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哈哈娱乐网给各位分享开普勒望远镜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开普勒10c介绍,中最适合人类移民居住的星球是哪一个?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中最适合人类移民居住的星球是哪一个

在太阳系的八大行星中,火星的很多特征都和地球相似,是太阳系由内往外数的第4颗行星属于类地行星,直径约是地球的53%,质量是地球的14%。是人类最可能移居的星球。
一、火星
火星是离太阳第4近的行星是太阳系中仅次于水星的第二小的行星,是太阳系第4颗内地行星之一。火星的大气以二氧化碳为主,既稀薄又寒冷,遍布撞击坑峡谷,沙丘和历史没有稳定的液态水,南半球是古老撞击坑的高地,北半球则是比较年轻的低地平原。
二、其他最可能是和人类居住的星球
1、开普勒-10C。它的直径是地球的1.2倍到1.4倍,质量约是地球的3.1倍到4.3倍,表面温度是零下30度到零下12度,公转周期和地球一致。
2、HD85512b.天文学家发现了一颗新的类地行星。距离地球大约36光年,如果拥有足够的云覆盖率,这颗行星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接近地球的系外行星之一。
3、卡普坦B。是一颗环绕红色次爱心卡布坦新的太阳系外行星,距离地球约13光年,它是已知的最古老的太阳系外行星,差不多有111年,研究者认为它是一颗被山川所覆盖的行星。
4、 HD 4037G.这颗行星距离地球42光年,恒星的距离是9,300万公里,星球的温度比地球要高一些,但是它的本身温度低于地球,因此非常适合人类居住。
5、开普勒-22B。他是一颗围绕着太阳相似的恒星公转。比地球的质量高2.4倍,表面温度在25℃左右,温度虽然相对低一些,但是离地球很近,距离是600光年’
6、开普勒62F。比地球大1.4倍环绕比太阳更小,它的表面可能完全被海洋覆盖密度和地球相同。
7、格利泽832C。公转周期36天,质量是地球的5倍,游泳和类似地球的温度相似的季节,轨道环境也允许液态水的存在。
8、开普勒186F。距离地球仅492公里,和地球几乎一模一样,这是科学家已经认定的岩石星球。
9、格力泽667C。有着和地球85%的相似度,能够接受到母亲的光,相当于地球的90%温度比地球稍微高一些,很可能已经具有生命。
10、格力泽581G。表面温度节后零下31度到零下12度,公转周期和地球一致更加适合人类生存。

最近,天文学家发现了跟地球特别相似的 另一个地球 ,也许未来人类将在那里生活

  【NASA发现相似度0.98的类地星球】据美国宇航局网站(NASA)消息,北京时间7月24日凌晨,天文学家确认发现首颗位于“宜居带”上体积最接近地球大小的行星(代号为“开普勒-452b”),这是人类在寻找另一颗地球的道路上的重要里程碑。“开普勒-452b”的发现使已确认系外行星的数量增加到1030颗。

  【什么是类地行星?】类地行星又称地球型行星或岩石行星,都是指以硅酸盐岩石为主要成分的行星。这个项目的英文字根源自拉丁文的“Terra”,意思就是地球或土地,由于时尚界的流行,加上对象是行星,因此在二合一下采用“类地”行星这个译名。这些类地行星极有可能适宜人类居住。随着人类宇宙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发现的类地行星也越来越多,今天就来盘点下被科学界认可的宜居类地行星。

  【HD 40307g】2012年10月28日,米可·托米等人借助欧洲南方天文台HARPS光谱仪设备发现了该行星,
  位于恒星系统的适居带内,与恒星距离适中,表面可能存在液态水。HD 40307g的质量是地球的至少7倍。这次发现3颗行星,超级地球HD 40307g是其中之一,加上先前已知的3颗行星,矮星HD 40307共有6颗行星。这颗恒星比太阳稍微小,亮度也较暗。天文学家先前侦测到恒星HD 40307周围有3颗超级地球,但这3颗行星的轨道都距离恒星太近,液态水无法存在。

  【Gliese 832c】这颗系外行星大小至少是地球的5倍,距地球只有16光年。它拥有一颗类似木星的行星,研究人员表示,这可能是迄今为止发现的距离我们最近的系外行星,而且也许它拥有与地球一样的温度,只是季节变化更大。这颗系外行星位于距主星不远也不近的“可居带“里,因此这颗行星表面可以存在液态水。Gliese 832c每36天围绕主星运行一周。然而,这颗行星的主要成分和大气等其他未知因素,将会导致这颗行星与地球存在很大不同,甚至不可居。

  【鲸鱼座星e行星】鲸鱼座星e行星不仅作为“超级地球”,是天文学家搜寻地外生命的重要目标,这颗邻近地球的行星或将成为未来星际探索目的地。鲸鱼座星被称为我们的“宇宙后花园”,距离地球12光年。该研究报告合著作者保罗-吉尔斯特称,使用当前技术很难实现星际探测器的能量和速度,但是星际之旅或许在不久的未来将实现。吉尔斯特称,如果一颗宜居行星环绕鲸鱼座星得以证实,下一步太空望远镜将对这颗邻近恒星列入特殊观测目标。

  【卡普坦b】这颗星球在宇宙大爆炸之后的20亿年左右时间就存在了,如此长的存在期暗示这颗系外行星上可能存在生命,或者曾经存在过生命。除了卡普坦b外,该天体系统中还存在一颗被命名为卡普坦c的天体,这两个天体的轨道都很接近该系统中的红矮星,但科学家认为卡普坦b是潜在可居住的系外行星,其质量为地球的五倍左右,是一颗超级地球。卡普坦b位于其恒星周围的可居住区内,支持液态水的存在,轨道周期为48天。

  【GJ1214 B】科学家此前发现一颗表面富含大量水资源的岩石行星,而且距离地球非常近,未来科学家将进一步揭示该系外行星表面的大气层状况。这颗系外行星目前被命名为“GJ1214b”, 距离地球仅40光年,它环绕着一颗红矮星运行,它是当前发现的唯一一颗超级地球系外行星――质量在地球和海王星之间,并具备稳定的大气层。美国马萨诸塞州哈佛-史密逊天体物理学研究中心的大卫·查邦纽是该项研究的负责人,他说:“从天文学角度上讲,GJ1214b是我们的邻居,它与地球之间的距离非常近,甚至我们的电视信号都可以抵达这颗行星。”

  【开普勒-10c】美国科学家2014年6月2日宣布,天文学家在太阳系外发现一颗“特级地球”,这颗与地球一样由岩石构成的行星质量是地球的17倍,直径是地球的2.3倍。报道称,这颗“特级地球”形成于宇宙大爆炸30亿年后,证明岩石形成的时间可能比预想的更早,为生命存在提供了可能性。研究人员说,开普勒-10c的直径约为18000英里,是地球的2.3倍。这个庞大的世界是位于560光年之外的天龙座。它的公转周期是45天。

  【格利泽667C】这颗恒星的代号为“格利泽667C”,位于距地球22光年以外的天蝎座。研究人员在新一期《天文和天体物理学》期刊上报告说,他们此前曾发现,这颗质量约为太阳三分之一的恒星拥有3颗行星,其中一颗处于可能存在液态水的“宜居地带”内。不过,通过进一步分析观测数据,科研人员发现“格利泽667C”恒星周围的宜居潜力远不止于此。

地球和木星作为岩质和气态行星,两者之间有什么区别?

在分类上,行星可以分成岩质行星和气态行星。岩质行星又称为类地行星,就是像我们的地球这样由岩石表面的行星,气态行星又称为类木行星,是没有岩质表面的行星。在我们太阳系中,我们的地球就是一颗岩质行星,水星、金星和火星也是岩质行星,而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都属于气态行星。

不过行星形成理论认为岩质行星大到一定程度,其本身的引力会导致其吸收的氢气等气体非常多,那么大气层最下端部分的气体就会被压成液态,这样这颗行星就从岩质行星变成了气态行星,或者说从类地行星变成了类木行星。

那么这两种行星的质量界限是多大呢?很抱歉!目前科学界还没有统一的定论,因为天文观测发现,这两者的质量界限非常模糊。

本来有天文学家计算发现如果岩质行星的质量为地球的3倍,那么它就会成为气态行星,也就是说如果地球质量增加3倍,那它很可能就已经是气态行星了,然而天文观测中发现的如开普洛-10c等一些类地行星,让科学家们不得不放弃这种认知。

开普勒-10c位于距离地球560光年的天龙座,这颗行星直径是地球的2.35倍,约为3万千米,其质量约为地球质量的7.4倍,表面重力是地球的3倍多,但科学家通过一些观测证据发现它仍然是一颗岩质行星,实际和理论推测如此大的差距,让科学家们也懵了。

另外如类地行星类地行星开普勒452b,质量为地球的5倍左右,类地行星61 Vir b,质量约为地球的5.4倍,类地行星格利泽581c质量在地球的4.4倍左右,格利泽581d质量在地球的6倍以上,格利泽581e质量在地球的两倍以上,格利泽581g质量在地球的4倍左右,格利泽876d质量的地球的7.5倍左右,最夸张的是开普勒22b,天文学家基本肯定它就是一个岩质行星,其直径是地球的2.4倍,即便它的密度和地球相同,它的质量也可达地球的13.8倍。

如上这些星球的发现,都刷新了科学家们对类地行星与类木行星界限的认知。

迄今为止,科学家们已经在宇宙中发现了数百颗类地星球,这些星球中很多都位于恒星的宜居带中,据推测有相当一部分行星上面都有大气层,适宜的温度和液态水存在,因此它们上面很有可能是有生命形式存在的,所以它们也都是科学家们的重点观测和研究对象。

聊聊类地行星的质量门槛,超过了就将变身气态巨行星

行星分为两种。也就是岩石、金属组成的类地行星和主要由气体组成的类木行星。

类地行星能长多大?在我们的太阳系,个头最大的类地行星就是地球了。即使放眼宇宙,在已经发现的太阳系外类地行星中,地球也算得上是个大个子。比地球还要大的类地行星呢?有,但真不多。

类地岩石行星普遍长不大,主要有这么两个原因:

第一,重元素在宇宙中占比很低。

现在的宇宙物质成分,仅氢元素的含量就达到了物质总量的百分之九十以上。剩下的不足百分之十中,氦元素又占了绝大部分。我们所熟悉的重元素其实只占宇宙物质总量的不足百分之二,普通星系中很难找到足够的重元素构建巨型类地行星。(太阳系原料相对充足,因为太阳已经是第三代恒星了)

第二,类地行星质量超过一定值后,它就会变成类木行星。

我们星系的巨人:木星。在太阳系刚刚形成时,木星其实也是一颗类地岩石行星,质量大约为地球的15倍。质量大则引力强,这颗岩石巨星的引力三倍于地球,它像一台巨型吸尘器,疯狂扫荡着自己轨道附近的一切物质,把它们变成自己的一部分,引力也随之越来越强。甚至有科学家认为,原始太阳系中,在火星与木星之间本还有一颗小些的气态行星,但轨道外移后它太过接近木星,被木星强大的引力夺走了大气层,并最终被潮汐力撕碎,成了今天的小行星带。

一旦类地行星的质量超过地球七倍以上,星系内原料较为充足的话,这颗行星就会大量捕获空间中的氢元素并把它们牢牢锁在其表面,最终变成巨大的类木行星。

特例也有,就是前些日子发现的“超级地球”——开普勒10C。它的质量是地球的15倍,半径是地球的两倍。但它仍然是颗类地行星,原因是它离恒星实在太近了,比水星离太阳还近。轻飘飘的氢元素全被“太阳风”吹散了。

如果硬要用石头金属堆成木星那么大一个球,额……会发生什么呢?

开普勒太空望远镜的介绍

开普勒太空望远镜(Kepler Mission)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设计来发现环绕着其他恒星之类地行星的太空望远镜。使用NASA发展的太空光度计,预计将花3.5年的时间,在绕行太阳的轨道上,观测10万颗恒星的光度,检测是否有行星凌星的现象(以凌日的方法检测行星)。为了尊崇德国天文学家约翰内斯·开普勒,这个任务被称为开普勒太空望远镜。开普勒是NASA低成本的发现计划聚焦在科学上的任务。NASA的艾美斯研究中心是这个任务的主管机关,提供主要的研究人员并负责地面系统的开发、任务的执行和科学资料的分析。2013年5月,开普勒空间望远镜的反应轮发生重大故障,无法设定望远镜方向,正常的观测工作基本停止。在经过数个月的努力后,美国航天局于8月15日宣布放弃修复“开普勒”。“开普勒”由此结束搜寻太阳系外类地行星的主要任务,但它仍可能被用于其他科研工作。2016年4月6日,开普勒的微透镜观测将暂时无法启动,除非工程师们能够让探测器重新开始工作。望远镜如今距离地球约1.2亿公里,这意味着每一次往返通讯需要13分钟。

宇宙星球大小排名是如何的?

宇宙星球大小排名是太阳,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地球,金星,火星,水星。

太阳系是由太阳、大行星及其卫星、小行星、彗星、流星体和行星际物质构成的天体系统。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占总质量的99.86%,其他天体都在太阳的弓力作用下绕其公转。太阳系中只有太阳是靠热核反应发光发热的恒星,其他天体要靠反射太阳光而发亮。

太阳系中的九大行星,按距太阳远近排列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和冥王星。美国天文学家正对2005年被宣布为"太阳系第十大行星”的柯伊伯带天体“谢娜”进行研究,这一发现可能进一步激化太阳系大行星标准的争论,这个新星体的物理、化学性质还有待于科学家的进一步证实。 

它们按质量、大小化学组成以及和太阳之间的距离等标准,大致可以分为三类: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体积和质量较小,平均密度最大,卫星少。巨行星(木星、土星)体积和质量最大,平均密度最小,卫星多,有行星环,自身能发出红外辐射。

“九大行星”在各自的轨道上不停地围绕着太阳运转,它们的轨道大小不同,运行的速度和周期也不一样,通常它们散布在太阳系的不同区域中。经过一定的时期,九颗行星会同时运行到太阳的一侧,汇聚在一个角度不大的扇形区域中,人们把这一现象称为“联珠”。

约翰尼斯·开普勒的介绍

一分钟了解约翰尼斯开普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