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哈哈娱乐网网站「用生命在耍帅」消息,近日,糜骨之壤,电影《糜骨之壤》中有哪些你看不懂的情节??引发热议,糜骨之壤电影同样引起许多争议,对此众网友各抒己见。但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哈哈娱乐网为您解答。

平庸之恶——《糜骨之壤

《糜骨之壤》这本书本质上来说并非传统意义的推理小说,案件的推理几乎被一笔带过,取而代之的是星盘玄学的联系;在一个寒天冻地的世界里,用淡淡的遥远的笔触描摹出一场又一场鲜血淋淋的案发现场。结局的走向说真的我并不意外,但也正是这样的描述让我们看到了雅妮娜的愤怒、不平、不被理解;用一种可以感知的歇斯底里,极富力量地表达出某种无从宣泄的正义。

复仇一般......弘扬着......

我们所生活的世界是怎么了?

小说以谋杀案开篇,在雪白和深绿之下、在风林雪海之中、在暴力和屠杀里,鲜血仿佛早已溢出纸张。我们能看到洒落一地的牛心和顺手送出的鹿蹄,作者在用最漫不经心的语言点醒我们对于杀戮的麻木。人类,或许早已堕落。

动物的身体被制成皮包、鞋子、食物、地毯等等,人类一边用它们取暖一边食用,甚至毫无保留的剥削。从自以为是的居高临下位置,残忍而又冷漠。

“您太夸张了,我一直很困惑,为什么年纪大的女人……您这个年龄的女性,如此关注动物?难道已经没有需要你们照顾的人了吗?是不是因为孩子已经大了,无人需要照顾了,所以本能促使你们去照顾别的东西?女人有这种本能,不是吗?”

比冰天雪地更让人发颤的,是人心。

这世上没有没来由的恨,死亡开篇的故事必然迎来审判,里面有关于1545年的象鼻虫案件、老鼠案等各种以动物为主角的诉讼案件,不免让我联想到近期的“宠物盲盒”,法律限制着人类的最低处吗,或许不全然,这些诉讼案的结局一如我们所遇到的愤愤不平,最后生命已逝,没有迎来该有的审判和制裁。

我们只能希望天堂没有痛苦。

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这句众所周知的话。在真理随着时间的推移变成各种虚假不清的样子后,罪恶被未知的恐惧转移为更弱者,它们被淹没在深渊的洪流中无法表达。我不明白的是几十年前是否也如当今一般经历着如此挣扎的时代。许多事,我们!明知!不该如此!

我很喜欢书封上的一段话:“可我们为何要做有用之人,对谁有用?是谁把世界划分为有用和无用,又有什么依据?难道飞廉就没有活着的权利?在仓库里偷吃粮食的老鼠呢?还有黄蜂、雄蜂、野草和玫瑰,他们都没有权利活着吗?谁有这样的智慧去评判孰优孰劣?”

庄子曰:“此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价值是人类赋予的观念,我们总侃侃而谈有用之用,无用之用。

托卡尔丘克借用雅妮娜的身份为动物和其他生命发声,当恶行不再成为恶行时,我们真有注意何为精神危机吗?人性自利没有错,当被放上审判桌时,我们才能从事件本身去思考,可除了明面上的人群,潜藏在人群中的你抑或我,是否存在于某种程度的无意识的“恶”。

底层之处的残酷,我们自然不会明白,习惯以生命去换取代价,表彰崇高的名利,待世间仅剩冰冷的骷髅,届时利于头顶的人达摩克利斯之剑终将无情挥下。

我们还将如何?是互相推辞?还是针锋相对?

金Siri死亡背后,是人类蔑视动物的糜骨之壤

近日的金Siri死亡事件想必大家也已经看到了,无良商家将空运改成陆运,导致这只叫Siri的金毛狗中暑身亡,却迟迟不肯出面致歉。

刚好,最近在看的书,披着悬疑的外壳,讲述的也是一个偏向于动物保护的故事,那这次我就借由最近发生的这起事件来和大家聊聊这本来自于2019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波兰作家奥尔加·托卡尔丘克的新作《糜骨之壤》。

故事开篇即是一场命案。寒风刺骨的凛冬、荒凉的高原、月黑风高的夜,三大恐怖要素齐活,之后便是故事女主以第一人称的叙事——

死者是位偷猎者,被今日的猎物——一头鹿——的骨头噎死。小镇一处高原上,住户很少,一到冬天大部分人都赶往其他地方过冬,人烟就更加稀少了,除了外号叫大脚的死者,还有个叫鬼怪的男人(也是女主起的外号)。尸体便是鬼怪发现的。

这里还要插播一条额外信息:女主是位研究星盘的专家,换句话说,可称为宿命论的信徒。

这起命案发生后,小镇就像被诅咒了般,死亡接连不断,但死者的统一特征皆为狩猎者。

于是,女主神乎其神地借用星盘分析了一通,最终得出结论:是动物的报复要了他们性命。除了星盘的指引,还有诸多证据似乎也在印证着这一结论,比如:尸体旁的鹿蹄印、尸体上布满甲虫等等。

故事讲到这里,是不是很玄乎。动物还能密谋杀人?凶手真的是这群动物?

当然,如果这就是真相的话,未免也太低估作者的创作能力了(人家可是诺贝尔奖获得者诶)。但,我也在想要不要剧透呢?

我就不说凶手是谁吧,事实是除了大脚的死,其他所有命案都是人为的,那些所谓的证据也都是人造的,什么鹿蹄印啊,是拿鹿尸的蹄子一个个去摁的,而甲虫呢,是拿化学药剂吸引过来的。

那这人为啥这么狠,把这些喜欢狩猎的家伙们都统统干掉了?

原因就是:他们一起出去打猎的时候,把这人的狗狗们都杀了。

说到狗狗,这又跟文章一开始说的事件扯上关系了。

动物保护这一话题吧,老生常谈,但又历久弥新。单纯拿这一话题去进行文学创作,说实在话有那么一些枯燥,尤其是放在当下环境来说,狩猎本身到底是否是个罪过?尊重动物是否等同于放任自流?

作者的出发点都太过于个人主义了,而这些问题都是需要平衡多方利益才能够回答的,比如狩猎,合乎规矩的狩猎是正常的事情,但一旦超越边界,滥杀或者偷猎,这就需要严惩了。

又比如保护,最近发生于云南的大象“徒步旅行”事件热度也很火爆,但这途中大象对农作物的侵害一度也被广泛讨论。

平衡,要基于利益角度出发,也要从自然生态方面去探讨。我们通常所说的生态平衡,就是基于食物链的存在,才得以维持良好的运作,而食物链的存在,就不可能杜绝肉食动物的“捕猎”行为。 按理说,这就是天性。

但,上方我们都在以自然为大环境做出解释。如果视角一换,环境是我们的周遭,是宜居的城市生态,动物保护似乎又多了一个纬度,那便是对于宠物的保护。

书中,犯罪的最大动机是狩猎者们杀死了作为宠物的三只狗狗。这才引得狗狗主人的报复。而金Siri事件惹得网民如此义愤填膺的原因,也是金Siri作为一只宠物展示出如此人性化的一面却得不到商家的尊重与爱护。

动物保护,说到底,也就是物种间的相互尊重。

无论是书中的故事,还是现实中的故事,所展现的确实都是人类妄自尊大的一面。

“对待一只狗而已嘛,我想怎样就怎样咯”,这种心理的驱使下,那自然也不会把狗的性命当回事,就更不用去谈同理心了,他们怎么会想到这只狗狗的背后,站着一个如此关爱它,甚至把它视为家人的伙伴呢。最为讽刺的是,就这种人还在做着宠物生意。

在此,也衷心希望在这起事件里伤心欲绝的狗狗主人能尽快振作起来,争取到自己的权益。而这位商家嘛......祝你好运。

OK,现在咱们收起愤怒的情绪,要换一个方向来继续这个话题了。

我首先说我自己,我是个很怕狗的人,最近我只要出去遛弯,就总能看见不带引绳的狗到处乱窜,它主人呢,就捧着手机在后面慢悠悠地跟着。

其实一直来,宠物狗咬人伤人事件也是层出不穷,这不最近的“徽州宴”事件,起因就是宠物狗不牵绳吓到孩子了。

该如何去评论这些事件呢?一句话,就是: 别被“宠物”这个“宠”字奴役了 。

它生命短,于是你就给它吃好的、喝好的,在家里它怎么胡作非为你都不管,它伤到人了,你还一口咬定是别人的错,“我家宝宝怎么可能咬人呢”......这种人,也是真心奉劝你,有病要尽快治。

你养了它,就要对它负责,也要知道它不是个什么纯洁的小天使,它是只兽呀,即使通人性,也不等于是个人。你爱它,那是你的私人行为,没人管,但你在外放任它,就别怪别人对你不客气了。

好了,总结一下(都忘了是来推荐书的了)。

《糜骨之壤》这本书呢,其实没必要专门买来读,如果你想了解奥尔加·托卡尔丘克,像《白天的房子,夜里的房子》、《太古和其他的时间》更值得你去品味。但,你对我们今天说的话题很有兴趣的话,那这本书也肯定会合你胃口的。

由于现在这位波兰女作家的书籍出版,都会附带她的诺贝尔文学奖领奖词,那我在这里也截取其中一段,讲述的是叙述的“温柔”——

创作一个故事是一场无止境的滋养,它赋予世界微小碎片以存在感。这些碎片是人类的经验,是我们经历过的生活,我们的记忆。温柔使有关的一切个性化,使一切发出声音、获得存在的空间和时间并表达出来。是温柔,让那个茶壶开口说话。

温柔是爱的最谦逊的形式。是没有出现在经文或福音书中的爱。没有人对这份爱发誓,也没有人提及这份爱。这份爱没有徽标或者符号,不会导致犯罪或嫉妒。

当我们小心地凝视非“我”的另一个存在时,它就会在那里出现。

温柔是自发的、无私的,远远超出共情的同理心。它有意识的,尽管也许是有点忧郁的对命运的分享。温柔是对另一个存在的深切关注,关注它的脆弱、独特和对痛苦及时间的无所抵抗。

温柔能捕捉到我们之间的纽带、相似性和同一性。这是一种观察世界的方式,在这种方式下,世界是鲜活的,人与人之间相互关联、合作且彼此依存。

愿,我们每一个人都能一直“温柔”下去。

(文章首发于公众号“李旋书单”)

电影《糜骨之壤》中有哪些你看不懂的情节?

教堂活动这天,为了拉动经济神父也在为打猎的行为说好话,这次彻底激怒了老太太,在教堂里跟神父大吵了起来,最后被赶出了教堂。开车回家的路上,老太太脑海中不停地回忆起自己杀人的经过,原来第一个被骨头噎死的猎人确实是自作孽,而后来老太太用塑料袋包上石头趁人不备偷袭了警长、土豪,又趁大家宿醉时下药谋杀了参与打猎的镇长。一开始老太太在猎人家里看到了一张猎人们的合影,地上的猎物里赫然躺着自己丢失的两只狗,她做着一切就是为了给自己的狗狗报仇。经过了长时间的相处,售货员妹子、抽风哥和老汉都跟老太太结下了身后的感情,况且着几个人确实死有余辜。于是在大家的帮助下,老太太顺利的逃离了小镇,几个人找到了一处新的地方组成家庭愉快地生活下去。

请问大佬有糜骨之壤2017年上映的由阿格涅丝卡·玛多特-加巴卡主演的高清视频在线观看资源吗

《糜骨之壤 Pokot》百度网盘高清资源免费在线观看:

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tQW3X-6KAyQKPWtJkL2zTw

资源名称:糜骨之壤 Pokot 2017.mp4(2497.45M)
资源链接:https://pan.baidu.com/s/1tQW3X-6KAyQKPWtJkL2zTw
提取码:j8m3

提取码:j8m3

《糜骨之壤 Pokot》

导演: 阿格涅丝卡·霍兰、加西亚·阿达米克

编剧: 奥尔加·托卡尔丘克、阿格涅丝卡·霍兰

主演: 阿格涅丝卡·玛多特-加巴卡、维克多·兹波罗夫斯基、雅酷朴·盖尔秀、帕特里夏·沃莉、米罗斯拉夫·克罗博特、波利斯·席克、托马斯·科特、安德烈·格拉博夫斯基、卡翠娜·赫尔曼、马尔钦·博萨克、安德烈·卡诺普卡、塞巴斯蒂安·波拉克、凯瑟琳·斯凯娜卡

类型: 悬疑、惊悚、犯罪

制片国家/地区: 波兰/德国/捷克/瑞典/捷克斯洛伐克

语言: 波兰语、英语

上映日期: 2017-02-12(柏林电影节)、2017-02-24(波兰)

片长: 128分钟

又名: 猎肉者鄙(港)、神秘猎杀(台)、Spoor、Game Count、Pres kosti mrtvých、Die Jagdstrecke、Cez kosti mrtvych

《心之全蚀》波兰新浪潮女导演阿格涅丝卡·霍兰导演的悬疑犯罪片,改编自波兰国宝级女作家奥尔嘉·朵卡获的小说,讲述60岁的英语老师在波兰森林中照看一个度假屋,但是越来越多的狩猎者在森林中神秘死亡,而警察似乎也束手无策,影片以动物保护为表象,映射了这个社会弱小群体的一些不公遭遇。男人们(权力者)为了满足自己丑陋欲望,虐待的不仅是动物,还有女人,孩童等处于弱势的群体。

求电影 糜骨之壤 (2017) 资源,谢谢各位大佬啦。

《糜骨之壤》百度网盘高清资源免费在线观看:

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KctEEPfXvwgg_z8ePsQ5QA

资源名称:糜骨之壤.mp4(2497.45M)
资源链接:https://pan.baidu.com/s/1KctEEPfXvwgg_z8ePsQ5QA
提取码:37yq

提取码:37yq

《糜骨之壤》波兰新浪潮女导演阿格涅丝卡·霍兰导演的悬疑犯罪片,改编自波兰国宝级女作家奥尔嘉·朵卡获的小说,讲述60岁的英语老师在波兰森林中照看一个度假屋,但是越来越多的狩猎者在森林中神秘死亡,而警察似乎也束手无策,影片以动物保护为表象,映射了这个社会弱小群体的一些不公遭遇。男人们(权力者)为了满足自己丑陋欲望,虐待的不仅是动物,还有女人,孩童等处于弱势的群体。

电影《糜骨之壤》中有哪些你看不懂的情节

春天万物复苏,老太太和一名昆虫学家在森林里又发现了一具高度腐败的尸体,这里画面太美就不给大家看了。总之,根据衣服判断,这具尸体就是开猎场的土豪,死因也是头部受钝器重击。一连死了三个跟打猎有关的人,不用问老太太的嫌疑肯定是最大的,但一个老太太怎么可能打得过三个年轻力壮的男人呢?没过多久警方逮捕了嫌疑人,正是服装店的售货员妹子,因为土豪出事前,妹子跟他正好在闹分手,但证据不足,妹子就一直关在牢里。这一天镇子上开化妆排队,老太太和老汉打扮成大灰狼和小红帽去跳舞,真是的,你们老外一把年纪还这么会玩。舞会上,老太太看到胖乎乎的镇长喝多了对自己的老婆又打又骂,于是上前安慰了镇长夫人几句。第二天镇长也死了,跟警长和土豪的死状简直一模一样,牢里售货员妹子的嫌疑也因此洗清被放了出来。

求《糜骨之壤小说》全文免费下载百度网盘资源,谢谢~

《糜骨之壤小说》百度网盘pdf最新全集下载: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8FUPDrk0OxA18znemQ-AbQ

资源名称:糜骨之壤小说PDF电子版免费下载完整高清版.pdf(2.32M)
资源链接:https://pan.baidu.com/s/18FUPDrk0OxA18znemQ-AbQ
提取码:3yq8

?pwd=3yq8 提取码:3yq8
简介:主人公雅尼娜是一位精通占星术、喜欢威廉·布莱克的诗歌,并热衷动物保护的老妇人,她幽居在波兰边境被大雪覆盖的山林里。雅尼娜给自己认识的每一个人都会取个奇怪的外号,他们是“大脚”“鬼怪”“好消息”,她养的狗则被称为“小姑娘们”。突然有一天,邻居“大脚”被一块小鹿骨头卡住喉咙,死在家里,此后凶案接二连三发生……

《玩偶与珍珠》作者: [波兰] 奥尔加·托卡尔丘克

。。原作名: Lalka i perła

。。ISBN: 9787533964597

。。内容简介。。

《玩偶与珍珠》是托卡尔丘克的一部分析波兰作家普鲁斯的长篇小说《玩偶》的散文作品。《玩偶》是19世纪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品,被誉为波兰的《红楼梦》。《珍珠颂》是由米沃什译为波兰文的一个童话,关于一位王子到民间寻宝而忘记自我的故事。从《玩偶》与《珍珠颂》出发,托卡尔丘克向我们呈现了一堂文学大师的阅读课。探寻了虚荣、爱情、异己性、魔术师、炼金术等诸多主题。托卡尔丘克希望通过她的阅读图谱带领我们思考:我们为什么来到这个世界?文学的本质是什么?成为一个人意味着什么?如何在错觉和流浪中找到真正的自我?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奥尔加·托卡尔丘克 (Olga Tokarczuk),2018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2019年授予),当代欧洲重要作家、波兰国宝级作家。诺贝尔文学奖授奖理由为:“她的叙事富于百科全书式的激情和想象力,呈现了一种跨越边界的生命形式。”

托卡尔丘克生于1962 年,毕业于华沙大学心理学系,1989年凭借诗集《镜子里的城市》登上文坛。代表作有长篇小说《E.E.》(1995)、《太古和其他的时间》(1996)、《白天的房子,夜晚的房子》(1998)、《最后的故事》(2004)、《世界坟墓中的安娜•尹》(2006)、《云游》(2007)、《糜骨之壤》(2009)、《雅各布之书》(2014);小说集《衣柜》(1997)、《鼓声齐鸣》(2001)、《怪诞故事集》(2018);散文《玩偶与珍珠》(2001)等。

她善于在作品中融合民间传说、神话、宗教故事等元素来观照波兰的历史与人类生活。除诺贝尔文学奖外,她曾凭借《云游》和《雅各布之书》两次荣获波兰权威文学大奖尼刻奖,六次获得尼刻奖提名;2010年荣获波兰文化杰出贡献银质奖章;2015年荣获德国-波兰国际友谊桥奖;2018年《云游》荣获布克国际奖;2019年《雅各布之书》荣获法国儒尔•巴泰庸奖,同年《糜骨之壤》入围布克国际奖短名单,同名电影《糜骨之壤》曾获2017年柏林国际电影节亚佛雷德鲍尔奖。

【译者简介】

张振辉,男,出生于1934年,学者,波兰文学翻译家。1960年毕业于波兰华沙大学语言文学系,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在该所长期从事波兰文学的研究和翻译工作。

著有学术专著《显克维奇评传》《20世纪波兰文学史》《东欧文学简史》(合著)等。译有波兰作家显克维奇的长篇名著《你往何处去》《十字军骑士》,莱蒙特的长篇名著《福地》;普鲁斯《玩偶》等。《20世纪波兰文学史》获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三届优秀科研成果奖三等奖,《东欧文学史》获首届国家图书二等奖。1997年获波兰文化艺术部授予的“波兰文化功勋奖章”,2000年又获波兰共和国总统颁发的骑士十字勋章。

。。短评。。

#

最过瘾的事情,是读一个文学大师解读另一个文学大师的阅读笔记。在没有读过《玩偶》的情况下,读这本书也完全是一种享受。因为托卡尔丘克关心的,依然是她小说中关心的那些话题,关于文学何为,关于人的命运,人来自哪里,文学能给我们带来什么。《珍珠颂》虽然很短,却很值得回味,这个童话就像大江健三郎的《偷换的孩子》,我们每个人,是不是都忘记了来时的路呢?忘记了来到人间的使命?托姐在书中说,“爱虚荣的人没有灵魂”,我们要把这个世界当成“一个流放的地方”,才能走向醒悟。愿你我都能早日醒悟。最后介绍一下,这本书的译者张振辉先生接近90岁高龄,还翻译了这本书和即将出版的《E.E.》,令人感佩。

#

举重若轻的平浅的小书。《玩偶》人物,心理性,结构,《珍珠颂》的相似处,诺贝尔颁奖词和演讲。异己性(“有了异己性才可能与神对话。……异己性使一个人知道,他并不属于他以为自己所在的这个地方,他属于他想不起来的那个地方。”)文学“从本质上讲,它始终是‘心理性’的。” 在世界的碎片化里,更需要文学带来的心理性的力量,获得灵性。梦想更大更广阔更包容更准确的叙事。用温柔和诚实来创作,“当我们小心地凝视非‘我’的另一个存在时,它就会在那里出现”。托卡尔丘克表现出来的人格魅力比书的内容本身更动人。

#

没想到是这样一本书!从长篇小说延展的长篇评论!“我们没有注意到,世界正在变成事物和事件的集合,一个死寂的空间,我们孤独地、迷茫地在这个空间里行走,被别人的决定控制,被不可理喻的命运以及历史和偶然的巨大力量禁锢。”我痛哭。明明是承诺自己要跳出牢笼的人,怎么又甘愿戴上手铐呢?那些无聊的庞大的弱智的话语还不够多吗?我还要同声共气多久呢?

#

做了很多心理学角度对普鲁斯《玩偶》文本分析,现代性的主人公,异己性让主人公不属于他以为自己所在的地方,通过重重考验,主人公通过了形式上的超越。尽了最大的努力,我们获得了宝贵的自由。《玩偶》还是男性视角的小说,文学依然大量关注不符合规范的事物,童话的象征意味也是一种叙述的圆满。

#

文学感兴趣的总是那些不符合规范,不典型的东西,或者不平衡的和内部不和谐的状态。我们只要看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就会发现他们无一不是那么痴迷和疯狂的。人就是这样,这就是人类的本性,改变不了。而双方的爱情、家庭的幸福、取得成就和日常生活,也就是说那些最常见和最现实的东西都成了一些表面现象。在文学中只有展现不常见的例外才是合乎规律的。

引自 九 《玩偶》的宇宙,三种主要的万有引力 082

#

沃库尔斯基是个新人,是一个席勒式的感伤的人。他对这个世界来说是个外人……他是一个孤独的人,他也意识到了自己的痛苦。今天我们会说,从他的表现来看,他是一个神经官能症患者,他总是纠缠于自我,他是一个现代人。

引自 七 沃库尔斯基和热茨基,这是多么奇怪的一对 071

。。关注朋朋  遇见好书。。

华语片折戟第67届柏林电影节|附完整获奖名单

时光网

当地时间2月18日晚,第67届柏林电影节冷冷清清的闭幕了,相比前一日《金刚狼3:殊死一战》首映的火爆,闭幕式上星光惨淡,加上天气下着雨,整个红毯环节只能用“冷”来形容。

在奖项方面,虽然国产动画片《好极了》获得了一致好评,但仍然颗粒无收,张震在《龙先生》的表演也没有获得评委的青睐,华语片与演员全部折戟。

本届柏林电影节在评委会主席保罗·范霍文的带领下剑走偏锋,一众讲述变性人、讲述叙利亚难民、讲述中产阶级生活状态、讲述人性冲突的“政治正确”电影全被无视,反而是一部来自匈牙利的“小清新”影片《肉与灵》摘得金熊奖。

乔治·弗里德里希凭借在《明亮的夜》中的出色表现拿下了影帝,影后桂冠则归属韩国80后女星金敏喜,这也是继全度妍在戛纳封后以来再次有韩国女演员在欧洲三大电影节上登顶影后。

第67届柏林电影节完整获奖名单:

最佳影片金熊奖

《肉与灵》 A Teströl és Lélekröl

导演: 伊尔蒂科·茵叶蒂(匈牙利)

评审团大奖

《菲里希黛》 Félicité

导演: 阿兰·戈米斯

阿尔弗雷德·鲍尔奖(Alfred Bauer Prize)

《糜骨之壤》 Pokot (2017)

导演: 阿格涅丝卡·霍兰(波兰)

最佳导演

阿基·考里斯马基(芬兰)

《希望的另一面》 Toivon tuolla puolen

最佳女演员

金敏喜(韩国)

《独自在夜晚的海边》 밤의 해변에서 혼자

导演: 洪尚秀(韩国)

最佳男演员

乔治·弗里德里希(澳大利亚)

《明亮的夜》 Helle Nächte

导演: 托马斯·阿斯兰(德国)

最佳剧本

《普通女人》 Una mujer fantástica

导演: 塞巴斯蒂安·莱里奥 / 刚扎洛·玛萨(智利)

杰出艺术贡献奖

《安娜,我的爱》 Ana, mon amour

导演: 卡林·皮特·内策尔(罗马尼亚)

Glashütte原创纪录片奖

ISTIYAD ASHBAH (GHOST HUNTING)

导演:Raed Andoni

GWFF最佳处女作奖

ESTIU 1993

导演:Carla Simón

最佳短片金熊奖

CIDADE PEQUENA by Diogo Costa Amarante

评委会银熊短片奖

EN LA PRADERA by Esteban Arrangoiz Julien

《完美的真空》作者: [波兰] 斯塔尼斯瓦夫·莱姆

。。原作名: Doskonała Próżnia

。。ISBN: 9787555913054

。。内容简介。。

为什么我们一直没有发现外星人?因为我们早就被发现了。

比《三体》早40年揭示更深刻的宇宙博弈!

人类一直孤独地仰望星空,2500亿颗恒星中,我们从没发现一个外星人。

因为,他们一直在暗处看着我们。

宇宙是巨大的棋盘,地球只是一颗棋子,作为玩家的高级文明早早 落座,监视着沉默的宇宙。为什么宇宙必须沉默?为什么弱小的我们依旧活着?

莱姆被誉为“科幻界的博尔赫斯”,他写下16篇不存在的书的书评,以荒诞讽刺的玩笑,在科幻与哲学的边界,解决人类真正的问题——存在。

翻开《完美的真空》,感受科幻悖论、逻辑谜题、文学实验、哲学思考,化身白痴、哲人、疯子、上帝,玩一场烧脑的思维游戏!

。。作者简介 。。

斯塔尼斯瓦夫·莱姆(Stanisław Lem,1921—2006)

波兰著名科幻作家、哲学家,被誉为“科幻界的博尔赫斯”,《纽约时报》曾称“如果有一天科幻作家能获诺贝尔奖,非莱姆莫属”。迄今,莱姆作品已被翻译成50多种语言,在世界范围内畅销超4500万册。

莱姆以博学闻名于世,他智商高达180,通晓英、法、德等7国语言,医学、生物学、数学、哲学、语言学……信手拈来,无所不知。

莱姆的风格怪诞,热衷于用后现代实验拓展文学边界,痴迷于探索超前时代的科幻主题:技术的本质、人类与外星智慧的沟通困境、对人类局限性的绝望、人类在宇宙中的地位……他的作品超越了科幻的思维,直抵哲学的深度,甚至被列为哲学系学生的教材。

莱姆的《索拉里斯星》《未来学大会》多次被搬上大银幕,他的作品是《黑客帝国》中“红、蓝药丸”的灵感源泉,更影响了刘慈欣、道格拉斯·亚当斯等一大批科幻作家。

2021年为莱姆诞辰100周年,波兰政府将之命名为“莱姆年”。

译者:

赵刚,北京外国语大学副校长,1996年开始任教于北京外国语大学波兰语专业,2018年获波兰“Gloria Artis”文化功勋奖章。译有《索拉里斯星》等作品。

孙伟峰,北京外国语大学波兰语专业教师,毕业于华沙大学波兰语言文学系。译有《糜骨之壤》等作品。

。。短评。。

#
莱姆脑洞真的清奇,用评论一本本不存在的书的形式来写科幻小说。

#

“出于道德原因,我是一个无神论者……这个世界以一种如此痛苦的方式组合在一起,我不愿相信是有人故意创造了它。”莱姆说的(书里送的书签),没想到一下说到老无神论者的心坎上。

#

伪书评形式的科幻短篇集,这很莱姆。他自己写道:“写小说是一种创作自由的丧失。……而写书评则是更不高贵的强迫劳动。对作家来说,至少他是被自己选定的题目奴役。”以及“我们知道,整本整本的百科全书被莱姆吞掉,只要摇一摇他,就能抖出无数的对数和方程式”和“拐弯抹角的莱姆还可以使用的唯一伎俩就是反击:断言那不是我,是批评家,而他自己,作者,写了这篇书评,并使其成为《完美的真空》接下来的一小部分。”

#

一六年读过旧版,在孔网花了几百块。这些故事,一个莱姆说自己是没有精力完善、另一个莱姆说是没有能力完成。也许莱姆只是借用小说的形式。有些东西想要被讲述出来,必须要施加限制条件。这里有某种悖论,但是悖论不是空无。喜欢《小队长路易十六》,我对“弄假成真”的故事情有独钟。我当年觉得鬼畜很接近《自制图书》里的装置,现在ai续写更接近,或许莱姆低估了公众拿经典角色开涮的热情。

#

阿切罗波罗斯的第二个法则说,博弈者不会向年轻文明发送带有关爱和支持性质的信息,因为他们无法明确这种信息的接收地址,而又不想以没有明确地址的方式将它们发送出去。想要发送带有接收地址的信息,首先需要了解接收者的状态,而恰恰是博弈的第一条法则为时空行动设置了屏障,给这件事造成了阻碍。正如我们所知,获取来的每一条信息(有关其他文明状态的信息)在被接收的那一刻,就已经是完全过时的消息。建立起屏障之后,博弈者也让自己无法了解其他文明的状态。而发送没有明确地址的消息总是弊大于利。阿切罗波罗斯用他做过的实验证明了这一点。他拿了两叠纸,在一叠纸上列出60年代的最新科学发现,在另一叠纸上写下一个世纪内(1860—1960年)的万年历日期。然后,他一对一对地抽出纸片,纯粹凭运气把有关科学发现的信息和日期配对,这就是在模仿无地址发送消息。事实上,这种传播很少能给接收者带来积极的价值。在大多数情况下,抵达的信息要么无法理解(1860年的相对论),要么无法使用(1878年的激光理论),要么完全有害(1939年的原子能理论)。因此,博弈者们保持沉默,因为根据阿切罗波罗斯的说法,他们祝福年轻的文明。

引自 《生命的不可能性》《预测的不可能性》 164

#

那些未被认可、未被倾听的建议原本可以改变艺术、科学乃至整个世界历史的进程,但既然事情并没有这样发生,那么人类就不只错过了某个独特的个体及其精神行囊,而是错过了自己另一番模样的历史,对此任何人都无能为力。

#

昨天还诱惑无穷的东西,如今就像疲惫的伐木工看到斧头,洗衣女工看到洗衣盆。永恒的诱惑(看似如此)、生物学给人类种族施加的魔咒就此消散。从此以后,乳房只能使人想起人类是哺乳动物,大腿——人可以行走,臀部——是用来坐的。仅此而已,别无他用!

#

真正持之以恒的唯我式创造,其结果一定是精神分裂。

。。关注朋朋  遇见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