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弹道分析原理,钱学森的弹道是什么原理??,以及色谱分析原理对应的知识点,文章可能有点长,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完,增长自己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弹道测试的原理

根据这些特性进一步发展出“阻力数据表”(drag table),然后就可以对不同形状和重量的弹头在不同空气状况下的弹道做出近似的估计。“标准弹头”的弹道系数是 1.0,如果有另一种弹头的弹道系数是 0.5,表示它维持速度的能力只有“标准弹头”的一半。决定弹道系数主要有两个因素:截面密度(sectinoal density)和弹头形状(bullet shape)。一般来说截面密度越高,弹头形状越趋于尖形的,弹道系数越高。

钱学森的弹道是什么原理?

在弹道导弹弹道学中,将弹道式导弹的弹道分为3个阶段——主动段(OK)、自由段(KE)和再入段(EC),钱学森弹道理论就是研究自由段(KE)末段的一套理论体系。

在自由段,导弹发动机关闭,弹头只受地球引力和由于地球自转而产生的离心惯性力和哥氏惯性力的作用,此时,弹道导弹质心的运动轨迹会呈现一个半椭圆形。

这个轨迹乍看起来十分简洁,但是缺点非常明显:射程短;再入段滞点热峰流值和压力值均超过现有材料的防护极限,所以此类弹道只是一个理论模型。

相关精髓

钱学森弹道的精髓在于是利用火箭为动力把飞行器发射入高空,突破大气层,然后飞行器从太空再度返回大气层,当角度合适的时候,飞行器会如同瓦片在水面上打水漂一样被弹起。

然后再落下,通过这样一系列的弹起——落下的运动轨迹,飞行器就能够以高速抵达目标。这也被称为助推-滑翔式弹道,即半弹道式再入航天器或升力体式航天器的再入弹道的基本设计思想。

刑侦中弹道怎么检测?

刑侦中弹道的原理:

弹道试验,就是指通过研究各种弹丸或抛射体从发射起点到终点的运动规律,及伴随发生的有关现象的试验,从而可以得知抛射体是否抛射过弹丸及弹丸的运动规律。

弹丸从起点到终点要经历起动、推进、在空中运动、对目标作用等不同的过程,并在不同环境中有不同的运动规律,产生不同的现象。

扩展资料:

弹道分类:

1、起始弹道

研究从击发开始到弹丸的弹带全部挤进膛线,或克服其他起动阻力这一阶段中,点火药的点火与传火、装药燃烧、弹丸挤进过程以及压力波的形成与发展等规律及有关现象。

2、膛内弹道

研究从弹丸的弹带全部挤进膛线到弹丸飞出膛口这一阶段的弹丸运动、火药燃烧、物质流动以及能量转换等规律及有关现象。

3、中间弹道

研究从弹丸出膛口到脱离火药燃气的力学影响这一阶段的膛口流场对弹丸运动规律的影响,以及伴随膛内火药燃气排空过程发生的有关现象。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弹道检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弹道

弹道导弹的工作原理

弹道导弹是指在火箭发动机推力作用下按预定程序飞行,关机后按自由抛物体轨迹飞行的导弹。

如果使用特殊弹头,在弹道末端是可以机动的,增加了拦截难度。

其飞行弹道一般分为主动段和被动段:

1、主动段是导弹在火箭发动机推力和制导系统作用下,从发射点起飞到火箭发动机关机时的飞行路径。

2、被动段包括自由飞行段和再入段,是导弹按照在主动段终点获得的给定速度和弹道仪角作惯性飞行,到弹头起爆的路径。

扩展资料

弹道导弹的分类:

1、弹道导弹按作战使用分为战略弹道导弹和战术弹道导弹;

2、按发射点与目标位置分为地地弹道导弹和潜地弹道导弹;

3、按使用推进剂分为液体推进剂和固体推进剂弹道导弹;

4、按结构可分为单级和多级弹道导弹;

5、射程分为洲际、远程、中程和近程弹道导弹。各国的分类不一致。

中国的划分标准一般为中程导弹射程为1000~3000千米,远程导弹射程为3000~8000千米,洲际导弹射程在8000千米以上。

各国按射程分类的标准不尽相同,例如美国、前苏联在限制战略武器会谈中规定:中程导弹射程为1100~2700千米,中远程导弹射程为2700~5500千米,洲际导弹射程在5500千米以上。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弹道导弹

简述弹道导弹和巡航导弹的发射和飞行原理以及如何进行有效地拦截?

弹道导弹
在火箭发动机的推动下飞行,靠惯性自由滑行的导弹。整个弹道分为两个阶段:主动段和被动段。在主动段,导弹在发动机的推力作用下获得一定的速度;在被动段,导弹以发动机关机后给定的速度和飞行高度做惯性飞行。弹道导弹的主要特点是:导弹无弹翼,沿着一条预先确定的飞行轨迹飞行,通常采用垂直发射,弹体和弹头之间采用分离式结构。导弹能否准确攻击地面各种固定目标,主要是由制导系统实现。其制导方式有无线电指令制导、惯性制导、惯性加星光制导等。弹道导弹有多种分类方法:按作战使用分,有战略弹道导弹和战术弹道导弹;按射程分,有洲际、远程、中程和近程弹道导弹;按结构分,有单级和多级弹道导弹;按推进剂分,有液体和固体推进剂弹道导弹等。世界上首次用于实战的德国V-2导弹,是一种地地弹道导弹,射程为320千米,命中精度4-8千米。现在弹道导弹,如美国“民兵-Ⅲ”弹道导弹,射程达13000千米,命中精度为185米。

巡航导弹
一种小型的无人驾驶飞行器。能自动导航,以最有利的速度和高度飞行数千千米,进行超低空突防;能把核战斗部准确地送到预定地点,其精度误差仅为数十米。巡航导弹和其他类型的导弹在构造上的主要区别,是它装有空气喷气发动机,发动机所需燃料自身携带,燃烧用氧化剂取自大气,这对减小导弹尺寸和重量、实现远距离飞行十分有利。巡航导弹外型与飞机相似,由轻而坚固的铝合金制成。动力装置采用小型、高效、消耗燃料少的涡轮风扇喷气发动机。弹上装有雷达高度计、微型计算机、地形匹配系统、惯性导航和自动驾驶仪系统等。巡航导弹所有攻击的目标信息,都事先装定在制导系统内。一枚导弹可装8~10个目标信息,发射前选定一个目标,即选定一条航线实施飞行。巡航导弹可用不同的运载工具发射。空中发射时,载弹飞机投弹后,导弹上的发动机起动,弹翼打开,导弹作巡航飞行;由潜艇在水下发射时,利用水下抛射系统把导弹从鱼雷发射管中推出,导弹冲出水面后,弹翼打开,导弹开始巡航飞行。巡航导弹开始飞行是在高空,可节省燃料;一旦到达预定目标上空,导弹飞行高度立即降低至雷达盲区以避开雷达跟踪,飞行高度一般在水面上控制在20米,在丘陵地带为50米,在山丘地带则为100米;当导弹接近目标时,高度一般小于20米。

弹道导弹轨迹计算及原理是什么?

弹道导弹的主要飞行段是沿火箭发动机动力上升,在大气层外按自由抛物体轨飞行。

1.从射程上说,弹道导弹分为洲际弹道导弹、远程弹道导弹、中程弹道导弹和近程弹道导弹,射程可达数万公里。 

2.从目标上说,弹道导弹速度较快,难以实施末端自导,主要用于打击已知座标的固定目标。

弹道的弹道划分

1、起始弹道,研究从击发开始到弹丸的弹带全部挤进膛线,或克服其他起动阻力这一阶段中,点火药的点火与传火、装药燃烧、弹丸挤进过程以及压力波的形成与发展等规律及有关现象。

2、膛内弹道,研究从弹丸的弹带全部挤进膛线到弹丸飞出膛口这一阶段的弹丸运动、火药燃烧、物质流动以及能量转换等规律及有关现象。

3、中间弹道,研究从弹丸出膛口到脱离火药燃气的力学影响这一阶段的膛口流场对弹丸运动规律的影响,以及伴随膛内火药燃气排空过程发生的有关现象。

4、膛外弹道,研究弹丸在脱离膛口流场影响之后,在空中飞行的运动规律以及有关现象。

5、终点弹道,研究弹丸在目标区域发生的现象与运动规律,对目标的作用(如爆炸、冲击、侵彻等)机理及威力效应等。

扩展资料

弹道导弹在火箭发动机推力作用下按预定程序飞行,关机后按自由抛物体轨迹飞行的导弹。其飞行弹道一般分为主动段和被动段。

主动段(又称动力飞行段或助推段)是导弹在火箭发动机推力和制导系统作用下,从发射点起飞到火箭发动机关机时的飞行路径;

被动段包括自由飞行段和再入段,是导弹按照在主动段终点获得的给定速度和弹道仪角作惯性飞行,到弹头起爆的路径。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弹道

洲际弹道导弹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洲际弹道导弹(ICBM),射程超过5500千米。
美国的“民兵3”洲际弹道导弹采用三段式推进,可搭载一枚W62核弹,当量为17万吨。核弹头由推进器送入亚轨道,这时弹头载具已经飞出了地球大气层。
弹头载具(学名叫弹头重返大气层载具)会再度穿过大气层打击目标,有空爆和地爆两种引爆方式。
凡具有发射绕地卫星能力的航空装置,也都可以用来携带核弹,攻击地球表面的任何地方。
洲际弹道导弹英文简称为ICBM,它可以飞行相当远的距离。
和炸弹、鱼雷,以及火箭不同,导弹既有动力装置,又可以制导。如果没有制导,就叫做火箭。如果既没有动力,也没有制导能力,就叫炸弹。带制导能力的炸弹通常被称作“智能”炸弹。在水下使用的、有动力装置的武器叫做鱼雷。
按照射程长短,导弹可以分为下列几类(美国分类法):
战地弹道导弹(BRBM),射程在200千米之内;
战术弹道导弹(TAC),射程在150千米到300千米之内;
短程弹道导弹(SRBM),射程在1000千米之内;
战区弹道导弹(TBM),射程在300千米到3500千米之间;
中程弹道导弹(MRBM),射程在1000千米到3500千米之间;
远程弹道导弹(IRBM或称LRBM),射程在3500千米到5500千米之间;
洲际弹道导弹(ICBM),射程超过5500千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