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哈哈娱乐网给各位分享一刻talks演讲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尹烨一刻talks演讲,怎么看待华大基因 CEO 尹烨与梁冬在《觉者》节目中的对话??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怎么看待华大基因 CEO 尹烨与梁冬在《觉者》节目中的对话?

华大的尹烨,从其学术身上看,是一个技术达人、成功商人,甚至是科学家,但是,据我所看过的几个视频,给我的感觉是:民科、伪科学、神棍的色彩非常浓厚。

观尹烨的视频,凭直觉,凭常识,认为其在胡扯。为负责任起见,我对相关科学进行了解,更加证实其在胡扯。近来忙于《科学学习》的创作与整理,没时间专门撰文,现将所看到的部分专业人士的评论转发,以供参考。

一、华大创始人汪健的一则轶事

王石在最近一次演讲里,提到华大基因的汪健,讲了一件他们攀登珠峰时发生的事,我觉得很有意思,对判断汪健这个人也有些帮助。

2010年,他和汪健等六人一起爬珠峰,这是王石第二次攀登珠峰,临登顶之前,汪健找到王石,进行了一番对话。汪健:和你商量一个事。

王石问:什么事?汪健:你能不能让让我?王石:什么意思?汪健:登顶的时候你先别登顶,让我先上去,之后你再上去。

王石终于明白了,汪健比他小3岁,那一年59岁,之前中国人年龄最大登珠峰的纪录一直是王石保持,2003年第一次登顶时创建的,到2010年还保持着。

汪健想享受20分钟中国人年龄最大登珠峰这样一个称号,然后20分钟王石再把他破了。

王石听汪健这么一说,脑子飞速运转,平时汪健就比他慢1个小时,他等的就不是20分钟,而是80分钟,珠峰海拔这么高,等他80分钟,那命都没了,于是王石就没表态,没表态就等于不同意,这事就过去了。

登顶那天一路上王石是20步、30步一回头,就希望汪健快一点。

王石想没必要等20分钟,等1分钟就行了,汪健前脚登顶,他后脚就可以了,也算让他有个纪录。

可一路上就是没见到汪健的影子。

正当王石准备登顶的时候,就听到上面有声音了,“嘿嘿嘿,我比你早到20分钟”,正是汪健朝王石喊呢。

王石很诧异,回来问汪健,原来很简单,汪健比他早出发了一个半小时,笨鸟先飞,就比他早到20分钟。

这件事很能说明汪健较劲儿、要强的性格特点,要个破纪录的年龄,典型的英雄主义情结。

汪健此人,敢想敢做,不拘一格,有梦想,有情怀,有魄力。投资华大基因,从很大程度上来说就是投资汪健此人。反正,我是挺喜欢这个人的。

二、相关人士对尹烨视频的点评

夜神K2香港大学系统生物和生物信息学博士稍微说一个自己参与过的事情吧。尹烨提到『第一个人工合成的酵母』,是不存在的。

有一个项目叫做SC2.0,是『人工酵母基因组计划』。他所提到的于华大发表工作,是人工基因组的一条染色体(2号染色体)。

2号染色体既不是第一条被人工合成的酵母染色体,也远远不能说是『第一个人工合成的酵母』——即便是整个基因组都是纯人工合成的,称之为『第一个人工合成的酵母』也是不妥当的。

甚至吧,『以前要有酵母爸爸酵母妈妈』这种表述也可以说是在一定程度上义务教育不太过关了(至少出芽生殖是初中一年级生物课程)。可以说是讲述这个故事的人,对这个项目做的事情有比较重大的认知偏差了。

希望带有科技公司、研究机构title的人,在参与公众活动发表言论的时候,即便不能以科研工作者(当然许多人也并不是)的严谨的话语体系要求自己。

也不要每两分钟就主观故意或主管不故意地暴露出一个明显的概念、认知或者逻辑错误,尤其是在描述自己所在科技公司或者研究机构的相关成果时更应该谨慎。

『误导公众』的影响是一方面,在专业届频频引发对公司的专业性的质疑,恐怕也是颇为要命的。希望前东家在一定范围内珍惜自己的羽毛,不要因为『骗子』『泡沫』『富士康』之类的评论已然很多,就这么自暴自弃。

三门文理哲必修课,让你轻松读懂《圆桌派》的大神尹烨

被尹烨大神圈粉后,朋友让我推荐培养科学,人文及哲学素养的书籍。最想推荐以下课程,引领我走入文理哲的殿堂。尹神的许多观点,也可在此溯源。

如尹神所言,人类生而不自由,无不在生物基因和文化基因的双重枷锁之中。这个双螺旋决定着“我们是谁,从哪里来,向何处去”。

人类基因图谱已经明晰,但文化基因尚待解码。故纸堆里的经典虽晦涩,却蕴藏着文化基因的线索。三位智者翻译“艰深”,引领我们俯瞰文理哲的世界。

靠谱 :治学严谨,追本溯源,资料扎实可信,观点客观中立。

浅出 :知识化繁为简,语言通俗易懂。

深入 :尽管浅出,但博古通今,融会贯通,不失思想精髓。

卓克《科学思维课

科学方法被称为“人类知识迭代最好的方法”。用此方法建造的科学大厦是相对最稳定的知识体系,使用此获取信息的人,其知识存量的价值最高。

这门课帮我树立了科学思维,掌握了一套摆脱本能和直觉,识别真知和谎言,打通阶梯和路径的思维方法论,使我能对似是而非的观点能去伪存真。

熊逸《熊逸书院

不拜不跪,拆解经典,用轻松简练、提纲挈领的方式在不同的时代、地域、学科之间纵横驰骋,随心所欲地缩放视野,变换视角,帮我们摆脱在浩瀚如烟的知识宇宙中盲人摸象的认知局限。

这门课帮我搭建一个私人的知识脚手架。借此我在后面的学习中,可以不断连接零碎的知识节点,安放在我的知识体系中,提高了我获取新知的速度和吸收度。

傅佩荣《西方哲学课》

苏格拉底曾经说:“未经审视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这句话是对哲学最精简、最深刻的解释。

纵观人类社会,高级的灵魂,无一例外最终都进入一种更高的思考领域,开始探索:

人有没有真正自由?

你看到的世界是真实的吗?

人真的有灵魂吗?

死亡意味着一切的终结吗?

人生的意义要到哪里去寻找?

内卷的苟且,是不是让你觉得山穷水尽已无路?一旦进入哲学的世界,你会获得柳暗花明又一村的Bliss。思维的广度、深度,看待世界的视野都将发生质的飞跃。

有了哲学的加持,我对各个学科如数学、物理学、生物学、心理学的认识,上了一个新台阶。同时我开始意识到很多大咖的政治经济国际形势的分析及商业演讲,无不蕴含着哲学思维。这也帮我更容易建立深刻的认知体系及商业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