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哈哈娱乐网给各位分享铁幕已经拉开的知识,其中也会对铁幕倒塌,波兰的剧变对整个东欧剧变有什么影响??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波兰的剧变对整个东欧剧变有什么影响?

东欧剧变的开端——波兰转型

二十年来,接触到的有限的苏东信息总给人一种模模糊糊的感觉,就像雾里看花。在中学课堂上,讲到此节,也是摸不着头脑,教科书欲说还休,环顾左右而言他,对历史的本质故意回避。CCTV的报道有时更是莫名其妙,抓不到贯穿事情发展前后的主脉,更让人难以明了来龙去脉、前因后果。今天,在使劲回忆当时国内媒体的报道,只隐约记得关于波兰就是“团结工会发动工人抗议”“军管”“牙鲁泽尔斯基”,真需要找一找当年的国内主流媒体如何报道。比较一下,是自己的记忆问题,还是媒体的屏蔽问题。
南风窗》2009年第15期登载的孔田平的文章《通过谈判的革命——波兰的转变之路》让人终于明了所谓苏东剧变的本质是如何呈现的。全文如下:
题记 波兰的圆桌会议和议会选举开启了东欧变革的先河,开始了“铁幕”解体的进程。通过谈判的革命是波兰的独特发现,在某种程度上这是1989年波兰给予世界的礼物。与20年前相比,波兰更为安定、繁荣和安全。1989年后的波兰并没有为福山的“历史终结论”提供有效的注脚,倒是为转型国家提供了应对现代化、全球化和一体化挑战的范例
1989年是“充满奇迹的一年”,欧洲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柏林墙的倒塌成了最具戏剧性的历史事件。波兰圆桌会议举行、6月4日波兰议会选举、东德难民潮、匈牙利与奥地利相互开放边界、纳吉被重新安葬、波兰第一个非共产党政府的诞生、捷克斯洛伐克的“天鹅绒革命”和罗马尼亚齐奥塞斯库夫妇被处决等一系列历史事件构成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根本改变了欧洲的政治景观。
而在这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中,波兰的圆桌会议和议会选举最容易遭到忽视,实际上,他们开起了东欧变革的先河,开始了“铁幕”解题的进程。欧洲议会议长汉斯·哥特·波特林在出席波兰议会举行的纪念议会选举20周年活动时指出“波兰的自由选举加速了中东欧的变革”,强调“没有格但斯克,就没有6月4日,我们大陆的统一将更为艰难”。
一切始于格但斯克
“一切始于格但斯克”,这是柏林街头纪念东欧剧变20年招贴画的标题,这反映了德国对波兰历史贡献的感念。关于东欧国家变革的时间,有观察家称波兰用了10年,匈牙利用了10个月,东德用了10个星期,捷克斯洛伐克用了10天,而罗马尼亚只用了10个小时。波兰的变革可追溯至1980年,变革的种子在那时就已播下。
对经历了1970年12月流血事件的格但斯克工人而言,那殷红的惨痛记忆依然刻骨铭心。1970年代,波兰社会经历了希望、失望、迷茫和绝望,盖莱克大量举债导致的繁荣转瞬即逝,经济仍在负病运行。1979年,来自波兰的教皇约翰·保罗二世回到祖国,向信徒发出了“不要害怕”的信息。1980年8月,一场来势凶猛的狂飙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横扫了波兰,格但斯克列宁造船厂工人的罢工使波兰成为了国际关注的焦点,名不见经传的37岁的电工瓦文萨登上了历史的前台,成为了工人领袖。这位聪明而不世故、充满勇气而又独断专行、教育程度不高但具有令人诧异的政治本能、平易近人而又充满领袖魅力的电工成为了受欢迎的民间英雄。
8月31日,瓦文萨领导的厂际罢工委员会与波兰政府代表签署了21条协议(亦称格但斯克协议),该协议给与了波兰工人罢工和组织独立工会的权利。格但斯克协议的签署,翻开了波兰历史新的一页。9月17日,独立自治的团结工会成立,这是苏联阵营内第一个独立工会,触动着苏联阵营各国政治中心的敏感神经。同年11月,团结工会正式获得注册,成为合法的独立工会。到1980年底,团结工会的会员已达到1000万人,团结工会会员占波兰总人口的1/4多,占波兰劳动力的约80%,官方通讯社波通社不得不承认“团结工会是一直非常重要的社会力量,他在职工中深得人心”,而官方工会江河日下,难以维持。
一个国家1/4的人口自愿加入一个组织在历史上并无先例。合法化后的团结工会不仅提出了经济要求,而且提出了政治要求。1981年团结工会的纲领指出:“历史告诫我们,没有自由就没有面包。”“我们所思量的不仅有面包、黄油和香肠,而且有正义、民主、真理、合法性、人的尊严、信仰自由和对共和国的修正。”
1981年3月的彼德凯什省人民代表会议发生的团结工会成员被警察袭击事件表明,团结工会合法化后的政治格局是多么的脆弱。针对团结工会成员被袭事件,团结工会做出了激烈反应,并于3月27日举行了4小时全国性警告性罢工,参加罢工的人数达1200万,这是波兰战后第一次全国性的罢工,也是苏联集团内部规模最大的罢工,显示了团结工会的力量。政府为了避免事态扩大,主动承担了政府在处置彼得凯什事件上违背政治方式解决冲突原则的责任,暂时化解了迫在眉睫的政治危机。
然而,政府与团结工会之间的裂痕仍在扩大。6月,波兰官方

柏林墙修筑的原因及影响,柏林墙倒塌的意义

1、柏林墙修筑的原因

柏林墙始建于1961年8月13日,民主德国政府称此墙为“反法西斯防卫墙”,其目的是阻止民主德国德居民逃往西柏林。柏林墙的建立是冷战期间美国和苏联两大阵营之间冲突导致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原纳粹德国首都柏林被分割为东柏林与西柏林;柏林墙修建之前,约有350万德国居民逃离苏联占领区以及之后的民主德国和东柏林地区,其中1949年到1961年间约260万人。

2、柏林墙修筑影响

柏林墙是德国分裂的象征,。它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国分裂和冷战的重要标志性建筑,也成为了分割东西欧的铁幕的一个象征。苏联重新提出西柏林撤军要求,最后以正式开始修建柏林墙结束。美苏关系以苏联宣布冻结柏林问题而得以缓和。

3、柏林墙倒塌的意义

柏林墙的倒塌,给联邦德国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给民主德国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资金,并使民主德国的人民的生活有一定的改善。

柏林墙的倒塌,代表了一个统一的德国,作为欧洲经济体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统一后德国的发展可以带动整个欧洲的经济发展,使世界经济向多元化的趋势发展。

柏林墙的倒塌标志着德国的统一,是东欧剧变的一部分,也推动了苏联解体和冷战结束。

扩展资料:

1961年8月13日,民主德国政府开始沿着西柏林的边界修建柏林墙。先是完全封锁西柏林的边界,民主德国军队和工人开始破坏道路使车辆无法正常通行,并安装带刺的铁丝网和围墙。柏林西侧外围共修筑156公里,其中柏林市区43公里。

铁丝网在修建时相对法定民主德国领土稍向内侧,以确保能够射杀已翻越柏林墙的东德人。8月17日后,开始放置混凝土构件,边界被修建成真正的墙。在修建期间,民主德国国家人民军和工人阶级战斗队得到授权,可以射击任何试图穿越的人。

之后又安装了围栏、雷区和其他障碍,从而清理出一个巨大的无人区来分辨逃亡者。到1961年11月20日,柏林墙基本建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柏林墙

柏林墙的倒塌究竟有何意义?

柏林墙始建于1961年8月13日,全长155公里。最初是以铁丝网和砖石为材料的边防围墙,后期加固为由瞭望塔、混凝土墙、开放地带以及反车辆壕沟组成的边防设施。柏林墙是德国分裂的象征,也是冷战的重要标志性建筑。1989年11月9日,民主德国政府宣布允许公民申请访问联邦德国以及西柏林,柏林墙被迫开放。1990年6月,民主德国政府正式决定拆除柏林墙。林墙是德国分裂期间民主德国政府环绕西柏林边境修筑的边防系统,以将西柏林与民主德国领土分割开来。柏林墙始建于1961年8月13日,全长155公里。柏林墙开始为铁蒺藜围成的路障,后改筑成2米高、顶上拉着带刺铁丝网的混凝土墙。在正式的交叉路口和沿线的观察塔楼上设置警卫。民主德国政府称此墙为“反法西斯防卫墙”或“强化边境”,其目的是阻止民主德国居民逃往西柏林。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纳粹德国及其首都柏林被苏联、美国、英国和法国分成四区占领。原纳粹德国首都柏林被分割为东柏林与西柏林。1949年,德意志联邦共和国与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相继成立。两个德国的分裂对峙持续了41年。民主德国和联邦德国成为东西方两大阵营交锋的最前沿,各为其主,各不相让。这期间,柏林墙的出现,便具有了标志性意义,成为冷战的符号和象征。柏林墙修筑前,约有250万民主德国居民逃离民主德国,他们中的许多人通过西柏林前往联邦德国和其他西欧国家。柏林墙的建立是冷战期间美国和苏联两大阵营之间冲突导致的,它是二战后德国分裂和冷战的重要标志性建筑,也成为了分割东西欧的“铁幕”的一个象征。

东德和西德的分界线,关于柏林墙的来历是什么?

柏林墙(德语:Berliner Mauer 英语:Berlin Wall)是冷战期间民主德国政府环绕西柏林边境修筑的全封闭的边防系统,以将其与联邦德国管辖的西柏林市分割开来。

始建于1961年8月13日,全长167.8公里,最初以铁丝网和砖石为材料,后期加固为由瞭望塔、混凝土墙、开放地带以及反车辆壕沟组成的边防设施。民主德国政府称此墙为“反法西斯防卫墙”(德语:Antifaschistischer Schutzwall),其目的是阻止民主德国德居民逃往西柏林。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纳粹德国及其首都柏林被苏联、美国、英国和法国分成四区占领。原纳粹德国首都柏林被分割为东柏林与西柏林。

1949年,德意志联邦共和国与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相继成立。两个德国的分裂对峙持续了41年。民主德国和联邦德国成为东西方两大阵营交锋的最前沿,各为其主,各不相让。柏林墙的出现,成为冷战的符号和象征。

扩展资料

1961年8月13日,民主德国政府开始沿着西柏林的边界修建柏林墙。先是完全封锁西柏林的边界,民主德国军队和工人开始破坏道路使车辆无法正常通行,并安装带刺的铁丝网和围墙。柏林西侧外围共修筑156公里,其中柏林市区43公里。

铁丝网在修建时相对法定民主德国领土稍向内侧,以确保能够射杀已翻越柏林墙的东德人。8月17日后,开始放置混凝土构件,边界被修建成真正的墙。在修建期间,民主德国国家人民军和工人阶级战斗队得到授权,可以射击任何试图穿越的人。

之后又安装了围栏、雷区和其他障碍,从而清理出一个巨大的无人区来分辨逃亡者。到1961年11月20日,柏林墙基本建成。在1989年11月9日柏林墙倒塌后,关于德国统一的条约达成于1990年2月13日,这个协议通过1990年2月14日的所谓“四加二协议”得以实现。

东德领土于1990年10月3日正式并入西德,德意志联邦共和国从此覆盖德国全境,德国统一成一个国家。统一后的德国仍然是欧共体和北约的成员国。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柏林墙

为什么建柏林墙?东柏林人为什么都千方百计逃到西柏林?

建柏林墙的原因是为了不让东德人逃入西柏林。

东柏林人千方百计逃到西柏林的原因是因为美苏争霸开始,德国便先后成立了西德(联邦德国)、东德(民主德国),从此德国分裂了。东德的人逃跑不是政治原因,而是亲情原因。后来的逃离就有很多政治、经济、生活习惯等多方面的问题了。

柏林墙正式名称为反法西斯防卫墙,是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简称“民主德国”或“东德”)在己方领土上建立环绕西柏林边境的边防系统,目的是阻止民主德国(含首都东柏林)和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简称“联邦德国”或“西德”)所属的西柏林之间人员的自由往来。

柏林墙始建于1961年8月13日,全长155公里。最初是以铁丝网和砖石为材料的边防围墙,后期加固为由瞭望塔、混凝土墙、开放地带以及反车辆壕沟组成的边防设施。柏林墙是德国分裂的象征,也是冷战的重要标志性建筑。

1989年11月9日,民主德国政府宣布允许公民申请访问联邦德国以及西柏林,柏林墙被迫开放。1990年6月,民主德国政府正式决定拆除柏林墙。

扩展资料:

1961年8月13日,东德边防军和武装警察在东西柏林之间拉起了一道锋利的铁丝网,架起了反坦克障碍,把柏林城分隔成东西两半。

东德边防军的坦克占据了各交通要道,东西柏林之间的公共汽车和地铁全部中断,东西柏林民众再也不允许相互往来,6万奔忙于东西柏林之间的民众要么丢了工作,要么回不了自己的家园。

柏林墙长达107公里,虽说第一道墙实际上是铁丝网,但最后的柏林墙是高达四米的混凝土障碍,中间是一片开阔的死亡区,边防军可以任意射杀任何闯入死亡区的人。柏林墙将柏林市192条大街一分为二。

赫鲁晓夫发表讲话说:“柏林墙是阻止西方帝国主义侵略的篱笆,德国工人阶级修起这堵墙后,恶狼就再也别想闯进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了!”

柏林墙的出现恰值东西方处于冷战极可能变成热战的敏感时期,因为前苏联政府已经开始逼迫美法英放弃西柏林,前苏联与西方进入了一触即发甚至可以引发核大战的时刻,柏林墙的出现打破了这种极度危险的僵局。

柏林墙不是前苏联人单独修建起来的,更不是赫鲁晓夫拍脑袋之举,而是东西方综合因素起作用的结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柏林墙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柏林墙是美制造的冷战阴谋?

冷战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1946年3月5日开始,1989年11月9日结束。
  1946年3月5日,英国前首相温斯顿·丘吉尔在美国富尔顿发表的反苏、反共演说,又称铁幕演说,标志着冷战开始。
  1946年1月,丘吉尔应邀访美。3月5日,他在美国总统杜鲁门陪同下抵达密苏里州富尔顿,在杜鲁门的母校威斯敏斯特学院发表了题为“和平砥柱”的演说。丘吉尔在演说中公开攻击苏联“扩张”,宣称“从波罗的海的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边的里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苏联对“铁幕”以东的中欧、东欧国家进行日益增强的高压控制。1947年3月12日美国总统杜鲁门提出的国情咨文的有关内容,标志着美国等西方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正式推行“冷战”政策。杜鲁门总统在致国会的关于援助希腊和土耳其的咨文中,提出了以“遏制共产主义”作为国家政治意识形态和对外政策指导思想。这个咨文被称为“杜鲁门主义”。在咨文中他说明了援助希、土的直接原因是美国要接替英国、填补东地中海的真空;进而指出任何国家的人民革命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都“危害着国际和平的基础和美国的安全”,宣称世界已分为两个敌对的营垒,一边是“极权政体”,一边是“自由国家”,每个国家都面临着两种不同生活方式的抉择;因而宣布“美国的政策必须是支持那些正在抵抗武装的少数人或外来压力的征服企图的自由民族”,即美国要承担“自由世界”抗拒共产主义的使命,充当世界宪兵的角色。他还认为如果丧失希腊,就会立刻危及土耳其和整个中东,“影响不仅远及东方,而且远及西方”。
  1989年11月9日柏林墙倒塌标志着冷战的结束。
00

德国和联邦德国有什么区别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柏林墙将德国分成了东德和西德。

1949年5月23日,美、英、法占领的西部实施《基本法》。在西德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国家,称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即联邦德国)。

1949年的10月7日,苏联占领东德,称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即民主德国)。

1990年10月3日,柏林墙被推倒后原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正式加入联邦德国,统一后的德国国名为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即东德西德合并成为现在的德国。

总而言之,德国统一前的德意志联邦德国仅指柏林墙以西的“西德”。德国统一后的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指全德国。

扩展资料

新闻背景:德意志联邦共和国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在两德统一前简称联邦德国(德语:Bundesrepublik Deutschland,德语缩写”BRD“)或西德。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位于欧洲中部,东邻波兰、捷克,南毗奥地利、瑞士,西界荷兰、比利时、卢森堡、法国,北接丹麦,濒临北海和波罗的海,国土面积约为35.7万平方公里。首都为柏林。

德国是高度发达的工业国,经济总量居欧洲首位,世界第四,使用欧元作为货币。汽车和机械制造、化工、电气等部门是德国工业支柱产业。德国农业机械化程度高,农业用地约占国土面积一半。自然资源较贫乏,除硬煤、褐煤和盐储量丰富外,在原料供应和能源方面很大程度上依赖进口。

中国于1972年10月11日同联邦德国建交。近年来,中德两国高层互访频繁,双边关系发展水平不断提升。2004年,双方宣布在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框架内建立具有全球责任的伙伴关系;2010年,两国关系提升为战略伙伴关系;2014年,两国关系进一步提升为全方位战略伙伴关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联邦德国

参考资料来源:新华网-新闻背景:德意志联邦共和国

填写关于美苏冷战的内容冷战的原因:

美苏冷战的原因是政治信仰不同,而处在相互敌视状态以及争夺世界霸权。美国、北约为主的资本主义阵营,与苏联、华约为主的社会主义阵营之间的政治、军事斗争。

冷战的内容:对抗通常通过局部代理战争、科技和军备竞赛、太空竞争、外交竞争等“冷”方式进行,即“相互遏制,却又不诉诸武力。

补充:1946年3月,英国前首相丘吉尔在美国富尔顿发表“铁幕演说”,正式拉开了冷战序幕。1947年美国杜鲁门主义出台,标志着冷战开始。1955年华约成立标志着两极格局的形成。1991年苏联解体,说明了苏联模式下的社会主义失败,标志着冷战结束,同时也标志两极格局结束,前后共44年。美国成为了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世界格局变为世界多极化进程中的“一超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