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八百壮士,八百壮士真实历史是什么??,以及八百壮士真实历史对应的知识点,文章可能有点长,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完,增长自己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求大神们分享1975年上映的柯俊雄/林青霞主演的中国电影《八百壮士》免费的百度网盘链接

《八百壮士》百度网盘高清资源免费在线观看

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8EOmrITYdIoAid09Tp5q3Q

资源名称:[八百壮士 八百壮士][1976][剧情 战争][台湾].mp4(3753.85M)
资源链接:https://pan.baidu.com/s/18EOmrITYdIoAid09Tp5q3Q
提取码:rw6n

提取码:rw6n    

《八百壮士》是丁善玺 执导的剧情影片,于1975年上映,柯俊雄、林青霞等主演。其讲述了国民党八八师五二四团团长谢晋元率领四八○ 青年军官死守四行仓库的故事。

八百壮士真实历史是什么?

八百壮士真实历史:

1937年淞沪会战末期,一支仅有400多人的孤军死守上海最后一块阵地,对抗数万日军。当有外国记者询问守军人数时,为了威慑敌人,指挥官谢晋元故意说有八百人。从此这支守军就以"八百壮士”的称号为世人所知。

因为400余位士兵要面对的是30万日军,要对垒的是比自己多很多倍的敌人。想尽一切办法将四行仓库从里到外武装成了碉堡,之后就是硬着头皮和日军周旋和血战整整六天六夜,抗争到了最后。四行仓库“八百壮士“打击了侵略军的张气焰,鼓舞了人民的斗志,成为当时举世瞩目的事件。

后世评价:

在日军铁蹄下,已陷于孤岛的数百万同胞,从八百壮士身上,找回了民族的尊严与气节,找回了振奋的信心与力量。"拿八百壮士做榜样"这首歌,从沦陷的上海吼出,唱遍大江南北。铮铮铁骨的八百壮士,对于身处黑暗困于孤岛的上海人,就像一盏长明灯,看着它,便坚定了抗日的必胜信念。

“八百壮士”等众多英雄群体,他们前赴后继、奋勇杀敌,以自己的热血,唤起了民族的觉醒;以自己的牺牲,换取了民族的未来。正所谓“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 。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八百壮士

八百壮士是真实的吗

电影《八佰》真实历史是抗日战争时期著名的上海四线仓库保卫战。历史上负责四线仓库战役的其实是日本海军陆战队,因为当时只有海军陆战队在市区作战。影片中的陆军第68步兵联队虽然真的参加了淞沪会战,但确实在苏州执行作战任务,所以这也是最受诟病的地方。《八佰》的真实原型是1937年淞沪会战时“八百壮士”抗击日军的故事。关虎创作这部电影的动力来自于他的父亲,父亲告诉他这场战斗有多惨烈。

1937年淞沪会战是最惨烈的一场战役。为了掩护主力撤退,800人宣布留守,这也是电影片名《八佰》的意思。电影海报中,“八百”二字是用红墨水写的,看起来更像干涸的血液。在这两个字的旁边,有很多弹孔,每一个弹孔似乎都在诉说这场战斗有多惨烈。真相是,谢晋元率领420人在四巷仓库与日军激战4天,死伤38人,击毙日军200余人。四天后,谢晋元奉蒋介石之命,带领382人退回英租界,在英军掩护下撤离上海。

然而,英国人突然改变主意,强行收缴士兵的武器,把他们关在租界北部的一个战俘营里。拘留持续了近三年,期间谢晋元将军被汉奸杀害。珍珠港事件后,日军对英宣战,侵占英租界,剩余士兵被俘,被罚做苦役。到1945年抗战结束,420人中只有不到150人。创造一个立体的人,是《八佰》的志向和抱负。以前战争片的主角要么是正面对敌的战士,要么是深入敌营的卧底特工。

但影片从一群逃兵开始,《八佰》在国产战争片中脱颖而出,正是因为它“敢于拍出人性的真相甚至丑恶”。这部电影拓宽了我们对英雄的理解。在冒着生命危险见义勇为之前,他们也有过平凡甚至琐碎的懦弱和挣扎。《八佰》的人物塑造采用了群像的方式,光是主要人物就有二十个左右,但这样也会造成“一开始想记住每个人的名字,后来就糊涂了”的情况。

八百壮士真实历史是什么?

谢晋元等八百壮士,即国民革命军陆军第9集团军88师524团,是指在上海即将沦陷之时,奉命退守四行仓库,在那里与日军激战四天四夜,鼓舞了全国军民的抗战时期的英雄群体。

1937年10月,持续三个月的淞沪会战进入尾声,为掩护主力部队撤退,88师524团团副谢晋元率“八百壮士”进驻四行仓库,孤军奋战四天四夜,用生命守护了一个民族的尊严。 

资深外交官、国际法泰斗厉声教曾撰文揭开了“八百壮士”的历史真相。文章披露道:“闻名遐迩的’八百壮士‘其实远没有八百人。所谓的’八百壮士‘仅有不到四百人。八百人的说法是死守四行仓库的’孤军‘为了起到震慑日军的效果故意放出来的消息。”《国家人文历史》亦曾撰文称,“八百壮士”的实际具体数字为355。 

2014年8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公布《第一批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谢晋元等八百壮士(1937)国民革命军陆军第9集团军88师524团被追认为英雄群体。 


八百壮士的后世评价

谢晋元率部在弹丸之地与穷凶极恶的日军激战四昼夜,打退敌人10余次疯狂进攻,毙伤日军200余人,用生命和鲜血奏响了一曲抗击侵略的壮丽凯歌。 

在日军铁蹄下,已陷于孤岛的数百万同胞,从八百壮士身上,找回了民族的尊严与气节,找回了振奋的信心与力量。"拿八百壮士做榜样。中国不会亡,不会亡,不会亡!"这首歌,从沦陷的上海吼出,唱遍大江南北。铮铮铁骨的八百壮士,对于身处黑暗困于孤岛的上海人,就像一盏长明灯,看着它,便坚定了抗日的必胜信念。 

“八百壮士”等众多英雄群体,他们前赴后继、奋勇杀敌,以自己的热血,唤起了民族的觉醒;以自己的牺牲,换取了民族的未来。正所谓“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 。

上海四行仓库“八百壮士”等众多英雄群体,就是中国人民不畏强暴、以身殉国的杰出代表。

八百壮士真实历史是什么?

1937年淞沪会战末期,国民革命军第88师524团留守上海四行仓库,与租界一河之隔,孤军奋战4昼夜,造就了罕见的被围观的战争。

当时的战争很激烈,中国正处于低谷时期,淞沪会战进行到最后阶段,为了掩护中国军队撤退,中国国民革命军第三战区88师524团的一个加强营共400余人。

在副团长谢晋元领导和指挥下,奉命据守苏州河北岸的四行仓库,阻击敌人,多次打退了数倍于己的日军顽强地进攻,取得了四行仓库保卫战的胜利。

扩展资料

八百壮士真实历史结局是:

八百壮士进入收容所后,部队被英军卸下武器,生活在极差的环境中,开始了四年集中营一般的孤军生活。虽然没有被日本人打败,却也就此远离了抗日的正面战场。1941年4月,汪伪政权想要诱降谢晋元,并许诺其陆军总司令的头衔,被谢晋元严厉拒绝。

1941年4月24日晨5时,谢晋元和以往一样,率领官兵早操,上等兵郝鼎诚等四人迟到,谢晋元异常愤怒,进行斥责。有四人突然取出匕首及铁镐等凶器,蜂拥而上,猛刺谢晋元胸部及头部。

谢多处受伤,流血不止,至6时许悲壮长逝,时年三十七岁。四个凶手当场被擒。25日,谢晋元追悼仪式在上海举行,有30万人前往吊唁。国民政府追授谢晋元为陆军少将。

八百壮士幸存多少人

八百壮士幸存100余人。

抗战胜利后,八百壮士幸存者从各地陆续返回上海,总计100余人。他们请回谢晋元的遗孀凌维诚,沿老团长的陵墓四周搭棚居住,誓为老团长守灵。

后来内战爆发,他们不愿卷入内战,遂解散各谋职业,大部分隐姓埋名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生活十分艰苦。上海解放后,陈毅市长曾亲自为这些孤军壮士安排工作。

八百壮士的主要事迹:

八百壮士的团附谢晋元临危受命,死守四行仓库,早已做好了必死的决心。为了守卫四行仓库,谢晋元下令用沙包将门窗封死,二楼以上门窗封一半,留下射击口,电线全部切断,也不能生火煮饭,以免暴露目标。

参加四行仓库保卫战的孤军,一共414人,而为了虚张声势,谢晋元在被租界的英军询问时,表示自己一共有800人。从仓库送出的伤员,也统一回答一共有800守军,这也是“八百壮士”称谓的由来。而他们要对抗的,则是日军王牌军第三师团。

由于四行仓库靠近英法租界,且附近有大型煤气包,日军既害怕误伤英法租界军队,也害怕引发不可收拾的大爆炸,不敢进行轰炸和大范围炮击。这也给了孤军足以守卫仓库的优势和决心。

八百壮士真实历史结局

八百壮士真实历史结局是:

八百壮士进入收容所后,部队被英军卸下武器,生活在极差的环境中,开始了四年集中营一般的孤军生活。虽然没有被日本人打败,却也就此远离了抗日的正面战场。1941年4月,汪伪政权想要诱降谢晋元,并许诺其陆军总司令的头衔,被谢晋元严厉拒绝。

1941年4月24日晨5时,谢晋元和以往一样,率领官兵早操,上等兵郝鼎诚等四人迟到,谢晋元异常愤怒,进行斥责。有四人突然取出匕首及铁镐等凶器,蜂拥而上,猛刺谢晋元胸部及头部。

谢多处受伤,流血不止,至6时许悲壮长逝,时年三十七岁。四个凶手当场被擒。25日,谢晋元追悼仪式在上海举行,有30万人前往吊唁。国民政府追授谢晋元为陆军少将。

扩展资料:

坚守四行仓库的八百壮士们本已下定了必死的决心,然而,事态的发展,并不是他们个人的意志能够决定的。193710月30日,四行仓库战斗已是第四天。

日方高官接二连三地发表露骨谈话,威胁和恫吓租界当局立即采取措施,消除八百壮士在四行仓库的抵抗行动,否则,日军“将不顾一切后果,采取极端手段,对付中国守军”。

在这种情况下,蒋介石考虑到坚守四行的部分目的已经达到,遂下令四行守军撤入租界。坚守四行仓库的勇士们在这里整整奋战了四天四夜。

打死了二百多进攻的日本鬼子,伤敌无数。更重要的是,他们让全世界看到了中国军人抵抗侵略、牺牲到底的精神。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八百壮士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八百壮士

八百壮士真实历史 上海八百壮士的真实历史介绍

1、1937年8月13日,日军大举进攻上海(八一三事变)。战役进行到最后阶段,10月26日晚,守卫大场防线的中国军队第88师第524团400余人(报界宣传称“八百壮士”),在副团长谢晋元指挥下,奉命据守苏州河北岸的四行仓库。 在日军的重重包围下,守卫四行仓库的“八百壮士”孤军奋战4昼夜。战至30日,接到撤退命令后,他们冲出重围,退入英租界,困守孤军营。1941年,谢晋元被汪伪特务暗杀。同年12月,日军突入英租界,将困守在此手无寸铁的“八百壮士”余部俘获押走。部分人被遣送至巴布亚新几内亚的日军集中营。

2、1937年10月26日,淞沪会战进入最后阶段,宝山大场防线失守,国民党军队决定全线西撤,命令88师留下一个团进行掩护。26日深夜,88师524团副团长谢晋元急匆匆的回到团部,他的手上拿着88师师长孙元良的一纸手令,上面命令“524团第一营死守上海最后一块阵地。”这最后一块阵地,就是四行仓库。那时的四行仓库,南面紧挨苏州河,东面是英国、美国控制的公共租界,西面、北面已经被日本军队占领。这幢钢筋水泥建筑占地0.3公顷,宽64米,高25米,最初是4家银行存储贷物的联合仓库,以墙厚楼高、易守难攻著称。一直到27日凌晨3点,从前线撤退到四行仓库参加掩护的共计420人,为了迷惑敌人,谢晋元对外仍用团的番号称有800人,八百壮士由此得名。

3、八百将士以弹丸之地抗击日军的英勇事迹,迅速传遍国内外,人们称赞他们是“八百壮士”并专门谱写了颂扬他们的歌曲《八百壮士歌》。

八百壮士守四行,主要写的是什么

八百壮士守四行,主要写的是抗日战争时期,八百壮士在苏州河西岸有个叫四行仓库的地方抗击日寇的事迹,即四行仓库保卫战。

当年这个团的这个团长谢晋元讲过一句话:没有命令死也不退。八百壮士英勇的抗击行为发生在上海闸北区苏州河西岸,当时苏州河西岸有仓库叫四行仓库。抗战开始,这个仓库是88师的师部,当时仓库中储存中大量的食物、救护用品和弹药,日军全力要把这个钉子拔起来。

从1937年7月7日开始日本以卢沟桥事变为借口进行全面侵华。当日军在中国北方横行的同时又于8月13日发动了对上海的进攻。尽管面对着后勤保障不利、士兵训练不足及缺乏空中及重炮支援等困难,国民革命军仍固守着几近成废墟的上海。

但日军并没有攻击位于上海的外国租借地,表面上仍与其他国家保持友好关系,尽管事实上与其关系十分紧张。直到四年后日本决定向同盟国宣战,日军才占领上海的外国租界区。

扩展资料:

无论是顾祝同、孙元良还是张柏亭都不会违抗蒋介石的命令,但孙经张向顾建议,既然是出于政治的目的,那么留守闸北的部队,兵力多是牺牲,兵力少也是牺牲。同时,守多数据点是守,守一二个据点也是守。顾祝同最后同意第八十八师留出一团兵力,留守地点则自行处置。

张柏亭回到第八十八师师部四行仓库后,孙元良决定,就以四行仓库作为固守据点,但觉得一团兵力仍然过多,在最后撤离之前,又决定只留一个加强营就够了。于是就以第524团第1营为基干,配属必要的特种部队,组成了一个四百多人的加强营。由中校团副谢晋元、少校团副上官志标,和少校营长杨瑞符率领。

10月26日晚10点驻扎与上海北站的第524团接到命令要求撤回位于四行仓库的师部。第一营营长杨瑞符面对这条要求其撤出已坚守两个多月的阵地的命令一开始难以接受,但在得知孙元良是让第一营防守四行仓库后便同意撤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四行仓库保卫战

八百壮士真实历史遗址在哪

八百壮士真实历史遗址在上海四行仓库,八百壮士的故事就发生在四行仓库保卫战中,那是1937年淞沪会战时期发生的事情。当时淞沪会战已经进行到了末期,大部队要撤退,势必有人要进行掩护,而负责掩护的就是国民革命军第88师524团的士兵。
这一个营的士兵留守上海四行仓库,与租界一河之隔,孤军奋战4昼夜,造就了罕见的被围观的战争。
其实,这一个营的士兵根本就没有八百人那么多,这个营由一个机枪连、三个步兵连和一个迫击炮排组成,“编制”算满也只有452人。之所以说是八百人,就是为了壮大声势,迷惑敌人。
此时的四行仓库西面和北面已被日军占领,东面和南面是公共租界,与未被占领的中国地界完全隔绝,成为一个“孤岛”,进入四行仓库,也就成了孤军。
在炮火的不断轰鸣中,孤军浴血奋战了四昼夜,击退日军数十次进攻,给敌人以重创。事后,四行仓库巍然屹立,“八百壮士”孤军抗敌的事迹由此为人传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