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很多热心网友都十分关心年羹尧和雍正关系,雍正与年羹尧「科普」这个问题。还有一部分人想了解雍正与年羹尧电视剧主题曲。对此,哈哈娱乐网小编「清风欲叶」收集了相关的教程,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雍正和年羹尧之间是什么关系

既是君臣关系,也是亲戚关系,雍正是年羹尧的妹夫,最终被雍正皇帝赐死。

年羹尧之所以在雍正即位之初受到信任和重用,与他的真才实干是分不开的。但是,对于年羹尧成为雍正的心腹大臣,另外一种说法是年羹尧在雍正登基前就是雍正的人。

因为年羹尧的妹妹在康熙年间被选为雍正的侧室福晋,因此,雍正与年羹尧的关系不仅仅是君臣更是亲戚。同时年羹尧也成为了雍邸门人。

公元1725年(雍正三年)九月下令捕拿年羹尧押送北京会审。十二月,朝廷议政大臣向雍正提交审判结果,给年羹尧开列92款大罪,请求立正典刑。其罪状分别是:大逆罪5条,欺罔罪9条,僭越罪16条,狂悖罪13条,专擅罪6条,忌刻罪6条,残忍罪4条,贪婪罪18条,侵蚀罪15条。

雍正说,这92款中应服极刑及立斩的就有30多条,但念及年羹尧功勋卓著、名噪一时,“年大将军”的威名举国皆知,如果对其加以刑诛,恐怕天下人心不服,自己也难免要背上心狠手辣、杀戮功臣的恶名,于是表示开恩,赐其狱中自裁。

扩展资料:

年羹尧(1679年—1726年),汉军镶黄旗人。在雍正即位之后,年羹尧迅速成了雍正最器重的大臣,两人的关系甚至超出了君王与大臣的关系。

羹尧手握重兵镇守西陲,才干出众。无论哪个皇子做了皇帝这样的大臣都需要笼络的。更何况年羹尧和雍正本来就是亲戚,又是雍正的门人。

虽然以前不是很铁心忠于雍正,但一旦形势改变,雍正即位做了皇帝。他当然要铁心为雍正建功立业,为自己寻求更大的荣华富贵。

雍正元年正月,雍正发出上谕:若有调遣精兵动用粮饷之处,著边防办饷大臣及川陕云南督抚提镇等,俱照年羹尧办理。就这样,年羹尧在雍正继位之初成了他在西部边疆的总代理。

云、贵、川的官员都要听命于他,雍正看人眼光很高,但他对年羹尧的才干评价一直很高,现在做了皇帝,有年羹尧这样一个得力助手把西部治里的平平安安,自己不用多操很多心,对年羹尧的欣赏更是发自内心。

他曾在年羹尧的一份奏折上批写道:朕福薄,不能得尔之十来人也。意思就说你实在太优秀了,太让我省心了,可惜我福气不够大,要是像你这样的人有上十来个,我这皇帝当得太安逸。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年羹尧

年羹尧和雍正关系

既是君臣关系,也是亲戚关系,雍正是年羹尧的妹夫,最终被雍正皇帝赐死。
年羹尧之所以在雍正即位之初受到信任和重用,与他的真才实干是分不开的。但是,对于年羹尧成为雍正的心腹大臣,另外一种说法是年羹尧在雍正登基前就是雍正的人。
因为年羹尧的妹妹在康熙年间被选为雍正的侧室福晋,因此,雍正与年羹尧的关系不仅仅是君臣更是亲戚。同时年羹尧也成为了雍邸门人。

雍正和年羹尧刚开始关系那么好,为何最后却分道扬镳?

年羹尧手握重兵,而且还公然结党营私,所以雍正和年羹尧最后才会分道扬镳。雍正即位的时候,年羹尧就成为一个新政权里面的核心人物,而且还成为雍正手底下最重要的一个心腹重臣。虽然他远在边陲,但是雍正却愿意让他参与朝政,就说明两个人之间的关系特别的好。而且有什么活动,雍正都会询问一下年羹尧的意见,所以也可以看到在那个时候年羹尧也算是第一红人一般的存在。

雍正将年羹尧当成自己的恩人,并且还觉得自己的子民以及后代都应该感谢年羹尧的大恩。与此同时他也告诉年羹尧一定要做一个好的大臣,但是只有一年的时间,他对年羹尧的态度由恩宠然后变成了厌恶,并且还给年羹尧罗列了许多的罪名,基本上都是要砍头的大罪。不过也可以看到雍正并没有做到特别绝的地步,他也没有让这个事态变得更加严重,没有像之前的那一些皇帝一样,一人为祸,然后祸及九族。

自作孽的年羹尧

他放过了年羹尧家族里面的其他人,所以也可以看到这场大洗刷中基本上只要了年羹尧以及他的儿子年富两个人的性命。不过也可以看到年羹尧会有这样的下场,基本上都是自己作死,否则的话,雍正也不会把事情做到这么绝。一般情况下皇帝还是能够容忍这些朝中正臣的,但是年羹尧的行为放在哪一个皇帝的身上都是无法容忍的。

必然走向

如果年羹尧能够安分守己的话,最后的结果也许会好一点,而且他也不一定会走向灭亡。历朝历代有这样的朝臣,相信很多皇帝基本上永远都是睡不着的。毕竟卧榻之旁也是无法容忍其他人来安睡的,所以这也是两个人必然的走向,无论开始有多好,最后的结局都很凄惨。

历史上雍正与年羹尧,究竟为何从好哥俩变仇敌?

在雍正初年的时候,年羹尧起到了两大作用

第一是替代了当时的大将军王十四阿哥允禵的位置。第二个是雍正元年,青海爆发了罗卜藏丹津的大叛乱。年羹尧守土有责,当然要去平叛,然后一战功成,所以雍正对他极其欣赏。雍正是一个非常懂得帝王术的人,对于这样一个极其重要又手握重兵在外的臣子,他极尽笼络。但他的手段也很寻常,首先是加官晋爵,封年羹尧为一等公爵,这在汉人当中非常罕见

雍正三年二月,年羹尧给皇帝上了一份奏折

里面用到了一个词,叫“朝乾夕惕”。但是年羹尧给写反了,写成了“夕惕朝乾”。意思是说皇上一天到晚勤奋谨慎,没有一点疏忽懈怠,劳苦功高。

雍正皇帝大怒,说你把朝乾夕惕写成了夕惕朝乾,不就是说我不是朝乾夕惕吗?既然你不把朝乾夕惕许之给朕,你所谓的军功,许与不许,那就在未定之间了。从此之后,雍正皇帝就开始对年羹尧展开了一种猫捉老鼠式的玩弄,开始了对他的折磨。

雍正和年羹尧之间的关系

有善始,但是没有善终,而且关系变化复杂,刚开始雍正皇帝主动地扑上前去,没有底线、毫无保留、掏心掏肺、轰轰烈烈地去亲近。既然我亲近你,那所有我亲近的人都必须像我一样去亲近你,你们必须能够大被同眠、不分彼此。

到后来,咱们兄弟一起喝酒,我先干为敬,然后看你怎么喝,要是你只是意思意思,对不起,我就跟你翻脸。紧接着就是一旦翻脸,绝对不念旧情,我把你往死里整。

雍正与年羹尧,奏折朱批里的相爱相杀

雍正元年正月初二日,时任川陕总督的年羹尧上“会陈军务事情请先具稿密呈折”。这是雍正即位后,年羹尧上的第一篇奏折,以当面请示军务为由,请求进京陛见。

雍正朱批“朕安。朕原不欲尔来,为地方要紧。……舅舅隆科多奏,必得你来同商酌商酌。……舅舅隆科多,此人朕与尔先前不但不深知他,真正大错了。此人真圣祖皇考忠臣、朕之功臣、国家良臣,真正当代第一超群拔类之稀有大臣也。”

雍正已经注意到了年羹尧和隆科多互看不起,为了避免自己人窝里斗,他做了许多工作。让年羹尧他知道隆科多其实很尊重他,也表明了自己对隆科多的看法,拔得很高。以前是我们误会他了!语气拿捏亲切诚恳,一个是舅舅(雍正说“孝懿皇后朕之养母,隆科多即朕亲舅”),一个是妻舅(雍正的年贵妃说年羹尧的亲妹妹)无非是希望两人和衷共济。

随着西北局势的紧张,两人关系急剧升温。

为了让年羹尧吃到新鲜的荔枝,雍正命六天之内从京师驰驿到西安,珍玩、药品、御书时时赐赠,年羹尧连上“谢赐鲜荔枝折”、“谢赐三鸩砚折”、“谢赐诗扇折”等等。

元年九月初七,年羹尧上“报秋成折”,说陕西境内“秋谷茂盛异常”,有嘉禾祥瑞。

朱批:“有你这样封疆大臣,自然蒙上苍如此之佑。但朕福薄,不能得如尔之十来人也!朕何可谕?勉之二字耳。”

有你一个就够了!还有什么话说?

元年九月十八,年羹尧“奏报启程前往西宁日期折”

这是真的要开打了。雍正朱批“大将军印谕命送于你管理,便于调度。但冲锋冒失之举,你万万不可!稍有不遵、逞强贪功,则大负朕也!背旨之举,十成留小在意,一切处信得及你,一句之谕想不起来,静听你立功报捷之奏耳。”

你万万不可!万万不可啊!我已经不知道要说什么了,就等你好消息。

四爷,你这样说,年羹尧不拼命也很难啊!

二年正月,年羹尧上“奏谢貂皮褂等物折”,他之前获赐蟒袍、貂帽、御书福字春联、鼻烟壶、安息香等物,说“团龙补服,非臣下之所敢用”。雍正夹批,“只管用,当年圣祖皇帝有例的。”

文末朱批:“实尚未酬尔之心劳功忠四字也!我君臣分中,不必言此些小。朕不为出色的皇帝,不能酬赏尔之待朕;尔不为超群之大臣,不能答应朕这知遇。惟将互相励勉在念,做千古榜样入物也。”

年羹尧二十岁进士及第,三十岁即为封疆大吏,西北功成,为雍正立下不世之功,也为其一帆风顺的仕途再添辉煌。雍正所给予他的荣耀和权力已非寻常人臣可以企及。那真是一段人世间最美的知遇。可惜流传后世的并非君臣知遇的榜样人物,而是反恩为仇、由爱生恨的典范。

紧接着,年羹尧上“奏明接谕旨并谢天恩折”,称“愿世世随圣主左右驱使如意,永永不昧此良因大愿而已。”

雍正朱批,在“永永不昧此良因大愿”几个字上加点,批“吾亦如是。上苍其鉴之也!”

一辈子太短,我们还要到生生世世、永永远远。

雍正二年三月,年羹尧上“奏谢自鸣表折”

雍正朱批:“览卿奏谢,知道了。从来君臣之遇合,私意相得者有之;但未必得如我二人之人耳。尔之庆幸,固不必言矣;朕之欣喜,亦莫可比伦。总之,我二人做个干古君臣知遇榜佯,令天下后世钦慕流涎就是矣。朕实实心畅神怡,感天地神明赐佑之至。”

“感谢天,感谢地,感谢命运让我们相遇……”

雍正二年七月,年羹尧上“谢赐荔枝折”,称“心依北阙,不能一日释然者,忽睹圣躬服用之物,心往神驰,安得身生两翼,奋飞御座之前”,雍正在旁夹批:“尔之真情,朕实鉴之。朕亦甚想你,亦有些朝事和你商量者,大功告成,西边平静,君臣庆会,亦人间大乐事。”

年羹尧计划冬天进京陛见,二人在夏天已经如此的企盼了。

年羹尧上“谢赐御书词扇折”,称“伏睹辰翰,丰神俊逸,意致超脱,于以极挥洒之精妙,而因知圣躬之安和,感激既深,欣畅难鸣。”

朱批:朕躬甚安。尔父甚健好。都中内外平静,……而卿一人更功居其大半。朕实庆幸之至。中秋届节,将数种食物与你,但愿人常好,千里共蝉娟之句以寄意。

不能与你共度中秋,就把我吃的月饼给你吃吧……

八月,年羹尧上“谢赐鲜枣折”,称“臣之左臂左腿.一月有余毫无病痛”(夹批:朕实实喜欢。进京时不要累着。)

雍正二年九月,年羹尧上“奏报起程日期折”,奏报九月二十四日启程,预计十月十一日到京。

朱批:览奏,朕实欣悦之至。一路平安到来,君臣庆会,何快如之。十一日欢喜相见。

终于要见面了。

对年羹尧的迎接规格前所未有的高,文武大臣郊迎,自王公以下都跪迎。年羹尧黄缰紫骝,安坐而过,跋扈之气可想而知。

而就是雍正二年冬天的这场君臣会面,两人关系发展到顶点,随后急转直下。

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是从下面这篇奏折开始的。

雍正二年十二月,年羹尧返回西安,上“奏报抵署日期并谢蒙陛见折”。

雍正在其奏折上做长篇朱批,写了长长一段论功臣保全名节的话:“凡人臣,图功易成功难,成功易守功难,守功易终功难;为君者,施恩易当恩难,当恩易保恩难,保恩易全恩难。若倚功造过,必致返恩为仇,此从来人情常有者。尔等功臣,—赖人主防微杜渐,不令致于危地;二在尔等相时见机,不肯蹈其险辄;三须大小臣工避嫌远疑,不送尔等至于绝路。三者缺一不可,而其枢要,在尔等功臣自招感也。朕之此衷,天地神明、皇考圣灵共鉴之久矣。我君臣期勉之!慎之!凡人修身行事,是即是矣,好即好矣,若好上再求好,是上更觅是,不免过犹不及。治己愈求治,安己愈求安之论,到底是未治未安也。朕生平不为过头事,不存不足心,毋必毋执,听天由命,从来行之,似觉有效。但未知收原结果如何耳。虽然,亦自择其益者行之,岂为眼耳鼻舌之累,以乱此意,以害此身乎!”

开始变调了,像不像一个从热恋中突然清醒过来的人,对之前所做的事情感到莫名其妙。开始讲道理了,就是不爱你了,年羹尧你这么聪明为什么不明白?

雍正三年二月初二,出现了“日月合璧,五星联珠”的天文现象,如此“祥瑞”给了群臣上表称贺的机会,他们纷纷称颂圣君夙兴夜寐,励精图治。年羹尧字迹潦草,又把“朝乾夕惕”写为“夕阳朝乾”。雍正以此为题,发出上谕:“今年羹尧既不以‘朝乾夕惕’许朕,则年羹尧青海之功亦在朕许与不许之间而未定也。朕今降旨切责,年羹尧必推托患病,系他人代书;夫臣子事君,必诚必敬,纵系他人代书,岂有不经目之理?观此,则年羹尧自恃己功,显露不敬之意,其谬误之处,断非无心。”

这个不是朱批,是上谕,相当于“群发”,是公开的指责。

你们如胶似漆的时候,你把皇帝写的序言自行修改一下,他还很高兴,说你改得好。要翻脸了,你写错别字也是后果严重的。

雍正三年三月,年羹尧上“谢恩折”,称病求退。

“臣自受职以来,二十余年食禄图报,不知量力而为之,至于今日,心血耗损已极,精神日见短少,(夹批:你的精神再不得短少)而任大责重,惶惊无地.惟恳圣主鉴察臣心,频施教诲(夹批:你不用朕教诲,你若肯自己教诲,尽足用矣!),臣当时时遵守圣训,尽此心力,以求始终保全已耳。”

文末朱批:凡有言及你病者,朕皆难信矣。况你再不得病?不用这些作为,君臣彼此徒寒心耳。

以前你说有病,他很心疼的。

现在你说有病,他不相信的。

年羹尧又上“奏明因精神不足办事不能周到折”,称“非藉病推倭而干事不尽心竭力也。……圣恩之于臣如此其极,臣亦实不肯有所作用以自蹈于天地鬼神之所不佑(夹批在“不佑”旁写了“共诛”),伏析圣慈垂鉴。

你对自己说话太客气了,大概对严重后果估计不足啊。

雍正三年三月,年羹尧上“奏明蒙古等来京令由边外行走缘由折”

朱批:“你实在昏愦了。…… 岂有此理!你忍得如此待朕! 朕实愧而下泣,即此字,朕实含泪对灯书成者。时常将头抬一抬,将心抚一抚,朕亦时常如此自问也。”

雍正三年四月,年羹尧被调离西北,任为有名无实的杭州将军,上“奏谢调补杭州将军折”

朱批:“……朕览之,实实心寒之极!看此光景,你并不知感悔。上苍在上,朕若负你,天诛地灭:你若负朕,不知上苍如何发落你也。……你这光景,是顾你臣节、不管朕之君道行事,总是讥讽文章、口是心非口气,加朕以听谗言、怪功臣之名。朕亦只得顾朕君道,而管不得你臣节也。只得天下后世,朕先占一个是字了。言及此,朕实不能落笔也。可愧,可怪,可怪!”

哎,奇怪!太奇怪!不过话说回来,年羹尧不遵臣道,是不是你惯出来的呢?

此后,年羹尧再上“请假半年养病折”、“奏辩范时捷所参各款折”、“剖辩伊都立所参各款折”、“剖辩李维钧所参各款折”,或为自己辩解,或认错求饶,但再没有收到雍正的私信回复。

三年九月,年羹尧被逮至京城,十一月,年贵妃病逝,十二月年羹尧被赐寓所自裁。

以“鸟尽弓藏、兔死狗烹”来评价这段过往,实非持平之论。年羹尧的确是恃宠而骄,僭越擅权,有其咎由自取的成分。但在那汹涌澎湃的激情面前,谁还能保持清醒呢?他用生命再次证明一个真理:没事不要秀恩爱,秀恩爱,死得快!四爷对年羹尧的感情很大程度是真实流露,而非惺惺作态。数年之后,在引见某位官员时,雍正称赞其“人十成明白,有力量,像年羹尧。”雍正晚期评价潜邸旧人中只有两位是真正可用的,年羹尧有才气,傅鼐忠厚。可见,在内心深处,雍正还是很欣赏年羹尧,他自己说,“年羹尧深负朕恩,不得己执法,……以为人臣负恩罔上者诫。”君权不容僭越,这大概道出了他的真实心声。

清朝的支配体制具有浓厚的“一君万民”色彩,即全体人民都直接统合于皇帝的支配之下,而不允许特权集团的存在。如果以这种视角来看,雍正时期的各种政策都是比较典型的例子。雍正极力批评和打击满洲人、汉人双方的支配集团中特权主义与结党谋私的习惯,明确地提出不论出身、只要有才干就可以晋升的理念。甚至于他实行的“豁除贱籍”,给予前代以来被歧视的贱民集团“改业为良”的机会,也是这一系列政策之一。围绕年羹尧所结成的“年党”可以左右西北政局,以年羹尧为代表的“潜邸旧人”把持地方财政要职,同气连理,党同伐异。从激情中清醒过来的四爷如何能够容忍?在料理年羹尧的同时和之后,许多“潜邸旧人”纷纷落马,比如为他谋位尽心献策的戴铎、他的连襟江宁织造胡凤翬。

可以说清代是打破固定身分、促进阶层间流动的一个时代,也可以说是自宋代以来一直发达的君主独裁制度达到顶点的时代。称雍正为“权力最集中的皇帝”,也不是无所根据的。

扯远了,扯多了。

讲真,要真正了解一个人,得看分手后他怎么待你。雍正给年羹尧最后的话是这样的:“尔自尽后,稍有含怨之意,则佛书所谓永堕地狱者,虽万劫亦不能消汝罪孽!”

永诀之时,能说出这样话来,是不是秒杀一切霸道总裁呢?各种萌和各种撩的背后,也许这才是更真实的雍正吧。

雍正把年羹尧宠得没边,实际上却害了他

这是雍正皇帝在年羹尧的谢恩上所作出的批复。

雍正与年羹尧一直是最亲密的好友,他们曾一起并肩作战,在康熙末年的九子夺嫡中,年羹尧亲手杀死十四阿哥, 辅助雍正登上皇位 ,这份忠心日月可鉴,而在雍正继位后, 更是将年羹尧 宠的没边了

年羹尧花钱大手大脚,雍正也二话不说,账单照付; 年羹尧插手朝廷官员事务,雍正也照准 ,雍正甚至说过: “你此番心行,朕实不知该如何疼你才有颜面对天地神明” 。

但这样亲密一体的关系,最后也因政治利益逐渐土崩瓦解, 年羹尧也因自己是恃宠而骄逐渐走向灭亡。

自古以来,君臣的关系处理都是一个极为棘手的问题,如果处理不好,稍有不慎, 就会影响国家的江山社稷

雍正想做一个好皇帝,处理好君与臣之间的关系,成为一个楷模,他因此将希望寄托在年羹尧身上,想要让年羹尧成为能尽心尽力辅佐他的大臣, 双方以礼相待

在初期的时候,二人的关系还是很亲密的,会为对方着想,相互体谅,互相信任。

在一次上奏中,年羹尧告知雍正西宁军事受到威胁, 但是他担心雍正听后会“心烦惊骇” ,便在字里行间用 轻松的语调告知,既不谎报军情,又让雍正不必惊慌,宽慰他的心情

雍正立对此也十分欣慰、感激,在回信中说到,“ 尔此等用心爱我处,朕皆体会到。

由此可以看出,雍正和年羹尧之间的君臣关系是相当好的,雍正一直以来对年羹尧的忠心辅佐也充满感激之情,他曾多次在批示中表达对年羹尧的宠爱,“ 从来君臣之遇合,私意相得者有之,但未必得如我二人之人。 ”,雍正对与年羹尧间亲密的君臣关系是引以为傲的。

他之所以想要营造这样的关系,也与他个人有关,雍正这个人是比较孤独的,因为他性格比较孤僻易怒,反复无常,身边少有亲近之人,当上皇帝后, 他就希望身边能有人尽力扶持他 ,而当时他身边的年羹尧无疑是最好的人选,所以雍正对他百般宠爱,百般让步。

但是君与臣之间再亲近也是存在等级关系的,而一旦臣子僭越了这层等级,这样的关系就会受到挑战, 在森严的封建等级制度下,君臣的关系本就是不平等的。

而年羹尧太高估他在雍正心中的地位,一而再再而三地“作死”,最终把自己玩进去了。

礼记·礼运》中曾说:“大臣法,小臣廉,官职相序,君臣相正,国之肥也”, 无论官职大小,作为臣子都要遵纪守法,各司其职,保持正常的君臣关系,国家才能繁荣富强。

但是年羹尧却没有例行这一法规, 他骄横无礼,目中无人 ,甚至有时候还会对雍正出言不逊,无半点臣子的规矩。

年羹尧在上书雍正的时候多次口无遮拦,字里行间冲撞雍正皇帝的威严,一次,他在上书中建议雍正“ 为善日强 ”,直指雍正皇帝做的善事还不够,以后还要多做些,这很大程度上刺激了雍正皇帝, 他们之间的关系也出现了隔阂

再加上年羹尧在军中也不注意言行,随意摆架子,雍正更是对年羹尧不满。

有人揭发年羹尧滥用私权,飞扬跋扈, 给他送东西要称“恭进” ,把东西给别人要称“赏赐”,道歉要用“谢恩”, 这完全就是僭越君主的行为。

雍正在找年羹尧谈话的时候,他也不行君臣之礼,他叉开双脚坐在椅子上,对雍正指手画脚, 全无半点尊敬之意 ,雍正皇帝的威严受到了侮辱。

他虽然一直说想营造良好的君臣关系,但他也受不了年羹尧如此荒诞,不顾君臣之礼,久而久之, 雍正对年羹尧的不满越积越深 ,终于有一天到了爆发的程度,雍正以 大不敬的罪名 将年羹尧处死。

可叹年羹尧虽一片忠心,有胆有谋, 但奈何触碰了雍正的底线,罔顾君臣礼法,最终落得个如此下场。

中国古代的封建制度,它赋予了君主绝对的权利,而森严的等级制度又规定了君与臣的明确界限, 君与臣的关系从来都不是对等 ,君主永远都是不可僭越的,君可以亲臣,而臣却不可无限制的亲君,两者之间存在无法跨越的身份鸿沟。

年羹尧犯的最大错误就是: 他认为他在雍正的心中是独一无二的 ,他可以独得恩宠。

其实雍正皇帝在之前就提醒过年羹尧,要注意君臣之间的礼仪规矩,不可过分僭越, 把自己由功人转变成罪人

雍正那时也说得很明白,“功臣得以保全有三个条件,其中一个便是相时见机,自己才不至于陷入危险。”

但是年羹尧始终没有听进去,照样我行我素,嚣张跋扈,因此雍正的怒火再也克制不住了, 一发不可收拾,下令处死年羹尧。

在雍正心里,他理想的君臣关系是:任何臣子都要对他忠心耿耿,肝胆相照,要遵守君臣之礼,不能随便糊弄他,一旦有臣子对他无礼,挑战他的威严, 他就会产生不满

这与其说是雍正的君臣观,不如说是整个封建王朝历代君主共有的君臣观,皇权赋予的绝对权威, 让君主内心有绝对的威严感 ,高人一等的心理决定君主无法彻底的抛弃威严,与臣子平起平坐,做到相互平等。

君臣关系在古代不像现代的上下级关系,古代君臣之间是隶属关系。臣子隶属于君主, 是君主统治国家的工具。

年羹尧就是太糊涂了,妄想颠覆这一君臣关系,最终落得个悲惨的下场。

当初雍正把年羹尧捧得多高,后来就把年羹尧摔得多狠,假如年羹尧能收一收他的性子, 遵守一点君臣之礼 ,对雍正阿谀奉承一下,可能雍正就会对他手下留情,但是年羹尧的恃宠而骄害了自己。

年羹尧与雍正皇帝本是知己,为何雍正帝最后杀了年羹尧?

年羹尧与雍正,这二人的关系可谓是十分地玄妙。二人在最初本是知己,最后却变成了敌人。说来说去,这二人关系的改变就源于一个字:权势。雍正是一朝之君,是天底下权势最高的人,而年羹尧是臣子,是需要听从皇帝的差遣的。这做臣子的,本就应当忠心,若是能够得了皇帝的信任与重视,仕途自然不会太差;可若是成为了皇帝眼中的眼中钉,怕是连自己的性命都保不住了。那么,雍正与年羹尧的关系又是如何悄然发生改变的呢?我们不妨一道来了解一下。

事情的起源其实与雍正自身有着密切的联系。年羹尧打胜仗、班师回朝的时候,雍正对其太过热忱了?这话怎么讲呢?雍正对年羹尧给予了极高的评价,甚至可以说是把年羹尧捧上天了。或许,雍正在夸奖年羹尧的时候并没有认识到,自己不能够这样。因为,如此的夸奖会让其他大臣觉得年羹尧比皇帝还厉害,在不知不觉中便是在为年羹尧增长声势。不仅是夸奖,雍正还给予了年羹尧许多的特权,甚至还允许年羹尧做出一些超越法度的事情。

只是,在年羹尧平定青海叛乱回朝之后,不仅让雍正颜面大失,还触碰到了他的底线。为什么这么说呢?年羹尧若是心里明白些,应当要在雍正给予他如此之高的夸奖之后小心谨慎,而不是依旧的目中无人、傲慢骄纵。年羹尧不仅对平级官员使用上级对下级的命令,而且还在视察的时候要求有爵位的人给自己下跪。这一点需要提一下,年羹尧本是汉人,而清朝可是满族人统治的天下,哪有满人向汉人下跪的道理?

而且在年羹尧回京之后,他还向雍正提出了要求:提拔自己的亲信。雍正也同意了。而没过多久,一件事情让雍正明白过来,自己确实是给了年羹尧太多的宠信。

有一次,年羹尧入宫时,竟然对着雍正箕踞坐下,这可是一种十分无礼的坐法,无异于是在漠视与挑衅雍正。这下,雍正恍然。而在这个时候,之前那些受过年羹尧气的大臣和嫉妒年羹尧的大臣都抓住了这个机会,大肆散播谣言,称雍正是年羹尧的傀儡。

这话给雍正听见了,无疑于是把雍正身为皇帝的尊严踩在了脚下。如此之后,雍正开始重新审视年羹尧,也让大臣们向自己揭发年羹尧的罪行。最后,雍正命人逮捕到年羹尧之后,令其自裁谢罪,年羹尧的势力也被彻底清除。

年羹尧最后被雍正所杀,他死得冤吗?

首先我们说年羹尧被杀,其实一点都不冤,这完全是他咎由自取,突破了康熙的种种底线。

年羹尧入朝为官以来,一直深受皇帝的重用。在康熙年间,他就已经成为了封疆大吏了。这一点绝不是雍正王朝里说的那样,年羹尧是雍正的包衣。

在康熙末年,站队时,年羹尧选择了老四也就是后来的雍正。不能说没有年羹尧雍正就不可能登基,但在雍正眼里,年羹尧还是立有大功的。

一朝天子一朝臣,雍正本来就要重用新人,而年羹尧理所当然的要被重用了。可以说在雍正的心腹里面,年羹尧是最受待见的了。

年羹尧也不负众望,立下了赫赫战功。但是没多久,年羹尧就失宠了,被雍正所杀。

那么年羹尧突破了康熙的什么底线呢?

第一、目中无人、狂妄自大

其实说起来,雍正的几个宠臣,其实都有这么毛病,除了年羹尧之外,其实李卫以及田文镜等人也不遑多让。但细品之下我们不难发现,年羹尧与其他两位区别还是很大的。

李卫虽然狂妄,但是善于看人下菜碟,也懂得自制,他在这么狂,在雍正面前就是一个典型的小跟班,大声说话都不敢。可是年羹尧仗着雍正的宠信和战功,目中无人,别说地方官员和王亲国戚了,就连皇上都不放在眼里。

年羹尧自恃功高,骄横跋扈之风日甚一日。在西北的时候,他吃饭称“用膳”,给人东西叫“赏赐”,发给总督、将军的公文称“令谕”。

在回京述职的过程中更是趾高气扬、气势凌人,别说地方官员需要下跪迎接了,就连蒙古扎萨克郡王额附阿宝见他,也要行跪拜礼。而他却只是点头应付一下,可以说年羹尧已经猖狂到了极点。

无限膨大的心态中,年羹尧早已迷失了做为人臣的本分。年羹尧的跋扈,引起了百官们的嫉恨与不满,更甚者

第二、结党营私、党同伐异

年羹尧常年在西北,排斥异己,任用私人,每有肥缺他都会安排自己人,形成了自己的集团。这是雍正绝对不愿意看到的。

第三、贪赃受贿、侵蚀钱粮

这一点也是让雍正非常痛恨的。要知道雍正上台后,推行新政,正在大力惩治贪官。

人家李卫和田文镜在地方辛辛苦苦的推行新政,可年羹尧虽然重点在军中,做得也不错,但是他贪赃受贿,这明显是在拖后腿,就连自己人都这样,那么新政如何推行呢?

所以年羹尧的所作所为与雍正的很多治国理念是背道而驰的。

刚开始雍正与年羹尧的关系如胶似漆,为何最终年羹尧却被雍正赐死?

拥有过多的权力却不知收敛,有时候甚至连皇帝都不放在眼里,最后他的下场当然只能是死。皇帝才是权力的所有者,他不会让任何人来挑战他的权威,即使是跟着自己夺取天下的人,而年羹尧明显犯了这个大忌,他因为自己为雍正立下汗马功劳,所以在雍正登上皇位之后做事很肆无忌惮,总是干涉朝中政务,并且对很多官员都很傲慢,有时候甚至让别人行跪拜之礼,这简直就是挑战皇帝的威严,所以最后他不得不死。

而且他结党营私特别严重,任用自己手下的人,在雍正看不到的地方形成了一个小集团。因为他把妹妹嫁给了雍正,所以也算是皇亲国戚,并且深受皇帝的喜爱,所以之后地位越来越高,他也越来越放肆,在朝中拉帮结派并且排除异己,他以为自己的身份非常重要,皇帝不会动他,所以行事作风越来越狂放,而很明显他想错了,皇帝是一国之君,对他好是因为他曾经为自己立下过功劳,但当他没有用又会连累到自己的时候,那么皇帝的杀心肯定会很强。

而且他贪污受贿特别严重,本来雍正就很讨厌贪污的官员,很多官员就算贪污也是偷偷摸摸的,但他却光明正大。这简直就是自寻死路,因为他这算是和皇帝对着干了,这简直就是在告诉世人皇帝他也不放在眼里,身为一国之君的皇帝肯定受不了这样的耻辱,但因为年羹尧的确有功在身,所以雍正一直在容忍,但如果这些罪状加起来的话,那么雍正就不得不收拾年羹尧了。

虽然雍正喜欢他,但当时很多大臣都反对年羹尧,而且后来越来越多的大臣弹劾他,雍正对年羹尧也越来越失去信心。伴君如伴虎,年羹尧因为自己的功劳不把别人放在眼里,不仅惹怒了一众大臣也惹怒了雍正,所以最后雍正收集了他所有犯罪的证据,并将他打入大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