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春分的主要农事,春分时节我们可以进行什么农事活动??,以及春分的节气农事对应的知识点,文章可能有点长,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完,增长自己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春分有哪些风俗

每一个节气都是一个传统节日,每一个节日必然会有固定的节俗文化。那么在春分到来之际,全国各地都有哪些风俗呢?


1、竖蛋

“春分到,蛋儿俏”。竖蛋,也称立蛋。

春分是太阳直射赤道的时段,南北半球昼夜相等,就是说白天黑夜各十二小时等分,谚语说“吃了春分饭,一天长一线”。地球南北极的地轴与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处于力的相对平衡状态,地心引力平稳,所以只有在春分这一天,才是鸡蛋能竖着不倒的最佳时间。对于孩子来说,立蛋的过程,也是培养做事耐心、静心、专心的好时机,虽有输赢,也不过是添了些欢笑罢了,大人也乘机在旁边教育鼓励,也是寓教于乐。

立蛋像是追求心态与身体平和的仪式。小心翼翼努力实现目标时,也将一颗平常心放置其中。做到了,就如同掌握了一种舒适的心法。

2、放风筝

清代诗人高鼎在《村居》中,描绘了一幅春回大地之时,儿童借助东风放风筝的美好场景“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春分一到,草长莺飞,正是放风筝的好时间。走出家门,沐浴春光,奔跑着放飞风筝,与生机勃勃的春天时节相得益彰。春分放风筝主要是代表了人们对生活的一种美好期盼。

3、吃春菜

春菜”是一种野苋菜,乡人称之为“春碧蒿”。逢春分那天,全村人都去采摘春菜。在田野中搜寻时,多见是嫩绿的,细细棵,约有巴掌那样长短。采回的春菜一般家里与鱼片“滚汤”,名曰“春汤”。有顺口溜道:“春汤灌脏,洗涤肝肠。阖家老少,平安健康。”一年自春,人们祈求的还是家宅安宁,身壮力健。

春分吃春菜就是这样一种古老的习俗,现在的许多地方仍然保持着吃春菜的传统。春菜其实又叫莴笋、千金菜,是春季饮食一种典型的应季蔬菜,尤其是在春分前后最为新鲜美味。古人认为在春分时节吃春菜可以保佑全家人整年都平安幸福,所以慢慢地这个不成文的习俗就流传了下来。逢春分那天,全村人都去采摘春菜,祈求家宅安宁,身壮力健。

4、送春牛图

春分是农耕开始的一个重要信号,而过去农耕一定离不开耕牛,由于当时的并没有现代化工具,所以耕地的时候耕牛就变成了主力。但由于当时社会耕牛特别珍贵,人们为了期盼农事顺利以及大丰收,会专门为耕牛设置节日。春分作为耕牛的节日之一,最重要的习俗就是“送春牛图”。

顾名思义“春牛图”指的是一种,用黄纸或红纸绘制的类似年画的贴画。这幅画上的主要人物,就是一个农民赶着耕牛耕地的场景。在马上要春耕的时候送春牛图非常应景,而送图人一般都会被称为“春官”。他们在送春牛图的时候嘴里会不停地唱着吉祥话,这种形式又被称为“说春”。


春分养生

“百草回芽,旧病萌发。”春分时节,气候变化剧烈,忽冷忽热,体弱者容易生病,有旧病的人容易复发。因此,在注意保暖的同时,还要多喝水勤锻炼,按时睡眠。

此外,春季气温回升,血液循环加快,大脑的血液和氧气供应相对减少,人们时常会感到困倦,民间称之为“春困”。“春困”不能单纯依靠多睡觉来解决,会“越睡越困”,要积极参加锻炼和户外活动,多做深呼吸,给大脑提供充足的氧气,多舒展肢体,尽量少熬夜,保持心情愉悦。

春分的关键词是“平分”,这一天,我们共享等长的昼夜。春分,是古人留给我们的一个温柔提醒,让我们调整身心,与自然平衡。从春分开始,我们一路向夏至走去,白昼越来越长。春分,也可以是我们重新启程的心灵起点。

愿我们迎着长长的日光,拥抱柔柔的温暖,一路走下去,始终不舍希望与勇气。

春分有什么传统意义 春分农事活动有哪些安排

   春分有什么传统意义
从传统文化来说,这一天是举行盛大祭祀仪式的日子,《礼记》记载道:祭日于坛。孔颖达疏:谓春分也。旧时天子会带领群臣去祭天,老百姓不能参与的。后来演变成民间也能祭祀了,很多人家会去扫墓,携带供品至山上,先由祖坟祭拜起,再去各家的先人坟前祭祀。从气候方面来讲,古代以立春至立夏为春季,春分正当春季三个月之中,平分了春季。《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篇》说: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因此对于古人来说,是一个占据重要位置的节气。
这个节气有什么农事
春分到了就会提前做很多农事准备,例如采购种子、化肥、农药以及春耕所需农具等,以便天气转晴后及时播种。之后农民们会选好秧田,精整秧厢,接着搞好种子处理以增加发芽率,提高发芽势。期间还会严格对种子及床土进行消毒和间歇浸种等。近年来育秧技术也很先进了,只要雨水充足就不成问题。人们还会根据天气状况抓紧抢播双季早稻,播时分厢定量,稀播、匀播,以利于培育壮秧,此时要多看天气预报,才能加强田间管理。
耕田安排注意事项
1.水分管理:如果雨水较多,注意及时排出田间多余的积水,不宜在阴雨天进行播种,避免水分过多,导致种子发芽受阻,降低种子发芽率。如果气候较为干旱,要注意及时浇水,保持充足的水分。
2.及时施肥:作为植物抽芽、新梢生长的季节,农作物对营养的需求是比较大的,要及时追施氮肥等物质。
3.温度控制:此时昼夜温差大,要合理调整好温度,注意观察天气变化,为农作物营造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

春分有哪些习俗呢?

春分,每年公历3月20或21日,太阳到达黄经0度(春分点)时开始。这天昼夜长短平均,正当春季九十日之半,故称“春分”春风习俗有很多,比如有竖蛋、吃春菜、粘雀子嘴、放风筝、春祭等。

1、竖蛋

在每年的春分那一天,世界各地都会有数以千万计的人在做“竖蛋”试验。选择一个光滑匀称、刚生下四五天的新鲜鸡蛋,轻手轻脚地在桌子上把它竖起来。虽然失败者颇多,但成功者也不少。春分成了竖蛋游戏的最佳时光,故有“春分到,蛋儿俏”的说法

2、吃春菜

昔日四邑(加上鹤山为五邑)的开平苍城镇的谢姓,有个不成节的习俗,叫做“春分吃春菜”。“春菜”,一种野苋菜,乡人称为“春碧蒿”,与鱼片“滚汤”,名“春汤”。“春汤灌脏,洗涤肝肠。阖家老少,平安健康。”

3、粘雀子嘴

春分这一天农民都按习俗放假,每家都要吃汤圆,而且还要把不用包心的汤圆十多个或二三十个煮好,用细竹叉扦着置于室外田边地坎,名曰粘雀子嘴,免得雀子来破坏庄稼。

4、放风筝

春分期间还是孩子们放风筝的好时候。尤其是春分当天。春分期间还是孩子们放风筝的好时候。尤其是春分当天。甚至大人们也参与。风筝类别有王字风筝,鲢鱼风筝,眯蛾风筝,雷公虫风筝,月儿光风筝,其大者有两米高,小的也有二、三尺。市场上有卖风筝的,多比较小,适宜于小孩子们玩耍,而大多数还是自己糊的,较大,放时还要相互竞争看哪个的放得高。

5、春祭

二月春分,开始扫墓祭祖,也叫春祭。大部分客家地区春季祭祖扫墓,都从春分或更早一些时候开始,最迟清明要扫完。各地有一种说法,谓清明后墓门就关闭,祖先英灵就受用不到了。

跟大家分享一下,在我们老家山西,春分是酿酒好时节,我们村里有个酿酒厂,到了春分时节,全村里都是酒的香味,这个时候基本是万物复苏,酿酒微生物开始活跃起来,春分成为一年中我们山西酿酒的最好时节。我父亲也在酒厂上班,听说春分时候酒厂老板会带领全体员工举行放生仪式,一方面是迎合春分酿酒好时节,另一方面是祈求一年生意兴隆,一切诸事顺利的意思,这是我们山西这边的春分习俗,大家家乡有啥春分习俗,我们一起交流学习哦

春分农民们都在干什么劳动

春分农民们都在忙着播种。春分一到,气候温和,雨水充沛,阳光明媚,中国大部分地区的越冬作物进入春季生长阶段,此时也是早稻的播种期。

春分节气,东亚大槽明显减弱,西风带槽脊活动明显增多,蒙古到东北地区常有低压活动和气旋发展,低压移动引导冷空气南下,北方地区多大风和扬沙天气。当长波槽东移,受冷暖气团交汇影响,会出现连续阴雨和倒春寒天气。

扩展资料:

“二月惊蛰又春分,种树施肥耕地深。”春分也是植树造林的极好时机,古诗就有“夜半饭牛呼妇起,明朝种树是春分”之句。在火热的农忙季节,要继续用我们的双手去绿化祖国山河,美化我们的环境。

春分时节我们可以进行什么农事活动?

春灌,浇好拔节水,施好拔节肥,注意防御晚霜冻害;南方仍需继续搞好排涝防渍工作。江南早稻育秧和江淮地区早稻薄膜育秧工作已经开始,早春天气冷暖变化频繁,要注意在冷空气来临时浸种催芽,冷空气结束时抢晴播种。

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等河谷地区气温最高,平均已达18℃至20℃左右。南方除了边缘山区以外,平均十有七、八年日平均气温稳定上升到12℃以上,有利于水稻、玉米等作物播种,植树造林也非常适宜。

但是,春分前后华南常常有一次较强的冷空气入侵,气温显着下降,最低气温可低至5℃以下。有时还有小股冷空气接踵而至,形成持续数天低温阴雨,对农业生产不利。根据这个特点,应充分利用天气预报,抓住冷尾暖头适时播种。

拓展资料

农事是指耕地﹑施肥﹑播种﹑田间管理(除草、防倒伏、喷洒农药、病虫害防治、防寒、防冻、防旱、浇水、防涝、排灌)、收割、收获﹑贮藏、六畜管理(饲养、疾病预防)等农业生产活动。

农业活动涵盖果蔬、花木、中草药、食用菌、粮油、水产、禽畜、农药、肥料、种子、农业机械与设施等行业。

春分习俗有那些?

春分的主要习俗有立蛋;祭祖;吃春菜;送春牛;踏青、放风筝等。

1、立蛋  

“春分到,蛋儿俏”,在每年的春分那一天,世界各地都会有数以千万计的人在做“竖蛋”试验。这一被称之为“中国习俗”的玩艺儿,何以成为“世界游戏”,目前尚难考证。不过其玩法确简单易行且富有趣味。

2、祭祖  

早在周朝时,就有了春分祭日之仪式。据《礼记》记载“祭日于坛”,之后这一习俗就在历代相传下来。”日坛坐落在北京朝阳门外东南日坛路东,又叫朝日坛,它是明、清两代皇帝在春分这一天祭祀大明神(太阳)的地方。

3、吃春菜  

在岭南一带,春分有吃春菜的风俗。“春菜”是一种野苋菜,乡人称之为“春碧蒿”。逢春分那天,全村人都去采摘春菜。在田野中搜寻时,多见是嫩绿的,细细棵,约有巴掌那样长短。采回的春菜一般家里与鱼片“滚汤”,名曰“春汤”。有顺口溜道:“春汤灌脏,洗涤肝肠。阖家老少,平安健康。”

昔日岭南四邑有“春分吃春菜”之习俗。“春菜”是一种野苋菜,从田野中采摘回来的春菜一般与鱼片“滚汤”,名曰“春汤”。所谓“春汤灌脏,洗涤肝肠。阖家老少,平安健康”。阳江妇女则会在这天到山上采集百花叶,弄成粉末与米粉和在一起做汤面吃,相传可以清热解毒。

4、送春牛  

春分到,送出春牛图。把二开红纸或黄纸印上全年农历节气,再印上农夫耕田图样,名曰“春牛图”。送图者一般都是能言擅唱歌者,主要说些春耕和吉祥不违农时的俗语,每到一家更是即景生情,说得主人乐而给钱为止。这些言词虽随口而出,却句句有韵动听。俗称“说春”,说春人便叫“春官”。

5、踏青、放风筝  

春分后,人们纷纷开始踏青出行,户外活动中,放风筝是一个重要项目。在古代,春分时还有簪花喝酒习俗,这一天,无论男女老少都会簪花。

风筝,古时称为“鹞”,北方谓“鸢”,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鹞”和“鸢”都是鹰类猛禽,古时的风筝大多用绢或纸做成鹰的形状,因此风筝又称为“纸鹞”、“纸鸢”。后来,风筝的形状各异,春天放的多半为燕子风筝。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春分

春季有哪些农事活动

春季的主要农事活动:

3月下旬─5月上旬双季早稻(一季稻)播种,秧苗专管理,移栽。其中,属3月中旬~4月下旬,淮河以南开始双季早稻和中稻的播种育秧,棉花播种以及小麦、油菜田间管理,农事活动最为繁忙。

4月上旬─5月中旬棉花播种,山芋育苗,烤烟移栽,春玉米、春高梁播种。4月上旬─5月下旬春茶采制,小麦、油菜的田间管理以及油菜成熟收割。

扩展资料:

“立春”时值阳(公)历2月上半月,农(阴阳)历常为一月上半月(逢闰月年则时令不正),按农历标准是春季的开始。

“立春”是反映季节和物候的一个节气,表示万物复苏的春季开始了,天气将逐渐回暖,广阔的大地将呈现出一片富有生机的景象。俗话说:“立春一日,百草回芽。”

我国民间习惯把农历一、二、三月作为春季,天文学上则把“春分”作为春季的开始。气候学上则以候(5天为一候)平均气温作为统一的标准来划分各地的季节,当候平均气温上升到10℃时,即为冬季结束,春季开始。

春分节气的风俗活动

春分节气的风俗活动有立蛋、扫墓祭祖、饮春酒、吃春菜、送春牛、粘雀子嘴、吃太阳糕、放风筝等。

春分这一天昼夜平分,天气开始转暖,农事生活也更加繁忙,该节气民间会举办盛大的祭祀活动,寓意着新的希望,也寄托了人类对丰收日子的期待。春分到,蛋儿俏,在每年的春分那一天,世界各地都会有数以千万计的人在做竖蛋试验。

这一被称之为中国习俗的玩艺儿,何以成为世界游戏,目前尚难考证,不过其玩法确简单易行且富有趣味。早在周朝时,就有了春分祭日之仪式。据《礼记》记载祭日于坛,之后这一习俗就在历代相传下来。

春分节气的意义

春分的意义,一是指一天时间白天黑夜平分,各为12小时;二是古时以立春至立夏为春季,春分正当春季3个月之中,平分了春季。春分后,气候温和,雨水充沛,阳光明媚。春分时节,中国民间有放风筝、吃春菜、立蛋等风俗。

春分这天南北半球昼夜平分,自这天以后太阳直射位置继续由赤道向北半球推移,北半球各地白昼开始长于黑夜,南半球与之相反。在气候上,也有比较明显的特征,中国除青藏高原、东北地区、西北地区和华北地区北部外均进入了明媚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