菩萨像、佛龛等,水月观音菩萨像便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青白瓷是宋代景德镇窑创烧的釉色品种,青白釉来源于瓷器的釉色,又称影青,是介于青白之间的一种釉色,青中泛白或白中闪青,故称。釉面莹润如玉,敲之声音如磬,被当时人称为“假玉器”。多见刻花、划花及印花装饰,并有各种各样的瓷塑。元朝在瓷业产区景德镇设浮梁瓷局,专门生产宫廷及皇家用瓷,烧造出了像青白釉观音菩萨像、青白釉多穆壶及一些艺术水平较高的青花瓷,对景德镇制瓷业进行了统一管理,促进了元代瓷业的发展。

瓷塑的烧造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过程,面部模印,头部以工具刻划出发丝,身前璎珞纹采用联珠装饰贴塑而成。水月观音菩萨像的制作采用了模印、刻划、贴塑等多种工艺相结合的手法,充分表现出元代瓷塑的特点。

故宫博物院有哪些镇馆之宝?

北京故宫三大镇馆之宝:

1、乾隆款金瓯永固杯

乾隆款金瓯永固杯,口径8厘米,高12.5厘米,足高5厘米,口边刻有回纹。金瓯永固杯是的皇帝专用酒杯,据说只在特定的时间用,金瓯永固的寓意是希望大清的江山能够永远稳固,可见皇帝已经把这件酒杯当成了法宝。

2、青玉云龙纹炉  

青玉云龙纹炉来自宋代,是乾隆皇帝最喜欢的一件玉器作品,也是北京故宫博物馆中比较重要的一件作品。青玉云龙纹炉高度为7.9cm,口径为12.8厘米,在炉底还印着乾隆为这个青玉云龙纹炉所写的诗。  

3、清明上河图  

清明上河图,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为北宋风俗画,北宋画家张择端仅见的存世精品,属国宝级文物,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故宫馆藏数量

北京故宫藏有大量珍贵文物,据统计总共达1862690件之多,统称有文物100万件,占中国全国文物总数的1/6。

中国文物系统文物收藏单位馆藏一级文物的总数已达109197件,现已全部在国家文物局建档备案。在全国保存一级文物的1330个收藏单位中,故宫博物院以8273件(套)高居榜首,并收有很多绝无仅有的国宝。

北京的故宫博物馆有什么镇馆之宝?

‍‍

青铜之宝酗亚方樽为故宫青铜器的代表作品。青铜器的产生是古代中国从野蛮时代走向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之一。樽是盛酒器,流行于商早期至春秋战国时期。方樽传世较少。上世纪70年代在山东益都苏埠屯出土了几件带有亚铭文的青铜器,从挖掘的墓穴来看,规模都不小,加上众多带有亚铭记的器物,说明它们所代表的可能是一个大族。

‍‍

中国各省博物馆镇馆之宝有哪些?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几千年下来,在中国广袤的土地上出土了无数的文物,因此各个省都有着令人无法置信的文物,其中最厉害的被称为镇馆之宝。这些镇馆之宝当中有的是因为历史悠久,有的是因为意义重大。但每一件镇馆之宝都能够体现我们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和不屈的历史。以下是几件特别出名的镇馆之宝。

一、北京故宫博物院:清明上河图

清明上河图是中国十大名画之一。是北宋的画家张择端仅存的一件精品,是国家最高级别的文物。清明上河图采用散点透视图构法,详细的记录了,在中国北宋的时候,他们的都城汴京的繁华情况。话当中详细记录了城市的面貌和当时各个层次人的生活状况。最为难得的是这幅画非常长,有5米多。非常写实,具有极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二、湖北省博物馆:曾侯乙编钟

曾侯乙编钟的发现是考古史上的一个奇迹。也是世界音乐史上的一个奇迹。这是一套春秋战国时候的编钟,是由青铜器铸成的。一共有65件编钟,组成一个庞大的乐器阵列。最为神奇的是编钟出土之后仍然保存完好,可以发出各种不同的音节,其音域跨度达5个8半度。现代的人使用这个编钟仍然能够奏乐。他的出土改写了世界音乐史的发展。

三、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五星出东方利中国

这是一件神奇的文物。当考古工作者发现他的时候,发现上面有一串字写着五星出东方利中国。不禁让考古学者大为惊奇,因为他有一种美好的预示,寓意着现在的新中国能够腾飞。其实他是一件士兵裹在袖子上的织锦。这个文物的年代是汉代,来自蜀地,因为它所带有的美好寓意,被列为国家一级文物,是首批禁止出国展览文物目录之首。

其他各省都有自己的镇馆之宝,这真是中国文化的幸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