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朋友对于看完央视春晚舞台设计的十年对比,才知道每年的舞美师都了不起,春节晚会舞台设计「科普」和晚会舞台搭建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编成熟最迷人来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春晚舞台效果怎么做的

春晚舞台效果是通过一种VR技术和干冰等制作而成的。

举例说明,比如李宇春的歌舞表演,第一次采用MILO技术拍摄,运用多角度镜面展示、镜面虚拟、现场冰屏与地屏等舞美互相配合,呈现祖国山水风景,打造动态沉浸式的国潮大秀。

比如春晚舞台以“宫灯”为基础造型,整个舞台由多个宫灯组成,虚实结合。主屏幕双屏幕设计呼应“开门迎福气”主旨,两侧4个“宫灯”造型的旋转舞台,可以配合各种表演方式,做内外旋转。天花板有5个内嵌组灯的六边形造型屏幕,跟光束结合时可以呈现虚幻的宫灯轮廓效果。

春晚简介

春晚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在每年除夕之夜为了庆祝新年而开办的综合性文艺晚会。起源于1979年,正式开办于1983年,2014年被定位为国家项目。晚会于每年除夕20:00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综艺频道、中文国际频道、国防军事频道、少儿频道、奥林匹克频道、农业农村频道等现场直播。

晚会涵盖小品、歌曲、歌舞、杂技、魔术、戏曲、相声等多种艺术形式,把现场观众和电视机前的观众带入到狂欢之中,打造“普天同庆,盛世欢歌”的节日景象。

看完央视春晚舞台设计的十年对比,才知道每年的舞美师都了不起

马上就是除夕了,央视牛年春晚的舞台也用各种方式和我们见面了。


官方表示,今年的牛年春晚将在舞美上实现一些 历史 突破:


一是首次以8K大屏幕为主屏幕,这是技术上的第一次。



二是把舞台扩宽到近30米,这是 体育 馆演出的常规舞台宽度,这也是 历史 上的第一次。



从曝光的画面来看,与往年在LED屏幕的形态上有所区别,真正的舞台魅力,要等到春晚播出时才能揭晓。



这样的一个舞台,在春晚 历史 上究竟是什么 历史 地位呢?我们来回顾一下,过去10年的春晚舞台:


2010


这一年春晚,很多人都对王菲表演《传奇》时的舞台印象深刻。



舞美的亮点,就是天花板。2009年春晚舞台上,一个可伸缩天花板设计就起到了这个作用。它可以随着舞台需要变化,变换成不同的装饰前景。2010年把这个作用进一步放大了。



2011

春晚舞美没有明显的技术特征,以窗花为主体的边缘纹饰,成为了主要的视觉要素。



舞台无论是纵向还是横向都没有明显的变化,是近十年的春晚舞美里最平庸的一次。



2012


时隔多年,当我们再想起哈文执导的春晚,最大的印象,就是舞台的变化。


这一年,舞台从两面台变成了T型台,这是春晚 历史 上颠覆式的变化。台下观众席最前排,也回归了早期春晚的圆桌。



蛇年春晚舞美真正的价值,是留下了一些最宝贵的舞台要素——


·可移动的地屏。


舞台地面都是可以升降的LED柱。这个屏幕已经延续了十年之久,并且至今也是春晚舞美最核心机械方式。


·虚拟投影。


在一些表演中,观众席上变成了虚拟投影,和舞台上的表演相得益彰。这是虚拟第一次被运用到央视春晚上,让更多电视观众认识了这一新生的媒体技术。比如萨顶顶的《万物生》等,很多舞台至今也被认为是央视春晚在10年代的巅峰设计。



2013


这一年,央视春晚的舞美LED屏幕数量达到了当时的 历史 之最。


响应晚会节俭令,2013年龙年春晚主打AR虚拟投影,大量精彩的虚拟现实出现在晚会上,数量上和规模上达到了 历史 新高。



延续了两年的T型台,缺点也集中出现了。由于T型舞台没有正对着舞台的观众,表演相声小品时,演员们没有了正面的表演对象。



节目组就安排了一群相声小品观众,负责在语言类节目播出时,坐在舞台正对面的“临时观众席”上观看表演,并且发出笑声,临

历届春晚舞台设计寓意

寓意绵延不断。
央视春晚的舞台美术创意来自于“渊源共生,和谐共融”的传统祥云图案。
云可幻化为春雨滋润万物、造福大地,将一片祥云作为舞台的设计理念,寓意绵延不断,象征吉祥如意、风调雨顺、人寿年丰。

春晚如何设计节目

序言:如果让小编来设计春节联欢晚会的,小编会安排一些娱乐小品,逗大家开心。如果现场小孩比较多的话,可以选择让小孩一起来进行互动做一些游戏,在做游戏的过程中也会准备一些精美的礼物,让大家也能够更加积极的参与。对于平时喜欢抱着手机的大人来说,在春节联欢晚会的时候,也可以展示自己的一些才艺,比如唱歌,跳舞,讲故事等。因为春晚是一个比较大的舞台,所以在节目方面也会有一定的变动。如果想要呈现出最好的结果,就一定要学会随机应变。

一、联欢晚会

如果是大型的春节联欢晚会的话,最好是选择去请一些热度比较高的明星来进行演唱,这样也是可以吸引到更多观众的。可以选择请一些会跳舞的小朋友在舞台上蹦蹦跳跳,这样也会给大家带来欢乐。在准备春节联欢晚会节目的时候,一定要根据具体的场景来进行调整。

二、节目

如果是在公司举行的话,也要注意联欢晚会的目的。因为很多公司之所以会举办联欢晚会,也是为了表达对于员工的关怀以及问候,同时也会选择给很多员工去舞台展示自己的才华,也会给员工准备一些礼品,这样员工在以后工作当中也会更加的积极一些。在联欢晚会上可以选择以游戏为主题,这样也能够提高员工的参与性以及互动性,能够让同事之间的关系更加的融洽,而且也能够提高团队意识。

三、互动

如果是家庭联欢晚会的话,最好是选择一些有娱乐性的节目,可以选择讲一些搞笑的故事或者是小品,也可以选择进行深情交流和亲子互动。这些方式都有着很强的娱乐性,而且也能够让家庭变得更加的和睦融洽,在设计节目的时候也要根据场合来进行选择。

2013年央视春晚舞台设计上的水池是真是假?

是真的,席琳迪翁唱歌的时候还有瀑布一样的水流下来的嘛。

春节联欢晚会是现代媒体和传统民俗相结合的产物,它的产生绝非偶然。1979年,中央电视台录制、播出了“茶座式”晚会,名为“迎新春文艺晚会”,执导晚会的是邓在军以及《西游记》的导演杨洁。不过,因为1979年全国的电视机不过485万台,没有产生社会影响。

1983年,中国的电视业进入到了一个相对稳定和快速发展的阶段,电视业的快速发展,电视的普及,为春晚的产生提供了技术前提和保障。而当时,正值改革开放初期,人民的物质生活逐渐改善,但文化生活始终较为匮乏,获得信息的渠道很少,娱乐方式较为单一。

春晚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从20世纪80年代的一枝独秀、独占鳌头,到90年代的在探索中成长壮大,至新世纪的日趋成熟,接受考验。固定的收视时间,相对稳定的节目形态,有助于观众产生收视惯性。春节联欢晚会的积淀,逐渐形成了相对稳定的“春晚模式” 。

春晚以歌舞秀开场,以歌舞、曲艺、戏曲节目为主体,用《难忘今宵》作为结束曲为晚会画上句号。在传播方式上,以现场直播为基本手段,采用EFP(电子现场制作)和ESP(电视内景即演播室节目制作),多机拍摄,现场切换,同期录音。

现场直播实现了拍摄与播出的同时性,强化了“此刻”的概念,增强了观众的现场感和参与感。多机拍摄、导播现场切换,通过不同机位,不同角度,丰富了画面表达,向电视机前的观众展示各个表演层面和侧面。在具体操作上,如武警官兵和驻外华人机构的恭贺新春,零点敲钟,重要时事及相关人物的穿插出场等都形成了一定的套路。

晚会特色

春晚的受众是全球所有华人,随着创作环境和受众审美品位的提升,春晚创作者从未停止过对春晚的探索与创新。春晚走过了文艺节目汇演、文化时尚追踪和新民俗传播三个阶段,在探寻节目内容和形式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