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哈哈娱乐网给各位分享虞朝考古文物的知识,其中也会对虞朝古城,商丘是几朝国都?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河南发现4000年前古墙,为什么让人怀疑夏朝之前还有王朝?

其实让人怀疑夏朝之前还有王朝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在河南发现了4000年前的古城墙。众所周知,有城墙就代表有城市的存在。

16米高的城墙,在4000年前本来就是不可想象的高度,因为要知道南京的明城墙才只有20多米长,北京的紫禁城也只有9米长。所以说在这个城墙内居住的肯定是一个地位很高的人物,甚至有可能是一个王朝的君王,所以人们才怀疑在夏朝之前还有一个王朝。

 而且在史记上也是有过记载,那就是在夏朝之前还有一个朝代叫做虞氏,虞朝也就是史书上记记载的一个早于夏朝的朝代。不过当时追溯到那个时候应该是一个部落了,不应该属于一个王朝。但是现在的古城墙发现也是让人怀疑当时是否真的是有一个很庞大的封建王朝的存在。

因为无论是人墙还是里面的建筑工程量都非常的大,考古也是发现在城墙的周围也是有着护城河,城内也是有大面积的建筑群。

在4000多年前,如果人们要靠人工使用原始工具来建造成这样一座古城,那么无法估计需要动用多少的人力物力。所以说这座古城的意义非常的重大几乎可以说明,当时真的有一个王朝的存在。而且发现的位置位于龙山文化地区,龙山文化距今已经有4500年了,而夏朝也只是建立于公元前2027年,明显晚于龙山文化,所以说很大的可能是夏朝并不是中国王朝之始.

河南发现16米高古城墙,距今4000多年:夏朝之前还有王朝?

在河南新密市东南35公里的溱水东岸,有一段16米之高的古城墙遗址(见下图),一直以来人们认为这是春秋时期郐国都城。然而在近些年,随着考古挖掘的深入,考古专家发现这根本不是春秋城墙,而是龙山文化时期的遗存,距今有4000多年。 有城墙就代表有城市,而16米之高的城墙(可以秒杀同时代国外所有古城墙),在4000多年前简直不可想象,因为南京明城墙高度才14-21米,北京紫禁城高度才9.27米。显然,城墙里面住肯定着一个地位崇高的大人物,甚至是一个王朝的君王。 众所周知,我们熟知的王朝,是从夏朝开始,所谓夏商周是王朝之始,然而新密古城墙的出现,却颠覆了这一传统认知,难道夏朝之前还有王朝? 其实,新密古城墙只是考古发现的龙山时代新密古城一部分,只是新密古城墙保存最为完好,如今还被当地村庄作为屏障使用。 考古确认:城墙最高处达16米,最宽处达40余米;周围环绕护城河,宽34至90米不等,深约4.5米多,城西是自然屏障的溱水;城内发现大面积的龙山时代夯筑建筑群,夯墙基最深处达10米,墙基宽度多在60米至100米之间。 无论是城墙,还是里面建筑,工程量之大,城高沟深防卫森严,在中国早期筑城史上极为罕见。在4000多年前,全靠人工使用原始工具,可想而知需要动用多少人力物力,估计至少百里范围内的青壮几乎都要服役,才能建好这么一座古城。 更为重要的是,这座古城代表的含义却极为重大,几乎说明当时有一个王朝存在,否则根本无法调动大量人力物力。 学者研究确认,河南新密古城寨龙山时代古城,是一座龙山文化(距今4500-4000年)晚期城址,距今超过4000年。然而,夏朝建立于公元前2027年,时间显然晚于新密古城,难道夏朝并非中国王朝之始? 其实,在夏朝之前,史书上还有一个司马迁也不明确的虞朝(又称虞舜王朝),距今5600—4100年,由上古舜帝建立。 最新考古研究也佐证了这一点,区别在于:如今学术界认为,5500—4000年期间,属于上古五帝时代,并非仅是舜帝建立的虞朝。 五帝时代是中华文明的形成时期,年代为距今5500-4000年,按不同社会特征又可分为黄帝时期、颛顼与帝喾时期、唐尧与虞舜时期。 可见,夏朝之前中国应该还有王朝,只是疆域、人口、制度、组织等不如夏朝,甚至只是一种松散的部落联盟,但不可否的是,当时至少出现了王朝雏形。 按照最新研究,5500—4000年属于上古五帝时代,那么河南新密古城寨龙山时代古城的主人,到底会是谁呢?毕竟,能拥有这么一座巨城,主人名声肯定不小。 令人不解的是,从其年代和地理位置来看,均与古史传说中的祝融时期相近或大体一致,难道城主就是火神祝融? 竹书记年:夏道将兴,草木畅茂,青龙止于郊,祝融之神降于崇山。《左传》:郑,祝融之虚也。杜预注《左传》:祝融,高辛氏之火正,居郑。 根据古今地理位置判断,这里提到的「 ”郑”,就是指今河南新郑、新密一带,与新密古城寨地理位置高度相近。 到了清朝晚期,如1802年的《创建火神庙碑记》中直言,「 ”密本古郐地,高辛氏之火正祝融旧墟也”,1829年《重修火神庙碑记》时记载「 ”密,故祝融墟也”。 由此可见,河南新密古城寨龙山时代古城的主人,很可能就是火神祝融。令人难以想象的是,祝融只是一个强大的部落或诸侯,权势远没有五帝大,却能拥有一座16米高城墙的巨城,那么五帝都邑又该如何壮观? 值得一提的是,城市是文明形成最重要的标志,西方文明的四项标准是「 ”城市、文字、青铜、神庙和祭坛”,城市排在第一位,但4000多年前中国一个诸侯就能制造如此巨城,按照技术积累来推测,足见中国文明历史之久远。

商丘是几朝国都

商丘为六朝古都:帝喾高辛之都、夏朝少康中兴之都、商朝开国之都、周朝宋国之都、汉朝梁国之都、南宋开国之都。商丘,简称“商”或“宋”,河南省地级市。位于豫鲁苏皖四省辐凑之地,素有"豫东门户"之称。

商丘自古一直是兵家必争之地和商贾云集中心,隋唐大运河横贯全境,陇海铁路与京九铁路的普铁高铁、连霍高速与济广高速均在此交会,是国务院规划建设的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截至2017年,辖2区、6县、1县级市,面积10704平方公里,总人口915.12万 。

扩展资料:

商丘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华夏文明和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中国重要古都。燧人氏、炎帝朱襄氏、颛顼、帝喾等三皇五帝以及夏朝、商朝、周朝宋国、汉晋梁国等均在此建都。 商丘享有“三商之源·华商之都”  、“汉兴之地” 、“两宋龙潜之地” 之称。

东周华夏圣人文化圈  、西汉梁园文学  、北宋应天文学、明清雪苑文学均诞生于此。商丘也是一座红色城市,曾是淮海战役、渡江战役两大总前委所在地。商丘拥有商丘古城、阏伯台、庄周故里  、芒砀山汉梁王墓群在内的不可移动文物共1.6万多处; 还有两处世界文化遗产; 2014年被文化部评为“最具文化底蕴历史文化名城”。

一、气候条件

商丘属暖温带半温润大陆性季风气候,春暖、夏热、秋凉、冬寒,四季分明,年平均日照时数1944小时,年平均气温14.2℃,一般最高温度39℃,一般最低温度零下9℃。年平均降水量623毫米,无霜期约211天。

二、水文条件

商丘属淮河流域,分属洪泽湖、涡河、南四湖三大水系。境内流域面积在1000平方公里以上的骨干河流有涡河、惠济河、沱河、黄河故道、浍河、大沙河、王引河等。河流大多呈西北东南流向,大致平行相间分布,多属季节性雨源型,汛期遇大雨、暴雨,河水猛涨,洪峰显著,水位、流量变化很大。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商丘

尚书》之中竟然有虞朝的记载,虞朝真的存在吗?

至于虞这个朝代在当时是不是存在的,许多史学家从古书上记载发现,这个朝代在当时是存在的,并且存在了1000多年,是在夏朝之前。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当时在历史上到底有没有这个朝代,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的史学记载来参考

第一方面,我们先从当时的地方志来看一下,到底有没有这个朝代。在上古时期,有虞氏是当时的北方的一个部落,他也是以夏朝之前最早的以朝代为命名的部落,传说中的圣王舜,就是有虞氏的首领,所以很有可能是存在的。

第二方面,在春秋时期,许多史学家言之凿凿的都说,在夏朝之前,还有一个朝代是叫虞,但是因为春秋战乱的原因,春秋以后的史学记载都已经大量湮灭了,战国以后,许多的文学所作的论述,都是后期的诸子们加工改造而成的,可信程度已经大大降低了。现如今通行的,许多的学校历史科学,都是以夏朝为中国的历史阶级的开端。

第三方面,还有一种历史学说认为,当时孔子在世之时,已经有了尧舜,后来他们的弟子,觉得这个说法并不可信,就将论语中所提到尧舜的章节都逐渐给删除了,所以从那时开始记载,往后的朝代都只有夏商周了。

从上古的社会制度改变来看,中国的社会阶级的形成,并不是在原有公有制上直接开始彻底瓦解的,而是从当时的氏族成员私有制的基础上,逐渐形成起来的。所以说当时于这个国家很有可能是存在的

各个朝代的宫殿都在什么地方?

1、秦朝

咸阳宫,秦帝国皇宫,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咸阳市东区

2、隋朝和唐朝

太极宫,是隋、唐两代的皇宫。位于长安城中轴线北部,始建于隋文帝开皇二年(582年),隋称大兴宫,唐睿宗景云元年(710年)改称太极宫。因其为唐帝国的正宫,故又称“京大内”,唐高宗时期修大明宫后改称太极宫为“西内”。

3、宋朝

北宋定都以后,仍沿用五代宫苑旧址,但对五代时期的宫殿进行了较大规模的扩建,扩建后的东京宫殿称为大内、宫城。

4、元朝

大安阁建于元至元三年,是忽必烈攻陷南宋汴京后,“取故宋熙春阁材于汴,稍损益之,以为此阁,名曰大安。”元朝皇帝在这里举行重大的朝政典礼,如皇帝登基、接见外国使者等。

5、明朝和清朝

北京故宫是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旧称紫禁城,位于北京中轴线的中心,是中国古代宫廷建筑之精华。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故宫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大安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大庆殿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太极宫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咸阳宫

中华上下五千年,却只发现了四千年历史,这是为何?

在2015年良渚遗址古城外围大型水利系统的年份得到确定之后,中华五千年的历史就不仅仅只是在史书中得到记载,在遗址上也已经得到了实证,这也成为了我国考古过程中的一个重大成就,伴随着良渚遗址的申遗成功,中华五千年的历史也得到了全世界的肯定。而作为五千年历史的重要承载者——良渚遗址,其中的各种发现,也颇具学术价值和文化价值,具有极强的研究意义。具体的有:文化信仰的诞生;手工制作的发展;功能分区的界定。
一、文化信仰的诞生

在良渚遗址的发掘过程中,发现了许许多多具有宗教信仰意义的玉器,以及祭坛类的建筑,并且从良渚遗址如此庞大的城市结构来看,就可以发现统一的文化信仰已经在当时发生,并且这种信仰必然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具有一种政治意味,从而能够促进了整个社会的聚集,维持了整个社会的秩序。

二、手工制作的发展

在良渚遗址当中,有大量的玉器出土,并且有手工制作玉器的痕迹,这首先表明了当时手工业的发展,已经出具雏形。并且玉器的制作和雕琢往往并非一人所能完成,说明当时的手工业者存在较为庞大的数目,并且技艺高超,有很不错的社会分工能力以及合作能力。

除此之外,玉器往往作为陪葬品出土,不同的墓中出土的玉器数量、规格、制作工艺大为不同,表明了当时等级制已然产生,社会正在从原始不断发展前进。

三、功能分区的界定

良渚古城按照社会层次的不同,将居民划分在不同的地区,统治者居于中心,有着最为宽广的场地;其次是手工业者;最外围则是普通的居民。这种划分也进一步印证了当时社会的分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