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天文馆设计,上海天文馆的描述??,以及天文馆设计图对应的知识点,文章可能有点长,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完,增长自己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世界最大的天文馆由谁设计?

这个在建的世界上最大的天文馆就是上海天文馆。天文馆的设计方面是由美国的ennead 建筑事务所和上海现代建筑设计院一起完成的,其中克服了很多的建筑方面的难题,由中美合作提出的计划中,对于天文馆的建筑外型也是做出了创新,其中有三个圆形来组成“三体”结构,这三个结构也是分别代表着太阳,地球,月亮,非常有代表性意义。在我们国家,在没有这座天文馆建造之前,仅仅只有北京有一座可以真正被称作天文馆的地方,可是世界上总共的天文馆数量却达到了4000座以上。我们国家在历史上也是有着很多的天文研究的地方,而上海天文馆的建立,也会解决这样的情况。未来,在上海不仅能夜观星象,还能欣赏耀斑等太阳的各种活动现象。11月8日上午,全球建筑面积最大的天文馆上海天文馆(上海科技馆分馆)在临港新城开工兴建,预计2020年建成开放。

据上海科技馆天文馆管理处处长、上海天文馆建设指挥部展示部部长林清透露,跟上海已有的佘山天文台以科研为主不同,上海天文馆主要以科普为主,其规模、展示内容可跟汉堡天文馆等世界顶级天文馆媲美。

天文馆建筑形态暗示“万有引力”

上海天文馆距离轨交16号线滴水湖站约700米。

上海天文馆选址浦东新区临港新城临港大道与环湖北三路口,距离轨交16号线滴水湖站约700米,总用地面积58602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8164平方米,包括一幢主体建筑,魔力太阳塔、青少年观测基地、大众天文台、餐厅等附属建筑,土建投资约5.28亿元人民币。

建成后的上海天文馆将成为全球建筑面积最大的天文馆,由上海科技馆承担建设主体、中科院上海天文台提供专业技术支撑。项目计划在2017年底建筑结构封顶,2018年展示工程进场施工,2019年竣工,预计2020年建成开放。展示工程有望于近期完成立项审批。

天文馆的位置在上海浦东新区,占地面积达到了3.8万平方米,建成之后需要花费的资金大约有6亿元人民币。天文馆从2016年开始修建,今年已经基本竣工,预计开放要等到2021年左右,其中总的建筑时间达到了3年多。

这样的建造计划,也是非常的不容易去实施,早在20世纪70年代左右,这个计划就已经开始有了雏形,但是一直没有得到实施。直到2010年的时候,计划终于得到完善,而且也是开始有了正式的建造的日程。

上海天文馆设计方是谁?

2014年3月,上海天文馆完成建筑方案和展示方案国际征集活动;
2014年9月,完成建筑设计国际招标,美国Ennead国际建筑事务所(Ennead Architects)和上海建筑设计院联合体中标。
2016年9月,上海天文馆建筑工程完成建设单位招标工作,上海建工集团七建集团中标总承包施工。
2018年,上海飞来飞去展览设计工程有限公司负责上海天文馆整体展陈规划设计与实施,持续时间超过一年,从内容优化、整体空间设计、展品展项设计、图文规范设计、灯光音响设计、教育活动规划、智慧场馆设计等多个角度为天文馆的展示工程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2019年1月通过了以叶叔华院士和景益鹏院士为主进行的整体规划设计终期专家评审。

走进明斯克天文馆,领略迷人的太空世界

明斯克天文馆最初是明斯克市政府下属的教育机构“明斯克州少年宫”创办的实验室。

1965年7月29日明斯克天文馆在高尔基公园建成并面向公众开放。天文馆由建筑师Natalya Afanasyeva设计建造,具有鲜明的时代建筑风格特色。最受欢迎的星空厅配备了圆形屏幕(圆顶直径12米)和德国产的天文馆光学机械设备,可容纳100名观众同时观看。

明斯克天文馆拥有自己的天文台,配备了卡尔·蔡司1950/130毫米折射望远镜。天气好的时候,借助光学仪器,在专家的指导下,游客可以观察太阳耀斑和黑子以及带有陨石坑的月球、山脉、火星、木星、土星、双星和多星系统、星团、著名的星云和附近的星系。

2009年,明斯克天文馆被纳入欧亚天文馆协会。

明斯克天文馆通过科普节目、球幕电影、专题展览和天文活动,带您进入天文和航天的世界,领略迷人星空和宇宙的魅力。

上海天文馆的描述?

位于中国上海市浦东新区南汇新城滴水湖畔,总规划用地面积5.86公顷,建筑外形以引力作用下天体的螺旋运动为形象,选取象征性的"三体"建筑构件,同时可起到大型建筑时钟的作用。整个天文馆总共有4层建筑,其中地上3层,地下1层,是上海市政府十三五期间建设的一座重要大型科普场馆,将于2021年建成开放。 上海天文馆将运用多种高科技展示技术,营造高精度模拟星空和沉浸式宇宙漫游的场景,还可以通过太阳塔和大型天文望远镜对太阳和众多星体进行实际观测。具有教育、研究、收藏、展示等基本功能,以"塑造全面的宇宙观"为愿景,以"激发人们的好奇心"为使命,将充分应用各种最为先进的展陈技术和丰富的陨石、文物、航天用品的藏品资源,通过精彩的展示体验和丰富的教育活动,帮助观众完整、清晰、准确地建立起对宇宙的总体认识,鼓励人们感受星空、分享发现、理解宇宙、思索未来。主展区分为"家园"、"宇宙"、"征程"三个紧密相联的大型展区。"家园"展区从我们久违了的星空开始,以国际上最新、最先进的光学天象仪带你步入璀璨的星空,于星空的惊叹之后紧接让观众再度惊叹于巨大的太阳、地球和月球,带领观众漫步太阳系,穿越银河系;"宇宙"展区则在世界上首创从时空、光、引力、元素和生命五个角度全景式地呈现宇宙的奇妙现象,探索天体演化及运行的法则;"征程"展区以史诗般的手笔展现人类探索宇宙的伟大历程,以及对未来天文发展和航天探索的美好憧憬,启发观众深刻的思考和感悟

上海最大天文馆有哪些特别之处

为模拟浩瀚宇宙的天体形态,上海天文馆几乎所有的混凝土和钢结构都采用不规则形状:实现了国内首例长36米、跨度61米的钢结构大悬挑;“悬浮”于混凝土壳体上方的球幕影院,直径达30米;仅少量点支撑的200多米长旋转步道和直径40米的倒转穹顶,让观众可以拾级而上、仰望星空。

此外,上海天文馆以“我们不是在写一本教科书,我们是在创造一段体验”为设计理念,全新打造了“家园”“宇宙”“征程”三大主题展区及“中华问天”“好奇星球”“航向火星”等特色展区,还有8K超高清多功能球幕影院、星闻会客厅、望舒天文台、羲和太阳塔与星空探索营,全景展现宇宙浩瀚图景,打造多感官探索之旅,帮助观众塑造完整的宇宙观。

上海科技馆副馆长忻歌告诉记者,全馆运用精心设计的环境氛围、灯光音效和高仿真场景模拟手段,构建沉浸式宇宙空间体验环境;采用体感互动、数据可视化、AR、VR、生物识别等各类先进的展示手段,集视、听、触于一体,充分调动观众的情绪和感官,带领他们在神秘美丽、铭刻心动的时空意境中,获得全新的宇宙探索体验。在300余件展品中,原创比例高达85%,互动展品占比50%以上。

上海天文馆的假如剧场

在宇宙展区,有一个必然会成为网红打卡点的展示区——假如剧场,50个座位,10分钟一场,在这里,将上映一场充满趣味和思辨的电影,观众们将跟随电影主角,去思考宇宙的奥秘。

如果宇宙是一场游戏,你会怎么玩?电影中,一对父女玩起了“宇宙游戏”,调整宇宙的部分参数,比如光速、引力、暗物质含量,宇宙就会变成截然不同的形态。

忻歌说,别看宇宙广袤无垠,其实它是一个非常精巧的系统。只要构成现在宇宙的参数有些许变化,它就不是我们看到的这个样子。

事实上,在刘慈欣的科幻小说《镜子》中就有这个改变宇宙参数的“脑洞”,人们通过超弦计算机进行了无数次尝试后,终于得到了万有引力常数为1.67乘十的负十一次方,真空光速为每秒29.98万公里,普朗克常数为6.626,电子电量为1.602乘十的负十九次方库仑的宇宙,也就是我们生活的地球。

2022年济宁运河天文馆还建吗

截止到2022年10月20日,已经建成了,可以买票参观了
2020年5月12日11时在济宁市任城区,山东端正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运河天文馆项目开工仪式隆重举行。运河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主任孙长新,安居街道党工委书记孔晓军,任城区文化和旅游局书记姚箐,温州商会黄长利会长,山东鑫融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周森,北京端正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杨端霄,鲁兴集团党委副书记、副总经理林辉,中星建设工程(山东)有限公司董事长王业杰,山东端正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杨端贺及施工单位代表约300余人出席了仪式,共同见证我公司运河天文馆项目开工。
北京端正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杨端霄在仪式上发言,并表示北京端正联合亚洲卫星携手国家天文台权威专家学者将会在全国推广布局天文科普场馆,目前西藏天文馆已经于去年成功运营,温州天文馆、青岛天文馆、三亚天文馆正在稳步推进,北京端正的全国布局有序展开,给更多天文爱好者和青年学生提供了学习研究天文学的平台。
天文馆设计最大日接待量5500人,年接待能力200万人次,门票、太空互动游戏体验、球幕天文影院以及夜观星空游客的餐饮住宿消费,以人均消费300元,每年接待100万人次计算,营业总收入可达3亿元,净利润可达约8千万元,为当地政府每年创税约3000万元,带动约20亿元的旅游收入,增加就业岗位约300个,对当地文旅市场拉动作用巨大,有效提升城市品质,为建设创新名城发挥出重要作用,是一个福泽当代、惠及子孙的优质项目。

上海全球最大天文馆18日开馆,如何先睹为快?

如果您想先睹为快,可报名参加本周六7月10日举行的社会公众压力测试。7月9日9:00起可以通过官方网站实名制预约压力测试票,总数3000张,统一票价1元,一人一票。

据悉,全球建筑规模最大的天文馆——上海天文馆(上海科技馆分馆)计划于7月17日正式开馆,18日起对公众开放。上海天文馆位于临港新片区,靠近地铁16号线滴水湖站,占地面积约5.8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3.8万平方米。

该馆打造了“家园”“宇宙”“征程”三大主题展区,以及“中华问天”“好奇星球”“航向火星”等特色展区。300余件展品中,原创比例高达85%,互动展品占比50%以上。

“三体”结构造型独特,多角度展现建筑之美:

上海天文馆主建筑以优美的螺旋形态构成“天体运行轨道”,独具特色的圆洞天窗、球幕影院和倒转穹顶这三个圆形元素构成“三体”结构,共同诠释天体运行的基本规律。

圆洞天窗位于主建筑的入口,当太阳光穿过圆洞,会在地面形成光斑,随着太阳在天空中移动,光斑也将在地面上缓缓移动,起到像日晷一样的作用。球幕影院的球体外直径30米,如果把滴水湖比作太阳,球幕影院就是等比例缩小的地球。

倒转穹顶的碗型设计重造了一个观天的地平线,“屏蔽”城市的喧嚣和周遭的一切,使置身其中的人们得以静观天空,思考宇宙,设计师将其称为“与天对话的地方”。

主建筑外的景观区域还设计了3组螺旋形的绿化带,从主建筑向外自然延伸出去,象征着星系的旋臂,并与外围的“星空之境”公园自然衔接,和谐地形成了一个以星空为主题的城市绿地公园,充分体现了建筑与生态的有机融合。

以上内容参考 上海发布-快讯!上海天文馆7月17日开馆,7月18日起对公众开放

上海天文馆球幕电影时长

上海天文馆球幕电影时长30分钟。

上海天文馆(上海科技馆分馆),位于上海市浦东新区临港新片区滴水湖畔,2016年11月8日开工建设,2021年7月17日正式开馆,是上海市政府投资兴建的集教育、研究、收藏、展示、交互功能为一体的科普基础设施,为世界规模最大的天文馆 。

上海天文馆占地面积58603平方米,建筑面积37741平方米。全馆以“连接人和宇宙”为展示主题,设置“家园”“宇宙”“征程”三大主题展区、“中华问天”“好奇星球”“航向火星”三个特色展区及教育活动区。

建筑设计

上海天文馆的设计以建筑语言表现天体、轨道运动等天文学概念。场馆的设计灵感源于物理学的“三体问题”,着眼于太阳系内天体之间由引力所产生的错综复杂的运动轨迹,在建筑造型、总体布局、内部空间、参观流线的设计中,运用轨迹、球体、曲线、悬浮等手法。

混凝土和钢结构采用不规则形状,结构造型多为异形、多曲面,摒弃直线或直角,以反映宇宙的几何形态和天体运动的动态能量。主体建筑由两个椭圆形相互交叠错开而成,圆洞天窗、倒转穹顶和球体作为建筑内的三个“天体”,相互之间处于动态轨道关系之中,使建筑通过太阳光影的变幻成为一台可以展示时间的天文仪器。

建筑设计还借助与城市生态的联系突出天文星系主题。天文馆外围大量采用弧线设计,主体建筑外的景观区域引入螺旋形绿化与步道,向外自然延伸,与外围的“星空之境”公园形成有机衔接,象征星系的旋臂。天文馆球体与滴水湖的比例被有意调整,映射地球与太阳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