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哈哈娱乐网给各位分享讲好中国故事演讲视频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南仁东感动中国颁奖词,讲好中国故事南仁东「科普」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南仁东事迹简单概括

南仁东(1945年2月-2017年9月15日),他在天眼落成不到一周年,因肺癌突然恶化,抢救无效,在美国波士顿去世。

他出生于吉林辽源,本科就读于清华大学无线电系。1963年,高考满分100分,他考了98.6,是吉林省理科状元。

他是中国天文学家,“中国天眼”的主要发起者和奠基人,“人民科学家”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

他也是一个全能型天才,懂天文、力学、金属工艺、画图和无线电。对绘画诗书、服饰美学也颇有研究,在清华求学的时候,机械制图比赛还得过第一!
1993年:在日本国际无线电科学联盟大会上,科学家们提出,建造新一代射电望远镜,接收更多来自外太空的讯息。南老师跟同事们说:“咱们也建一个吧。”

1994年:他提出了FAST工程概念。为了给工程选址,他带着300幅卫星遥感图,带着煮鸡蛋就着咸菜,在西南的大山里跋涉,有些路连当地农民都走不了。对比了400多个洼地(搜狗百科上写的是1000多个,我觉得观测基地系统总工程师朱博勤说的400多个要可信一些)。要求尽可能圆,既要交通方便,又要相对隔离,没有无线电干扰。花费了12年时间,终于选定了贵州平塘县的一处窝凼。当地老百姓都知道这个面容沧桑、皮肤黝黑的科学家,说他总是在找东西!

2006年:南老师任国际天文学射电专业委员会主席,这是中国天文学界第一次在此层面任职,可见南老师在国际天文学的地位。

2012年:FAST973项目正式启动。为了立项,南老师和团队经常加班熬夜,到处向相关部门“推销”自己项目,每次会议都会提前一小时到达会场,生怕会迟到。

2014年:“天眼”反射面单元即将吊装,南仁东亲自进行“小飞人”载人试验。

2016年9月:“中国天眼”落成启用前,南仁东已罹患肺癌,并在手术中伤及声带。患病后依然带病坚持工作,尽管身体不适合舟车劳顿,仍从北京飞赴贵州,亲眼见证了自己耗费23年心血的大科学工程落成。2016年9月25日,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工程在贵州省平塘县的喀斯特洼坑中落成启用,并开始接收来自宇宙深处的电磁波。

2017年9月15日:南老师因肺癌突然恶化,抢救无效逝世。

南仁东感动中国颁奖词

南仁东感动中国颁奖词为:一个人的梦想能有多大?大到可以直抵苍穹。一个人的梦想能有多久?久到能够穿越一生。

南仁东获得2017年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荣誉,国家对于他的颁奖词也充满了崇高的致敬。

《感动中国》献给南仁东的颁奖词是:一个人的梦想能有多大?大到可以直抵苍穹。一个人的梦想能有多久?久到能够穿越一生。23年,8000多个日日夜夜,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首席科学家、总工程师南仁东心无旁骛,为崇山峻岭间的中国‘天眼’燃尽生命,在世界天文史上镌刻下新的高度。

南仁东的荣誉称号

2001年,获中国科学院华为奖教金。

2016年12月,获“2016中国科学年度新闻人物”。 

2017年1月,获“CCTV2016年度科技创新人物”。

2017年5月,获得全国创新争先奖。

2017年7月,入选为2017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初步候选人。

2017年11月17日,中央宣传部追授南仁东“时代楷模”荣誉称号。

2019年9月25日,被评选为“最美奋斗者”。

南仁东主要事迹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南仁东生于1945年,曾任FAST首席科学家、总工程师。1994年,他提出FAST工程概念,主导利用贵州省喀斯特洼地作为望远镜台址,从论证立项到选址建设历时22年,主持攻克了一系列技术难题,为FAST重大科学工程的顺利落成发挥了关键作用。2017年9月,南仁东因病逝世。

2019年9月17日,南仁东获得“人民科学家”国家荣誉称号。

二十二年,一件事。南仁东,这位把最美好的年华都奉献给中国天文事业的科学家,生命不息、奋斗不止,为了FAST燃尽了生命最后的火花。

为了给“天眼”选址,南仁东用了12年,带着团队对1000多个洼地进行比选,又实地走遍上百个窝凼,最终决定选址在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平塘县大窝凼。那时,贵州的交通条件还不是很好,很多地方无法通车,只能靠步行,他们每天最多只能看一两个窝凼。FAST调试组副组长、南仁东的学生甘恒谦回忆:“有的荒山野岭连条小路也没有,当地农民走着都费劲。”

而FAST的建造没有经验可循,很多关键技术只能自主创新。例如,FAST设计为索网结构,钢索使用寿命按30年计算,要求的疲劳强度是国家规定强度的2.5倍。在市场上能找到的产品都无法满足需求,生产企业也没有相应的技术储备,工程几乎停摆。为了解决这个难题,南仁东带领团队历时两年多的研发,经历近百次失败,才最终取得成功。

南仁东以百折不回的毅力,化身“拼命三郎”,既要把握工程的整体方向,在施工现场也经常亲力亲为,爬山调查危岩、上钢架拧螺丝、拿扁铲削平钢材……FAST现任总工程师姜鹏说:“大到工程整体实施方案,小到一个零部件图纸,南老师都非常了解。”

南仁东曾说:“FAST如果有一点瑕疵,我们对不起国家。一项关键技术突破不是我个人的成绩,它是一大群人的拼搏和努力。”怕“对不起国家”,这或许是支持南仁东挺过所有争议、困难的最大动力。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陈学雷曾这样写道:“虽然南老师没有能等到它产出科学成果的那一天,但我想他离去的时候心里一定非常清楚,他毕生的事业已经成功了。”

如今,FAST的影响不仅在科学领域,因建造FAST而研发的数项技术创新提升了整个国家的工业、制造业水平,而FAST在科普、教育、大数据处理、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等方面也都有亮眼表现。

对于中国的天眼之父南仁东,你知道哪些故事?

小时候,爸爸问我长大了以后要干什么?我骄傲的对爸爸说,长大之后要成为一个科学家,长大之后发现自己的实力与梦想相差太远,不得选择了其他的行业,但是对于科学这个行业,我是非常喜爱,想做科学家的初心就是想为国家的科技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虽然没有成为科学家,但是我对于其他为国家做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们是非常的尊敬和敬佩的。我最尊敬的科学家就是南仁东,他被称为我国的“天眼之父”,不知道你对南仁东都有哪些了解呢?

“天眼”之父南仁东一生的故事:从成长岁月到争取大射电望远镜国际项目,从向中科院提出由我国自主建设该项目到将终身精力投入这一事业,直至“中国天眼”横空出世,南仁东病逝于工作岗位。这位科学家的一生,由这本通俗生动的传记娓娓道来。人物传记,是通过对典型人物的生活、精神领域进行描述和介绍,传记又能将个人与历史、个人与社会的命运,完美地结合起来。他写的是一代人的光荣与梦想,是一代科学家坚韧不拔,用理想和意志浇筑我们国家自主科学项目成功的历史进程。而支撑这一历史进程的,是无数个“南仁东”的存在。

你知道关于南仁东的其他故事吗?可以给我们分享一下吗?

一.射电望远镜发起者

提到南仁东,我们就会想起射电望远镜。不错,南仁东就是我国射电望远镜的发起者,他的丰功伟绩会一直被我们铭记。

二.为中国天眼奉献终生

当中国的“天眼”也就是射电望远镜建成后不久,南仁东先生就因为疾病离开了我们,可以说南仁东先生为我国天眼事业奉献了终生。

三.向南仁东先生致敬

我们不仅应该向南仁东先生致敬,更应该向这些老辈的科学家们致敬,他们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南仁东感动中国颁奖词

南仁东获得2017年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荣誉,当时的颁奖词介绍是:

南仁东(1945--2017),男,生前系中国著名天文学家,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项目——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工程首席科学家、总工程师。

为了给中国建成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南仁东带领他的团队22年来足迹遍布云贵300个喀斯特地区的洼坑。常年的野外生活异常艰苦,他们喝的是天然的“浑水”,吃的是自带的冰冷干粮,冬天实在冷得受不了就与同事燃起篝火相拥取暖。

在工地上,南仁东和他带领的老中青三代科技工作者们生活极其节俭,每个房间住四人,洗浴、厕所全是公用的,食堂里做的是大锅饭菜。克服了不可想象的困难,推辞了国外高薪水的聘请,他们最终实现了由跟踪模仿到集成创新的跨越。

2016年9月25日,举世瞩目的“大射电”竣工,被称为中国“天眼”。今年10月10日,中国“天眼”首批观测成果对外公布:探测到来自数千光年甚至几万光年的数十个优质脉冲星候选体,其中两颗获得国际认证,这使得中国走在了世界天文界的前列。

2017年9月15日,72岁的南仁东,把仿佛挥洒不完的精力留给了“中国天眼”,自己却永远地离去了。

南仁东的其他荣誉称号

2001年,获中国科学院华为奖教金。

2016年12月,获“2016中国科学年度新闻人物”。 

2017年1月,获“CCTV2016年度科技创新人物”。

2017年5月,获得全国创新争先奖。

2017年7月,入选为2017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初步候选人。

2017年11月17日,中央宣传部追授南仁东“时代楷模”荣誉称号。

2019年9月25日,被评选为“最美奋斗者”。

致敬中国天眼之父南仁东,天眼给我国带来了哪些变革?

中国向世界宣布,「天眼」将于 2021 年 4 月 1 日正式对全球科学界开放,为人类外空命运共同体提供贡献和发展经验 

1.天眼为我国天文行业带来了希望。从古至今,天文学始终是一个国家国力强盛与文明发达程度的象征。我国古代天文学曾对世界天文学发展乃至整个人类文明做出了重要贡献:我国有世界上最古老、丰富的日食、彗星等天象纪录,有浑仪、简仪等精湛的古天文仪器,有张衡、郭守敬等驰名中外的天文学家。在现代天文学发展过程中,我国与一些发达国家有着较大差距。为了赶超国际先进水平,我国天文学家另辟蹊径,充分发挥出自己的特色。为了探测宇宙第一代天体所发出的“第一缕曙光”,我国在新疆天山深处布设了宇宙第一缕曙光探测阵列望远镜,在国际同类项目的竞争中走在前列。 而如今的天眼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改变。

 2.对搜寻地外智慧生命有极大的帮助。

简单的来说搜寻地外智慧生命的方式就是区分开“自然天文射电信号”和“非自然的信号”。

因为天空中充满了各种射电源,比如脉冲星,活动星系核甚至太阳射电暴等等。

首先建造FAST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观测脉冲星、中性氢、宇宙分子和外星文明信号。

3.中国天眼为我国在宇宙大尺度结构、银河系结构、暗能量等相关领域的重大研究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支撑,未来有望取得一批对人类探索宇宙奥秘具有重要推动作用的科学成果。 为我国的天文事业做出来巨大的贡献,所以我们要致敬中国天眼之父南仁东,他为我国的天文事业所做的贡献是巨大的,也是不可磨灭的。

南仁东的恒心故事?

南仁东是一位天文学家,从小就是一个学霸。
南仁东是学霸,不代表他是书呆子,其实他的兴趣爱好有很多,比如:画画、写字等等。
他长大就去世界最好的地方学习。但是,最后他还是选择自己的国家——中国。
他有一个伟大的愿望,就是造一个很大的一口“锅。”他造那口“锅”,花了整整二十二年的时间。
他找这口“锅”应该造哪里,也花了十一年时间,找了全中国三百个地方,选择了郁郁葱葱的大山里头。
他是一个不怕辛苦、坚持的人,即使生病,也要完成这个使命。
然而,有一天,他生病了,但是他不放弃,他还是要完成,人们看到坚持不懈的他,都在支持他,这让我想起一句话,“当你专心去做一件事,整个世界都会为你让路。”
过了一天又一天,终于那口“锅”造好了。

南仁东的主要事迹250个字?

南仁东是 中国天文学家,誉天眼之父
南仁东(1945年2月-2017年9月15日),出生于吉林辽源,毕业于清华大学,中国天文学家,“中国天眼”的主要发起者和奠基人,“人民科学家”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 南仁东曾任FAST工程首席科学家兼总工程师,主要研究领域为射电天体物理和射电天文技术与方法,曾获全国创新争先奖、改革先锋称号、改革先锋奖章。2017年9月15日因病逝世,享年72岁。

写一篇关于南仁东优秀事迹的读后感400字内容包括优秀品质和感想

选自其他网友----南仁东是我国著名天文学家,是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中国天眼”FAST的发起者和奠基人。他20多年矢志追求、呕心沥血,奋斗至生命的最后一刻,为我国天文科学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是这个伟大的时代成就了他,使他点点滴滴平凡的工作和生活折射出不平凡的光辉;是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滋养了他,养成他淡泊名利、坚持真理、一诺干金、善良勤劳的优秀品格;是无数科技泰斗教育和影响了他,给予他渊博的学识,铸就他敢为人先、迎难而上、坚韧不拔的科学精神。

南仁东是20世纪60年代的大学生,这一代人所走过的科学道路,在世界上也是很少见的,这就是中国式的科学家。他们的人生,伴随着我们共和国历史的艰辛历程一路走来。他们不是穿西服打领带的科学家,他们穿着工装,手上有老茧,是在风风雨雨中趟过来的科学家。他们的人生经历和共和国的历史进程密切相关,由此决定他们的志向、他们精神的高度和面貌。他们怀着求知求真的科学精神,同时支撑着他们生命的还有对国家对民族对历史的高度责任感。南仁东少年努力读书,青年刻苦钻研的时光,而尤为全面地呈现了他勇于为祖国的科学创新担当重任,乃至奋斗到生命最后一刻的爱国情怀、科学精神、高尚情操与优秀品格。进入壮年,南仁东将全部余生献给了“天眼”事业。南仁东的一桩桩鲜明事迹,有力诠释了什么是知识分子的责任与担当。
南仁东故去了,但南仁东的故事将激励着千千万万的青少年继往开来,去创造自己的有益于祖国和人民的人生。人类之所以脱颖而出,从低等的生命演化成现代这样,出现了文明,就是他有一种对未知探索的精神。美丽的宇宙太空以它的神秘和绚丽,召唤我们踏过平庸,进入到无垠的广袤。
南仁东,为全人类的未来做出伟大贡献的科学家最可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