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哈哈娱乐网给各位分享苏童米简介的知识,其中也会对苏童《米》,怎样理解苏童小说《米》?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苏童《米》

融合中国农民近百年的苦难史和酱缸文化,苏童酿造了《米》这一部东方版《了不起的盖茨比》。同样是死,盖茨比死在了梦想实现的终曲,而五龙太聪明了,他从噎死在米堆里的穷孩子看到了自己,他的一生都漂浮在水波之上。

苏童的文字是暗夜里的舞女,灯红酒绿光怪陆离,魅惑却又遮掩不住下体腥臭的味道——如果文字也有味道的话,这会是我一边着迷一边撒上香水拼命掩盖的味道。他的文字又像手术刀,一点一点剥开我身上所谓文明教养浪漫诗意的皮。这把刀如影随形如蛆附骨,可能仅仅是梅雨季散发着霉味昏暗的楼梯巷道,就能让我回到苏童笔下的世界——不不不这样的世界就是我的世界,五龙对生存的抗争,这样的例子从未停止过,从前是食物匮乏造就了五龙对清香大米的变态执着,而现代人却在过度满足中失去了敬畏。

雨天游荡在古林,腐朽松针和苦涩青草的味道还停留在肌肉记忆里。从淹没枫杨树家乡的洪水中逃出来,五龙和他的小弟弟一样飞扬跋扈充满欲望,年轻的肉体雄壮有力。多年打拼有了大米衣锦还乡,梅毒却从小弟弟扩散到全身。真,善,美,爱,智识,多么美好的词,若没有它们,我还真不知道怎么办。

怎样理解苏童小说《米》

  1. 苏童的一部《米》讲述了主人翁五龙摆脱饥饿贫困的人生历程,伴着一个家族三代人的颓败,乡村与都市的纠缠与冲突,随着食欲的满足而又落入性欲的陷阱。五龙为“米”而来,也终于死于回乡火车的米堆上;人性的恶在小说中暴露无疑,苏童似乎又把它极力夸张了;是苏童拆解陈旧的历史文本,进行重新的拼合,以实现原有意义的解构;它不同于以前所读的小说的地方,是里面没有所谓正面人物。小说的主人翁五龙,织云是沉沦和堕落的象征,里面所有的人物都是变态的,都是人生的失败者。

  2. 《米》中的女主人翁--织云和绮云,同样脱离不了恶的命运。不同的性格,却同样被扭曲,以不同的方式沉沦着!

  3. 苏童,中国当代著名作家。1980年考入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现为中国作家协会江苏分会驻会专业作家。1983年开始发表小说,迄今有作品百十万字,代表作包括《园艺》、《红粉》、《妻妾成群》、《河岸》和《碧奴》等。中篇小说《妻妾成群》入选20世纪中文小说100强,并且被张艺谋改编成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获提名第64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蜚声海内外。

苏童的《米》给了我们什么人生感悟?

    文章中的主人公的命运给我带来了极大的冲击,整个故事的主题也促使我进行了深入的思考,故事围绕着城市展开,有很多关于城市的描写,其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有以下两外:“没有谁赞其城市,但他们最终都向这里迁徙而来。”“这就是城市它是一个巨大的圈套,为了一把米,为了一文钱,为了一次次欢情,人们从铁道和江边码头涌向这里,那些可怜的人努力寻找天堂,但他们不知道天堂是不存在的。"

关于城市和对城市的向往这个主题历久弥新,现在的人何尝不是在拼命向城市靠近呢?怀着一腔热血和满心憧憬。但好在现在的城市更有秩序了,没有书中那么多的打斗和屈辱,这是值得庆幸的事。然而每个时代都有不同的挑战,我们又敢说奔赴大城市的我们真的是在有尊严的活着吗?

最后我想说出自我的一个感受--没有感受过爱的人是没法去爱别人的。回顾整个故事:五龙从小就是孤儿,没人疼没人爱,进入城市后饱受屈辱与伤害,这样的经历,这样的成长历程,让他怎么可能有能力去爱别人呢?而这样的悲剧又在下一代身上上演,悲剧之后仍是悲剧,令人不由得扼晚叹息……

但令我感到惊奇的是,在遭遇了这些我听着就忍不住心颤的经历后,五龙却异常平静,仍在期待着什么,最后拖着残缺的身躯、一整节火车的大米,怀揣着那个衣锦还乡的愿望,重新躺到了火车上……

“五龙最后看见了那片浩瀚的苍茫的大水,他看见他漂浮在水波之上,渐渐远去,就像一株稻穗,或者就像一朵棉花……”

人生无常,下一站是哪里谁也不清楚,唯有勇敢向前才能成功,我想这就是这本书带给我们的力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