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朋友对于历届托尼奖的列表 2002年托尼奖「热点」和2016托尼奖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编霸气十足来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历届托尼奖的列表

托尼奖:

托尼奖全称为安东尼特•佩瑞奖,是由美国戏剧协会为纪念该协会创始人之一的安东尼特•佩瑞女士而设立的。佩瑞于 1888年出生于科罗拉多州的丹佛市。1906年,年仅18岁的她首度登上舞台,并很快成为当时百老汇最知名的女演员之一。此外,佩瑞还是很有影响力的舞台剧制作人和导演。1917年,她与多位女性舞台剧工作者创立了“舞台剧女杰战时救济会”,并发起了一连串的义演和义卖活动,以支援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受难民众。上个世纪四十年代初,救济会改名为美国戏剧协会,作为该协会主要领导人之一的佩瑞,积极推广舞台剧艺术,促成剧院、戏校等的设立,也培育出一大批百老汇明星。据称,家境富裕的她为推动百老汇舞台剧的发展,自掏腰包扶持新人新剧,到1946年她去世时,居然欠下了80万美元的巨额债务。为此,美国戏剧协会董事会在她辞世后,决定以她的名字设立奖项,以每年表彰、鼓励百老汇剧院表演的杰出成就。

1947年4月6日,第一届托尼奖在纽约市著名的华尔道夫大饭店揭幕,并由佩瑞的好友兼合作伙伴、美国戏剧协会主席布鲁克•佩贝顿主持。当时的决策机构6人委员会聘请了15位专家,通过秘密投票方式选出了获奖人。从那之后,托尼奖与百老汇的艺术声望、美学地位和票房收入等一起,成为全球舞台艺术的焦点。

奖杯、奖项与声势

据记载,头两届托尼奖的获奖者并没有奖杯,他们所得到的是一张奖状和一盒雪茄烟外加一只钱包之类的奖品,同一奖项也往往为多位获奖者同时获得。而且, 1955年以前的托尼奖未实行事先公布提名名单制度,而是直接公布评选结果。早期的托尼奖也往往在饭店举行,主办者除了颁奖典礼之外,还安排了晚宴、舞会甚至是猜谜游戏,与今天比起来更象个派对。只是在1949年,美国布景师协会帮助托尼奖举办了一次奖杯设计评比活动,赫尔曼•罗西的设计最终胜出之后,才有了今天的托尼奖奖杯。该奖杯正面是希腊悲剧、喜剧的面具,反面则是佩瑞女士的浮雕头像。早期的托尼奖通过广播向全美转播。1956年,托尼奖被电视台正式转播,如今已是备受关注的年度热门电视转播节目之一,以至每次托尼奖颁奖之后,当地各大媒体上铺天盖地的全是获奖剧目的大幅广告,其势头毫不逊于好莱坞大片上映前的广告。

1947年的托尼奖设立了8个奖项,只有最佳男女主角、男女配角、最佳导演和作曲等个人奖项。而随着时代的前进,托尼奖的项目也逐年增删,并修正名称。现在的托尼奖正式奖项共有21个,除了话剧类的最佳剧作、导演、男女主角、男女配角、重推剧目以及设计类奖项(其中的布景、服装、灯光奖由话剧和音乐剧新旧作品共同角逐),其余11个奖项皆属音乐剧的范畴,包括最佳音乐剧,最佳经典音乐剧重演,最佳音乐剧男主角、女主角、男配角、女配角,最佳音乐剧导演,最佳音乐剧剧本,最佳词曲,最佳编曲和最佳编舞。早年的托尼奖还设置过最佳指挥奖,也曾设立过单独的作曲奖,歌词创作则与剧本奖合并。后来,指挥奖被取消,作曲作词被合并为最佳词曲,至1997年又增设了最佳编曲。

完美的商业运行机制

今天的托尼奖已形成了一整套完善的商业运行机制。据托尼奖官方网站介绍,托尼奖现由美国戏剧协会和美国剧场制作人联盟联合拥有,由“托尼奖产品公司” 负责具体运作。尽管托尼奖声名显赫,但实际上其奖励范围相当有限,只有在纽约市曼哈顿岛上的百老汇剧场演出的特定节目,才有参赛资格。所谓特定节目,主要包括一般的音乐剧、歌舞剧以及话剧、脱口秀等。但有些纯舞蹈的表演项目(如前几年颇受欢迎的《永恒的探戈》)或是一些综合秀(如1989年集名编舞家、导演杰罗米•罗宾斯数十年经典创作片段的《百老汇之夜》等节目),在资格认定上还得由美国戏剧协会另行开会决定。此外,在戏院资格的认定上,托尼奖规定这些戏院的座位数必须超过美国戏剧协会所规定的标准,这一标准则每年视情况而定。如2002~2003年度须达到500座以上,方可被视为“百老汇制作”。尽管如此,每年在这区区三、四十间戏院中上演的连台好戏,仍旧主导了全球大半戏剧人口的注意力。尤其是百老汇的灵魂——音乐歌舞剧,更是吸引了亚洲、欧洲等地许多剧人及观众到此观摩欣赏。而托尼奖音乐剧类的获奖名单也因此成为各国乐迷、戏迷争睹名剧、抢购名曲碟片的“风向标”。

评选程序

在评选方面,1947年时的托尼奖评委由美国戏剧协会董事会成员担任,这些成员代表着剧院管理层、表演者和技术部门。1954年,评委会成员扩展到非戏剧协会成员的其他专业人士。今天,这一系统得到了进一步的扩大。除了美国戏剧协会董事会成员,评委们还分别来自美国戏剧演员协会、剧作家

帕特里克·威尔森 Patrick Wilson 在普罗米修斯中扮演谁

Patrick Wilson在《普罗米修斯》中饰演了Elizabeth Shaw的父亲。

帕特里克·威尔森(Patrick Wilson),1973年7月3日出生于美国弗吉尼亚州诺福克,美国演员,毕业于卡内基·梅隆大学戏剧系。2012年,出演由雷德利·斯科特执导的科幻惊悚电影《普罗米修斯》。

扩展资料:

演艺经历:

1995年,出演百老汇舞台戏剧《西贡小姐》,从而开启了他的演艺生涯。1996年,出演百老汇舞台戏剧《旋转木马》。1999年,出演百老汇舞台戏剧《灯红酒绿》。

2000年,出演根据同名电影改编的音乐剧《光猪六壮士》,他凭借该剧入围第55届托尼奖最佳音乐剧男主角。2001年,出演个人第一部电影《我姐姐的婚礼》。

2002年,出演音乐剧《俄克拉荷马》,饰演乐观、幽默、热情、以捉弄女主角为乐的年轻牛仔库利,他凭借该剧入围第56届托尼奖最佳音乐剧男主角奖。

2003年,与梅丽尔·斯特里普、本·申克曼联合出演奇幻剧《天使在美国》,他凭借该剧入围第61届美国金球奖电视类-最佳男配角奖,入围第56届艾美奖迷你剧/电视电影最佳男配角奖。

2004年,帕特里克·威尔森与杰拉德·巴特勒、埃米·罗森联袂出演音乐爱情电影《歌剧魅影》,该片改编自安德鲁·洛伊·韦伯创作的同名音乐剧,他凭借该剧入围第10届金卫星奖音乐喜剧类最佳男配角奖。2005年,与艾伦·佩姬共同主演惊悚电影《水果硬糖》,在片中饰演患有恋童癖的摄影师杰夫。

奥黛丽赫本的个人资料

奥黛丽·赫本(Audrey Hepburn),1929年5月4日出生于比利时布鲁塞尔,英国电影和舞台剧女演员。1948年,出演纪录片《荷兰七课》,开始电影生涯;1954年,在影片《罗马假日》中首次出演女主角,获得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同年,凭借舞台剧《美人鱼》,获得托尼奖的最佳女主角。

1955年,出演史诗电影《战争与和平》;1956年,出演歌舞剧《甜姐儿》;1968年,凭电影《盲女惊魂记》获奥斯卡最佳女主角提名;1989年,客串出演最后一部电影《直到永远》;1992年被授予美国“总统自由勋章”;1993年获奥斯卡人道主义奖 ;1993年1月20日,因阑尾癌病逝,享年63岁。

1999年,被美国电影学会评为“百年来最伟大的女演员”第三位;2002年5月,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在纽约总部为一尊7英尺高的青铜雕像揭幕,雕像名字为奥黛丽精神(The Spirit of Audrey),以表彰其为联合国所做的贡献。

拓展资料

奥黛丽·赫本影响并改变了半个多世纪以来人类的审美与时尚潮流 :有“时装圣经”之称的时装杂志《VOGUE》曾以29%的得票率,将她评为“世界时尚名人”第一名。其发言人称,人人都认为奥黛丽·赫本高贵而优雅,她的美丽永恒不变;提及时尚,人人都会立刻想起她。

她被认为是自然与美的化身;她的性情温和,微笑散发着独特的魅力。因此,时尚杂志《ELLE》也将赫本评选为“有史以来最美丽女人”第一名。

除了美貌,赫本为人的低调友善,对待工作的敬业勤恳同样让人难忘。两度获得奥斯卡最佳导演奖项的比利·怀尔德曾言,赫本身上呈现的是一些消逝已久的品质,如高贵、优雅与礼仪等。

奥黛丽赫本为什么这么有名

真正让赫本能够在死后依旧被广为流传的最重要原因,就只有一句话,

始于颜值,陷于演技,忠于人品。

赫本在二战期间成长,因为父亲信仰法西斯所以赫本很小时就与父亲分开,在长达二十年的生活中,赫本都缺失了父爱,可即便这样,赫本还是找到了父亲并担负了赡养他的责任(当父女重逢时,父亲连一个拥抱都没有主动给女儿)。赫本没有怨恨没有不甘只有对亲情的包容。

她的原则是,不论别人做了什么,我们都要做到自己应该做的。

拓展资料:

奥黛丽·赫本(Audrey Hepburn,1929年5月4日—1993年1月20日),出生于比利时布鲁塞尔,英国电影、舞台剧女演员。

1948年,赫本在一部时长仅39分钟的荷兰风光纪录片《荷兰七课》中出镜,开始电影生涯。

1953年,她在影片《罗马假日》中第一次出演女主角,并获得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同年,她因在舞台剧《美人鱼》中的表演,获得托尼奖的最佳女主角。

1961年,她主演了电影《蒂凡尼的早餐》。1964年,她主演了歌舞片《窈窕淑女》。1989年,息影多年的奥黛丽客串出演最后一部电影《直到永远》。

晚年时,奥黛丽·赫本投身慈善事业,是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亲善大使的代表人物,为第三世界妇女与孩童争取权益。1992年被授予美国“总统自由勋章”,1993年获奥斯卡人道主义奖。1993年1月20日,奥黛丽·赫本因患癌,病逝于瑞士,享年63岁。

赫本一生中共获得五次奥斯卡最佳女主角提名。1999年,她被美国电影学会评为“百年来最伟大的女演员”第三位。2002年5月,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在其纽约总部为一尊7英尺高的青铜雕像揭幕,雕像名字为奥黛丽精神(The Spirit of Audrey),以表彰赫本为联合国所做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