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豫剧崔兰田早期唱腔抱琵琶,河南豫剧名家经典唱段有哪些??,以及豫剧崔小田对应的知识点,文章可能有点长,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完,增长自己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河南豫剧名家经典唱段有哪些?

崔家女一阵阵我泪如梭(陈素真演员)——豫剧《三上轿》选段

今日里我顾不得闺阁端仪(陈素真演员)——豫剧《宇宙锋》选段

女子们哪一点不如儿男(常香玉演员)——豫剧《花木兰》选段花将军变成花家的女郎(常香玉演员)——豫剧《花木兰》选段

从今后再莫说你治家有言(常香玉演员)——豫剧《拷红》选段

恨上来骂法海大如禽兽(常香玉演员)——豫剧《白蛇传》选段

哭啼啼把官人急忙搀起(常香玉演员)——豫剧《白蛇传》选段

三江兰洗不尽我满腹的冤枉(崔兰田演员)——豫剧《抱琵琶》选段

辕门外三声炮如同雷震(马金凤演员)——豫剧《穆桂英挂帅》选段

耳听得江岸上起了更点(阎立品演员)——豫剧《游龟山》选段

谯楼上订罢了更鼓点(桑振君演员)——豫剧《对绣鞋》选段

府门外三声炮花轿起动(宋桂玲演员)——豫剧《抬花轿》选段

那一日你言道张生有恙(常香玉演员)——豫剧《拷红》选段

在绣楼我奉了小姐言命(常香玉演员)——豫剧《拷生》选段

河南豫剧经典唱段有哪些?

豫剧经典唱段有:

1、羞答答出门来将头低下(陈素真演员)——豫剧《春秋配》选段

2、与君子在荒郊前来问话(陈素真演员)——豫剧《春秋配》选段

3、你问他因何事荒郊走马(陈素真演员)——豫剧《春秋配》选段

4、终日里闷悠悠如痴如醉(陈素真演员)——豫剧《梵王宫》选段

5、崔家女一阵阵我泪如梭(陈素真演员)——豫剧《三上轿》选段

6、今日里我顾不得闺阁端仪(陈素真演员)——豫剧《宇宙锋》选段

7、女子们哪一点不如儿男(常香玉演员)——豫剧《花木兰》选段

8、花将军变成花家的女郎(常香玉演员)——豫剧《花木兰》选段

豫剧因各地语音差异,在音乐上形成带有区域特色的艺术流派。清末民初,洛阳等地的豫剧多用下五音,而开封等地的豫剧多用上五音,形成鲜明对比。

在豫剧繁盛时期,从事豫剧专业的演员,不仅有汉族,还有回族、满族、朝鲜族、蒙古族、高山族、犹太人等少数族裔。

豫剧艺术古今兼纳、刚柔相济、豁达宽厚、有“中和”之美。首先,豫剧唱腔铿锵有力,大气磅礴、抑扬有度、富有热情奔放的阳刚之气,具有很大的情感力度。

豫剧以唱腔铿锵大气、抑扬有度、行腔酣畅、吐字清晰、韵味醇美、生动活泼、有血有肉、善于表达人物内心情感著称,凭借其高度的艺术性而广受各界人士欢迎。

豫剧名段都有哪些?

陈素真的《春秋配》、《 宇宙锋》、《三上轿》、《拾玉镯》、《梵王宫》等。
常香玉的《红娘》、《断桥》、《花木兰》、《大祭桩》等。
崔兰田的《桃花庵》、《秦香莲》、《陈三两》、《卖苗郎》等。
马金凤的《穆桂英挂帅》、《花打朝》、《对花枪》等。
阎立品的《秦雪梅》、《蝴蝶杯》、《西厢记》、《盘夫索夫》等。
桑振君的《白莲花》、《桃花庵》、《投衙》、《对绣鞋》等。
唐喜成的《南阳关》、《三哭殿》、《血溅乌沙》、《穆桂英下山》等。
李斯忠的《下陈州》、《包龙图坐监》、《跪韩铺》等。
牛得草的《七品芝麻官》、《三不愿意》、《卷席筒》等。
刘忠河的《打金枝》、《十五贯》、《辕门斩子》等。
李树建的《程婴救孤》、《清风亭》、《苏武牧羊》等。
除以上流派大戏外,还有豫剧三团的《朝阳沟》、《李双双》、《小二黑结婚》等。

崔兰田四大悲哀唱段是什么?

崔兰田四大悲哀唱段是秦香莲,卖油郎,三上轿,桃花庵被称为崔派四大悲剧。其唱腔以下五音为体,兼用上五音,同时融会秦腔、曲剧、河北梆子、京昆等姊妹剧种的音调。

唱腔旋律丰富多彩,发音长于鼻腔共鸣,音域宽广,行家总结为气不暴,声不抢,字不逼,音不撞,形不露,行腔朴实,较少使用花腔,表演形静而实动。

崔兰田四大悲哀的简介

豫剧"五大名旦"之一崔兰田,一生演过许多剧目,但真正能代表她演出水平、在观众中影响最大的剧目,莫过于人们常说的崔派"四大悲剧",这"四大悲剧"具体说来,指的是<桃花庵>、<三上轿>、<秦香莲>和<卖苗郎>应该说明,崔派的这"四大悲剧"。

并非豫剧独有,许多剧种都有演出,特别是秦香莲,几乎可以说无剧种不演,即以豫剧内部来说,也不仅是崔兰田独演这些剧目,其他名家、流派,也有很成功的演出,但这"四大悲剧"对于崔兰田来说,确实非同一般,具有特殊的缘份,倾注了她一生的心血和感情。

豫剧桃花庵戏词

带路来——

(唱)九尽花开春又来,可是又一载。

九尽花开春又来,年年月月我想哪想张才。

蝴蝶儿双双啊飞墙外,鸿雁飞去紫燕来。

自从你虎丘山上去玩会,到如今一十二年未有回来。

我这终日里想啊,我就夜夜的盼哪,音信儿渺渺枉费心怀。

我为你懒把那鲜花带,我为你懒上梳妆台。

我为你府门外我挂过彩,我为你在庙院里把香排。

庙院里求神神也不语呀,府门外算卦挂挂不开。

我为你各州府县去访探,在各通衢大道贴过了告白。

莫非他石沉在那汪洋海,他的那生死存亡,真叫人难猜。

比凤啊和鸾鸾他不爱,比一对鸳鸯鸟两下分开。

这比翼鸟儿一个在,失落的孤雁哪独自哀。

窦氏女盼夫夫不在,你撇下我伶仃孤苦、无依无靠。

狠心的张才,你怎不回来呀!

(丫鬟道白:啊,大婶!你不要哭啦,俺大叔终究会回来的。)

(唱)为张才把我的眼哭坏,这一朝,这一朝不来盼下载!

扩展资料:

豫剧《桃花庵》为传统老戏,它最早流传于豫西一带,后来因剧情吸引人,特别是包含了几段优美的唱腔,便逐渐在全省乃至周边省份推广开来,成为豫剧中最有影响的一出戏。

记得最早演出此剧的是豫西男旦翟彦生。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樊粹庭为陈素真整理改编时,加重了妙善的戏并提高其艺术形象,删去别家、撒瓜子、游庵、生子等情节。王镇南也为常香玉整理过此剧。

民国三十一年(1944年)崔兰田搭班洛阳,饰窦氏,姚淑芳饰陈妙善。1952年,王镇南又删去“争状元”一场。1980年5月,崔兰田率团进京演出此剧,饰窦氏,崔兰玉饰陈妙善。1981年河南省戏曲工作室内部出版高连山的整理本。河南地方剧种罗戏、卷戏、宛梆、落腔、怀梆、大平调,均有此剧。

豫剧早期演出都是各自为正,便出现了不同的演出版本。豫剧《桃花庵》也是如此,崔派和桑派之《桃花庵》,虽剧情相似,没有大的差异,但唱词却差别较大。 常香玉的《桃花庵》也有自己的演出版本,与崔派的,桑派的,其他各派的,也有很大不同。

豫剧崔兰田演出年表

1942年出科后,应邀入洛阳楚公民班为头牌主演,与“狗尾巴”、“地牤牛”、“狗头”、“崔照”等豫西名艺人同台演出,后拜豫西名旦张庆官为师改学旦角,进一步深造。1943年冬季在洛阳拜有豫剧皇后、豫剧大王之称的陈素真先生为师,后自成风格独立称派。1944年赴西安,先后在高成玉和沈子安班领衔主演,活动于西安、宝鸡、灵宝、陕州等地。在樊粹庭先生帮助下,得与常香玉及名小生常景获、名须生曹子道等联袂演出《桃花庵》、《贩马记》、《蝴蝶杯》、《卖苗郎》等剧。

在西北剧坛享有盛誉,成为与陈素真、常香玉齐名的豫剧明星。1949年自组兰光剧社,1951年,崔兰田率领“兰光剧社”巡演到安阳,被安阳市政府盛情挽留,从此落脚于此。同年任安阳市人民豫剧团团长。1956年任安阳市豫剧团团长。同年参加河南省首届戏曲观摩会演,获演员一等奖。1957年拜著名昆曲表演艺术家白云生为师。1959年任安阳市豫剧院院长,先后收张宝英、郭惠兰等为徒。同年参加河南省第二届戏曲观摩会演获优秀演员奖。
1963年兼任安阳市戏校校长。1965年曾参加中南区现代戏会演。1980年参加河南省豫剧流派调演。她所主演的《秦香莲》、《桃花庵》、《卖苗郎》、《三上轿》被称为“崔派”四大悲剧。其唱腔以下五音为体,兼用上五音,同时融会秦腔、曲剧、河北梆子、京昆等姊妹剧种的音调,唱腔旋律丰富多彩,发音长于鼻腔共鸣,音域宽广,行家总结为“气不暴,声不抢,字不逼,音不撞,形不露”;行腔朴实,较少使用花腔,表演形“静”而实动。多演端庄贤淑善良坚贞而又命运悲惨的妇女形象,为豫西流派的杰出代表,豫剧“五大名旦”之一。

予剧崔小田父亲是谁

父亲崔少奎
原名崔喜梅,出生于1958年7月,山东省曹县人。出身梨园世家,姑母崔兰田、崔兰玉,父亲崔少奎,母亲沈宝爱均为著名豫剧演员。她本人主攻青衣、帅旦、闺门旦,崔兰田的徒弟,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河南省政协委员,安阳市戏曲家协会副主席,安阳市豫剧团副团长。
折叠编辑本段演艺风格
崔派第三代传人崔小田表演上较好地体现了崔派的艺术特色。在表现窦氏听到丈夫已死的消息后,从悲伤、怨恨发展到对丈夫的斥责,层次清楚,声腔中鼻音和切齿音运用得较恰当,作派尚含蓄、简练,一般不用大幅度的动作。念白稳重深沉,即使在表现窦氏激愤时,也未用喊叫或申斥之声,而是在一些关键字句上通过加重语气来揭示人物复杂的内心活动。
折叠编辑本段演艺生涯
崔小田《卖苗郎·摔碗》剧照
15岁入鹤壁市豫剧团学戏。
1978年入河南省戏曲学校深造,毕业分配到安阳市豫剧一团。
在崔兰田的直接指导下学习“崔派”艺术。主演的剧目有《桃花庵》《卖苗郎》《包青天》、《王熙风》等,先后被河南省和中央及多家电视台录像、多家电台录音、灌制磁带。
1982年参加河南省戏曲青年演员会演,主演《桃花庵 •盘姑》获演员一等奖。
1986年随团晋京参加由河南、安徽、北京三家电视台联合举办的迎春戏曲晚会的演出。
1987年参加4省14市豫剧中青年演员广播大奖赛获一等奖。
1992年主演新编现代戏《高山水长》获河南省第四届戏剧大赛表演奖。
1995年中央电视台将其主演的剧目<包青天>中的选场《抱琵琶》采入栏目。
1998年获河南省第七届戏剧大赛表演一等奖,1999年获第七届香玉杯艺术奖。
在戏曲理论方面,1986年在<郑州晚报>上发表了论述处理舞台人物艺术手段的文章《我演潘金莲》;1996年在《河南戏剧)上发表了论述自己继承、发展崔派艺术的文章《流派的传承与创新》。
折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