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30 【绘本阅读】二胎家庭必读《跟屁虫》,适合讲故事的二胎故事「专家回答」,以及适合讲故事比赛三分钟故事对应的知识点,文章可能有点长,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完,增长自己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30 【绘本阅读】二胎家庭必读《跟屁虫

《跟屁虫》这是日本著名绘本作家宫西达也创作,是一本二胎时代不容错过的优秀绘本。宫西达也用这本绘本,以哥哥的视角和口吻记录下一对兄妹的生活趣事,让我们发现让二宝相处和谐的教育方式,也让大宝更愿意接受小宝的存在,读起来轻松可爱。

让我们先来读绘本吧!

绘本泛读

——————————

首先观察封面,封面上的两个人儿长得特别像,一样的圆脑袋、长手臂、黄衣服,走路姿势也一模一样。我们可以问问孩子:封面中的小人是谁呀?拿着花打算去哪里呢?

扉页上两套衣服,一大一小,我们可以问问孩子分别是谁的衣服呀?

哥哥和妹妹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情呢?“跟屁虫”又是什么意思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原文】我说“蹦——”,跳了起来。

妹妹也说“蹦——”,可她根本跳不起来,妹妹是个跟屁虫。

我说”再来一碗 ”我把空碗递给妈妈。

妹妹也说,再来一碗。可她的碗里还是满满的呢。妹妹是个跟屁虫。

我说“我要尿尿。”就冲向洗手间。

妹妹也说“我要尿尿。”可她却尿在尿不湿里。妹妹是个跟屁虫。

我一脸严肃地打开作业本,我说,”做功课吧。 ”

妹妹也说“做功课吧。 ”一本正经的,可她却画起了猴子脸。妹妹是个跟屁虫。

我说“我能自己洗头发” 使劲地搓啊,搓啊。"

妹妹也说,“我能自己洗头发。”可是泡泡跑进了眼睛里。“妈妈, 好疼啊。”妹妹是个跟屁虫。

我说“我最喜欢的人是爸爸、妈妈和妹妹”。

妹妹也说“我最喜欢的人是爸爸、妈妈和妹妹”。妹妹是个跟屁虫。

我看着书“哈哈哈哈……”地大笑。

妹妹也看着书“哈哈哈哈……”地大笑。

可书是倒过来的,妹妹是个跟屁虫。

我说“加牛奶更好喝” 往红茶里倒牛奶。

妹妹也说“加牛奶更好喝。”哗啦啦,“啊……”妹妹是个跟屁虫。

我说“我去散步啦”。

妹妹也说“我去散步啦”,紧紧抓住了我的手。妹妹是个跟屁虫。

看到封底,你知道封面哥哥和妹妹拿着花是做什么了吗?

读完这9个小场景,你知道“跟屁虫”是什么意思了吗?

推荐理由

——————————

这本绘本不仅让我们的孩子们感受到手足带来的快乐,更是给到了我们家长一个育儿启示:

二胎家庭往往将关注的重心都放在小宝身上,忽略了对大宝的教育。但其实恰恰相反,从这本绘本中我们可以看到妹妹非常喜爱模仿哥哥的行为,但是往往不分对错好坏。

如果我们将更多的关注放在大宝身上,帮助大宝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树立榜样。小宝在模仿大宝的过程中,必然也会受到好的影响。

在教育大宝的同时,也对小宝起到了间接教育的作用。这样不仅可以建立大宝的优越感和自信心,更加自律自控,带动小宝的正向发展。同时还能减轻家长的负担,促进手足的亲密关系。

我与绘本的故事

——————————

二胎宝宝的小故事

我在国家刚放开二胎政策的时候生育了老二,现在孩子四岁了。其实有时候我也和大多数人想法一样,觉得养孩子是件很麻烦的事,费钱又费力,还会牺牲很多个人时间……可随着孩子的成长,他的好多表现也带给了我越来越多的惊喜。

养老二和老大完全不一样,没了初当父母的紧张生疏,对他的过度关注后,老二身上有了老大没有的自信从容和松弛。比方说带老二去幼儿园面试或者别的场合,他就特别放松,没有有些孩子的扭扭捏捏,对老师的提问自己都可以问答自如。其次老二语言反应能力特别快。有一次我带他去超市买东西,回家的路上他自己非要捧着一盒蛋糕和饼干。饼干在蛋糕上面放在胸前,一走路饼干由于太轻了掉地上好几次。我就和他说:“妈妈拿着饼干吧,你自己拿着多累啊,一会摔成碎渣了!”老二立马歪着头瞪着大眼睛对我说:“妈妈,饼干一会儿到嘴巴里牙齿也得把它咬碎啊!”我一听没词了,我还是第一次听到这么有意思的观点,做为成年人我都多久没有这种跳跃性思维了。还有就是他特别有心。前几天幼儿园让我们买三字经这本书,在家读读周一拿到幼儿园。实情是大多数孩子都早有了这本书并且在幼儿园都读过很多遍了。我家由于是新转来的我也不知道怎么做,就问老师孩子在家是需要背诵还是会读就可以。老师告我说会指读就可以,他在旁边听见了,就和我说:“妈妈,我会。”然后自己打开书一板一眼地指读的特别标准。我很纳闷:“谁教你的啊?”他骄傲的对我说:“谁也没教我,我在幼儿园看老师和小朋友都是这么做的,所以我就记住了!”哈哈真是有心的小家伙呢!幼儿园老师也说我家孩子,看着在一边也不吭声,但是问什么都会。

这样的事例很多。我想表达的是养育孩子是会辛苦,但是有的时候也是互相成就。比如他身上的放松状态包括看问题不一样的点都挺启发和影响我的。很多时候我们不仅是在养育孩子,孩子也在无形中成就我们自己。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
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ahasou.com/ent/16154614f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