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朋友对于赣江上游有哪些城市,赣江最后流入什么地方?和赣江是哪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编女王范儿爆棚来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赣江流经哪几个省市

中国江西省最大河流。长江下游重要支流之一。位于长江以南、南岭以北西源章水出自广东省毗连江西南部的大庾岭,东源贡水出自江西省武夷山区的石城县的赣源岽,在赣州汇合称赣江。北流经万安,泰和,吉安,吉水,峡江,新干,清江、丰城到南昌市注入鄱阳湖,後洩入长江,长758公里,流域面积81,600平方公里。中上游多礁石险滩,水流湍急。下游江面宽阔,多沙洲。主要支流有信江、锦江等。赣州以下可以通航。旧时沿岸各地是长江下游与两广的交通纽带。
  赣江(the Ganjiang River)南北流贯江西省,包括贡水在内全长751公里,是长江的第7大支流,也是江西省最大的河流。赣江古称扬汉(杨汉)、湖汉等,流域面积8.35万平方公里,占江西省面积的51%。以万安、新淦为界,分为上游、中游、下游三段。

赣江的流域概况

赣江是鄱阳湖流域第一大河,流域范围涉及赣州、吉安、萍乡、宜春、新余等市所辖的44个县(市、区),面积为83 500平方公里,占全流域国土面积51.5%,赣江下游尾间地区所涉及的南昌市、南昌、新建、永修等县划归鄱阳湖区。上游流域区,区域范围包括整个赣州市所辖各县(市、区),以赣州市为中心;中游流域区,范围包括整个吉安市所辖各县(市、区)及乐安县(属抚州市),以吉安市为中心;下游流域区,范围包括新余所辖各县(市、区)及宜春市除丰城市外各县(市、区)。 地形地貌 赣江流域呈现山地丘陵为主体的地貌格局,山地丘陵占流域面积的64.7%(其中山地占43.9%,丘陵20.8%),低丘(海拔200m以下)岗地占31.5%,平原、水域等仅占3.9%。赣江流域西部为罗霄山脉,构成赣江水系与湘江水系的分水岭,由一系列北东向山脉构成,自北向南依次有九岭山、武功山、万洋山、诸广山等,海拔多在1000米以上;南端地处南岭东段,主要山地有大庾岭和九连山,大致走向东西,构成赣江水系与珠江水系的分水岭;东端也主要由若干北北东向山地构成,其南端为武夷山,系赣江水系与闽江水系的分水岭;北端为雩山,系赣江水系与抚河水系的分水岭;流域南部为花岗岩低山丘陵区,并在其间夹有若干规模较小的红岩丘陵盆地,中部为吉泰红岩丘陵盆地区,北部则为赣江下游,是一个以山地、丘陵为主体兼有低丘岗地和少量平原的地貌组合类型。这种地貌格局自南向北沿着赣江的流向呈阶梯状分布,流域上游区山地丘陵面积占83%,低丘岗地占15.6%,平原仅占1.5%;中游区山地丘陵面积占56.7%,低丘岗地占38.1%,平原占5.2%;下游区山地丘陵面积占37%,低丘岗地占55.9%,平原占7%。很明显,山地丘陵依秩减少,低丘岗地则渐次增多,河谷平原面积相应扩大。气候特点 赣江流域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足,非常适宜植物动物人类生长,年均降水量1400~1800毫米。
赣江流域南北地跨4个纬度,干流天然落差达937m,导致南北气候出现差异,这种差异主要表现在:①气温,南北年平均气温相差3℃左右,流域平均气温17.8℃,以于都19.7℃最高,南高北低;相应≥10℃的积温,上游区>6000℃,中游区>5500℃,下游区<5500℃,同样无霜期南部比北部长。但由于南北地势不同,南部山地多,北部低丘岗地多,南北年平均最低气温和最高气温均差别不大。②降水,最突出的是赣江中游区是全流域的降水低值区,泰和年均降水量仅1413.2毫米,比流域平均值低247.7毫米,为低值中心,流域雨季(4~6月)降水量最少的也在该区的万安为619.9mm,比最多的弋阳(1023.6mm)少403.7毫米,也正是降雨的这种分布特征,吉泰盆地和赣南50多年基本上没有发生过大暴雨;三是太阳辐射和日照时数,大体上上游区辐射强度大,为全流域的一个高值区之一,日照时数也较多,无论上、中、下游区太阳辐射和日照时数东部均高于西部。生态环境 赣江流域生态环境总体良好,森林覆盖率高于鄱阳湖流域平均值,达到63.6%,赣江水质在南昌以上水质达标率为78.7%,除萍乡、新余外其他主要城市空气质量级别均在二级。
生态环境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森林质量不高,存在结构性矛盾,林分结构不合理,针叶林比例高,阔叶林比例小,林龄结构不合理,中幼龄林比例高,成熟林、过熟林比例小,森林郁闭度小,活立木蓄积量低,森林防护功能差;二是水土流失仍然较严重,上游区水土流失面积占该区面积22%,中游区占该区面积16.7%,下游区占该区面积21.6%,中游区水土保持较好;三是中游区降水量是全流域的低值区,水土流失虽较少,但易旱,是流域旱情发生较多的区域;四是赣江赣州江段污染较重,一般为Ⅳ类水质,尤其是下游区支流袁水的新余江段污染严重,出现V类或劣V类水质,同时新余、萍乡降尘超标,空气质量较差。 水资源 赣江流域地表水资源量为702.89亿立方米,占全流域地表水资源量的48.2%,占全省的45.5%,地下水资源量为188.43亿立方米,占全流域地下水资源量的52.3%,占全省的49.6%。
赣江径流量以赣江下游控制性水文站(南昌外洲水文站)实测值计算,多年(1956~2000年)平均为687亿立方米,以此代表赣江年均入湖水资源量,河流含沙量0.144kg/m3。 土地资源 赣江流域土地面积占鄱阳湖流域土地面积51.5%,其中农业用地面积占90.4%,建设用地占4.5%,未利用土地占5%。农业用地中林业用地551.4万h㎡,占农业用地面积的71.5%,占区域土地面积的64.7%。
土壤类型以山地黄壤、黄棕壤、红壤、紫色土和水稻土为主,海拔800米以上主要是黄壤和黄棕壤,800米以下的丘陵

江西赣州地区包括哪些城市

截止2019年,赣州市下辖章贡区、南康区、赣县区3个市辖区,大余、上犹、崇义、信丰、龙南、定南、全南、安远、宁都、于都、兴国、会昌、石城、寻乌14个县,代管瑞金1个县级市,赣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蓉江新区2个功能区。

1、章贡区

章贡区,是江西省赣州市的市辖区,是赣州市委、市政府所在地,是全市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教和交通中心,是赣州都市区的核心区,是中国重要的钴钨冶炼基地。章贡区位于江西省南部、赣州市中偏西北部,介于东经114°46′40”-115°3′40”,北纬25°40′16”-25°58′56”之间。

2、南康区

南康区,隶属于江西省赣州市,位于江西省南部、赣州市西部,古称“南野”,秦、汉名“南埜”,三国时因“地接岭南,人安物阜”而得名南安县,晋太康元年(公元280年)始置南康县,1995年撤县设市,2013年11月撤市设区,2014年2月南康区正式挂牌成立。

3、赣县区

赣县区,隶属于江西省赣州市,位于江西省南部、赣州市中部,赣江上游,东邻于都县、安远县,南接信丰县,西连章贡区、南康区,北与兴国县、吉安市万安县接壤,与章贡区、南康区、赣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蓉江新区共同组成赣州市中心城区。

4、大余

大余县(1957年之前名为大庾县)位于江西省西南端,赣州市西南部75公里处,章江上游,庾岭北麓,介于东经114°~114°44′、北纬25°15′~25°37′之间。东北与南康区相连,东南与信丰县交壤,西北与崇义县毗邻,南与广东省南雄市襟连,西界广东省仁化县。

5、崇义

崇义县建县于1517年,是王阳明以“崇尚礼义”之意取其名。位于江西省西南边陲,章江源头,隶属赣州市。介于东径113°55′~114°38′,北纬25°24′~25°55′之间。东与南康区接壤,南与大余县和广东省仁化县相交,西与湖南省汝城县、桂东县毗邻,北与上犹县交界。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赣州

戆洲属于哪个省哪个市

应该是赣州,在江西省。

赣州市位于赣江上游,江西南部,是江西第二大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卫生城市.简称赣或虔(为了与江西省简称相区别,现多简称虔)。

东接福建省三明市和龙岩市,南临广东省梅州市、河源市和韶关市,西靠湖南省郴州市,北连本省吉安、抚州两地区.处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向中部内地延伸的过渡地带,也是内地通向东南沿海的重要通道之一。

相关信息

赣南形成行政区的历史悠久。三国·吴嘉禾五年(236)设置相当于市一级的行政机构——庐陵南部都尉。宋代分设南安、赣州两个政区,简称“南赣”。又因地处赣江上游、江西南部,并于清康熙年间和民国初先后置分巡赣南道和赣南道,亦俗称“赣南”。

赣南地处中亚热带,呈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此地四季分明,地形复杂,以山地、丘陵、盆地为主,地域差异大,森林树种垂直分布明显,动植物种类繁多,是中国商品林基地和重点开发的林区之一。赣南地区还是著名的红色革命老区。

赣江最后流入什么地方

最后流入长江干流。

章、贡两水在赣州章贡区八境台汇合后始称赣江。曲折北流,经万安、泰和、吉安县、吉州区、青原区、吉水、峡江、新干、樟树市、丰城到南昌市新建县、南昌县,分四支注入鄱阳湖。

赣江自南向北注入鄱阳湖,然后继续向北,通过鄱阳湖湖口汇入长江干流。赣江源头位于武夷山脉西麓,发源后自南向北流动,干流全长约766千米,流域面积约为8.35万平方千米,支流众多,水系十分庞大。

河流落差达937米,加上河流径流量巨大,河流水能蕴藏量较为可观,自赣州以下河段都可以通航,自古以来是江西省南北运输的大通道。

扩展资料:

赣州以上为上游,山地纵横,支流众多,主要有湘水、濂江、梅江、平江、桃江、上犹江等,分别汇入章水和贡水。

赣州至新干为中游。赣州至万安段,由于河流切割遂犹山地,多峡谷和险滩急流,万安水电站建成后,险滩多已消失;万安以下,河流进入吉泰盆地,河面渐宽,水势和缓,东西两岸有孤江、遂川江、蜀水、禾水、泸水等较大支流汇入,水量大增;吉水到新干段,切穿武功山余脉,形成一较长的峡谷带。

新干以下为下游,山势渐退,江面逐渐开阔,水流平缓。有袁水和锦江汇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赣江

赣江的源头和终点分别在哪?

赣江源头是在江西石城,终点是在吴城

赣江是长江主要支流之一,是江西省较大河流,位于长江中下游南岸,源头是在赣闽边界的武夷山西麓,自南向北纵贯全省,有十三条主要支流汇入,其全长为766公里,流域面积为83500平方公里。从河源到赣州是上游,称之为贡水,在赣州市城纳章水后称之为赣江。  

贡水全长为255公里,穿行在峡谷和山丘之间。赣州到新干是中游,全长为303公里,而新干到吴城称之为下游,全长为208公里,江阔且多沙洲,两岸筑有江堤。赣州是通过鄱阳湖和长江相连接,不仅是江西省水运大动脉,还是远景规划赣粤运河的组成河段。  

赣江地形地貌

赣江流域呈现山地丘陵为主体的地貌格局,山地丘陵占流域面积的64.7%(其中山地占43.9%,丘陵20.8%),低丘(海拔200m以下)岗地占31.5%,平原、水域等仅占3.9%。

赣江流域西部为罗霄山脉,构成赣江水系与湘江水系的分水岭,由一系列北东向山脉构成,自北向南依次有九岭山、武功山、万洋山、诸广山等,海拔多在1000米以上。

南端地处南岭东段,主要山地有大庾岭和九连山,大致走向东西,构成赣江水系与珠江水系的分水岭;东端也主要由若干北北东向山地构成,其南端为武夷山,系赣江水系与闽江水系的分水岭;北端为雩山,系赣江水系与抚河水系的分水岭。

上犹周边的城市有哪些

周边有赣县,南康市。
上犹县隶属于江西省赣州市,位于赣江上游,江西省西南边陲,赣州市西部。
上犹县地形从西北向东南倾斜,东、北、西和西南多高山,东南为丘陵、河谷盆地,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四季分明。

赣江的源头和终点是什么

赣江源头位于武夷山西麓。同样身为长江主支流之一,赣江贯穿了整个江西省。

从河源到赣州一段是赣江的上游,名叫贡水。赣江是江西省的大动脉,和鄱阳河还有长江连接,总长766公里。主要是贡水与章水汇合后,始称赣江,从赣这个字的结构上也能看出一二。

赣江边的建筑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句话经常听见,因为人类的生命除了空气以外,离不开水资源的哺育。赣江亦是如此,它是江西人民的母亲河,同样也哺育数千万生命。赣江在它独特的地域和历史中,形成自己的江西文化。江西历史文化是从宋代开始闪光,同时也是从赣江起源。

赣江给人们带来丰富资源,也任由人们在它旁边建造起高楼大厦。赣江在赣江边上的南昌市,有着一座摩天轮,这座摩天轮被称为是世界上第三高的摩天轮,高度达160米,大家都叫它南昌之星,是南昌市地标。登上这座摩天轮,便能把赣江的美景一览眼底。

赣江的源头和终点是什么?

赣江源头在江西石城,终点在濠城。

赣江源头在江西石城,终点在濠城。 源头在赣闽交界的武夷山西麓,上游为河源至赣州,称为贡水,在赣州市接漳水后称为赣江。

赣州至新干为中游,长303公里,穿行于丘陵之间。新干至吴城为下游,长208公里,江阔多沙洲,两岸筑有江堤。赣江通过鄱阳湖与长江相连,是江西省水运大动脉,也是远景规划赣粤运河的组成河段。

赣江是鄱阳湖流域5河之首,由南至北纵贯江西全境。赣江上游称贡水,发源于石城县石寮岽,主河道(干流)至吴城人湖口全长766公里,流域面积83500平方公里,占鄱阳湖流域面积的51.5%。

赣江水利:

环鄱阳湖南昌赣江区域水利建设项目位于赣江中下游,坐落于经开区北区。项目建设总规划面积为36261亩。

一期工程建设的内容包括:赣江区域水利建设工程、水土保持工程、10万吨自来水厂、7万吨污水处理厂、污水提升泵站工程、桥梁工程、场地平整及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等。

赣都市在哪个省?

赣都市在江西省,即江西省赣江市。

赣州是江西省省域副中心城市、中国百强城市、国家区域中心城市、国家Ⅱ型大城市、“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赣粤闽湘四省通衢的区域性现代化中心城市,拥有4个国家级开发区和1个综合保税区。

赣州钨与稀土资源丰富,是全国稀有金属产业基地和先进制造业基地。赣州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示范区、红色文化传承创新区。赣州都市区是江西省重点培育和发展的都市区。

扩展资料:

赣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原中央苏区所在地、万里长征的起点城市,文天祥、周敦颐、海瑞、王守仁、辛弃疾和中共第一代核心领导人皆在赣州主政过。

赣州是中国魅力城市之一,有着千里赣江第一城、江南宋城、红色故都、客家摇篮、世界橙乡、世界钨都、稀土王国和世界风水堪舆文化发源地等美誉。

赣州形成行政区的历史悠久。三国·吴嘉禾五年(236)设置相当于市一级的行政机构——庐陵南部都尉。宋代分设南安、赣州两个政区,简称“南赣”。又因地处赣江上游、江西南部,并于清康熙年间和民国初先后置分巡赣南道和赣南道,亦俗称“赣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赣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江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