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珠江的来源和历史,珠江的历史简介「科普」,以及广州珠江大桥历史简介对应的知识点,文章可能有点长,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完,增长自己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珠江的变迁历史

距今6000年前珠江三角洲是一个以今广州为顶点的岩岛罗列的漏斗状浅海湾。

珠江位置大致从广州市的黄浦起,往西经过南海县的石湾、南庄,折向南经顺德的西樵山、九江、甘竹、均安,再接江门、新会而达于古兜山东北麓的沙富。

珠江漏斗状海湾存在的下限,一直延续到到汉、晋时期。

随着西江、北江上游带来的泥沙不断淤积,珠江溺内开始出现一些冲积平原或新的沙岛,平原上多阡陌相连。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由于珠江流域气候湿热,植被茂密,而珠江沿江开发有限,河流带来的泥沙较少,所以,海湾淤积较慢。

唐代以后,南方山区普遍得到开发,珠江水泥沙增加,海岸线逐渐向海湾伸展。

宋以来,随着三角洲出现一些沙田,为防止海水内侵,修建桑园堤、扶宁堤、咸潮坝等捍海堤,加速了边滩的发育。

宋代西江口已推至九江、甘竹附近,北江河口北侧移到黄浦附近,南侧延伸顺德附近,九江、桂州、沙湾以北的南海、番禺、顺德一带,已经是村落密集,田园阡陌的富庶地区。

南宋绍兴22年(1152)还在新淤涨的三角洲上设置了香山县。

明代石歧以北的整个地区都已淤积成陆,西江三角洲的上古井、黄杨山、竹篙岭、五桂山等岛屿已连一片。

南海的浮邱,宋代仍是海港,到明代已经“去海四里”。

18世纪,珠江三角洲已推移到磨刀门附近。

至清末,整个珠江三角洲已是平畴绿野,城镇星布。

珠江的来源和历史

珠江,或叫珠江河,旧称粤江,是中国境内第三长河流,按年流量为中国第二大河流。全长2400公里。原指广州到入海口的一段河道,后来逐渐成为西江、北江、东江和珠江三角洲诸河的总称。其干流西江发源于云南省东北部沾益县的马雄山,干流流经云南、贵州、广西、广东四省(自治区)及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在广东三水与北江汇合,从珠江三角洲地区的8个入海口流入南海。北江和东江水系几乎全部在广东境内。珠江流域在中国境内面积44.21万平方公里,另有1.1万余平方公里在越南境内。2011年4月1日起,整个珠江流域将史上首次统一禁渔。

珠江(包括西江和北江)的历史故事有哪些?

珠江得名是与一颗宝珠有关的。传说;古代南越王赵伦有一镇国之宝,叫“阳陵宝珠”,那真是件无价之宝,可惜后人把宝珠作了殉葬品。唐朝时有个名叫崔伟的读书人,由于一次偶然的机会,得到了神医鲍姑送的越井岗艾,救活了一条大白蛇玉京子。王京子感激崔伟,带他神游越王墓,从越王墓中得到了这颗宝珠。消息很快传出去,不久,一位波斯商人远涉重洋而来,说波斯国王丢失了一颗摩尼珠,和这颗一模一样,就用十万贯重金把阳陵兰珠买走了。

波斯商人高兴地带着这颗宝珠登程回国,航船沿着江水一路顺风行驶,两岸景色如画。波斯商人看到迷人的山光水色,忍不住打开宝箱,取出宝珠,捧在掌心;只见宝珠光芒四射,与周围的山光水色相辉映。突然,狂风骤起,白浪翻滚,一道白光从他掌心冲天跃起,射人江中,钻进一块长满青苔的巨石之下,宝珠不忍离开自己可爱的家乡,终于永潜江中。

从此,那块巨石人夜便闪闪发光,随潮涨落,永远浮在江面上,后来就把它叫做“海珠石”这条江也得名叫“珠江”今天,海珠石已与陆地连成一片,石k生了一株大榕树,耸立在海珠花园内。有诗云:“底事明珠解去来,当时合浦已堪猜。胡贾不省何年事,老石江头空绿苔。”说的就是这件事。

珠江在那个省?

珠江流经云南、贵州、广西、广东、湖南、江西6个省(区)和越南的北部。珠江,是一个由西江、北江、东江及珠江三角洲诸河汇聚而成的复合水系,发源于云贵高原乌蒙山系马雄山。

形成支流众多、水道纷纭的特征,并在下游三角洲漫流成网河区,经由分布在广东省境内6个市县的虎门、蕉门、洪奇门(沥)、横门、磨刀门、鸡啼门、虎跳门和崖门八大口门流入南海。

在广东的珠江水系中,东江、流溪河、北江大致由东北向西南流,西江、潭江大致自西向东流,并都汇于珠江三角洲网河区,最后分别由8大口门注入南海,整个水系呈扇状水系。

扩展资料

“珠江”历史

珠江原指广州到入海口96公里长的一段水道,因为它流经著名的海珠岛(石)而得名,后来逐渐成为西江、东江、北江以及珠江三角洲上各条河流的总称。珠江有狭义和广义之称。更狭义的珠江,是指珠江支流在广州西北方的“三水”汇合后,由北向南,又从西到东流经广州市区的那一小段河道。

在古代,珠江流经广州市区的那段河流原来是很宽阔的,约有2公里宽。原来珠江的北岸不在沿江路,而在中山路一带,而南岸,千百年来大致没有改动。在宽达2公里的珠江中,原来有3个礁石岛,叫做海珠石、海印石和浮丘石。

海珠石是旧时珠江河道中的巨型礁石岛,又名海珠岛,在今沿江西路与新堤附近。海珠石因长期被江水冲刷而浑圆如珠,所以被称为海珠石。宋时该石仍位居江心,后因泥沙冲积,渐与珠江北岸陆地相连。1931年扩筑新堤建沿江西路时,海珠石始沉埋地下。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珠江

谁可以告诉我:珠江的发源地、流经范围、长度、宽度、深度及水系从属情况、历史、传说等

关于珠江的故事有:1932年哈尔滨电业局成立了秘密党支部,张兰生首批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当选为支部委员。1933年4月2日,哈尔滨电车工人举行大罢工,他是罢工的组织者之一。1934年2月,哈尔滨电业局党支部遭到破坏,受中共哈尔滨市委派遣,赴珠河抗日游击根据地工作。1935年2月,任中共珠河中心县委书记,领导珠河、五常、方正、延寿等地的党团工作。在1934年冬和1935年春日伪当局发动的"大讨伐"中,他率领珠河地区的广大军民,粉碎了日伪的围剿。1935年10月,组建珠河县人民政府,壮大了游击队,在道北、道外、亚布力、双东、苇河成立了区委,在延寿、方正成立了延方特支,党员达到300余人。1935年夏,日伪当局加紧"讨伐"珠河游击根据地,根据地和反日群众组织遭受严重破坏。张兰生于9月10日主持召开了珠河中心县委执行委员会议,决定把游击队改编为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三军主力,由珠河地区向松花江下游的汤原、依兰、勃利地区转移,开辟游击新区。张与珠河中心县委成员则去老区开展恢复根据地的斗争。

珠江有多少年历史了

珠江流域内各大水系是在中生代中期,即在燕山期块断运动基础上发育发展;并经第三纪以来,以大面积升降运动为主要形式的新构造运动而进一步加深水系的联通,形成今日珠江流域的面貌。就是说从数千万年前开始构造,完全形成要到几百万年前,

珠江是我国的历史遗产吗

珠江,又名粤江,是中国的第二大河流。因流经海珠岛而得名。是东、西、北三江及下游三角洲诸河的总称,发源于云贵高原乌蒙山系马雄山,流经中国中西部六省区及越南北部,在下游从八个入海口注入南海。
全长2214公里,流域面积453690平方公里(其中442100平方公里在中国境内,11590平方公里在越南境内。),年径流量3300多亿立方米,居全国江河水系的第2位,仅次于长江,是黄河年径流量的7倍,淮河的10倍。其长度及流域面积均居全国第4位。
珠江水系共有大小河流774条,总长36000多公里,丰盈的河水与众多的支流,给珠江的航运事业带来了优越条件,航运价值仅次于长江,居全国第二位。珠江水系水能资源蕴藏丰富,著名的天生桥、大藤峡、鲁布革、新丰江等水电枢纽都属于珠江水系。珠江流域面积广阔,多为山地和丘陵,占总面积的94.5%,平原面积小而分散,仅占55%,比较大的是珠江三角洲平原。珠江流域旅游资源丰富,著名的黄果树瀑布、桂林山水都在珠江流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