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很多热心网友都十分关心梦回金沙江,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这两句诗出自哪?这个问题。还有一部分人想了解金沙江带着远古的梦。对此,哈哈娱乐网小编「江南未寒」收集了相关的教程,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巧渡金沙河的故事

1935年5月3日,军委干部团的同志们接受了抢夺皎平渡的任务。他们二话不说,翻山越岭180里,当天夜晚就来到了金沙江边。在渡口,他们幸运地找到了两条船。

然后,他们乘坐这两条船悄悄地渡到北岸。敌人的哨兵以为探子回来了,不以为意。他们来了个突然袭击,一举消灭了一连正规军和一个保安队,控制了皎平渡两岸渡口。后来,他们又找到了五条船,动员了36名艄公。

与此同时,红一军团赶到了龙街渡口,红三军团赶到了洪门渡口,但这两个渡口都没有船只,加上江宽水急无法架桥。军委命令他们迅速转到皎平渡过江。

扩展资料:

巧渡金沙江的历史意义:

迫使敌人调回部分兵力,使防守金沙江的兵力和滇北兵力减少,为红军渡过金沙江创造了有利条件。在调动了敌人的兵力后,红军又以一昼夜行进100公里的速度,快速赶到金沙江边,并偷渡成功,牢固地控制了渡口,为大部队渡江创造了条件。

通过广阔战场上的机动战,调动和打击敌人,并最终实现渡江北上,取得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重大胜利,是毛泽东高超的指挥艺术的生动体现,是红军以少胜多,变被动为主动的光辉典范。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巧渡金沙江

歌剧金沙湖畔讲述的是

您好,您是不是想问歌剧金沙湖畔讲述的是什么故事?歌剧《金沙江畔》根据陈靖同名小说改编,讲述了1936年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长征途中渡过金沙江,进入藏族同胞聚居地,国民党为达到挑拨藏民与红军关系的目的,假扮红军掠走土司的女儿珠玛,红军由此遭到藏胞误解,被断粮断水,后经艰苦努力,戳穿阴谋,继续北上的故事。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这两句诗出自哪

“金沙水拍云崖暖 ”是指红军在途中强渡金沙江(指长江上游自青海省玉树县至四川省宜宾市的一段,云南等地也有支流),1935年5月,红军曾强渡云南省禄劝县皎平渡渡口。

“大渡桥横铁索寒”是指红军在途中飞夺泸定桥。飞夺泸定桥,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中的一场战役,发生于1935年5月29日。中央红军部队在四川省中西部强渡大渡河成功。

“暖“:浪花拍打悬崖峭壁,溅起阵阵雾水,在红军的眼中像是冒出的蒸汽一样,虽然江水寒冷,但是在红军战士心里是暖的,表达出了红军巧渡金沙江后的欢快心情。

”寒“:一方面是指泸定桥的铁索,五月的大渡河温度不高,夜里还下着雨,铁索自然是寒的,也暗指了当时面临的外部环境极其严峻。

扩展资料:

“金沙浪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赏析

1935年5月红军巧渡金沙江。如果说巧渡金沙江是红军战略战术最富有智慧、最成功的一次战斗,那么强渡大渡河则是红军表现最勇敢、最顽强的一次战斗。

大渡河的险恶也不亚于金沙江,且有敌人的重兵把守,狡猾的敌人还拆掉河上泸定桥的木板,只留下十三根铁索,但是英勇的红军硬是冒着国军的枪林弹雨闯过了大渡河,粉碎了蒋介石企图使红军成为第二个石达开的阴谋。

所以这两句所写的战斗都是具有典型意义的。“五岭”“乌蒙”两句通过红军的主观感受直接表现了红军的英雄气概,这两句则是通过写景来记事,通过记事来表现红军的英雄事迹。

颈联中的“暖”和“寒”这一对反义词,是诗人精心设计的两个感情穴位。“暖”字温馨喜悦,表现的是战胜困难的激动;“寒”字冷峻严酷,传递的是九死一生后的回味。两个形容词是精神的巨变,又是感情的裂变,含不尽之意于其中,显无穷之趣于其外,摇曳多姿,起伏跌宕,张驰有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长征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的上一句是什么?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写了巧渡金沙江和飞夺泸定桥
两个故事。
巧渡金沙江
1935年5月3日,军委干部团的同志们接受了抢夺皎平渡的任务。他们二话不说,翻山越岭180里,当天夜晚就来到了金沙江边。在渡口,他们幸运地找到了两条船。
原来这两条船是送探子来南岸探查情况的,探子不知跑到哪里去了.......
然后,他们乘坐这两条船悄悄地渡到北岸。敌人的哨兵以为探子回来了,不以为然。他们来了个突然袭击, 一举消灭了一连正规军和一个保安队,控制了皎平渡两岸渡口。后来,他们又找到了五条船,动员了36名艄公。
与此同时,红一军团赶到了龙街渡口,红三军团赶到了洪门渡口,但这两个渡口都没有船只,加上江宽水急无法架桥。军委命令他们迅速转到皎平渡过江。
从1935年5月3日至9日,在7天7夜的时间里, 红军主力就靠这7只小船从容地过了江。担任后卫的9军团在南渡乌江以后奉军委命令一直绕圈子,忽南忽北,牵制了敌人部分兵力。1935年5月6日,他们到了云南东川与巧家县之间,并于1935年5月9日在树过了金沙江。两天以后,敌人的追兵才赶到南岸。可红军早已毁船封江,无影无踪的走了,体现出了将士们的机智与勇敢。
飞夺泸定桥
这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中的一场战役,发生于1935年5月25日,事情经过如下:中央红军部队在四川省安顺强渡大渡河成功,沿大渡河左岸北上,主力由安顺场沿大渡河右岸北上,红四团官兵在天下大雨的情况下,在崎岖陡峭的山路上跑步前进,一昼夜奔袭竟达120公里,终于在5月29日凌晨6时许按时到达泸定桥西岸。创造了人类行军史的奇迹!第2连连长廖大珠等22名突击队员沿着枪林弹雨和火墙密布的铁索夺下桥头,并与左岸部队合围占领了泸定桥。
中央红军主力随后从泸定桥上越过天险,粉碎了蒋牛粪歼灭红军大渡河以南的企图。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出自哪里

七律长征,毛主席为纪年长征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