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碧血丹心典故,碧血丹心的由来「知识普及」,以及碧血丹心的解释对应的知识点,文章可能有点长,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完,增长自己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碧血丹心的由来

解释】:满腔正义的热血,一颗赤诚的红心。形容十分忠诚坚定。
【出自】:《庄子·外物》:“苌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而化为碧。”
【近义词】:赤胆忠心、披肝沥胆、赤子之心
【反义词】:叵测之心、包藏祸心、背信弃义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形容为正义事业而牺牲的烈士

碧血丹心的成语故事

碧血丹心的成语故事

  碧血丹心这个成语是什么意思呢?它的成语故事又是怎样的呢?下面给大家整理了碧血丹心的成语故事,欢迎阅读!

  碧血丹心的成语故事

  周朝时期, 刘文公的大夫 苌弘一生忠于朝廷,不卑不亢,有浩然正气。他因为正直而得罪了朝中权贵,蒙冤被 周人杀害,传说他被杀的当时,有人慕名收集他的血液藏在家里,三年后这些干血块全都化为碧玉。

   碧血丹心相关内容

  拼音:bì xuè dān xīn

  近义词: 赤胆忠心、 披肝沥胆、 赤子之心

  反义词:叵测之心、 包藏祸心、 背信弃义

  褒贬:褒义词

  释义:碧血:出自“ 血化为碧”这个典故 血化为碧玉,后指为正义事业而流的血;丹心:忠心。满腔正义的热血,一颗赤诚的红心。形容十分忠诚坚定。丹:红色。用来形容英雄豪杰。

  出处:《 庄子·外物》:“人主莫不欲其臣之忠,而忠未必信,故 伍员流于江, 苌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而化为碧。”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形容为正义事业而牺牲的烈士

  例句:清· 丘逢甲《和平里行》:“南来未尽支天策,~留片石。”

   碧血丹心造句:

  岳飞碧血丹心,抗金报国,却被权臣 秦桧害死。

  民族英雄一腔碧血丹心,至死不忘精忠报国!

  多少热血男儿,一片碧血丹心,为国捐躯。

  革命烈士的碧血丹心铸造了我们祖国的钢铁长城。

  抗战时期,多少碧血丹心的英雄好男儿为国捐躯,他们用自己的身体筑起保卫国家的钢铁长城。

   碧血丹心写春秋

  “掷我们的头颅,奠筑自由的金字塔;洒我们的鲜血,染成红旗,万载飘扬!”这是在血与火的年代曾经唱响大江南北的《囚徒歌》中的诗句。这首诗昭示着祖国是革命先烈用无数颗丹心堆砌的;红旗,是革命先烈用一腔腔热血染红的!无数个英灵,无数腔热血,见证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荣辱!这首诗的作者是党的好儿子——林基路,在敌人的大牢中用鲜血写就的。

  林基路原名林觉民,后改名林基路。1916年4月17日出生于台山都斛镇大纲村一个律师家庭。1931年秋,林基路在台山任远中学毕业后,投身于学生运动中;1934年春,林基路赴日留学。翌年10月,以他为首成立了中共党支部,组织留学生开展爱国活动。1937年,“七.七”事变前,他赶回上海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林基路先后担任新疆学院教务长,阿克苏地区教育局长,库车县长和乌什县长。1942年春,林基路被反动军阀逮捕,被“黑暗吞噬着有为的躯体,镣链锁折了自由的翅膀。”他在狱中经受了严刑拷打,但他怀着“牺牲小我,完成大我”的牺牲精神,临危不惧,坚贞不屈地写下了气吞山河的《囚徒歌》。1943年9月,林基路惨遭敌人秘密杀害,牺牲时年仅27岁。

  为了纪念革命烈士、人民的好儿子林基路,新疆建立了林基路纪念馆和林基路纪念小学;在他的家乡——台山都斛修建了林基路公园和纪念碑。站在林基路纪念碑前,我仿佛看到了林基路先辈当年英勇顽强的英勇气概。他的形象如白云,坚贞圣洁;如石头,顽强默然;如高耸入云的塔,昂首挺立,永垂不朽!

  林基路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爱国的一生。“七.七”事变时,祖国危在旦夕,许多毫无骨气的中国学生都偷偷地溜到国外,躲避灾难,甘愿做“亡国奴”。而林基路怀着一颗“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赤子之心从千里迢迢的日本赶回祖国,拯救他那饱经沧桑苦难的亲娘——祖国!

  “苦难的娘亲!为你那五千年的高龄,已屈死了无数英烈。为你那亿万年的伟业,还要捐弃多少忠良!”林基路先辈在艰苦恶劣的环境下,与敌人不屈不挠地斗争。日本侵略军的凶狠残暴,令无数林基路似的英雄好汉年纪轻轻就为国捐躯。1943年,年仅27岁的他与战友毛泽民等被敌人残忍地杀害了。林基路用他的热血,染红了五星红旗;用他的丹心普照神州大地,照亮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前进的路!

  林基路的一生是爱民爱乡的一生,是艰苦奋斗的一生。林基路回国后,被派往新疆地区,开展抗日救亡工作。他担任县长

碧血丹心 望帝啼鹃 六月飞霜 亢旱三年 分别指哪些历史人物的典故?

人物如下:
苌弘:出处:《庄子·外物》:“苌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而化为碧.”——碧血丹心
望帝:相传战国时,蜀王杜宇称帝,号为望帝;后退西山,化为杜鹃鸟.——望帝啼鹃
邹衍:邹衍事燕惠王尽忠,左右僭之王,王系之狱.仰天哭,夏五月为之下霜.——六月飞霜
东海孝妇:东海曾经孝妇冤——亢旱三年

“碧血”这一典故出自哪路

《庄子·外物》中讲到“人主莫不欲其臣之忠,而忠未必信,故伍员流于江,苌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而化为碧。”
苌弘,字叙,古资中县(现资阳市雁江区)人,公元前(575-492年)。据《图经》载“苌弘、资中人,有祠在青泥坊,数里之内土色尚青。”成语“碧血化珠”、“碧血丹心”即由此而来。
就是说苌弘为人所杀,血三年化为碧玉。 成语“碧血化珠”、“碧血丹心”即由此而来。
这个典故的意思是说忠诚但却不被信任。碧血的意思就代表了主人是一个忠诚坚贞的人。后来人们常常用“碧血”来指忠贞坚强的人或烈士。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典故

出自 文天祥的《过零丁洋》,全诗是: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丹心”是指赤红炽热的心,一般以“碧血丹心”来形容为国尽忠的人。
“汗青”是指历史典籍。古时在未有纸的发明之前,要记录军国大事,便只能刻写在竹简之上;但必须先用火把竹简中的水分蒸发出来,这样才方便刻写,并可防虫蛀;后人据此引申,把记载历史的典籍统称为“汗青”。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自古以来,人终不免一死!但死得要有意义,倘若能为国尽忠,死后仍可光照千秋,青史留名。
岳飞、文天祥、史可法及谭嗣同均是为国为民而肯抛头颅、洒热血的烈士,其壮烈情怀均与这两句诗的诗意吻合,那到底这两句诗是谁人手笔呢?
南宋末年,文天祥在广东兵败被元军俘虏,并被带往北方囚禁,途中经过零丁洋,便写了“过零丁洋”诗来抒发国破家亡的抑郁。其诗的下半阙如下———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其后,文天祥始终不被任何威迫利诱打动,慷慨赴义!

解释以身许国,碧血丹心的意思

成语 以身许国

发音 yǐ shēng xǔ guó

解释 许:预先答应给与。把身体献给国家。指尽忠报国,临难不顾。

出处 《南史·羊侃传》:“久以汝为死,犹在邪?吾以身许国,誓死行阵,终不以尔而生进退。”

【用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碧血:出自“血化为碧”这个典故
《庄子·外物》中讲到“人主莫不欲其臣之忠,而忠未必信,故伍员流于江,苌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而化为碧。”
就是说周敬王的夫人蒙冤为人所杀,血三年化为碧玉。
这个典故的意思是说忠诚但却不被信任。碧血的意思就代表了主人是一个忠诚坚贞的人。后来人们常常用“碧血”来指忠贞坚强的人或烈士。
丹心,红色的心,意思是说忠诚的心、诚炽的心。

合在一起,形容忠诚、坚强、赤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