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很多热心网友都十分关心影子人原文(绿叶的交响 诗歌)这个问题。还有一部分人想了解我的影子原文。对此,哈哈娱乐网小编「一挽清愁」收集了相关的教程,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人教版影子课文原文

本篇课文以简洁、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影子和人“形影不离”的特点,读来亲切上口,活泼俏皮。

课文原文

影子在前,

影子在后,

影子常常跟着我,

就像一条小黑狗。

影子在左,

影子在右,

影子常常陪着我,

它是我的好朋友。

教学设计

本片断教学设计旨在体现学生是学习语文的主人。让学生自己在充分读书的基础上,质疑讨论交流,提高读书能力。

1.谈话揭题,学习“影”字。

2.激疑导读,整体感知。

同学们,你们想了解有关“影子”的哪些知识呢?带着这个问题,自己读读课文。要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

3.质疑讨论,把握重点(鼓励学生自己质疑)。

(1)影子为什么会有时在前、有时在后、有时在左、有时在右呢?(利用活动挂图帮助学生理解)

(2)为什么说影子是小黑狗、好朋友呢?(利用活动挂图演示给学生看:只要有太阳照着,这个小朋友无论走到哪儿,都会有影子伴随前后左右。)

4.比赛朗读,熟读成诵。

一年级影子课文原文

《影子》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第5课的课文,本篇课文以简洁、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影子和人“形影不离”的特点,读来亲切上口,活泼俏皮。

影子

影子在前,

影子在后,

影子常常跟着我,

就像一条小黑狗。

影子在左,

影子在右,

影子常常陪着我,

它是我的好朋友。

林焕彰

林焕彰,1939年生,台湾省宜兰县人,60年代初开始发表作品。出版有《牧云初集》《斑鸠与陷阱》《童年的梦》《小河有一首诗》《妹妹的红雨鞋》等四十余种新诗集、儿童诗集和诗论集。《林焕彰儿童诗选》1991年由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曾获台湾中山文艺创作奖、中兴文艺奖和大陆陈伯吹儿童文学奖、冰心儿童图书新作奖等。

影子一文中我为什么不喜欢影子

因为影子是每个人都有的并且会一直跟着你。可能是你不喜欢有人一直跟着你,但其实影子并不是人,不是小黑狗也不是好朋友。所以不用太在意,可以通过做其他事情,转移注意力的方法来不去过度关注它就好了。
影子是一种物理光学现象,由于物体遮住了光的传播,不能穿过不透明物体而形成的较暗区域,就是我们常说的影子。影子分为本影,半影。
《影子》原文:
影子在前,影子在后,影子常常跟着我,就像一条小黑狗。影子在左,影子在右,影子常常陪着我,它是我的好朋友。

绘本里的图文是如何聚焦的?

阅读指导师培训第8天,《影子人》第三讲:故事中的发现,绘本读写有妙招。今日问题:这堂课中您印象深刻的构式范例是哪个?请依照来段小练笔。

这堂课总共有三个内容,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关键词就是——聚焦。作为作者,如何运用图画、文字引导读者将焦点聚集在自己想要的地方?

在影子人中,画作者就运用了色彩明暗和人物目光来引导读者聚焦。故事大多发生在晚上,因此,绘本整体颜色偏深偏暗,烛光是图中最为明亮的颜色,烛光出现的时候,我和妈妈的目光也同时聚焦,焦点就是“影子人”。

文作者则通过文字引领聚焦。故事一开篇,影子人就随着场景变化徐徐出场了:我躺在病床上(位置)、望着窗子(角度)、只见窗户纸上(聚焦)、先是映出一片橙红的烛光,随着烛光的摇曳(顺序)、光晕里映出了一个打柴人的身影(焦点)、虚虚实实,如梦如幻(总评)。

这一段分析仿佛带我进入了学生时代,可惜的是,这些在学生时代就应该掌握的基本技能,在今天似乎已经遗忘了。很开心,今天得以重温,相信经过今天这一课,在解读绘本方面,我又多了一个法宝。

接下来,我尝试着运用文字聚焦的方式来一段描写。

我坐在连坐的会议桌前,望着台上端正严肃的座椅,只见座椅瞬间变暗,背后的大屏亮了,先是蓝色,随着蓝色渐渐淡去,红底白字的会标映入眼帘,领导们逐个入座,会议开始了。生活就在这一个个一本正经的会议中循环往复着。

儿歌续编:

原文

笑话笑,笑话笑,笑话戴着破毡帽;

笑话乐,笑话乐,笑话背着柴禾垛;

笑话傻,笑话傻,笑话永远长不大;

笑话喜,笑话喜,笑话和我们在一起。

续编

笑话亲,笑话亲,笑话讲给你我听;

笑话美,笑话美,笑话一来乐成堆。

绿叶的交响 诗歌

《绿叶的交响 》——金波

你种的树在生长,我种的树在生长,他种的树也在生长。于是,在这片茂密的树林里,我听见了绿叶的交响。一片绿叶,一支歌曲;一片树林,一部合唱。

迎接着春风、春雨,吸收着空气、阳光,有一个金色的季节,他们天天在向往。向往着第一次抽芽,染绿了鸟儿的翅膀;

向往着第一次结果,给生活送去蜜糖;向往着风和日丽,向往着鸟语花香。即使当秋风吹拂,绿叶变成红叶、黄叶,

也愿像彩蝶那样,在一起飞翔、飞翔,而后,又一起, 融进肥沃的土壤。你种的树在生长,我种的树在生长,他种的树也在生长。

种树人是亲密的朋友,树和树也连起了臂膀。正像我们常常,喜欢畅谈未来,我们也爱听,绿叶在春风里交响。

扩展资料:

金波原名王金波,笔名金波,生于1935年。

出版过诗集《回声》、《绿色的太阳》、《我的雪人》、《在我和你之间》、《林中月夜》、《风中的树》、《带雨的花》、《我们去看海——金波儿童十四行诗》等二十余本;童话集《小树叶童话》、《金海螺小屋》、《苹果小人儿的奇遇》、《眼睛树》。

《影子人》、《白城堡》、《追踪小绿人》等多部作品;此外还出版有散文集《等待好朋友》、《等你敲门》、《感谢往事》。评论集《追寻小精灵》。选集《金波儿童诗选》、《金波作品精选》以及《金波诗词歌曲集》等。

多篇作品被收入中小学语文和音乐课本。如:《我们去看海》《用目光倾听》。

获奖情况

三次荣获宋庆龄儿童文学奖,获奖作品:《小树叶童话》(童话,1994)、《白城堡》(童话,2000)、《感谢往事》(散文,2002)。

两次荣获冰心图书奖,获奖作品:《红树林童话》(1994)、《金波诗词歌曲集》(1994)。

两次荣获陈伯吹儿童文学奖,获奖作品分别是:《春的消息》(组诗)、《雨人》(童话)。

六次荣获北京市文联优秀作品奖,获奖作品:《我的家在中国——北京》(1985)、《儿童村》(1990)、《我们的七月》(1991)、《献给母亲的花环》(1999)《亲情四首》(2004)以及荣誉奖《乌丢丢的奇遇》(2004)等。

获国家级奖项的歌词有:《勤俭是咱们的传家宝》(1959)、《在老师身边》(1963)、《啊,樱花》(1978)、《海鸥》(1980)、《小鸟小鸟》(1983)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金波

我们去看海 金波全文

我们去看海

作者:金波

走啊,一起走,我们去看海

海风已吹进我们的心中

耳边已响起潮声澎湃

走啊,去看海,海是我们的梦

海的胸怀如此的宽大

海的家园如此的富足

海是我们的另一个家

看见海,就像走进了宝库

我们在海的怀抱里跳跃

歌声笑声溅起鲜亮的花朵

海在我们的怀抱里欢笑

潮起潮落都有动听的歌

去看海,一路唱着热情的歌曲

去看海,有读不完的生命启迪

扩展资料

1.诗歌鉴赏

这是一首儿童诗,表达了作者对海边的向往。

这首诗,作者用轻快的诗句,写出了自己赞美大海、热爱大海的情感。

诗的第一节说我们去看海,是一种邀请的形式,这一节与最后一节相互照应。

第二节和第三节运用了暗喻和拟人手法的修辞方法,说海里的资源丰富,有陆地上没有的东西,好像一个大宝库。

我们在海里玩耍,歌声和笑声伴着我们溅起海水,溅起水花的声音像歌一样,我们在海的怀抱里,这里运用了拟人的方法仿佛将我们和大海融为一体了。

看海,即使去过许多回,也都十分的兴奋愉快。同时,作者希望我们的胸怀像海一样宽大。在作者的十四行诗句中,我们吟诵着,不难体会到作者热爱大海的思想感情。

流露在他诗里的感情,是美的;展现在他诗里的生活,是美的; 反映在他诗里的自然,更是美的。

生活的美、人情的美、自然的美使他的诗给了我们一个很美很美的世界。那是一个明丽而和谐的世界;那是一个善良而友爱的世界;那是一个人与自然相互沟通了的世界。

这个世界是童话的,也是真切的。是诗人用童话的眼睛反映出的世界,用童话的心灵感应出的世界。

2.作者简介

金波:1935年7月生于北京。大学时代开始文学创作。

出版过诗集《回声》、《绿色的太阳》、《我的雪人》、《在我和你之间》、《林中月夜》、《风中的树》、《带雨的花》、《我们去看海——金波儿童十四行诗》等十余部。

童话集《小树叶童话》、《金海螺小屋》、《苹果小人儿的奇遇》、《眼睛树》、《影子人》、《白城堡》、《追踪小绿人》等多部。

此外还出版有散文集《等待好朋友》、《等你敲门》、《感谢往事》。评论集《追寻小精灵》。选集《金波儿童诗选》、《金波作品精选》以及《金波诗词歌曲集》等。

多篇作品被收入中小学语文和音乐课本。 作品曾多次获得国家图书奖、“五个一工程”奖、中国作家协会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宋庆龄儿童文学奖、冰心图书奖等。

1992年获国际安徒生奖提名。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 我们去看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