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很多热心网友都十分关心东进序曲贺老五,东进序曲电影中贺老五的扮演者是谁?这个问题。还有一部分人想了解东进序曲作者。对此,哈哈娱乐网小编「含笑记下」收集了相关的教程,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东进序曲电影中贺老五的扮演者是谁

丛志军,1928年2月9日出生于辽宁省大连市,演员。主要作品有《东进序曲》、《妻儿老小》、《决战之后》、《菊豆》、《怒海红颜》、《巴尔扎克与小裁缝》、《求求你表扬我》、《笑傲江湖》饰演曲洋。

东进序曲观后感作文350字?

东进序曲是一部纪念抗战胜利的电影。
  1940年,中国的抗日战争进入了战略相持阶段。这时,一贯消极抗战、积极反共的国民党顽固派,更加紧制造摩擦,限制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和新四军的发展,多方阻挠八路军和新四军深入敌后,并企图乘机消灭这些坚持抗日的人民武装。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军队,依照毛泽东制定的“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的方针,对国民党顽固派进行了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
在这一大背景下,新四军挺进纵队一千余人,为克服苏北地区的投降危机,在东进途中粉碎敌、伪和顽固派的夹击,攻占了苏北日寇据点桥头镇。
  在江州的国民党苏鲁皖部,是国民党的地方实力派。国民党顽固派江苏省主席韩德勤和南京汉奸汪精卫都想把它抓到自己手里。总指挥刘世仪见形势棘手,便出走他处,由副总指挥刘玉坤去应付局面。
  这时,聚集在刘玉坤指挥部的顽固派和汉奸的代表,极力主张出兵向桥头镇的新四军进攻,以便挑起内战。于是,刘玉坤一面派人去接管桥头镇,一面调集人马对新四军采取包围之势。
挺进纵队司令员孟器宇,在这内战一触即发之际,派政治部主任黄秉光前往江州谈判。黄秉光抵江州后,走访苏鲁皖部第一纵队司令周明哲。刘玉坤九姨太指使其亲信——第四纵队司令贺老五前去逮捕黄秉光。周明哲是个爱国军人,深明团结抗战大义,挺身而出为之解围;后又力劝黄秉光不必去冒险谈判。黄秉光决心负艰履危,前去争取刘玉坤团结抗日。
  在谈判的时候,黄秉光处在顽、伪代表的包围之中;但他气度凛然,严词驳斥,与对方展开一场激烈的舌战。黄秉光向刘玉坤说明利害关系,晓以民族大义,并分别对顽、伪代表进行了有力的反击。但刘玉坤在顽、伪代表的诱逼下,终于不顾新四军的规劝,准备挑起战端。他派政训处长段泽民去桥头镇,窥探到新四军并无战斗准备,便打响了挑衅的第一枪,并将黄秉光代表囚禁起来。
  刘玉坤的进犯,遭到新四军的坚决反击。他初战失利,便调集大批人马再次进犯,并强使周明哲、林毅部参战。在众寡悬殊的情况下,桥头镇被突破。
正当敌人狂喜之际,新四军出奇兵袭击敌人的后方,使敌人进攻的部队前后挨打,遭到惨败。其第二纵队司令石中柱,被新四军俘获。
  刘玉坤碰得头破血流之后,愤然向不愿参加打内战的周明哲问罪。段泽民和顽固派代表蒋公任密谋,企图暗害周明哲。林毅当面揭穿了段泽民的阴谋,周明哲当场击毙了段泽民,率部起义。
  新四军主力部队已过长江,抵江州城下。刘玉坤退守城内,束手无策。伪、顽代表乘机诱逼刘玉坤投降日寇或投奔韩德勤,以便继续反共。
  这时,躲于他处的刘世仪知道情况危急,匆匆赶了回来。新四军为“挽回投降危机,力争时局好转”,释放了石中柱,向对方提出停战言和,只要放弃反共,共同抗日,既往不咎的主张。刘世仪在共产中共统一战线的影响下,同时为了保全他自己的实力,便去向被囚禁的黄秉光赔罪,表示愿意放弃反共,停止内战,团结抗日。
  新四军终于突破重重障碍,在人民的热烈欢送声中,浩浩荡荡踏上东进抗日的征途。

《东进序曲》对各方的政策有何不同?

老电影《东进序曲》至少看过几十遍。百看不厌,以我对优秀的老电影来说,不是一个形容词。
我之所以喜欢它,自然有很多的原因,比如影片中对国军军官的塑造。
片中有名有姓的国军军官有八个,个个特色突出,立体感超强。先看这江东二刘,作为总指挥的刘老大行事彬彬有礼,言语沉稳,锋芒内敛,表现出老谋深算又圆滑世故的杂牌军将领本色,作为副总指挥的刘大麻子则狂暴骄横,锋芒毕露,高声说笑,一望即知是个乱世豪杰式人物。二人性格、气质包括外在形象形成鲜明对比。不仅艺术上完美,与二人的原型李明扬、李长江的出身、学识和经历所折射出的性格与气质亦基本吻合,又达成了艺术真实与历史真实的和谐统一。

片中塑造了二刘所部四个纵队的司令副司令,也是各有不同。贺老五面容丑陋粗俗、凶恶又无知,一举手一投足尽显土匪习气;出身行伍的周明哲个头矮小,老成持重,满脸的沧桑;周的副司令林毅高大英俊、年轻气正,恰好与周形成对比;石中柱腰悬中正剑,坐立行走中规中矩,电影显然用无声的语言告诉我们,这是一个受过正规军事教育的军官。三个纵队司令,一个出身绿林,一个出身行伍,一个出身军校,可谓错落有别。
片中还有两个军官,塑造的也十分成功。一个是瘸了一条腿又戴着近视眼镜的政工处段处长,油腔滑调,笑里藏刀,典型的军人政客形象。另一个是东北籍的同情新四军的李副官,腼腆而又略带书生气,这明显是东北流亡学生出身,代表了那个年代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
八个人中,不论外形还是气质,还是行为、言语,谁跟谁都不一样。如果你对民国时期的游杂武装及将领有兴趣,还会发现这几人又是那么的似曾相识。而实际上,剧中人物不仅都有原型,老一代的编导和演员,对角色的揣摩也是下了真功夫的,那是真的从史实中提炼,从生活中体验,所以其创作的艺术形象才会至今活灵活现地站立在我们面前。

电影里有两个片段,给我留下很深印象。其一是周明哲缴贺老五枪那段。戏的开头,一个是腰插双枪敞着军装的贺老五凶神恶煞,一个是身着居家便衣的周明哲温文尔雅,两个角色形成强烈反差。当贺老五大呼小叫着要缴黄主任枪的时候,含而不露的周明哲却仅用一个小小的招术便支开了他的注意力,缴了他的两把盒子枪,其动作的娴熟和麻利,让人不由不对这位老行伍身上的功夫刮目相看。如此反转,增加了戏份,演活了人物,堪称绝响。
其二是黄主任舌战群雄那场戏中的几句对话。当黄质问刘大麻子:难道挑起内战的责任,真的愿意落到你刘副总指挥的头上?一旁的贺老五抢上一句吼道:“挑起内战就挑起内战,还怕你不成?”见贺老五说话如此不知轻重,刘大麻子拍案骂道:“你懂个屁,给我滚出去!”虽然都是粗人说的粗话,但贺的粗显得其对政治特别的无知,而刘的粗却尚有底线,显得略懂政治,粗中有细,恰到好处地表现了由于出身和地位不同所造就的二人政治敏感性的不同,表现了当时当地错综复杂的历史背景与人物关系。这与《水浒》中对鲁智深和李逵塑造上的区别可谓异曲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