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k19制造者外号,潜艇片《K19寡妇制造者》好看吗??,以及图95轰炸机杭州对应的知识点,文章可能有点长,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完,增长自己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K19号寡妇制造者从何得名?

这里的K19号寡妇制造者应该指的是前苏联的K19号核潜艇,该艘和田艇因为爆炸造成很多士兵死亡,所以造成很多寡妇,所以被称为寡妇制造者。

前苏联的K-19潜艇,功能如何

K19是前苏联H级“弹道导弹核潜艇”的首艇,由于仓促服役,技术不成熟,发生重大事故差点沉没。当时技术水平不高,采用的是“常规”布局,没有采用新型的“水滴”型。

H-Ⅰ型技术参数

外形尺寸:长114米,宽9.2米,吃水7.31米。

排水量:水面4080吨,水下5000吨。

航速:水面15节,水下26节。

潜深:300米。

自持力:50天。

人员编制:104人。

动力装置:两座功率为70兆瓦的VM-A压水反应堆驱动两台蒸汽轮机,单台功率17500轴马力,双轴推进。

武器装备:艇首4具533毫米鱼雷发射管和2具406毫米鱼雷发射管,艇尾2具406毫米鱼雷发射管,备弹20枚。3具垂直导弹发射筒,配备SS-N-4“萨克”弹道导弹。

模型

美国“乔治华盛顿”级采用了“水滴”设计,更前卫,而且装备了射程2000公里的北极星弹道导弹,那时候前苏联确实落后一大截。

模型

K-19:寡妇制造者的剧情介绍

本片根据一位原苏联潜艇指挥官如何制止一场足以引发第三次世界大战的核爆炸事故的真实故事改编而成。1961年,正是冷战最为紧张的时期,苏联第一艘弹道核潜艇,绰号:“寡妇制造者”在北大西洋海底试航时发生了冷凝系统故障,导致核反应推系统过热,若不及时排除故障,核反应炉便会融毁并诱发舰载核导弹,K-19将发生剧烈的核爆炸。
在冷战期间,这种突如其来的核爆炸必然会被美国视为恶意攻击。眼看世界性的核毁灭势不可免,K-19船长阿里克斯·费斯特里科夫(哈里森·福特饰)冷静地带领全体船员在高度核辐射的环境下挽回系统,以求全力避免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发生。 本片改编自一个真实的故事,叙述了亚里克西·沃斯特赖克奥(Alexei Vostrikov,哈里森·福特饰)船长,在冷战最为紧张的时刻接到命令接替原船长米克黑尔·波伦尼(Mikhail Polenin,利亚姆·尼森饰),出任核动力导弹潜艇K-19的指挥官。沃斯特赖克奥的任务是不惜一切代价,尽快将这艘维护不当的潜艇投入作战戒备,执行其处女航行。
但是沃斯特赖克奥、波伦尼和全艇忠诚的官兵们压根也没想到他们会去执行什么任务。他们也无法料想到失败的代价对于他们以及全世界会意味着什么。那时,一个核反应堆发生故障,一个危险的燃料棒即将溶融、发生核爆炸,这将肯定使艇上所有人员葬身海底。当时他们在北冰洋底游弋,是全体船员们的勇敢,以及船长对国家和对船员们的职责感最终挽救了K-19,避免了一场即将发生的核灾难。 即使在高度机密的核潜艇K-19 还未行下水礼之前,它已经被多次发现有问题存在,并暗地里被冠以「寡妇生产器」的称号。走马上任的新舰长在K-19 还未有进行任何最后测试之前已接管了这任务──于1961 年6 月18 日进行K-19 的首次航行,他所取代的前任舰长亦会随航作为副手,虽然两位海军军官在船上有不少冲突,形成如箭在弦的紧张关系,但他们仍然为着国家的利益而坚守冈位。灾祸降临于茫茫大海中,核潜艇K-19 发生故障,令潜艇顿变成计时炸弹,随时引起一场核爆灾难。整个地球的命运都交托在K-19 及这两位水火不容的操权者手中,他们必须暂且放下私人恩怨,共同面对艰巨的拯救行动。

潜艇片《K19寡妇制造者》好看吗?

    影片中K19号是苏联新一代核动力潜艇,70年代,为向美帝国主义显示苏联的核能力,K19在没有完全完工的情况下被政治局派出试航并准备发射导弹显示武力,K19由于在建造过程中就意外死人出发前军医还被车撞死,被称为“寡妇制造者”。影片的前半部主要放在对两位舰长的塑造上了,舰长由哈里森福特饰演,为完成试航临时调任来的,是一个坚毅的有些固执的人,不达目的誓不罢休,坚持国家利益高于一切,他在整部电影中表情严肃,眉头深锁,甚至从没笑过一次,副舰长是《辛德勒名单》的男主角饰演的,但我没记住他的名字,副舰长随和亲切,爱兵如子,是全艇官兵衷心爱戴的对象,两位舰长性格迥异,在对待这次试航任务的态度上不可避免的出现了激烈的交锋,舰长为了圆满完成试航任务对潜艇和士兵的极限进行了疯狂的测试,模拟起火、极限下潜等等,而副舰长认为拿这样一艘有待检验的潜艇进行这些非常规操作无异于冒险,两人势同水火,影片下半部情节急转直下,由于一个操作人员疏忽,导致潜艇核反应堆冷却系统失灵,反应堆温度迅速升高,如果持续下去,将引起核心融化,辐射泄漏导致巨大的生态灾难,危机下两位舰长被迫团结起来一起,组织起人员进入反应堆维修,这些将深入反应堆的人将遭到足以致命核辐射,面对辐射,K19的官兵们团结一致,分组冒死进入反应堆维修。

    和《赤色十月》一样,又是一部由美国人拍摄的苏联潜艇军人为主人公的电影,在《K19》中,导演毫无保留地把赞赏给了K19上的这一群苏联军人,上至两名舰长、下至普通一兵,在一艘发生核泄漏的潜艇中,尽管有人退缩、有人崩溃,但更多的人前仆后继冲上前,一名军官在进入反应堆维修前想到了自己答应未婚妻返航后成婚而心惊胆寒临阵脱逃(从里面出来就算不死也是废人),作为观众的我不敢鄙视他,换成是你我,敢不敢下去,不死也变太监,两位舰长在事故中也经历着重大的抉择,弃艇向美国人求助?还是用电动发动机用5节的蜗牛速度拖着辐射弥漫的潜艇回苏联(那样即便到了苏联,潜艇上的人也将被辐射死的差不多),舰长宁死坚持潜艇不能落在美国人手里,也许他固执,但设身处地在他角度考虑的话,你该知道他身上的压力有多大,潜艇上一些中层军官怂恿副舰长接管潜艇,他该如何选择,在一艘被污染的核潜艇上,在死神盘旋的狭窄空间,在被辐射折磨的皮肤溃烂的士兵的呻吟声中,K19该何去何从.....

K-19潜艇的一生究竟有多么多灾多难?

最著名的应该就是k-19潜艇在挪威海域爆发的核潜艇爆炸危机。之后就应该是与美军的核潜艇发生的海底碰撞。在之后就是在纽芬兰岛失火。并且在这些事件发生的途中,k-19潜艇一直不断地发生着各种的小事故。就是因为这样,所以他的一生非常的多灾多难。

68岁的尼古拉·巴塔列夫刚刚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提名。原因说来很简单,也很奇特——因为他还活着。1961年在挪威海域发生的苏联“K-19号”核潜艇核爆炸危机曾震惊世界。今年是此次事故的45周年,俄罗斯最大的社会团体之一——团结和平联合会正式向诺贝尔评奖委员会提出申请,要求授予“K-19号”核潜艇的普通水兵巴塔列夫诺贝尔和平奖,以表彰他在核爆炸危机中的英勇表现。

“K-19号”核潜艇是前苏联第一艘核潜艇,素有“寡妇制造者”之称。1961年6月18日,在冷战的尖峰时刻,为了向美国展示苏联强大的核力量,苏联举行了代号为“极地之圈”的军事演习。为了参加这次演习,“K-19号”核潜艇悄悄驶离摩尔曼斯克海军基地,开始了处女航。

在服役期间,“K-19号”曾3次与灭顶之灾擦肩而过:1961年,“K-19号”在大西洋上发生核反应堆事故,1969年在巴伦支海与美军“小鲨鱼号”核潜艇发生海底碰撞(这两次事故都差点儿引发美苏核战争),1972年,该艇在纽芬兰岛附近失火。其间,该艇的小事故更是从未间断,1990年,多灾多难的“K-19号”终于退役,成了一件见证了美苏冷战的“文物”。

我喜欢看二战经典电影,谁来帮我介绍一下近20年来的经典二战电影。

刺杀希特勒、沙漠兄弟连、南京南京、我们曾是战士、帝国的毁灭、珍珠港、父辈的旗帜、硫磺岛家书、铁骑雄师、老枪、风语者、拯救大兵瑞恩、无耻混蛋、我们来自未来12、战略大作战、辛德勒名单、U-571、桥、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猛鹰突击兵团、烈血军魂、勾魂地堡、隧道之鼠、圣战士、开拓者、太平洋的奇迹:外号狐狸的男子、伤心岭、帕斯尚尔战役、华沙保卫战、反抗军、血战沙漠、红一纵队、海豹突击队第六分队、夜间的狐狸、战争力量、白色虎式、马克思•马努斯、赤色黎明(1984)、赤色黎明(2012)、西线平魔、沙漠之狐、桂河大桥、最长的一日、坦克大决战、大布列颠之战、巴顿将军、虎!虎!虎!、中途岛、1941、遥远的桥