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朋友对于洛阳的读音,洛阳的读音是什么?和洛阳读音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编心素如简来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洛阳的拼音

洛阳的拼音是[luò yáng]。

洛阳为河南省地级市。位于河南西部,市区面积79平方公里,人口97万。中国著名古都,有“九朝古都”之称,其南龙门石窟为中国三大石窟之一。河南省第二大城市,陇海铁路、焦枝铁路交汇于此。

洛阳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且东周、东汉、魏、西晋、后魏、后唐皆曾于此建都,故也称为「洛京」、「京洛」。为河南省第二大城,清光绪三十四年(西元1908)自行开为商埠。

洛阳的历史

禹划九州,河洛属古豫州地。洛阳是夏王朝立国和活动的中心地域,太康、仲康、帝桀皆以斟鄩为都。前1600年,商朝建立。商汤建都西亳(二里头遗址东北约6千米)。

前1046年,西周代殷后,为控制东方地区,开始在洛阳营建国都。周公在洛水北岸修建了王城和成周城,史称成王“初迁宅于成周”,“定鼎于郏鄏”,曾迁殷顽民于成周,并以成周八师监督之。当时洛阳称洛邑、新邑、大邑、成周、天室、中国等,亦称周南。

洛阳的拼音

洛阳 -拼音[luò yáng]

解释:牡丹的别称。因唐宋时洛阳盛产牡丹,故称。明徐渭《牡丹赋》:“何名花之盛美,称洛阳为无双,东青州而南越,曾不足以颉颃。”

注音:ㄌㄨㄛˋ一ㄤˊ

结构:洛(左右结构)阳(左右结构)

造句

1、数年之后,他自洛阳东行至宁波雪窦寺挂单。

2、第五日,辽军于城外围点打援,大败来自洛阳的援军。

3、三个月不祥的绵绵阴云,让洛阳城也是流言纷起,人人恐忧人人自危。

4、举头望明月,低头上自习;洛阳亲友如相问,就说我在上自习;垂死病中惊坐起,今天还没上自习;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教室上自习——自习进行时。

5、作者就是以冰清玉洁自喻,蔑视当时对他的谤议,以此告慰洛阳的亲友。

6、暮色苍茫,洛阳仿佛只剩下一片灰蒙,青山、碧水、绿叶、红花,都变得一片灰蒙,就像是一幅淡淡的水墨画。 

洛阳的拼音

洛阳的拼音

【拼音】[ luò yáng ]

【解释】河南省地级市。位于河南西部。

是被联合国命名的世界文化名城,河南省及中原城市群的副中心城市。位于洛水之北,水之北乃谓“阳”,故名洛阳,又称雒阳、雒邑。洛阳地处中原,境内山川纵横,西依秦岭,东临嵩岳,北靠太行山又有黄河之险,南望伏牛山。

地形地貌

洛阳市地势西高东低,境内山川丘陵交错,地形复杂,其中山区45.51%,丘陵40.73%,平原占13.8%,周围有郁山、邙山、青要山、荆紫山、周山、樱山、龙门山、香山、万安山、首阳山、嵩山等多座山脉。

洛阳市位于豫西地区与东秦岭褶皱系,地势西高东低,有伏牛、外方、熊耳及崤山四大山脉。伏牛山自西南横贯南部,外方山为东南屏障,熊耳山自西南斜贯中部伸向东北,崤山位于西部。伏牛山海拔1500-2000米;外方山为伏牛山分支,海拔600-1000米;熊耳山海拔1500-2000米,为伊、洛河分水岭;崤山海拔1200-1800米,境内最高点为海拔2212.5米的伏牛山主峰老君山。

洛阳的洛怎么读声调是几声?

阁下不是洛阳本地人吧?“洛”字的正确的读音应该是第四声,即luò。洛阳应该读luò yáng。不过,土生土长的洛阳本地人都不这么读,本地的洛阳人都是将“洛”字读第一声, “阳”读成第四声。若你来洛阳旅游购物,建议你学本地人的读音,这样那些卖东西的以为你是本地人,不敢乱要价。

洛阳的读音是什么

洛阳

[luò yáng]

洛组词,不能组洛阳

读音:【luò】

  1. 洛河:水名,在中国陕西省。 

2.洛水:水名,源于中国陕西省洛南县,东流经河南省入黄河。古作“ 雒”。 

3.洛阳 :河南省地级市,位于河南西部。

4.铁洛: 一种金属元素,工业上用途极广,可以炼钢,可制各种器械。

5.宛洛: 曲折,委宛,宛妙,声音婉转动听。

洛阳的拼音是???

luo yang

洛阳的阳字的拼音怎么写

阳拼 音:yáng

洛阳的正确拼音如下:


拼 音:luò
部 首:氵
组词:~河。~水。


拼 音:yáng
部 首:阝
组词:~光。~面。~历。向~。夕~。

看到“洛阳”一词让我想起的成语有哪些?

1、洛阳才子 

【拼音】: luò yáng cái zǐ

【解释】: 本指西汉贾谊。泛指有文学才华的人。

【出处】: 晋·潘岳《西征赋》:“终童山东之英妙,贾生洛阳之才子。”

【举例造句】: 洛阳城里春光好,洛阳才子他乡老。 ★前蜀·韦庄《菩萨蛮

【拼音代码】: lycz

【用法】: 作宾语;指有文学才华的人

2、洛阳纸贵 

【拼音】: luò yáng zhǐ guì

【解释】: 比喻著作有价值,流传广。

【出处】: 《晋书·左思传》:“于是豪贵之家竞相传写,洛阳为之纸贵。”

【举例造句】: 人说“洛阳纸贵”,谁知今日闹到“长安扇贵”。此时画的手也酸了,眼也花了。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七十七回

【拼音代码】: lyzg

【近义词】: 有口皆碑、交口称誉、有目共赏

【用法】: 作宾语、定语、补语;指作品好

【英文】: overwhelming popularity of a new book (causing shortage of printing paper)

【故事】: 西晋文学家左思勤奋好学,他的文章以辞藻华丽而出名。他写《齐都赋》时就小有名气,作为“著作郎”,花费十年时间写成《三都赋》。当时著名学者皇甫谧及张载、卫王灌、张华等为之批注作序,一时洛阳抄写该书成为时尚造成纸价上涨

3、纸贵洛阳 

【拼音】: zhǐ guì luò yáng

【解释】: 比喻著作有价值,流传广。

【出处】: 《晋书·左思传》:“于是豪贵之家竞相传写,洛阳为之纸贵。”

【举例造句】: 金悬秦市,杨子见而无言,纸贵洛阳,陆生闻而罢笑。 ★唐·卢照邻《双槿树赋并序·同崔少监作》

【拼音代码】: zgly

【近义词】: 洛阳纸贵、纸贵洛城

【用法】: 作谓语、定语;形容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