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朋友对于礼乐与国乐电子书,隋朝礼乐机构是什么?和中国礼乐教化要略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编依靠1棵草っ来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隋朝礼乐机构是什么

是太常寺。

太常寺是封建社会中掌管礼乐的最高行政机关,秦时称奉常。汉景帝六年 (公元前151年)改称太常(《汉书·百官公卿表》)。汉以后改称太常寺、太常礼乐官等。

太常卿下属职官与音乐密切相关的为太常博士,协律都尉(校尉),太乐署的令、丞,以及汉以后建置的鼓吹署令、丞,清商署(部)的令或丞等。

与礼乐仪制有关的官员为太常博士,或称太乐祭酒、太乐博士。兼及乐制和历算的官员。视地位高低称协律都尉(校尉)、协律中郎将、协律郎、雅乐部、钟律令、钟律郎等。其中的协律都尉、钟律令常常就是太乐令。太常所属个署、局、部的分并关系,因朝代和主管。

扩展资料

太常是中国古代朝廷掌宗庙礼仪之官。本名奉常,汉景帝中元六年(前144)改为太常;一说西汉初名太常,惠帝改为奉常,景帝时恢复旧称。新莽改名秩宗。东汉复称太常。秦时称奉常,汉景帝中元六年(公元前144年)更名为太常,掌管礼乐社稷、宗庙礼仪。

其属官有太史、太祝、太宰、太药、太医(为百官治病)、太卜六令及博士祭酒。九卿之一。其主要职责,一是主管祭祀社稷、宗庙和朝会、丧葬等礼仪。祭祀时充当主祭人皇帝的助手。二是主管皇帝的寝庙园陵及其所在的县。

太常每月要巡视诸帝陵墓一次。汉代因太常事重职尊,其位列于诸卿之首。西汉时多以列侯任该职。由于该官涉及宗庙和典礼,在其位者动辄见咎。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太常寺



孔子提倡的“礼乐”“乐”是什么?

“乐”是指音乐。

“礼乐文明”可以说是人类的一种文明制度,孔夫子一生奔波,所追求的目标就是“礼乐制度”的实现。“礼”包括人的行为准则、道德规范、尊卑秩序以及礼仪规矩等等。人的嗜欲好恶,都由礼来节制。在古人看来,人与动物的不同就是因为懂得礼。礼与法有点相似,但又不同,法是强硬的、缺少人情味的,而礼则是有温情的,是与道德、教养相联系的。在法的面前,人考虑的是敢不敢那样做;在礼的面前,人考虑的是应该不应该那样做。“乐”是指音乐。“礼”负责规范人的行为,“乐”则负责调和人的性情,人的喜怒哀乐之情,都可以通过乐来表达,同时也可以在乐声中化解。“礼乐”的目的在于教化,诱导人向善,让社会处于平和的状态中。现在一提到“教化”,人们就会与“政治”、“封建”联系起来,这显然存在着很大偏见。所谓“教化”,就是教育感化,使人在教育中,将仁义礼智信等社会道德内化为自己的心灵,从而在行为上表现出来。####在几次会议上都特别提到“建立和谐社会”的问题,这是一个非常好的举措。“建立和谐社会”,这个问题显然是针对目前社会中存在的一些不和谐状态提出的。西方文化进入中国后对中国传统文化影响较大,一些人在盲目的金钱崇拜与物欲追求中,享受到了西方物质文明带来的极大便利,随而便以为中国文化落后,于是把“洗澡水和孩子一起倒丢”,维系社会和谐稳定的传统道德与优秀的传统礼仪,都被西方观念与仪式所代替。我们现在应该认真地思考一下,西方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学习,我们有哪些传统应该继承。

古代的封建礼制与礼乐制度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封建礼教是我们近现代人提出的一个概念,笼统地指不合现代理念的一些古代的规矩与约束,像女子裹脚,三从四德等等
周礼》是西周时期周公旦所著,系统地制定了一系列的礼的规范,使当时的人们行为处事有所依凭,在当时既是人们的道德标准,也是管理国家的法律,像是白天做爱便是不合礼法的。孔子的思想便是来自于周礼,他的一个重要主张便是“克己复礼”,这里的礼指的便是周礼所制定的行为规范
前者笼统,后者具体,前者是后者经过漫长的发展而形成的一套系统,所以说两者不同,而礼乐制度经历了发展过程,封建时代的礼乐制度与周礼的本质是不同的
礼乐制度起源于西周时期,相传为周公所创建。它和封建制度、宗法制度一起,构成整个中国古代的社会制度.。
礼乐制度分礼和乐两个部分。礼的部分主要对人的身份进行划分和社会规范,最终形成等级制度。乐的部分主要是基于礼的等级制度,运用音乐进行缓解社会矛盾。

礼乐制度与宗法制的关系?

宗法制、分封制与礼乐制是西周的基本政治制度,三者之间相辅相成,共同维护了西周政局的稳定。

宗法制和分封制是互为表里的政治制度,宗法制是通过血缘宗族关系来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联系的政治制度。嫡长制继承制是宗法制的最大特点,并且,按照血缘关系的亲疏,形成了“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这样的宗法等级。因而,宗法制是维系分封制的血缘纽带,也是巩固分封制的重要手段,更保证了分封制的顺利推行和稳定实施。

分封制,就是周天子把土地和人民,分封给王族子弟、功臣、先代贵族,建立诸侯国,其目的是“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受封诸侯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也可以在自己领地里进行再分封,可以设置官员、建立军队和征派赋税,同时受封诸侯必须绝对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对周天子定期进行朝贡,并提供军赋和力役。因而,分封制是建立在宗法制基础之上的,也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外在体现,两者缺一不可。

礼乐制是西周文化的主构架,周礼强调要尊崇上天和先祖,同时规定了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之间上下的尊卑关系,不得有所逾越,周礼有吉礼(祭祀礼)、凶礼(丧葬礼)、宾礼(交际礼)、军礼(征战礼)、嘉礼(吉庆礼)。每个人从出生到死亡,从人事到祭祀,从日常生活到政治活动,都有与其身份相合适的礼仪规范。乐是辅从于礼的,乐以音乐节奏的艺术美,让等级规范、形式森严的“礼”具有了征服人心的感染力。西周礼乐制作为一种通过礼仪和艺术表现出来的外在文化,本身就体现了分封制、宗法制的内涵。本质上说,西周的礼乐制是保证分封制、宗法制稳定推行的工具,《礼记》中的所谓“礼不下庶人”,《荀子》中的所谓“士以上则必以礼乐节之”,就指出了礼乐制在维系分封制、宗法制方面的重大作用。

春秋战国时期代表性音乐思想与西周礼乐制度有什么关联

1、春秋战国时期的音乐思想是我国几千年封建社会音乐思想发展的源泉,对后世音乐思想的影响很大。
2、西周礼,在西周用于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是社会的典章制度和道德规范。作为典章制度,是社会政治制度的体现,是维护上层建筑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人与人交往中的礼节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