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平津战役简介和观后感 作文 北平以北观后感500字「一定记住」,以及北平的夏天的中心主旨对应的知识点,文章可能有点长,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完,增长自己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北平以北》这类历史剧对国人有什么意义?

《北平以北》以白乙化、王亢、才山、王波等曾参加过“一二·九”运动的青年学生骨干为线索,讲述了白乙化等人在1935年12月9日领导学生举行抗日救国示威游行,唤起民众觉醒,反对华北自治,反抗日本帝国主义,要求保全中国领土的完整,掀起了全国抗日救国新高潮。此后,这些学运骨干投笔从戎,奔赴抗战一线。晋察冀军区以这70余名青年才俊为骨干成立了八路军中唯一的知识分子团——老十团。十团在平北地区纵横驰骋,英勇杀敌,展现出英勇无畏的牺牲精神和救国救民于水火的历史担当。


《北平以北》以时间为线,讲述了从1938年5月到1945年8月,平北军民在毛泽东同志提出的抗战思想指导下,坚持“三位一体”(即坚持平西、巩固冀东、开辟平北)战略,在开辟根据地、建立抗日民主政权、进行党的建设、开展武装斗争和实行统一战线等方面的艰苦历程。


影片还揭露了日军在平北地区制造“千里无人区”、“人圈”等多起“惨案”,犯下滔天罪行,阐释了平北抗战的独特性、艰苦性和伟大意义。


这些革命火种,为怀柔大规模的群众抗日运动准备了条件,为中国共产党在怀柔的建立、成长、壮大奠定了肇始之基。

电影《北平以北》主要讲了什么?

1949年以前,北京的地名是北平。“北平”这个地名随着新中国的诞生而成为历史,但位于北平以北的“平北”这个名词,却承载着浴血抗战英烈的壮举而历久弥新。

八十多年前,内忧外患的中国狼烟四起,北平已放不下一张书桌。
具有民族担当的中国共产党人组织北平学生抗日救亡。参加学运的骨干后来成为八路军知识分子团的骨干力量,为开辟平北抗日根据地血染长城内外。

平北抗日根据地处于华北抗战最前沿, 对平西抗日根据地起了“挡箭牌”的作用;并成为冀东抗日根据地的交通站及战略依托点,牵制、抗击了大量华北日伪军,对晋察冀乃至华北抗战的胜利都具有重要影响。 

该片讲述1938年至1945年间,八路军3次挺进平北,以及八路军中唯一的知识分子团----晋察冀挺进军第十团,以极大的牺牲与艰苦抗争开辟平北抗日根据地的故事。影片以主人公白乙化为代表的一二九学运骨干和以段苏权为代表工农红军,在民族危亡的时刻挺身而出,胸怀民族大义和家国担当,高举青春战旗,深入敌人的心脏虎口拔牙,依据党的建设、武装斗争、统一战线三大法宝,在平北建立基层人民政权、建立抗敌军分区司令部,带领平北人民英勇抗战。

《北平以北》免费在线观看完整版高清,求百度网盘资源

《北平以北》百度网盘高清资源免费在线观看: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DqMT818te2P2Q30IbbiWQg

资源名称:北平以北【1集 1080P 3.4G】(1KB)
资源链接:https://pan.baidu.com/s/1DqMT818te2P2Q30IbbiWQg
提取码:ikxo

?pwd=ikxo 提取码:ikxo
《北平以北》
导演: 艾辛
编剧: 艾辛
类型: 纪录片、历史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大陆
语言: 汉语普通话
上映日期: 2017-12-08(中国大陆)
片长: 99分钟
又名: The North of Peking
1949年以前,北京的地名是北平。“北平”这个地名随着新中国的诞生而成为历史,但位于北平以北的“平北”这个名词,却承载着浴血抗战英烈的壮举而历久弥新。
八十多年前,内忧外患的中国狼烟四起,北平已放不下一张书桌。
具有民族担当的中国共产党人组织北平学生抗日救亡。参加学运的骨干后来成为八路军知识分子团的骨干力量,为开辟平北抗日根据地血染长城内外。
平北抗日根据地处于华北抗战最前沿, 对平西抗日根据地起了“挡箭牌”的作用;并成为冀东抗日根据地的交通站及战略依托点,牵制、抗击了大量华北日伪军,对晋察冀乃至华北抗战的胜利都具有重要影响。
该片讲述1938年至1945年间,八路军3次挺进平北,以及八路军中唯一的知识分子团----晋察冀挺进军第十团,以极大的牺牲与艰苦抗争开辟平北抗日根据地的故事。影片以主人公白乙化为代表的一二九学运骨干和以段苏权为代表工农红军,在民族危亡的时刻挺身而出,胸怀民族大义和家国担当,高举青春战旗,深入敌人的心脏虎口拔牙,依据党的建设、武装斗争、统一战线三大法宝,在平北建立基层人民政权、建立抗敌军分区司令部,带领平北人民英勇抗战。

平津战役简介和观后感 作文

一、简介:

平津战役是解放战争“三大战役”之一,1948年11月29日开始,1949年1月31日结束,共64天。林彪、罗荣桓、聂荣臻、刘亚楼指挥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和华北军区部队共100万大军,以北平、天津为中心,以伤亡3.9万人的代价,

消灭及改编中华民国国军3个兵团,13个军50个师共计52.1万人,解放了北平、天津在内的华北大片地区。平津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和华北军区部队将国民党军傅作义集团抑留于北平、天津、张家口地区,予以各个歼灭的战略决战性战役。

二、观后感:

平津战役虽然已经成为历史,但正是在这场伟大的攻坚战中无数的英烈用他们的青春和生命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安宁和幸福。这段历史应该为每一个少先队员,团员所牢记。我们无法忘记是谁给了我们今天,是谁将中华人民共和国托向了繁荣昌盛!

扩展资料

历史意义——

1949年1月31日,平津战役胜利结束,人民解放军进驻北平城,北平宣告完全解放。一个多月后的3月15日,中共中央由西柏坡迁到北平,人民解放军总部也随之迁到北平。又过了6个多月,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定都北平,并改北平为北京。

平津战役,是解放战争战略决战三大战役中最后一个战役,此役共歼灭、改编国民党军52.1万人,人民解放军伤亡3.9万余人。这一伟大胜利,是军事打击和政治争取相结合的结果。使悠久的文化古都北平和工商业大城市天津回到人民手中,并从此写就新的历史篇章。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平津战役

请写一篇浴血雁门关的观后感

今天,我观看了《浴血雁门关》后,心里久久不能平静。眼前不禁会浮现出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
《浴血雁门关》讲述了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北平、大同相继沦陷。日寇板恒师团直扑山西太原,敌我双方在祈口展开决战,祈口的成败关系到太原的安危。北同蒲铁路和平型关公路被我军破坏后,雁门关一线成了日军向祈口提供给养和兵力的唯一运输线。为了配合友军作战保卫太原,我军派120师一部前往雁门关实施伏击战、阻击战,彻底摧毁日军唯一的生命运输线,雁门关视杨家将当年浴血奋战的地方,当地的老一辈都称自己视杨家将的后代。
日军的铁路遭我军毁坏后,鬼子逼村长李德寿去召集人修铁路,村上的人因此看不起他,对他冷嘲热讽,说他是汉奸,李德寿被威胁无奈地替鬼子办事。一天,日军抓壮丁,杨振武在妻子被日军欺辱时杀死了一个鬼子,在逃跑中又杀死了两个鬼子,还有一个日本鬼子眼看就要开枪了,幸亏一位八路军战士及时出手杀了日本鬼子,杨振武才得以逃脱。之后日本鬼子问李德寿是谁杀了他的同伴,李德寿不说,日本鬼子就杀死一个人,直到杀了三个人,李德寿才把日本鬼子带到自己家,说:“这是凶手的家”,李德寿看到自己的家人被火活活烧死,李德寿想冲上前去阻拦,却被日本鬼子阻拦在外,这一刻真是惨无人道。日本鬼子让李德寿叫一个最好的戏班开庆祝会,秀清嫂子想了一个办法,让村上的人去大同城唱戏自己混进去爬上屋顶举着灯笼为八路军引方向,八路军果然成功炸毁了弹药仓,之后把搜山的日本鬼子都杀死了,八路军父子田老旺和田顺与日军渡边雄一、雄二兄弟俩的命运,他们以生命的代价向观众诠释了战争与人,凶残与亲情的人性主题。
《浴血雁门关》告诉了我们,战争会使敌我双方受到巨大的伤害和损失。同时也提醒着我们,落后就要挨打。我们要勤奋学习,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使我们的祖国富饶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