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崔兰田的艺术风格,崔兰田1962年的唱腔「专家回答」,以及崔兰田的戏曲唱段对应的知识点,文章可能有点长,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完,增长自己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崔兰田的唱腔特点

崔兰田为豫西流派的杰出代表,其唱腔以下五音为体,兼用上五音,同时融会秦腔、曲剧、河北梆子、京昆等姊妹剧种的音调,唱腔旋律丰富多彩,发音长于鼻腔共鸣,音域宽广,行家总结为“气不暴,声不抢,字不逼,音不撞,形不露”;行腔朴实,较少使用花腔,表演形“静”而实动。多演端庄贤淑善良坚贞而又命运悲惨的妇女形象。

崔兰田的艺术风格

已故著名豫剧大师崔兰田1926 年生于山东省曹县, 5 岁随父母逃荒到郑州。她自幼酷爱戏曲, 常常以乞讨所得买票看戏。她11 岁入豫剧名艺人周海水科班学习须生, 仅3 个月便崭露头角。5 年出科又向豫西调名艺人张庆官学习旦角, 并搭班演出于豫西一带。1944 年, 她在西安首演《秦香莲》一炮打响, 从此跨入了名演员行列, 并立足于西安。她不断汲取京剧、汉剧、秦腔、河北梆子、河南曲剧等姊妹艺术的精华, 兼收并蓄, 博采众长,使演唱更为丰富,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新中国成立后, 她的艺术水平又有了大幅度提高, 毛泽东、周恩来等许多国家领导人观看过她的演出。夏衍、田汉、梅兰芳等戏剧界前辈也曾给与她热心的指导。崔兰田嗓音宽宏清亮, 纯净圆润, 吐字讲究, 功力非凡, 唱腔质朴坚实, 韵味淳厚。“三天不吃盐, 也要看看崔兰田”, 成为观众对她的盛赞。她对旧社会受压迫妇女有深切的感受和精细的观察, 尤其擅演悲剧, 其唱腔哀怨深沉, 缠绵委婉, 感人肺腑。《桃花庵》、《卖苗郎》、《秦香莲》、《三上轿》是她的悲剧代表作。她所塑造的窦氏、柳迎春、秦香莲等不同身分、不同悲情、性格迥异的女性悲剧形象, 给观众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豫剧崔兰田演出年表

1942年出科后,应邀入洛阳楚公民班为头牌主演,与“狗尾巴”、“地牤牛”、“狗头”、“崔照”等豫西名艺人同台演出,后拜豫西名旦张庆官为师改学旦角,进一步深造。1943年冬季在洛阳拜有豫剧皇后、豫剧大王之称的陈素真先生为师,后自成风格独立称派。1944年赴西安,先后在高成玉和沈子安班领衔主演,活动于西安、宝鸡、灵宝、陕州等地。在樊粹庭先生帮助下,得与常香玉及名小生常景获、名须生曹子道等联袂演出《桃花庵》、《贩马记》、《蝴蝶杯》、《卖苗郎》等剧。

在西北剧坛享有盛誉,成为与陈素真、常香玉齐名的豫剧明星。1949年自组兰光剧社,1951年,崔兰田率领“兰光剧社”巡演到安阳,被安阳市政府盛情挽留,从此落脚于此。同年任安阳市人民豫剧团团长。1956年任安阳市豫剧团团长。同年参加河南省首届戏曲观摩会演,获演员一等奖。1957年拜著名昆曲表演艺术家白云生为师。1959年任安阳市豫剧院院长,先后收张宝英、郭惠兰等为徒。同年参加河南省第二届戏曲观摩会演获优秀演员奖。
1963年兼任安阳市戏校校长。1965年曾参加中南区现代戏会演。1980年参加河南省豫剧流派调演。她所主演的《秦香莲》、《桃花庵》、《卖苗郎》、《三上轿》被称为“崔派”四大悲剧。其唱腔以下五音为体,兼用上五音,同时融会秦腔、曲剧、河北梆子、京昆等姊妹剧种的音调,唱腔旋律丰富多彩,发音长于鼻腔共鸣,音域宽广,行家总结为“气不暴,声不抢,字不逼,音不撞,形不露”;行腔朴实,较少使用花腔,表演形“静”而实动。多演端庄贤淑善良坚贞而又命运悲惨的妇女形象,为豫西流派的杰出代表,豫剧“五大名旦”之一。

豫剧名家有哪些?

豫剧六大名旦——陈素真,常香玉、崔兰田、马金凤、阎立品、桑振君。

陈素真(1918年4月30日-1994年3月29日) ,女,乳名:佩玉,原名:王若瑜。祖籍:陕西富平,出生于:河南开封,曾居住于:陕西、湖北、甘肃、河北,而后定居于:天津市。

常香玉(1923年9月15日-2004年6月1日),原名张妙玲,出生于河南省巩县(今巩义市),豫剧表演艺术家。

崔兰田 (1926年-2003年04月05日),女,豫剧大师,生于山东省曹县。

马金凤,原姓崔,小名金妮,河南省洛阳市人,1922年出生于山东省曹县,豫剧演员。

阎立品(1921年2月7日~1996年8月11日),女,原名阎桂荣,豫剧演员。封丘县荆隆宫乡仝蔡寨村人。

桑振君(1928年12月27日-2004年7月9日) ,豫剧表演艺术家,中国豫剧六大名旦之一,豫剧三鼎甲之一 。

扩展资料

早期的豫剧演员在一起合作演戏过程中,随着影响力的不断扩大,逐渐被赋予一个雅号,如祥符五朵云、杞县三亭、豫东五杆旗等清末民初组合,而更早期的演员组合已无从查证。

从民国十六年(1927年)起,中国戏曲界吹起流派风,以表演者姓名当作流派的标记,象徵着个人表演风格成为传统戏曲界的楷模。

剧评家、表演家、剧作家、戏迷们都开始以派别来品论表演者的艺术风范,"流派"便成为一种习惯用语,影响所及,豫剧也出现了流派的说法, 经常被谈论的有陈(素真)派、常(香玉)派、崔(兰田)派、马(金凤)派、阎(立品)派、桑(振君)派等旦角六大流派。

豫剧的五大代表人物

常香玉、陈素真、阎立品、马金凤和崔兰田。

豫剧起源于河南,是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豫剧舞台上涌现出了一大批颇有影响,卓有成就的旦角演员。
一、常香玉(1923年-2004年),原名张妙玲,出生于河南省巩县(今巩义市),豫剧表演艺术家。常香玉,唱腔字正腔圆,运气酣畅,韵味淳厚,格调新颖,以声绘情、以情带声;表演刚健清新、细腻大方,内涵深邃、性格鲜明。在表达人物内在的思想感情上,细致入微,一人一貌,栩栩如生。
二、陈素真(1918年4月30日-1994年3月29日)原名:王若瑜。祖籍:陕西富平,出生于:河南开封,定居于:天津市。她8岁拜师,10岁登台,成为豫剧界第一代女演员。13岁收徒,人称豫剧甘罗。她是戏曲教育家、豫剧改革家(将古典舞、哑剧融入豫剧)。并首创豫剧界第一个流派“陈门艺术“,被观众和剧作家及戏曲大师们誉为:豫剧舞台上的一尊美神、河南梅兰芳、豫剧皇后、豫剧三鼎甲之首、豫剧大王。
三、阎立品(1921--1996),原名阎桂荣,豫剧演员。封丘县荆隆宫乡仝蔡寨村人(现名仝蔡寨村)。早年拜杨金玉为师,1954年被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收为弟子。曾当选河南省政协委员、开封市人大代表,曾任中国戏剧家协会河南分会副主席,是中国豫剧名旦六大家之一。1996年8月11日阎立品病逝于家乡封丘县,享年75岁。
四、马金凤,河南洛阳人,籍贯山东曹县。原姓崔,小名金妮。幼年随父学河北梆子,后改学豫剧。7岁便登台演出,早期艺名“花蛾子”,绰号“盖九州”。她是豫剧豫剧六大名旦之一也是唯一健在的,国家特级演员。马金凤以高亢、清脆、甜美、朴实的唱腔风格而形成的豫剧旦行被称为“马派”。曾任商丘、洛阳豫剧团团长,中国戏剧家协会名誉理事,中国剧协河南分会副主席。
五、崔兰田(1926年-2003年),豫剧大师,生于山东省曹县,豫剧六大名旦之一,中国豫剧功勋杯奖获得者。崔兰田的艺术足迹遍及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4次应邀到北京演出,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亲切接见。崔兰田创造的崔派艺术深受广大群众喜爱,在许多观众中流传的“三天不吃盐,也要看看崔兰田”的顺口溜,表达了群众对崔派艺术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