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朋友对于护教者为信仰辩护,在西方,信仰和科学是怎么调和的??和以色列信仰什么教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编花依然很美来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在西方,信仰和科学是怎么调和的?

科学与基督教信仰的本质区别

最近看到一本基督教护教性书籍(里程:《游子吟———永恒在召唤》),被认为是“向知识分子传福音的参考书”,该书很注意利用现代科学发展的新成果,用差不多三分之一的篇幅讨论了科学与基督教信仰的关系,得出结论说:基督教信仰与科学是“和谐一致的,它不仅符合科学而且大大地超越科学。”果真如此吗?科学与基督教信仰的本质不同

科学与基督教信仰的界限在哪里?科学是对客观世界规律性的认识,是从物质世界的各种实在形式和运动形式出发的,因而是可以接收实践检验的(逻辑证明是第二位的),也只有在实践检验的过程中才能不断改善和发展;基督教信仰宣扬的则是超自然、超物质的力量,因而归根结底是不可接受实践检验的,所以该书中说,“心灵和诚实是认识神的唯一途径”,“灵界存有的智慧远远高于人类的智慧”,“相对于灵界,人类既无量度标准可用,其智慧又远所不及,科学只有望洋兴叹”(202页)。

科学的精神是理性的批判精神,倡导独立思考,倡导质疑和探索,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基督教信仰宣扬的则是虔诚的心理,这样就不会怀疑神的存在。如该书中说:“有人坚持说,要弄清楚了才信,看见了才信。殊不知,在信仰问题上,逻辑恰恰相反:信了才能明白,信了才能看见!”(205页)只要你坚信有一个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全知全能的上帝,那么上帝就一定是无所不能的。这样,你就可以轻而易举地来“论证”你的论断是正确的。

科学的精神所以是理性的,还因为领会科学的精神,不仅需要懂得一定的科学知识,还需要了解科学知识是从哪里来的,即了解科学研究的方法。否则你就弄不清哪些看法是科学的,哪些则是虚假的。但是,基督教信仰却否定科学的方法。该书中说:“然而,如果把这种重实验数据的研究方法,不恰当地由物质世界扩展到灵性世界、由研究被造的自然界扩展到探知造物主时,就成了谬误”(200页)。“如果没有神的启示,我们是无力认识宇宙的”(169页)。

科学与基督教信仰能够相安无事吗

科学与基督教信仰在本质上不同是一回事,它们彼此之间是否发生实际冲突则是又一回事。二者既密切相关而又有区别。事实是,它们在历史上确实曾经发生过严重的冲突,存在过势不两立的斗争;然而也有相安无事、和平共处的时候。那么,科学与基督教信仰之间的这种种状态应该如何来理解呢?

爱因斯坦对科学与宗教关系的看法是全社会尤其是宗教学界十分关注的一个话题,就让我们来看看他的分析吧。他认为:对于科学,就我们的目的来说,不妨把它定义为“寻求我们感觉经验之间规律性关系的有条理的思想”,科学直接产生知识,间接产生行动的手段。至于宗教,则相反,它所涉及的是目标和价值,并且一般地也涉及人类思想和行动的感情基础。所以,尽管宗教的和科学的领域本身彼此是界线分明的,可是两者之间还是存在着牢固的相互关系和依存性。科学只能由那些全心全意追求真理和向往理解事物的人来创造。然而这种感情的源泉却来自宗教的领域。同样属于这个源泉的是这样一种信仰:相信那些对于现存世界有效的规律能够是合乎理性的,也就是说可以由理性来理解的。我不能设想一位真正科学家会没有这样深挚的信仰(参阅《爱因斯坦文集》第3卷)。

基督教信仰主张“神借着他创造的大自然(包括人类本身)向人们启示他自己,这是在任何时间、地点,人人均可领受的启示”(《游子吟》2页)。“人可以凭借由神赋予的理性去认识神所创造的宇宙万物,进而认识神、荣耀神”(181页)。在这样的场合,基督教信仰与科学一般是可以相安无事的。

科学与基督教信仰的冲突

既然这样,为什么科学与宗教之间还会“引起残酷的斗争”呢?我们也来看看爱因斯坦的分析。他指出:宗教领域同科学领域之间的冲突的主要来源在于人格化了的上帝这个概念。比如,当宗教团体坚持《圣经》上所记载的一切话都是绝对真理的时候,就引起了冲突。这意味着宗教方面对科学领域的干涉;教会反对伽利略和达尔文学说的斗争就是属于这一类。

正是宗教传统的这种神秘的内容,或者更确切些说,这种象征性的内容,可能会同科学发生冲突。只要宗教的这套观念包含着它对那些原来属于科学领域的论题所作的一成不变的教条式陈述,这种冲突就一定会发生。因此,为了保存真正的宗教,宗教代表人物们应当有魄力放弃那个人格化的上帝的教义,也就是放弃过去曾把那么大的权力交给教士手里的那个恐惧和希望的源泉。在他们的劳动中,他们应当利用那些能够在人类自己的身上培养出来的善、真和美的力量。在宗教代表人物们完成了上述的净化过程以后,他们必定会高兴地认识到:真正的宗教已被科学知识

护教土有哪些生命,信仰思想共同点?

护教土的生命,信仰思想共同特点就是为人类的进步而奉献

什么是理性辩护主义?

早期护教士利用基督教义与希腊哲学的相似之处为基督教的权利辩护,同时进一步指出基督教高于希腊哲学的优越之处,论证基督教是真正的哲学。被人称为“基督教哲学真正的第一个开端”的护教士查士丁(Justin,100-165年)首先提出了“基督教哲学”的概念。在《与蒂尔弗的对话》中,他谈到皈依基督教就是成为真正的哲学家。他始终认为哲学的真正使命是探求神圣的真理。他先后向斯多亚派、逍遥派、毕达哥拉斯派和柏拉图主义者请教,都未能得到令他满意的答案,最后终于在一位基督教长老的启发之下,领悟了基督教就是自己寻觅已久的神圣真理。他的结论是:“我发现只有这个哲学才是可靠、有益的,我因此而成为哲学家。”

除了现身说法之外,查士丁还从理论上论证基督教是高于希腊哲学的哲学。他说,圣道就是基督,但在基督降生之前,圣道之光已经部分地照亮了希腊人的心灵,希腊哲学是上帝赐予的礼物。苏格拉底之所以看出希腊宗教所崇拜的神是虚假的,正是因为他在一定程度上认识了上帝。斯多亚派的“逻各斯”概念是对圣道的比喻。在此意义上,在基督教诞生之前就已经有了基督徒。圣道之光同时还以另一种方式在希腊以外地区传播。犹太先知更早、更全面地接受了这份礼物,“摩西是第一个先知,比任何希腊著者都要早得多”,“柏拉图的创世说是从摩西那里学来的”。基督教虽晚于犹太教和希腊哲学,但来自耶稣的真传,而耶稣又是圣道的化身,因而基督教比其他任何哲学都更全面、更真实地接受了圣道。或者说,基督教包含着其他哲学以不充分方式认识的因素。根据这些道理,查士丁不无自豪地对身属斯多亚学派的罗马皇帝奥勒留宣称:“一切被人们正确说出的东西,都是我们基督徒的财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