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闫寒冰,华东师范网络教育在教育部做过备案吗??,以及吴佳辉对应的知识点,文章可能有点长,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完,增长自己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作业”前置的设计策略

“作业”的问题,需要从教育质量标准的规范和执行等很多方面系统解决。“作业前置”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可行性策略。将作业“翻转”到教学过程的前端,可在课堂前、单元教学前甚至学期前,或开设“作业超市”,学生将从“被动”变为“主动”,调用自身的学习系统和知识领域的认知、情感和动作,嫁接新旧知识的桥梁,发现问题并自主寻求问题的解决办法;带着问题进入课堂,以解决问题为导向,增强学习动力和自主性。学生还可以打破教师设计的程序,根据已有的知识领域,开启个性化的、深层次的学习历程。具体策略如下:

1.终局思维

前置作业,以提升核心素养为前提,让教学从“知识传递”走向“知识建构”。它不是简单的、重复的抄写过程前移,也不是所有教学内容的前移,而是基于对知识的多维度、多层面的“解释、阐明、应用、洞察、神入和自知”理解的学习任务(《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第二版,威金斯、麦克泰格著,闫寒冰等译)。作业设计应置入教学设计中全盘考虑,要对“预期学习效果”有充分的思考和把握,采取“终局思维”,不断反复对“终点”回望的螺旋式递进,摆脱教学聚焦知识灌输、活动表面化与形式化的尴尬。

2.评价前置

评价若放在最后环节,其诊断性、激励性和调控功能不能及时发挥。“评价”前置,不仅以“评价”的内容和方式来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活动的设计以及呈现顺序、教学资源的组织和使用等,同时将作业的评价方式、标准,以及师生共同商定的积分规则与制度,包括允许犯错次数、优先完成作业的“优待”或“豁免”权限的清单等,事先公布,并按周、月、学期进行统计公布,让学生有目标感、方向感。

(1)减分变加分。许多教师的作业批改方式采用“√”和“×”判断,或使用满分下的减分制;这些检测方式建立在纠错和惩罚的观念基础上,造成达到满分很难,屡屡在培养“失败者”。“作业前置”采用加分制,变惩罚为激励;例如,采用保龄球的滚动积分法、竞赛类的晋级制、积分银行借贷制等。

(2)集体积分制。采取个人、小组和集体同时积分制度,个体分数越多,对集体的贡献越大,帮助其他同学得分也给个人积分,不断促进合作和互助,改善竞争关系。例如,香港某学校建造了一套先进的“人力发电设备”,通过人力运动产生电能供给教室基本用电,学生每天体育课的作业是“运动发电”,发电量同时计入个人、班级、年级的成绩,同时每天公布班级、年级的发电量,不仅增强了个体自觉锻炼的积极性,还增进了合作。

3.驱动任务

(1) 利用“ 心流”(Mental flow)。当任务的挑战与能力匹配时,会启动“自我系统”,产生“心流”,才有兴奋、激动和愿意付出努力的冲动,才有“跳起来摘到了桃子”的成就感。前置作业的任务、形式与要求是一种能平衡“太难”与“太容易”的真实挑战情景,能足够吸引并启动学生的学习系统,同时还能让“知识领域”的知识迁移应用并丰富。所以作业应该是任务驱动的项目化、情景式学习,采用的是PBL 的学习方式。例如,初中物理“长度的测量”教学前,布置“至少采用三种方法,测量自己和父母的手指甲宽度,并写出测量发现的问题”。学生愿意尝试使用测量工具、思考测量方法,注意刻度尺的量程与最小刻度,学会读数等,若有问题,在课堂上会特别注意。

(2)利用“通关”。就像“游戏”一样,作业中的问题,从简单到复杂,从有固定答案的结构良好问题,逐步向难以找到固定答案的结构不良问题递增,将复杂任务分解多次去完成。例如,“你想去哪个星球旅行?”要求回答你想去哪个星球旅行?理由是什么?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什么?解决的方法什么?每个问题都有递进关系,每个问题的解决需要知识领域与学习系统的融合,并有一定的激励。

(3)利用“技术”。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作业完成情况的大数据记录,通过“自适应”、学习行为分析技术,不断推送个性化作业,提供学习资源、过程调控服务,发现短板及时弥补。

总之,“作业前置”不仅是作业环节的提前,更是教学理念和方式的转变。当教师视“备作业”超过“备课”时,作业问题不再是简单的“作业量”控制问题,课业负担问题的解决,也不是一味退让的方式,它将促进学校教育的专业化和科学化,推动“学校教育不但应该是一种主流,更应该是一种主导”(《为什么都知道学业负担“过量”,却又“没有什么减得下来”?》华东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院长周彬),学生面对“作业”不断有“心流”产生时,对学习的感受不再是一种过重的压力;家长有足够的理由相信学校教育,而不是过度依赖校外辅导机构;课业负担过重的社会问题也将迎刃而解。

华东师范网络教育在教育部做过备案吗?

华东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在教育部做过备案。

华东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招生简章
学校基本情况:华东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是教育部正式批准的全国67所远程教育试点学校之一,是上海八所重点高校网络学院协作组成员。华东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从1999年开始筹建,2000年报教育部审批,2001年1月正式揭牌成立,由徐伯兴担任常务院长。华东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是教育部正式批准的全国67所远程教育试点学校之一,是上海八所重点高校网络学院协作组成员。2007年9月学校对领导班子进行了调整,网络教育学院成为学校独立的二级学院,由祝智庭教授担任院长,万明霞担任党委书记,目前由胡瞻宏、闫寒冰担任副院长。华东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以教师继续教育为主,依托学校丰富的教学资源和雄厚的师资力量,立足上海,面向华东,服务全国,不断构筑在职教师继续教育新模式,逐步构建教师终身学习体系。
招生对象1、高升专:具有普通高中、职业高中、技校、中专毕业文凭或其它同等学历者。2、专升本:具有国民教育系列高等专科(含高职)毕业文凭者;
3、第二本科:具有国民教育系列本科毕业文凭者,
免试入学,并且免修教学计划中的公共课。
招生专业【高起专】 行政管理、教育学(小学语文方向)、教育学(小学数学方向)、教育学(小学体育方向) 学前教育、工商管理(市场营销方向)、电子商务、旅游管理、物流管理、美术(漫画方向)(仅限上海地区)、会计、计算机应用技术
【专升本】应用心理学、学前教育、汉语言文学、教育学、小学教育、英语、体育教育、特殊教育、数学与应用数学 工商管理、法学、行政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社会工作、公共关系学、会计学、旅游管理
【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毕业证书:学生学完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考试成绩合格,修满规定学分,则发给国家承认的华东师范大学(网络教育)毕业文凭(专升本学生在读期间必须通过全国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学校网络教育公共课(“大学英语” 和“计算机应用基础”)统一考试)。学位证书:符合学士学位授予条件者,将授予成人高等教育学士学位。

如何激励教师积极参与信息化与教育教学的融合

怎样培养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形成培训、应用、研究一体化模式
邯郸县教师进修学校教师胡楠楠是当地有名的信息技术应用的研究、培训专家。从最初的“技术菜鸟”,到现在的技术专家,胡楠楠用了将近10年的时间。
胡楠楠表示,10年磨一剑,这10年里,我每年都要参加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项目,听名家师范课,向专家请教微课,深刻体会到只有精心设计培训课程,推动教师应用、研究,才能真正促进教师革新。
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是2000年教育部与英特尔合作启动的教师培训项目,致力于推动教师使用信息技术实施探究式教学,10多年来累计培养220万中小学教师,并于 2013年10月成功纳入“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
英特尔副总裁、英特尔中国执行董事戈峻表示,经过 10多年的探索, 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在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形成培训、应用、研究一体化的培训模式时,特别强调应用,鼓励教师在信息化教学应用过程中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最终实现专业化发展。
闫寒冰告诉记者,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采取了“培训+应用+测评”的研修模式,将网络研修与现场实践结合起来。
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培训处王炳明提出,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要创新培训模式,将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结合,采取混合式培训,边学习、边应用、边提升。
将培训有效延伸到课堂实践:
行政推动政策引导,改变教师“只学不用”局面
不过,要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除了加强培训,还需要政策的配套。在研讨会的网络社区上,一位名为“陈凤贞”的教师表示,推动教师运用信息技术,除了加强培训、应用,还希望有更多的关注与积极的激励措施改变教师“只学不用”的局面。她的观点,得到其他老师的响应。
英特尔中国教育总监朱文利表示,政策支持、团队建设等也是推动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重要途径。未来教育项目与邯郸的合作就是其中代表之一,通过有效的顶层设计,充分利用政策支持、团队建设的作用,将培训纳入骨干教师评选标准,通过行政力量、专家团队推动,实现了将培训有效延伸到课堂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