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南少林与北少林什么关系,南北少林有什么区别??,以及大s小s什么关系对应的知识点,文章可能有点长,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完,增长自己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南少林和北少林有什么关系

北少林是由禅宗五祖弘忍的得意弟子神秀所始创, 南少林则是由禅宗六祖慧能所始创,属于同宗。

南少林和北少林是什么关系?

少林寺始建于北魏太和十九年(公元495年)由孝文帝元宏为安顿印度僧人跋陀而依山辟基创建,因其座落于少室山密林之中,故名“少林寺”。北魏孝昌三年(公元527年)释迦牟尼的第二十八代佛徒菩提达摩历时三年到达少林寺,首传禅宗,影响极大。因此,少林寺被世界佛教统称为“禅宗祖庭”,并在此基础上迅速发展,特别是唐初十三棍僧救驾李世民后得到了唐王朝的高度重视,博得了“天下第一名刹”的美誉 史上曾经除了嵩山少林寺还有一个南少林,姑且并列叙述如下: 少林寺,位于登封县城西北13公里少室山北麓五乳峰下.若从郑州,开封,洛阳乘汽车,可直达寺院门前.少林寺创建于北魏太和二十年(496年),所以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寺建于少室山麓的丛林茂密之处,故名“少林”.正如《说嵩》中所说:“少林者,少室之林”.少林寺是我国佛教禅宗的发样地,所以又称《少林禅寺》和《大少林》.据文献记载,北魏太和十九年(495年)印度高僧跋陀自西域跋涉来洛阳,他***幽栖,常到嵩山,又受孝文帝尊崇,“诏于少室山阴,筑少林寺而不能是居之”.北魏正光至孝昌年间,另一印度僧人达摩来中国,修禅于嵩山少林寺.他广集***,传授禅宗,使少林寺的影响日益扩大,传说达摩曾在山中面壁九年,所以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留影于石. 关于福建南少林寺: 根据近年来的一些历史和考古专家(Experts)发现研究,很多很多专家(Experts)以为福建共有三座南少林寺,他们分别就是莆田,泉州,福清三座南少林寺院.当中,创寺最早的莆田南少林寺,据《兴化府志》记载:莆田南少林寺原名“林泉院”,建于南朝陈永定元年(公元557年),比莆田置县早11年,较嵩山少林寺晚建61年.其次为泉州少林寺,据《晋江县志》与《泉州府记》记载:泉州少林寺建于唐干符(公元874–879年)中年,原名“镇国东禅少林寺”,今名“东禅寺”.而不能是最有说服力算福清南少林寺,在一些史书如《八闽通志》,《三山志》以及清乾隆天子钦定的《四库全书》中有记载“福清少林”字样,根据在福清南少林寺遗址所挖掘的文物来评估,福清南少林约创建于唐代,至今有一千余年的历史. (一)泉州南少林寺 据历史记载,中国的少林寺,差未几有10处之多.最著名确当属河南登封少林寺,建寺最早,影响最大.其次是福建省晋江市东门外的泉州东禅少林寺.在中国武术发展中的贡献,也以这二者为最,传奇故事颇多. 福建泉州东禅少林寺,相传为唐初嵩山少林寺武僧智空进闽所建,址在清源山之东岳山麓,一向为我国南禅及南少林武术之中央,申明远播.自唐宋元明清以来,历经三废三兴.据清代《西山杂志报刊》记载,唐天助元年(公元907年),“少林寺反王审知附梁,被毁”,北宋太平兴国六年(公元981年)诏修;南宋景炎元年,“清源少林寺千僧蒲寿庚之降元”,千僧抗元,少林寺再一次被毁,明洪武十年,州官黄立中“疏奏朝廷,敕修少林寺”,直至清乾隆二十八年,泉州少林寺第三次被毁,火烧少林寺之后,少林寺和尚至善法师避祸民间,继承招收少林***,反清复明.部分武僧逃进德化避难,其躲身地一直是个谜.近来有人证明,泉州市德化县福建省著名的戴云山脉是当年南少林武僧的落脚点.在乾隆年间,一代武林宗师洪熙官进了泉州少林寺,拜至善禅师为师,继承发展南少林拳.后来他在广东佛山习武,开馆授徒,培养出了南少林拳王黄飞鸿,后又由黄飞鸿***传至香港,并远播东南亚及美国等地. 现位于东岳山脚下的泉州市少林寺,挖出了大量唐宋时期南少林寺的建筑构件之后,位于南安石井镇埭头村的颜岗寺又发现了一处“南少林五祖”之一的墓塔,为“南少林起源地在泉州”的说法再添一重要左证.正在施工的泉州南少林寺二期工程在复建天王殿工地上,已陆续出土一批唐宋时期古石础,石柱,石塔刹,药碾槽,宋瓷花瓶等贵重文物.此间考古人士称,这是南少林考古的又一新发现,进一步印证了泉州南少林遗址历史.但所有这些的证据还是难以服众,最重要的一点是无直接或者间接记载“少林寺”的字样,但他对我国的宗教与佛教的发展起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二)莆田南少林寺 1986年,莆田市在西天尾镇北部层峦叠嶂中的九莲山麓发现一处古建筑遗址,以及五口建造于北宋年间的大型花岗岩石槽残碑,石柱等,学者们从石槽长226厘米,宽100厘米,槽旁刻有“诸罗汉浴煎茶散”字样,判断这是僧兵治疗(Treatment)伤病用的石槽,又从残碑,石柱上的“林泉院”,“寺山界”字样,最引人注目的是那口重达数千斤的宋代石槽,槽上刻有“当院僧兵永其佳其合共造石槽一口”,推测此遗址可能是南少林寺遗址. 九莲山南少林寺海拔500多米,地形酷似河南的山间盆地,居九西岳脉中段,地势十分险要,是理想的兵家用武之地.山间盆地小平原,耕植可以自给,大本营离各个隘口不过数里之远;且坡度平缓,如有军情,到隘口凭险扼守不过片刻功夫.从地理形势上看,林山实在是个易守难攻的躲龙卧虎之

“南少林”与“北少林”的区别在哪里?

从地理位置:

南少林位于福建省莆田市荔城区西天尾镇九莲山下林山村境内 ,南少林寺建于南朝初年,是南少林武术文化的发源地。莆田南少林寺不仅是佛教中禅宗的代表性寺院之一,也是中国武术南拳的发源地之一。

少林寺一般指的是河南登封嵩山少林寺,传说源于达摩祖师,是中国禅宗的祖庭,少林武学的发源地。北少林除了嵩山少林寺外还有一座天津少林寺。

扩展资料:

历史上,一直存在着“南北少林”之说,在很多人的印象里,“南少林”即福建少林寺,“北少林”即嵩山少林寺。但2007年初,嵩山少林寺方丈释永信出面澄清:在少林寺所有的典籍中,从来没有看到过“南少林寺”字样,但“北少林寺”是有的。

不过,那个“北少林寺”,不是指嵩山少林寺,而是指天津市蓟县的北少林寺。据东方今报2007年04月10日报道,少林寺计划用8至10年时间,与天津市联合投资1.6亿元,完成北少林寺的恢复重建工作,并把它建成世界名寺。

“北少林寺”是嵩山少林寺的分院,它在嵩山少林寺的北边,所以称它“北少林”,直到今天,少林寺依然正式承认它。释永信说,除此之外,我们正式承认的还有位于三门峡熊耳山的‘空相寺’,它是我们嵩山少林寺的‘下院’。

1992年4月25日,莆田市人民政府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新闻发布会,正式向外界宣布发现南少林寺遗址。中国佛教协会理事、嵩山少林寺第29代方丈德禅大师出席新闻发布会,确定并赠送了“南少林就在福建莆田九莲山下”的亲笔题词。原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老亲笔题写“南少林寺”匾额,支持南少林寺的开发建设。1998年12月8日,南少林寺重建工程竣工,正式向海内外开放。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南少林寺

百度百科--北少林寺

南少林和北少林,区别在哪?

“南少林”是”北少林”的一个分支。区别即是南少林的遗址在南方,北少林现在北方。“南少林”与“北少林”的关系:二者同出一宗,北少林在先,是北少林僧侣南下创办南少林的。南少林寺在清朝已被清朝镇压毁灭,不复存在。

南北少林有什么区别?

南少林和北少林二者同出一宗,北少林在先,是北少林僧侣南下创办南少林的。南少林寺在清朝已被清朝镇压毁灭,不复存在。

1、地址不同:北少林寺位于河南登封城西少室山。南少林实际有三处:一是莆田,一是泉州,一是福清。

2、建成年代不同:北少林寺建于北魏太和十九年(495年) 。南少林寺建于南朝陈永定元年(公元557年),比莆田置县早11年,较嵩山少林寺晚建61年。

3、争议不一样:少林寺一般指的是河南登封嵩山少林寺,也就是北少林。大量的资料显示南少林的确存在过,但却在清朝时因参与反清复明活动被清廷镇压了,是彻底焚毁还是改名换姓,至今尚被研究者争论。

北少林寺即嵩山少林寺,有“禅宗祖廷,天下第一名刹”之誉;是中国佛教禅宗祖庭。

莆田南少林寺原名“林泉院”,建于南朝陈永定元年(公元557年),比莆田置县早11年,较嵩山少林寺晚建61年。

泉州少林寺,据《晋江县志》与《泉州府记》记载:泉州少林寺建于唐乾符(公元874—879年)中年,原名“镇国东禅少林寺”,今名“东禅寺”。

福清南少林寺,约创建于宋代,至今最少有一千余年的历史。

扩展资料

南派少林主流在福建、广东两省,福建有龙、虎、豹、蛇、鹤以及五祖拳等,广东有刘、洪、蔡、李、莫以及咏春拳等,而后长江以南各地(如浙江、江西、湖南、四川)的武术门派也归入了南派的范围。北派少林则指的是来自河北沧州的拳术,有六合、罗汉及螳螂手法。北派以长拳为代表,有谭、查、花、洪、炮五大门户。

北方人身材高大,北方气候又相对严寒,造成了北派拳术气势雄劲,大开大合。南方多水,南方人身材较为矮小,拳术相对细腻,动作幅度较小,粗短紧凑。“南拳北腿”的说法就是在技法上的一大验证。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南少林

百度百科-北少林

南北少林有什么区别?

一、南北少林的区别有:

1、创始人不一样:北少林传说源于达摩祖师,是中国禅宗的祖庭,少林武学的发源地。关于南少林,相传河南嵩山少林寺13武僧帮助唐太宗统一中国后,唐太宗赐于"僧兵",并准许在全国各地建立十座分寺。

2、创立的时间不一样:北少林始建于魏晋,至今已有1500年左右的历史,是蓟县县志记载的当地最早的佛教寺院,也是天津最早的寺院。南少林建于南朝初年(公元577年),是南少林武术文化的发源地。

3、争议不一样:少林寺一般指的是河南登封嵩山少林寺,也就是北少林。大量的资料显示南少林的确存在过,但却在清朝时因参与反清复明活动被清廷镇压了,是彻底焚毁还是改名换姓,至今尚被研究者争论。

二、南北少林都不可以吃肉。

扩展资料:

南少林寺的建筑群依山就势,座东向西,以护寺河、赵朴初题写的“南少林寺”牌坊、“入三摩地”的山门、莲花池、天王殿、大雄宝殿等组成中轴线,两侧有宽敞的石阶与通道,自下而上通往各处左翼为偏门、钟楼、伽蓝殿及廊庑等。

右翼为偏门、鼓楼、祖师殿及廊庑等,还有斋堂与僧舍等,纵深500米,横宽200米,占地面积十万平方米。护寺河如玉带缠腰环绕其前,通三桥经牌坊进殿堂。

北少林寺自古有之,地处天津市蓟县境内的盘山东南麓。在元、明、清三代尤其是元朝时期,由于确立盘山北少林寺地位的雪庭福裕大和尚被元朝皇帝封为国师,北少林寺影响日隆;同时,由于元、明、清三朝的首都都在北京,而北少林寺距离北京很近,地理、政治地位极高。

进入清代,皇帝朝拜东陵,必经盘山,在北少林寺下建起了行宫——静寄山庄,皇帝还亲自下旨经营盘山,整修寺院,所以,最后创下了康熙皇帝两次幸临,乾隆皇帝三十二次常住的记录。当时,甚至出现了“南少林寺在嵩山,北少林寺在蓟州”的说法。

然而,就是这么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寺院,在抗日战争时期,被日本侵略者烧毁,如今只留下一些遗迹。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南少林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北少林

南少林和北少林的区别是什么?

南少林和北少林的区别主要是在地理位置、历史等方面不同,具体的区别为:

1、地理位置不同。南少林位于福建省莆田市荔城区西天尾镇九莲山林山村;而而少林位于河南省郑州市登封市。

2、建设历史不同。北少林寺建于北魏太和十九年(495年);而南少林始建于南朝陈永定元年(557年)。 

3、建设的初始目的不同。北少林是孝文帝为了安置他所敬仰的印度高僧跋陀尊者而建设的;南少林是因十三棍僧救唐主有功,太宗皇帝特敕北少林昙宗方丈,在南方建少林寺而建设的。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少林寺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南少林

少林寺为什么分南北少林?大神们帮帮忙

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九年(公元495年),西域来了一个僧人跋陀,获得佞佛的孝文帝所敬信,便在嵩山少室山北麓丛林中,兴建一座寺院,施给跋陀。这座寺院,就是少林寺。 历史上,一直存在着“南北少林”之说,在很多人的印象里,“南少林”即福建少林寺,“北少林”即嵩山少林寺。尽管民间一直存有争议,但作为禅宗祖庭的少林寺,对此始终没有公开声明。 这些年,有关“南少林”的说法很多,仅福建省,就有3个少林寺。如今,广为流传的说法,就是福建省的“泉州南少林说”、“莆田南少林说”和“福清南少林说”。 前不久,嵩山少林寺方丈释永信公开澄清:在少林寺所有的典籍中,从来没有看到过“南少林寺”字样,但“北少林寺”是有的。不过,“北少林寺”不是指嵩山少林寺,而是指天津市蓟县的少林寺,康熙皇帝两次幸临,乾隆皇帝31次常住,让北少林寺一度声名显赫。 据南少林官方网站介绍:泉州少林寺,亦称南少林寺,原名“镇国东禅少林寺”。据《西山杂志》载,为唐代嵩山少林寺“十三棍僧”之一的智空入闽所建。南北少林同源一宗,北以嵩山少林为正宗,南以泉州少林为代表。福建泉州南少林寺方丈释常定表示:“南北少林之说要尊重历史,南少林在福建,历史上是可以查得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