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哈哈娱乐网网站「ミ猫田喂山风」消息,近日,第二次世界大战发生在怎样的时代背景下?,第二次大战发生在什么时代?引发热议,第二次世界大战哪天爆发同样引起许多争议,对此众网友各抒己见。但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哈哈娱乐网为您解答。

第二次世界大战发生时间?

两次世界大战发生的时间分别是: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发生时间1914年7月28日—1918年11月11日。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发生在1939年9月1日—1945年9月2日。

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了深重灾难,但在客观上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在一战中,各种新式武器如飞机、毒气、坦克、远程大炮相继投入战争,是武器发展史的重要阶段。

第二次世界大战在客观上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这次战争带动了航空技术、原子能、重炮等领域的发展与进步。

扩展资料:

世界大战是指对立的国家集团之间进行的全球性战争,为帝国主义的产物,因此它是进入帝国主义时代以来出现的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

在帝国主义时代初期,已经发生过两次世界大战,分别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它们都是由帝国主义列强为重新瓜分殖民地、争夺世界霸权导致的。交战双方为了达成各自的战争目的,倾注国力,以武装斗争为主,在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外交等战线上展开了激烈的大搏斗,战争规模、消耗与危害,都是史无前例的,给世界人民造成了极大的灾难。

战后影响

第二次世界大战铲除了法西斯这一人类社会的毒瘤,它所带来的血腥杀戮造成的巨大破坏,给战后人类的社会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战后世界的政治、经济格局很大程度上是战争结果所带来的。

在军事领域,二战对军事武器的发展起到了重大的推动作用,大规模使用装甲部队进行战斗。此外,雷达、喷气战斗机、火箭及导弹、电子计算机、核武器等高科技武器都在战争中投入使用并发挥了重大作用。而这些军事领域的突破有直接催生了战后的第三次科技革命。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 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在什么时代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在机械兵器时代。

第二次世界大战作为机械化时代特有的典型战争形态,其军事上的成功与失败和战争的进程,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以内燃机技术为核心的科学技术群与作战理论、战术的结合程度。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两类新兴技术的悄然发展,决定了机械化战争的来临。

一类是飞机、坦克、大型舰船制造技术,另一类是电子通信技术。坦克和飞机广泛密集的使用,使美英和苏联采用了新的作战理论和战术,美英开始形成空中火力支援地面、密集使用机动兵器的战役理论和战术,苏军则重新恢复了大纵深作战理论。

战争背景

1918年11月11日,德国与协约国在法国巴黎东北的贡比涅森林签订投降协议。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协约国的胜利宣告结束。

战争结束后,协约国集团于1919年和1922年在巴黎和华盛顿先后召开了国际会议,讨论重建战后国际秩序的问题。经过几番讨价还价,最终建立了战后初期的国际体系,即“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核心问题是解决德国问题。英、法、美三国操纵签订的《凡尔赛和约》在处置德国时采取了“以暴治暴”的方法,使德国丧失了1/8的领土和1/10的人口,在德国人心目中埋下了仇恨的种子。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在什么时代?

时代:机械兵器时代。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在机械兵器时代。

第二次世界大战作为机械化时代特有的典型战争形态,其军事上的成功与失败和战争的进程,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以内燃机技术为核心的科学技术群与作战理论、战术的结合程度。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两类新兴技术的悄然发展,决定了机械化战争的来临。

时代特征: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可谓是人类空前的军火展示,全世界主要国家都开足马力生产武器,科学家和工程师也绞尽脑汁设计、改进武器,让军事工业得到了飞跃式发展。

但是依据各国国力不同,二战时的军备也有“装备鄙视链”,这个“鄙视链”不分盟军和轴心国,因为人虽有立场,但武器却没有立场,好的武器会受到敌对双方的赞誉,差劲的武器自己人也嫌弃。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什么时候爆发的?

1939年9月1日,德国闪击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1940年5月,英法联军在法国敦刻尔克大撤退。
1941年6月22日,德国入侵苏联,苏德战争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进一步扩大。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重创美国太平洋舰队,太平洋战争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
1942年1月1日,中国、苏联、美国等26国在华盛顿发表《联合国家共同宣言》,标志着反法西斯阵线的最终形成。
1942年6月,美军取得中途岛海战的胜利,使太平洋战场的形势发生转折。
1942年7月——1943年2月,苏军取得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从此,苏军开始转入战略反攻阶段,成为二战转折点。
1943年9月8日,意大利宣布投降,法西斯轴心国开始瓦解。
1943年11月22——26日,中美英三国在开罗会晤,签署了《开罗宣言》。声明盟国将坚持对日作战,直至日本无条件投降。明确规定日本侵占的包括东三省、台湾和澎湖列岛在内的中国领土必须归还中国。
1943年11月28日——12月1日,德黑兰会议召开,通过了苏美英三国在对德作战中一致行动和战后合作宣言,并决定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 
1944年6月6日,盟军在法国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
1945年2月,雅尔塔会议召开。会议的主要内容有:彻底消灭德国军国主义和法西斯主义,惩办战犯,实现战后民主化,准备在战后成立联合国,苏联在欧战结束三月内参加对日作战等等。
1945年4月30日,希特勒自杀身亡,苏军攻占柏林。
1945年5月8日,德国无条件投降。
1945年7月,波茨坦会议召开,重申了雅尔塔会议关于处理德国问题的精神。会议期间,以中美英三国的名义发表了促令日本无条件投降的波茨坦公告。
1945年8月6日,美国投掷原子弹轰炸日本广岛。
1945年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
1945年8月9日,美国投掷原子弹轰炸日本长崎。
1945年8月15日,日本裕仁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
1945年9月2日,日本政府代表在美国战舰“密苏里”号的甲板上签署无条件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宣告结束。

第二次世界大战发生在怎样的时代背景下?

第二次世界大战发生在十月革命所开创的世界历史新时代,即人类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代。资本主义已不再是无所不包的体系,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已经出现并得到巩固。

第二次世界大战发生在什么时候?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间:

1939年9月1日至1945年9月2日 

第二次世界大战(World War II,简称二战,亦可称世界反法西斯战争,1939年9月1日—1945年9月2日)是以德意志第三帝国、日本帝国、意大利王国三个法西斯轴心国和匈牙利王国、罗马尼亚王国、保加利亚王国等仆从国为一方,以反法西斯同盟和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为另一方进行的第二次全球规模的战争。[1] 

战争范围从欧洲到亚洲,从大西洋到太平洋,先后有61个国家和地区、20亿以上的人口被卷入战争,作战区域面积2200万平方千米。据不完全统计,战争中军民共伤亡9000余万人,5万多亿美元付诸东流,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世界战争。[2] 

第二次世界大战最后以美国、苏联、英国、中华民国等反法西斯国家和世界人民战胜法西斯侵略者赢得世界和平与进步而告终。[2] 

第二次世界大战在客观上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这次战争带动了航空技术、原子能、重炮等领域的发展与进步。

第二次世界大战发生在什么时候

第一次世界大战发生在1914年7月28日-1918年11月11日,第二次世界大战发生在1939年9月1日至1945年9月2日 。

第一次世界大战,战争过程主要是同盟国和协约国之间的战斗。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奥斯曼帝国、保加利亚王国属同盟国阵营,大英帝国、法兰西第三共和国、俄罗斯帝国、意大利王国和美利坚合众国则属协约国阵营。

这场战争是欧洲历史上破坏性最强的战争之一。大约有6500万人参战,1000多万人丧生,2000万人受伤。战争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第二次世界大战(简称二战,亦可称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是以德意志第三帝国、日本帝国、意大利王国三个法西斯轴心国和匈牙利王国、罗马尼亚王国、保加利亚王国等仆从国为一方,以反法西斯同盟和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为另一方进行的第二次全球规模的战争。 

扩展资料: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之间的战争,给全世界各国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的灾难,同时也带来了科技上的一大进步,是各国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以及军事等许多方面大大加强,同时一战加快了人权实现的步伐。

民族国家的纷纷建立是这次战争带给人类的最大成果。在此背后的民族意识的形成、民族观念的勃发,可以说是历史赐予其最好的机会,战后国际秩序的重建。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场正义的反法西斯战争,由德意志第三帝国、意大利王国、日本法西斯挑起的,它给整个人类造成了极大的灾难。作为对战争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德日两国能否对战争进行深刻的反省,是它能否为深受战争之苦的世界人民所宽恕,并从而成为政治大国的重要条件。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日在对待历史这一问题上采取了截然不同的态度:德国建立了反省战争的系统机制,对战争进行了彻底的反省;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却百般抵赖,自战争结束以来竭力否认其对外战争的侵略性质,歪曲给被侵略国及其人民造成的惨重灾难的历史事实。

参考资料:第一次世界大战—百度百科  第二次世界大战—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