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哈哈娱乐网给各位分享数千古风流人物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千古风流人物陆游资料,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叫什么?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陆游的简介400字左右

陆游(1125年11月13日-1210年1月26日)南宋诗人、词人。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12岁即能诗文,一生作品丰富,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等数十个文集存世,存诗9300多首,是我国现有存诗最多的诗人。陆游具有多方面文学才能,尤以诗的成就为最。自言“六十年间万首诗”,今尚存九千三百余首。其中许多诗篇抒写了抗金杀敌的豪情和对敌人、卖国贼的仇恨,风格雄奇奔放,沉郁悲壮,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激情,在思想上、艺术上取得了卓越成就,在生前即有“小李白”之称,不仅成为南宋一代诗坛领袖,而且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地位,是我国伟大的爱国诗人。 词作量不如诗篇巨大,但和诗同样贯穿了气吞残虏的爱国主义精神。陆游的著作有《放翁词》一卷,《渭南词》二卷。《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存词130余首。他的名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等一直被人民广为传诵。

陆游的代表作有哪些?真实的他是个怎样的人?

陆游的代表作有哪些?真实的他是个怎样的人?

今天看了纪录片《千古风流人物》之陆游。再读他的诗句,真的很懂他,有心爱国,却政局动荡,奸臣当道,报国无门,抑郁而终。《示儿》诗为陆游的绝笔,作于宋宁宗嘉定二年十二月(公元1210年元月)。此时陆游八十五岁,一病不起,在临终前,给儿子们写下了这首诗。这既是诗人的遗嘱,也是诗人发出的最后的抗战号召。

年少时期的陆游是不幸的,也是极幸运的。他参加科考时,才名大胜,可不幸的是,他遇到了秦桧的孙子,因为主考官点了他做头名,没有配合秦桧的暗箱操作,秦桧对陆游怀恨在心,在次年的复试中让他落榜了。幸运的是,当时的秦桧年纪已经很大了没多久就死了,陆游这才翻身,当上了官。


陆游有极其强烈的家国情怀,可是他的一生其实从未深入参与过战争,只在战争的边缘游走,第一次游走,他被贬镇江,得以亲眼目睹抗金前线瓜洲渡的战争氛围,楼船夜雪瓜洲渡。可惜,他因为疯狂劝说守将张浚北伐,没多久就被赶回了老家。48岁的时候,一个叫王炎的将军驻扎在南郑,他开辟幕府,招陆游过来一起搞大事,这次陆游终于有机会亲自参与战争,铁马秋风大散关。可惜在热火朝天的8个月备战之后,王炎被召回京城,陆游再次失去了参战报国的机会,被安排到了成都,越来越远离战场。壮志难酬的他,写下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难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80岁时,陆游还在挣扎着北伐,听说韩侂胄支持北伐,尽管他是个大奸臣,陆游也依旧为他做赋呐喊。可惜的是,韩侂胄空有野心,没有谋略,北伐很快失败,他的头也被割让给了金人。85岁那年,陆游带着满心的遗憾,与世长辞。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叫什么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出自北宋·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长江的水往东奔流而去。后借用为词牌名。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出自北宋·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长江的水往东奔流而去。后借用为词牌名。多表示陈迹消逝,历史向前发展。
历史出处

北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词意介绍
大江滚滚向东流,波浪中淘尽千古风流人物。那遗弃了的旧营垒西边,人说是三国周瑜大败曹公的赤壁。四面石乱山高,两岸悬崖峭壁耸人云霄;惊涛骇浪汹涌澎湃,日夜将江岸冲击撕裂;波滔水涡翻滚腾跃,像似卷扬起千堆白雪。江山如图如画,一时引出多少英雄豪杰!遥想当年周郎公瑾,那时乔家小女初嫁归门;他英姿雄健睿智卓越,风度翩翩神采照人。手执羽扇,头著纶巾;从容潇洒笑谈间,八十万曹军如灰飞烟灭。如今我身临古战场,神游往昔浮想万千。可笑我如此多怀古幽情,竟未老先衰鬓发斑白。啊,人生如一场梦幻,还是举起酒杯,奠祭这万古长存的大江明月。
作者介绍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市)人,中国北宋文豪,“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词,赋,散文,均成就极高,且善书法和绘画,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罕见的全才,也是中国数千年历史上被公认文学艺术造诣最杰出的大家之一。其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又与陆游并称苏陆;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其画则开创了湖州画派。现存诗3900余首,代表作品有《水调歌头·中秋》、《念奴娇·赤壁怀古》、《赤壁赋》等。

苏轼和陆游写过哪些诗?

苏轼:

1.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宋代: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何似 一作:何时;又恐 一作:惟 / 唯恐)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长向 一作:偏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